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產業經濟與貿易研究院原院長金道燻:中日韓攜手加強東亞產業...

2020-12-13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4月10日電 疫情全球大流行對中日韓產業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帶來了嚴峻挑戰和衝擊。在這一特定背景下,4月2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召開「疫情全球大流行下的中日韓產業合作」專家網絡座談會,與會中日韓專家圍繞「疫情全球大流行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與中日韓面臨的共同挑戰」「以更加緊密的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合作,攜手應對疫情全球大流行對中日韓產業供應鏈的挑戰」「以特殊時期的特殊貿易政策推進中日韓更加緊密的產業合作」等議題進行了討論和交流。

以下為韓國產業經濟與貿易研究院原院長金道燻在「疫情全球大流行下的中日韓產業合作」專家線上座談會上的發言全文:

東亞產業生態體系運行良好。對於東亞產業生態體系中的某些製造業領域,例如汽車、電子設備、電信設備、數據處理機器以及造船、鋼鐵和石化產品,我們通常看到的表面景象是中日韓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中日韓製造業之間只有激烈的競爭而沒有合作嗎?如果我們仔細地研究貿易數據,就會發現,東亞製造業的競爭力源於該區域非常發達的產業生態系統。我們可以發現,例如,在乘用車和智慧型手機產業,從表層看中日韓三方在最終產品上的競爭明顯,但三方在中間產品上的相互合作關係十分緊密。

然而,幾乎所有的政治家和媒體都只關注表面現象,而忽略了中日韓之間潛在的合作因素。

當我們研究汽車行業的三邊貿易數據時,可以發現日本在三邊的汽車最終產品貿易中居於主導地位。但是,當我們看三國間汽車零部件貿易的數據時,很容易地發現三國間高度密集的貿易。這意味著在中日韓汽車製造業在汽車零部件領域有非常緊密和深入的合作。

以電信設備中的智慧型電話為例。我們看到中國的角色是生產並向日本和韓國出口智慧型手機。而當我們看智慧型手機零部件的中日韓貿易數據時,我們會發現中日、中韓之間的貿易關係十分密切。

上述情況意味著,儘管中日韓在乘用車和智慧型手機產業中都存在競爭的明顯特徵,但產業生態體系在該地區運作良好。如果在這次新冠疫情結束後中日韓能共同努力維護和加強這一產業生態系統,預計密集的零部件貿易仍將在未來繼續下去。

跟日本福島地震給供應鏈帶來的影響一樣,新冠疫情給中日韓產業生態體系帶來了嚴重的衝擊,引發供應鏈斷裂危機。因此,我們要思考兩個問題,一是產業供應鏈過度集中存在的風險,二是中日韓如何就產業供應鏈合作做出制度性安排。

針對東亞供應鏈如何應對新冠疫情的衝擊,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為了減少產業生態系統受到嚴重衝擊,中日韓可能需要避免「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裡」。中日韓也許需要考慮在本國建立備用供應鏈,作為跨境供應鏈的補充,以備不時之需,但應以不損害東亞區域目前運行良好的供應鏈架構為前提。

第二,在歐美需求萎縮的情況下,中日韓產業合作不應只限於中間產品環節,需要延伸到產業終端產品合作。歐美國家是中日韓許多產業的主要出口市場,目前歐美受到疫情的衝擊似乎正逐漸達到頂峰,但沒人能預計何時疫情的影響能結束。儘管在最終產品環節,中日韓企業通常首先想到的是競爭而不是合作,但在外部需求萎縮的背景下,中日韓在企業之間和/或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都需要開展合作和對話。

第三,中日韓三國應通過加強三方產業合作減少相互間的貿易壁壘。雖然東亞擁有組織完善的產業生態系統,但東亞產業供應鏈上的中間產品貿易仍然面臨貿易壁壘問題,削弱了產業生態系統的功能。因此,中日韓應該努力加快達成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

此外,儘管中日韓都應該盡一切努力通過限制人員的國際流動來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但可以考慮在條件具備時將「企業界人員流動」排除在旅行限制規定之外,特別是要允許和保障那些對維護產業生態體系特別重要的的商務出行。

