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CJKFTA)談判是關係到東北亞地區中日韓三國經濟政治合作的重大歷史進程。協定籤署後,將建立起僅次於美墨加自由貿易協定(USMCA)規模範圍的世界上第二大自由經濟貿易區。無論在GDP、人口數量及國土總面積上,都將全面超過歐盟自由貿易區。而中日韓三國關係在較好、矛盾不突出的時候,對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有較大推進;而在其中雙邊或三邊出現較為突出的矛盾時,就會對三邊自貿協定的談判產生阻礙作用。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認為,目前,三邊自貿協定談判阻力依然很大,包括政治障礙、安全障礙、經濟障礙、外部因素障礙、社會文化障礙和新冠肺炎疫情障礙等,還需投入巨大的政治和外交精力加以推動。中國在政治和經濟大方向上要強力引領和推動三國自貿協定的達成,對日韓兩國實施大幅度經濟開放。可通過對韓國投資貿易提供更多優惠,提升韓國促進自貿協定達成的積極性,來加大對日本的吸引力,讓日韓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獲得超級紅利,促成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的籤署。
中日韓籤署自由貿易協定面臨了哪些阻礙?
1、政治障礙。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之所以拖這麼長時間,一個最大的障礙在於三國政治上缺乏互信。
2、安全障礙。中日韓安全方面的因素加劇了三國之間的互不信任,阻礙了中日韓三邊自由貿易協定的籤署。
3、經濟障礙。在中日韓協定談判過程當中,中日韓三國經濟利益訴求也產生一定分歧和矛盾。
4、外部因素障礙。外部因素主要是指能夠對中日韓東北亞地區發生強烈影響的美國因素,以及其他國際性外在因素。
5、文化社會因素障礙。文化社會因素能夠間接影響三國政府領導決策層的心態,或者可能成為阻礙談判的某種因素。
6、疫情因素的阻礙。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使得中日韓在短時間內沒有能力推進中日韓三國協定的談判和達成。
中日韓籤署自由貿易協定存在哪些有利因素?
1、在全球化大潮中,建立自由貿易協定和區域一體化的合作,是世界發展進步的重要方向。
2、籤署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符合三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利益,也是中日韓共同的政策安排與政策合作的方向。
3、川普政府2018年挑起貿易爭端,中日韓三國都是受害者,而自由貿易協定的達成,對三國來說有抱團取暖的意義和效果。
4、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中日韓三國經濟增長大幅度下挫,三國能夠通過籤署自由貿易協定,迅速推動疫情後期各自經濟恢復和發展。
中國應該採取的戰略和對策有哪些?
1、中國在政治和經濟大方向上要強力引領和推動三國自由貿易協定的達成。
2、引領日韓兩國大幅度開放本國市場,給予相互對等優惠,加快談判協定達成。
3、通過提升韓國促進自由貿易協定達成的積極性,加大對日本吸引的作用。
4、可比較此前美國主導的TPP協定的內容,對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中國要追求高水平開放。
5、中國要強力團結日本,大幅度緩和中日兩國關係。
6、努力調整對美政策與中美關係,同時強力調整同韓國與日本的關係,增加中國的外交空間與迴旋餘地。
更多精彩觀點
01
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的歷史演進
1、東協框架內的中日韓非正式首腦會晤機制
1999年11月28日,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日本首相小淵惠三、韓國總統金大中,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出席「10+3」東協與中日韓會議期間舉行了第1次三國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開啟了三國領導人合作機制。這也標誌著中日韓三國意識到了自身在東北亞地緣中需要經常溝通與合作的角色,從此,三國進行東北亞地區合作的意識日趨濃厚。
2、東協框架外中日韓單獨首腦會晤機制
