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上來說,教育是科技是基礎,而科技的高低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經濟能力。另外隨著中國更進一步走向世界第一強國行列,科技教育發展更為重要。雖然社會老齡化開始,學生越來越少,能有孩子的家庭也都是十分重視教育。所以在教育投入的錢會越來越多,市場會繼續增速。
在教育行業中,從教育階段來說,可以分為學齡前教育、K12教育、成人教育、專業培訓教育等。而從形式上區分,分為線下和線上教育。
線下教育是按職能分,學校和機構。而學校屬於常規教育,不在討論範圍,那麼剩下就是培訓機構。培訓機構比如:學齡前的英語比較多,還有專業能力的成人培訓。另外還有上門的家教也是線下教育。
而線上教育則按人數區別,比如1對1在線教育,1對多在線教育,多裡分為小班和大班。價格也是人越少越貴。線上教育在播放類型上,可以分為直播和錄播。而隨著短視頻的行業崛起,通過短視頻+教育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短視頻正常的錄下來就是vlog,而直播就和現在上課一樣,直接播放。錄播解決的是學生隨時隨地可以上課的需求。而直播解決的是學生在教育中直接反饋,判斷學生是否學習到位。確保學生學習效果,這就是直播上課的好處。
編輯
短視頻不能解決教育的痛點,因為教育本身是枯燥,不有趣的。而長視頻和長內容才是教育的價值。但短視頻可以幫助教育的拉新形成一個很好的用戶增長。那麼在看短視頻+教育之前,我們先要解決4個問題。
編輯
1.在線教育的價值在哪裡?
首先在線教育主體是老師,而載體是視頻。既然是老師,肯定有等級和知識儲備的差距。這就是資源差。所以這個行業裡,好的老師就是價值資源。不過這個價值資源將來會被AI所替代,這是後話。既然有資源差,那麼一二線城市的教育資源是最好的,而三四線城市的教師資源會差。那麼通過在線教育,就可以打破資源平衡的問題。可以將有效的資源進行下放,那麼老師的人還是那些,但是通過線上價值被放大了。那麼地區師資不平衡就是在線教育打破的。
所以本質是將優質的資源分配最大合理化,將資源最大化。那麼就會有3個問題。第一,那麼資質差的老師怎麼辦?第二,三四線城市的孩子能否享受到最好老師的教育?第三,優質老師資源真的是最好的嗎?
①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資質差的老師還是有生存空間。線上教育的本質在K12、學前領域是課外的一種補充課程。那麼資質差的老師無法到線上進行上課。但對於成人教育不一樣,那就是資源分配的優勝劣汰,最後一個專業技能型老師只能留下一些。不合格的要被淘汰。雖然我們將老師資源最大化,但是老師和學生是一個互動的載體,所以本質課程上,為了聽課效果,不會有很多學生,這就是與普通的娛樂視頻區別地方。
②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是三四線城市的孩子家庭是否能夠有足夠的錢去買課程成為關鍵點。所以需要給一定價格位置的課程給予三四線城市的孩子,那就是課程定位和你的產品市場是否下沉。另外需要多少的資源去維護住這些孩子提高成績也是一個關鍵點。所以如果維護的老師資源太高,那麼就需要針對高端市場人群進行教育,那麼三四線城市下沉教育就會存在問題。所以等到資源和能力足夠時候,在逐步下沉市場是一種策略方式。
③第三個問題的回答是優質老師資源不一定是最好的,因為要根據你的公司屬性決定。另外優質老師都是大家搶奪的資源,這和主播一樣。在競爭的情況下,肯定需要培養自己的老師。所有自己的老師最大化,做到最好的才是最為關鍵的。
其他方面還有一點要提出的是,在中國教育各個地方政策不一樣的情況下,這和註冊公司一樣。所以課本也是呈現出不一樣的,高考也有不一樣的試卷。主要原因在地域不同,人口基數和教育資源不平衡導致的。除了K12,而學前教育、培訓考證等也會根據地區不同,產生不同的教育模式。所以教育行業本身存在了很多的差異性,更不能標準化國際性產品。哪怕標準,也是邊際成本很大的。
所以在線教育本質是快速獲得用戶,並幫助用戶在課外時候獲得提升。這就是商業在線教育公司需要做的。另外在快速獲取用戶上面,現在成本越來越大,怎麼做好就是短視頻+教育的關鍵所在。之後進行展開。
編輯
2.家長、學生、老師的三者關係如何理解?