來源:中國日報

相關焦點

  • 山東財經大學中日韓研究院揭牌!
    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會長權順基對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賀。他指出,山東與日韓地緣相近,產業協作緊密,貿易往來頻繁,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與深厚的交流基礎。研究院的成立對於落實中日韓三國領導人的有關共識,深化中日韓全方位合作,服務山東發展,推動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全球化進程再受挫,東亞區域合作正當時
    在這一特定背景下,4月2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召開「疫情全球大流行下的中日韓產業合作」專家網絡座談會,與會中日韓專家圍繞「疫情全球大流行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與中日韓面臨的共同挑戰」「以更加緊密的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合作,攜手應對疫情全球大流行對中日韓產業供應鏈的挑戰」「以特殊時期的特殊貿易政策推進中日韓更加緊密的產業合作」等議題進行了討論和交流。
  • 貿易爭端下韓國熬過2019 經濟寒冬促東亞抱團
    (原標題:貿易爭端下韓國人「輾轉反側」 :東亞抱團共禦寒冬)
  • 韓國產業研究院報告 中國55%產業對韓具有比較優勢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王晨】據韓聯社4月1日報導,韓國產業研究院當天發布了一份關於「中日韓貿易結構分析」的報告書,書中說道,對韓國國內市場80種產業類別進行顯示性比較優勢分析(RCA),結果顯示,其中44種類別中國對韓國具有比較優勢,佔韓國市場產業類別總數的55%。
  • 韓國中央大學國際關係研究生院特聘教授安忠榮:中日韓應該攜手抗疫...
    在這一特定背景下,4月2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召開「疫情全球大流行下的中日韓產業合作」專家網絡座談會,與會中日韓專家圍繞「疫情全球大流行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與中日韓面臨的共同挑戰」「以更加緊密的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合作,攜手應對疫情全球大流行對中日韓產業供應鏈的挑戰」「以特殊時期的特殊貿易政策推進中日韓更加緊密的產業合作」等議題進行了討論和交流。
  •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東亞經貿合作無懼外部破壞
    首先,最近東協與中日韓澳新剛剛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標誌著區域貿易投資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為鞏固和提高亞太地區的貿易投資合作,奠定了一個新的發展空間。而東亞作為當今世界發展最活躍的地區,特別是中國作為這一區域最大的市場,更是受到外界的普遍關注。
  • 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科學與經濟學院教授深川由起子:儘快設立中日韓...
    在這一特定背景下,4月2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召開「疫情全球大流行下的中日韓產業合作」專家網絡座談會,與會中日韓專家圍繞「疫情全球大流行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與中日韓面臨的共同挑戰」「以更加緊密的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合作,攜手應對疫情全球大流行對中日韓產業供應鏈的挑戰」「以特殊時期的特殊貿易政策推進中日韓更加緊密的產業合作」等議題進行了討論和交流。
  • 「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與東北振興」國際論壇舉行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於洪君,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院長遲福林,韓國中央大學國際關係研究生院特聘教授安忠榮,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蘊嶺,公益財團法人環日本海經濟研究所理事長河合正弘,韓國產業經濟與貿易研究院原院長金道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趙晉平,日中經濟協會專務理事杉田定大,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
  • 東北亞經濟研究院在京舉辦東北亞大講堂
    韓國首爾大學經濟學部教授、比較經濟研究中心所長、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院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經濟創新中心學術顧問李根教授作了題為「全球價值鏈、東亞國家的產業政策及產業升級的轉換」的專題報告。東北財經大學東北亞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國建設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洪章代表東北亞經濟研究院致辭,他指出第八期東北亞大講堂選擇在北京,這是東北亞經濟研究院首次把具有公眾意義的講堂搬到了北京,我們準備實現機制性、常態化,以不同的方式舉辦,旨在宣傳國家東北振興戰略和促進東北亞區域合作。
  • 劉向東丨新形勢下中日韓應共同維護世界自由貿易秩序