2004年,韓國率先提出脫離東協框架單獨舉行中日韓三國首腦會的建議。2008年12月13日,三國首次脫離「10+3」框架,在日本福岡舉行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三國決定在保留東協和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期間會晤的同時,將三國領導人單獨會晤機制化,每年在三國輪流舉行。此後,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每年舉行一次,從2008年12月至2012年5月,共連續舉行五次會議,此後間斷舉行會議。2015年11月1日,第6次中日韓國領導人會議於當地時間11月1日下午在韓國首爾舉行。2018年5月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東京迎賓館同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韓國總統文在寅共同出席第7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2019年12月24日,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峰會在中國四川成都舉行。
3、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2013年以後,因為釣魚島問題,中日兩國關係依然比較緊張。但中日雙方領導人都能夠認識到,推動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對於中日韓三國都比較有利,不應該因為中日兩國領土爭端而使其停滯,再加上韓國方面的積極努力和斡旋,2013年2月,中日韓三國召開了三國籤署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準備會議。2013年3月,中日韓自貿區第一輪談判在韓國首爾舉行。
2019年11月28至29日,中日韓自貿區第十六輪談判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在韓國首爾舉行。三方圍繞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等重要議題深入交換了意見,取得積極進展。三方一致認為,建設中日韓自貿區符合三國共同利益,特別是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經濟形勢複雜嚴峻的背景下,應該按照三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 加快談判進程, 積極打造一份全面、高質量、互惠且具有自身價值的自貿協定,進一步挖掘三國經貿合作的潛力,為世界經濟增添新動能。
02
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面臨的阻礙
1、政治障礙
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之所以拖這麼長時間,一個最大的障礙在於三國政治上缺乏互信。日本擔心中國作為一個和自身異質的國家,又有快速增長的國力,讓日本有芒刺在背的感覺。在籤署自由貿易協定的考慮上,日本更多的想法是如何制約中國,而不要讓自由貿易區建立成為中國得利的一個平臺。毫無疑問,這樣的想法源自於日本對中國深刻的不信任,甚至其內心的某種恐懼。
日韓兩國因為歷史問題長期糾纏不清,包括慰安婦問題和勞工問題。樸槿惠擔任韓國總統時期,在日本不承認強徵慰安婦屬於國家行為、不道歉、聲稱沒有國家賠償的前提下,日韓都達成了兩國解決慰安婦問題的協議。但是在文在寅總統執政以後,基本上推翻了原協定與可能達成進一步協定的傾向,再加上韓國法院判處可以強制日本企業對韓國戰前受害勞工及其家屬進行賠償,致使日韓兩國關係惡化。日本不僅對韓國存在深刻的政治不信任,甚至帶有某種蔑視的心態,認為韓國不遵守兩國國際協定是一種背信的政策行為。2019年7月1日開始,日本通過限制半導體材料向韓國出口,取消對韓國優惠貿易措施,對韓國進行經濟報復,致使日韓兩國政治關係進一步惡化。
中韓兩國政治關係並沒有特別突出的矛盾,但由於2016年至2017年美軍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事件,而導致兩國政治關係陷入僵化狀態。直到2018年至2019年才有所好轉。
2、安全障礙
中日之間長期存在著釣魚島之爭和東海劃界之爭,尤其在2012年日本政府出資購買釣魚島私人土地,企圖通過建立對釣魚島長期管轄和治理的所謂法理案例,樹立日本政府對釣魚島長期實效管轄的案例。這嚴重侵害了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中國政府採取堅決反制措施,通過對釣魚島12海裡內海域進行巡航,宣示中國主權。中日兩國關係因此數年處於僵化局面。即使到2020年,中日兩國在釣魚島地區海域也偶爾發生摩擦。
日本和韓國之間的獨島(韓國稱獨島,日本稱竹島)之爭始終沒有得到緩和,並時而爆發衝突和抗議,損害了日韓兩國關係與互信。而且對於朝鮮政策日韓兩國也經常存在嚴重分歧。