①家長,作為購買課程的最主要的決策者,這裡不考慮成人教育部分。是主要課程的內容買單者。
②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好壞和成果均影響在課程上的續課率。保證學生的學習內容所有收貨和學習成績的提升是學生學習成果最主要的校對。
③老師,作為學習內容主要輸出者,也是學習中最主要的主體,教會學生知識點的關鍵。隨著個性化社會越來越明顯,一個老師本身的特點,也是吸引學生上課的點。比如幽默或者形象生動的表達出一個知識點,這樣讓上課更加的充滿活力。
編輯
而三者關係是什麼呢?從教學內容出發,老師持續輸出課程知識點給學生,而學生會給老師的學習效果對自己有多大幫助進行一個評判。然後反饋的家長,家長就會接收到信息。然後與老師或者在線教育公司的班主任等進行溝通。正向體系下,會是一種老師價值和教育體系的認同,那麼就會形成一個正向三角。而成人教育中,學生和家長並為一個角色,所以直接正向雙向反饋就可以了。所以學生和家長的互動是K12另一個無法觸達的地方。
那麼怎麼樣讓家長體驗到課程的認同感呢?一般性線下機構可以一起上課或者組織家長會等互動環節,加深家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特別是學前教育英語這塊,尤其多。但是在在線教育中,很難做到。這就需要在直播中加入更多的互動,讓家長也能在一旁看見學習的情況,那麼效果是極好的。
3.教研、班主任、老師的基礎人工教育鏈如何理解?
①教研的職責是根據學習或者考試需要掌握的內容點研發教材,主要目標是為了更好的完成考綱內的學習內容,讓學生進行吸收。在在線教育公司裡,教研可能還需要擔任些別的任務,或者班主任的角色。
②班主任角色主要督促學生進行上課學習,在在線教育中,可能是初期銷售顧問或者老師進行擔當,主要保證學生的上課出勤率,學習情況。後續為了學習中的複課率進行深入的溝通。
③老師的角色主要進行教學內容的輸出,上課教給學生。也是整個學習的核心角色。
編輯
在學習流程上,課程顧問拉來學生,然後進行試聽,報班。而教研研發出教材,然後班主任督促學生來上課,老師進行上課,上課完畢後,布置作業。然後班主任或者助教進行督促交作業,如此往復,之後進行考察。到課程購買到期後,根據學習情況,班主任找家長進行續課。
在三者關係中,教研負責教材輸出,班主任負責盯著學生上課,老師和學生輸出上課內容。最後對教研提出教材的修改意見,完善教學質量。學生出勤率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核標準。
4.正常學習的一個流程在在線教育的產品價值?
我們以K12為例子,正常在學校裡,有老師和班主任,而教研的角色是由教育局擔任的,他們負責研發課程。那麼在學習過程中除了上課,我們學生還要做什麼事情呢?
第一個上課學習,這個不用多說,我們在線上產品中呈現出來的樣子就是在線視頻教育,直播的類型。隨著5G網絡的普及,加上今年疫情影響,直播不再會是1對多的形式,會變成多對多的形式,這樣情況下,上課效果會更加的好。比如頭部公司學而思,新東方。還有就是跟著機器去學習,這就是AI上課的前生,雖然還是摸索階段,但是一旦成功,就會大規模取代老師的職業。
第二個上完課後,需要進行習題作業練習。線上就是練習題,「作業幫」。這個產品也是幫助學生更快的找到答案的產品。習題作業是作為課程上完之後的校驗標準。
第三個就是測驗測試券,這些在線上呈現出來就是測試。但是因為線上技術有限,所以像開放式的題目,人機現在是不能回答的,只能通過人工回答。這個測試也是作業的衍生,對一個階段學習的驗證。
第四個就是考試,考試其實從呈現機制上來說,和上面測試一樣。不過從機制上更為重要。起到階段性驗證的作用,是否可以進入下一階段和學習成果的匯報。
第五個就是疑惑解答,在線上更多呈現出來是答疑。用來解決用戶上課時候的問題或者習題中的問題。
而另外就是籤到學習上課,喊你去上課,詢問沒有上課的情況,這些都是班主任做的事情。而在功能上有打卡記錄,籤到記錄等等。
編輯
所以形成學習流程就是,籤到-上直播課-解答-完成作業-階段性測試-考試。這就是一個學生在線上教育中需要去做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上課學習是主要過程,而最重要的就是考試,考試就是最終檢驗的目的。
回歸到網際網路,我們有哪些要做?
回歸到網際網路產品、運營、技術層面上說,我們有哪些需要解決哪裡4個問題?簡單的說,我們需要解決8個字:定位、需求、轉化、發展。
1.怎麼做目標用戶的定位?