    作為近鄰,中國、日本、韓國三國經貿關係密切,貿易依存度高,經濟互補性強。中國是日本和韓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國,日本和韓國分別是中國的第二大、第三大貿易夥伴國。作為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增長極,中國、日本、韓國都是自由貿易的受益者、擁護者和推動者,在維護多邊主義和反對保護主義等方面擁有共同的利益訴求。
  • 東亞大氣汙染治理與環保產業國際合作峰會_中國網
    >          清川佑二  日中產學官交流機構理事長(前日中經濟協會理事長) 小柳秀明  日本地球環境戰略研究機關北京事務長李錫奐 韓國機械研究院原高級研究員> 吳昌華 氣候組織大中華區總裁 郭大鐘 韓國產業研究院研究委員 保育鈞 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會長 楊朝飛 中國環境保護部原總工程師 王志國 華都聯合控股集團董事長
  • 公共外交助陣 中日韓合作再添正能量
    「堪稱世界經濟版圖和國際經貿合作的穩定增長極。」 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在論壇開幕式致辭中開宗明義。 「從大環境來說,當前中日韓加強合作也面臨良好契機。」楊伯江說,今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一帶一路」、亞投行等重大多邊合作倡議穩步推進。韓國發出促進地區合作的「歐亞倡議」。日本現內閣提出「安倍經濟學」新三支箭,將把更多精力放在經濟和民生問題上。
  • 韓國產業研究院下調今年經濟增長率至0.1%
    韓聯社6月22日報導,韓國產業研究院22日發表的《2020年下半年經濟·產業展望》預測,今年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同比增長0.1%,遠低於去年11月提出的2.3%。實際GDP將從上半年的-0.7%轉為下半年0.8%,呈「上低下高」趨勢。
  • 中國訪談|RCEP有利於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和東亞經濟一體化
    經歷8年談判,覆蓋東協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15國,佔據全球GDP總量約三分之一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於11月15日終於得到籤署。RCEP主要內容有哪些?RCEP的籤署意味著什麼?對中國、對亞洲、對世界經濟,又具有怎樣的意義?《中國訪談》特邀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教授竺彩華進行解讀。
  • 中日韓貿易協定加速三國經濟發展,對出口電商企業影響有限
    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介紹,中日韓將以較RCEP更高水平的貿易自由化為目標,全面討論貨物和服務市場開放、投資、原產地、通關、競爭、電子商務等問題。 那麼,在當前全球貿易摩擦這個大環境下,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對出口企業有何影響,將來的走向又將如何?
  • 專家學者:開展中日韓文化研究利在三國、惠及東亞
    新華網首爾10月27日電(記者田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東亞文化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東亞文化交流與互鑑」座談會日前以線上、線下會議的形式召開。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開展中日韓文化研究利在三國、惠及東亞,有助於開闢三國合作研究新空間,推動東亞文化交流,增強東亞文化影響力。
  • 戴相龍:推進新形勢下的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
    加強東北三省西部和內蒙古東部5個盟市的合作。四是強化東北經濟開放區聯動效應。現有的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新成立的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需要共同探索園區的產業協作和開放機制。進一步促進東北經濟開放區與上海、天津等沿海經濟開放區的經驗交流和政策聯動。五是爭取落實重大建設項目。
  • 「第一屆東亞日本學研究國際研討會」在魯東大學圓滿召開
    本屆大會由魯東大學東北亞研究院與東亞日本學研究學會主辦,由明治大學大學院教養設計研究科、新瀉縣立大學、韓國日語日文學會、朝鮮族研究學會協辦,並得到魯東大學文學院、魯東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與魯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大力支持與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卡西歐(中國)貿易有限公司的熱情贊助。
  • 「中日韓常用共同漢字表」將促進東亞繁榮
    據韓國《中央日報》1月3日報導,為推廣使用「常用共同漢字808字」,韓國國內808名書法家每人書寫一個漢字,這些作品在韓國某書法博物館進行展出。其實,這「808常用共同漢字表」便是2013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紀寶成牽頭編訂的,希望通過這些中日韓三國公用常見漢字的普及教育,擴大中日韓三國漢字文化圈的交流,促進東亞的和平與繁榮。
  • 內卷與血酬:中日韓電子產業搏命史
    同時,東亞地區還誕生了大批世界級消費電子品牌,從80年代的索尼松下、到2000年後的三星電子、華碩、HTC、到如今的HVOM。東亞幾國「成建制」地實現了突圍。互虧式發展:不同於中東國家建立歐佩克哄抬石油價格,歐洲國家攜手保護飛機、汽車價格。東亞幾國在面板、存儲晶片、半導體代工等領域的對決異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