中韓兩國在樸槿惠總統執政期間的後期,由於允許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損害了中國的戰略利益,中韓安全戰略關係惡化。其實中國並非單純害怕「薩德」反導系統的部署,而是擔憂韓國藉此加入美國主導的東北亞小北約,形成美日韓三方聯合遏制中國的戰略局面。中韓兩國之間的戰略互信受到損害,也危害到了韓國積極推動中日韓三國自由貿易協定的達成。
3、經濟障礙
在中日韓協定談判過程當中,中日韓三國經濟利益訴求也產生一定分歧和矛盾。日本和韓國都不太願意完全開放自己的農產品市場,同時,中國對開放工業產品市場和服務業金融市場也比較謹慎。在保護智慧財產權方面,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不如日本與韓國。因此,日本對於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經常表現出不屑的態度,認為相互之間的開放標準太低,對日本沒有任何吸引力。如果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採取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的開放程度,日本則完全不能接受。日本要求的是大幅度開放的高水平自由貿易協定。
2019年7月1日開始,日本對韓國採取半導體材料制裁政策措施,接著又取消了對韓國貿易優惠政策,將韓國剔除出日本貿易優惠白名單國家。韓國對日本採取對等反制措施,兩國關係一時之間劍拔弩張,韓國民眾展開了大規模抵制日貨的活動。韓國政府多次積極主動要求日本通過雙邊談判取消對韓國的制裁,但並沒有得到日本的積極響應。
在經濟考量方面,日本並不急於籤署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深層次的擔憂是,害怕通過中日韓三國自由貿易協定讓中國經濟繼續做大,而使日本成為中國經濟圈的一個附庸。
4、外部因素障礙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能夠對中日韓東北亞地區發生強烈影響的美國因素,以及其他國際性外在因素。就美國而言,一直想強力主導東亞地區安全與國際政治,如果中日韓三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建成自由貿易區,對於美國在本地區的影響力,顯然具有很大衝擊,客觀上將削弱美國在東北亞地區的主導力量。所以,美國一直是東北亞中日韓三國自由貿易協定達成的隱形殺手。
除了美國對東北亞地區的強力影響以外,朝核問題、香港問題、臺灣問題的發酵和相關事件的處理,也對東北亞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產生影響,中方需對此妥善解決,否則可能會增加日本或韓國的某種對華不信任心態,增加協定達成的難度。
5、文化社會因素障礙
文化社會因素對中日韓三國談判屬於弱影響,因為這類政策畢竟主要由各國政府主導,文化社會因素能夠間接影響三國政府領導決策層的心態,或者有利於促進談判的進程,或者可能成為阻礙談判的某種因素。顯而易見,這種影響屬於間接性影響,而不是直接性影響。
6、疫情因素的阻礙
從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和蔓延的狀態來看,有出現多次反彈、多次爆發的可能性。這將使中日韓三國不得不抽出更大精力來應對疫情,起碼在短時間內沒有能力推進中日韓三國協定的談判和達成。
03
中國的戰略考量與應對
1、中日韓籤署自由貿易協定存在的有利因素
第一,在全球化大潮中,建立自由貿易協定和區域一體化的合作,是世界發展進步的重要方向,也是不可改變的歷史趨勢。這一發展大趨勢不會因為當前出現的逆全球化潮流而改變方向,充其量只能是暫時遇到較大的阻礙和挫折而已。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將來還會出現新的發展高潮。這是由全球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決定的,不以個人集團和國家利益為轉移,中日韓都應認清及順應這一歷史大趨勢。
第二,籤署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符合三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利益,也是中日韓共同的政策安排與政策合作的方向。在這個大方向上,中日韓三國並沒有根本分歧。有分歧的地方僅僅是合作領域,各領域開放程度、互惠程度、合作細節等方面。細節問題早晚會被克服,而不可能永遠阻礙大方向和大目標的推進與實現。
第三,川普政府2018年挑起貿易爭端,中日韓三國都是美國貿易爭端的受害者,美國政府不顧國際自由貿易體制和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規則,對中日韓三國實行單邊政策打壓,通過隨意提高關稅、數量限制等方式打壓三國,三國都備感切腹之痛。因此,三國都希望和期待,在美國之外能夠拓展更大的貿易與經濟合作空間,這種外部的壓力與損害,實際上有助於促進中日韓三邊自由貿易協定的達成,對三國來說有抱團取暖的意義和效果。
第四,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中日韓三國經濟增長大幅度下挫,三國實物貿易出口下降幅度比例更大。疫情未來發展還存在諸多變數,對三國經濟打擊也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如果三國能夠逆勢而上,通過籤署自由貿易協定,擴大相互之間的實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智慧財產權等諸多領域的全方位經濟合作,對於在疫情結束以後,迅速推動各自經濟恢復和發展十分有利。
2、中國應該採取以下六個方面的戰略和對策
第一,韓國和日本同中國相比,都是比較精明、比較重視實際利益的現實主義國家,容易陷入細節利益問題上的爭執跳不出來,難以發揮對中日韓談判進程的引領作用。因此,中國在政治和經濟大方向上要強力引領和推動三國自由貿易協定的達成。可以通過國家、政府領導人電話會談,視頻會議,見面會晤,以及中日韓三國首腦會議等形式,強力引領和推動中日韓三邊自貿協定的達成。
第二,在談判的具體問題上,適應於2018年開放,直接引領日韓兩國大幅度開放本國市場,給予相互對等優惠,加快談判協定達成。必要時中國開放的幅度可以超過日韓兩國。畢竟兩國的經濟體量都不如中國,中國有能力承受和吸納對等開放、或是超越對方的開放。同時,更大幅度的開放政策,很可能會給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帶來意想不到的促進效果。因為越開放的經濟,越能夠實現市場資源最有效和最佳的配置,更容易充分發揮市場活力,提升經濟發展效率。
第三,對於中日韓三邊自由貿易協定的達成,韓國積極性明顯高於日本,中國可以通過對韓國投資提供更多優惠,對韓國產品進行更多採購,來提升韓國促進自由貿易協定達成的積極性。這會起到加大對日本吸引的作用,讓還比較猶豫的日本看到,任何一個國家,只要加深加強同中國的合作力度,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都能夠獲得超級紅利。
第四,對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中國要追求高水平開放。可以比較此前美國主導的TPP協定的內容。這樣基本上能夠滿足日韓兩國的要求,同時也要求日韓兩國在農業領域高水平開放,可以給日韓兩國足夠的過渡時間。這樣在談判細節和技術問題上,日本沒有長期拖延該協定籤署的理由,等於從技術上清除了日本阻礙協定達成的障礙。
第五,中國要強力團結日本,大幅度緩和中日兩國關係。但是,中國能夠對日本讓步的領域有限,釣魚島和南海等涉及到中國主權和安全的領域,都屬於中國無法作出讓步的核心利益領域。中國能讓步的領域主要是在經濟和政治方面。在經濟領域,中國可以根據日本高標準的開放要求,和日本對等開放,對等降低或取消關稅。在政治領域,中國可以淡化中日兩國之間的歷史問題,不將其作為中日兩國的根本政治原則來考量,這樣就減少了中日兩國關係惡化的一個爆發點。歷史的問題交由教育界和歷史學界研究討論,專業問題由專業人士去解決。當然這麼說,絕不是要讓國家或政府徹底放棄對日本錯誤歷史認識的應對性反應,該表態的還要代表政府與國家表態,該批判的也要進行必要的批判,只是不要使其成為阻礙中日關係改善與發展的誘因,不建議把歷史問題的政治分量無限度擴大。因為在中美矛盾日趨深刻化的今天,團結和拉住日本是中國對美外交的重要平衡力量之一。
第六,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深化,中美兩國走向全面對抗的大趨勢之下,中國一方面要努力調整對美政策與中美關係,能緩和則全力使其走向緩和,起碼保持中美關係不破局的狀態。同時,強力調整同韓國與日本的關係,大力推動中日關係的改善,推動中韓關係的進一步提升,增加中國的外交空間與迴旋餘地。中國改善同日韓兩國的關係,從中日韓三國利益的視角來考慮更加合適,這是一種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關係改善政策,而絕不以反對美國為目標。甚至可以藉助同日本與韓國關係的改善,由日韓兩國從中發揮作用,緩和同美國的關係。
文章來源:《學術前沿》雜誌2020年9月(下)
原文標題:《中日韓自由貿易的現實障礙與前景展望》(微信有刪節)
作者: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外交學院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 周永生
原文責編:郭丹
新媒體責編 / 視覺:張凡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