教育行業其實很大,只要在一個領域有著很好的突破,就可以是獨角獸公司。所以用戶定位很關鍵,比如學前教育中,比較集中的是少兒英語,少兒英語針對的人群也很集中,大城市中的中高層白領或者更有錢的人,他們願意把更多資源放在3-6孩子在英語上的學習。另外又比如,K12,初中和高中的目標是有一個中考和一個高考。這2個就是很關鍵的在線教育點。以考試為核心的在線學習班級,提升學生。學生的課外上課已經成為剛需的現在,我們大概可以把學生分為2類,一類學習差的,需要知識點重新學習,另一類就是學習好,知識點和學習內容需要提升的。K12階段,根據學習資源進行分類針對用戶,因為家長有點錢,都希望學習更好。那麼學習形式和學習成果、資源形成的力量成為定位產品的關鍵。用戶只要能感受到這個學習價值就會持續學習。
不得不注意的是,教育是基於人的服務為主題,所以教學標準化體驗是很重要的。另外突出課程和老師的發揮性,需要有特色的內容學習教育吸引學生。在產品定位上,需要精確出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意識,家長的願意投入的課程欲望和意識。比如家長很錢,但學生學習差,那麼有錢投入,但是學習反饋不好,那麼就需要更加提升這個學生學習價值。比如,家長不是很有錢,學生學習中上遊,需要進一步提升,那麼課程內容需要更有針對性。另外,採用非老師,使用自主學習方式,比如AI學習方式,這樣的場景下,可以提升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價格便宜,家長也會進行購買。
2.短視頻+教育的產品需求是哪些?
第一部分:當前學生的學習的痛點是什麼?這就是核心,我們需要去解決的問題。
上課聽不懂,學習效率差。
①記筆記,核心點梳理。直播間生成老師講課內容的學習筆記,不在讓學生分心,並且可以更高效掌握學習內容。②知識點的第二遍學習。通過短視頻方式,將核心不懂的學習點快速進行回訪和反覆學習,加深印象。
上課聽懂了,但無法應用到作業和考試。
①習題不會做,需要解答提示要點。在習題中準備解答提示,幫助學生更好的解答習題,而不是簡單做不出或者做出來。更多可以從出題者角度出發。②考試成績差,需要理解公式和應用場景。給予提示使用的公式,公式可以連接短視頻內容,進行反覆學習。短視頻主要作用在於快速和反覆,內容高效。
加強綜合理解,整體提升成績。
①短視頻能夠更快發現難點。將難點形成一個個短小精悍的內容,通過短時間知識輸出,達到考試前的快速理解和記憶。主要能快速進行查找。②短視頻的內容快速解決難點和痛點。對於內容進行反覆和記憶點掌握,短視頻更為高效快捷。③短視頻是一個很好的傳播提問知識點的痛點。一個好的內容被反覆記憶之後,就會形成一個有效傳播。短視頻載體也有助於傳播。
上課中的補充,比如學會了課程,如何加深課程內容理解?這也是短視頻可以去解決的問題,反覆性和高效性,講重點和難度再次講解。
第二部分:解決在線教育內容拉新用戶問題。
在線投放成本貴的前提下,在用戶對你沒有了解之前,只有試聽方式可以讓用戶了解到課程價值。而短視頻則是一個很好的試聽課程載體。像大學裡的免費課程開放直播,也是類似的。在線教育中,短視頻會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和需求點解決。
3.短視頻+教育的運營轉化模型是什麼?
編輯
拉新:以短視頻為載體,解決用戶學習上的痛點,傳播知識點。建立教學口碑。從而獲得優質的客戶。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會是試聽內容的載體。
促活:以學生在這裡獲得知識為基礎,通過試聽試學獲得有用的知識。然後讓學生來學習整個知識框架和理念,從而更好的通過考試。
轉化:通過付費之後,提供上面說的學習流程關注和教研、班主任、老師3位一體的服務機制服務好學生,建造出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效果好的印象。
留存:通過學生的持續進步和好的傳播,告訴家長學習的內容有用。從而進一步傳播用戶來學習。降低拉新的成本。而短視頻載體也是為了降低拉新成本,所以邊錄邊製作優秀短視頻進行傳播是留存的一個關鍵點。
4.產品技術、AI、推薦如何在在線教育發揮作用?
從老師上,通過人工智慧的學習能力,代替老師進行上課。學會有趣的上課方式,降低老師資源的成本。使得邊際成本降低。另外在線教育打破資源不平衡和因為內容不同從而導致需要不同的老師進行傳播知識的難點。AI人工智慧老師會成為將來的終點。
總結
最後,在線教育在今年真的迎來了春天嗎?並不可能是,但是短視頻是。通過短視頻這波紅利能帶動多少在線教育會成為將來回顧2020年最重要的歷史。在線教育不能通過短視頻進行騰飛,但可以從某些環節中得到優化和提升,從而提升拉新和服務質量,這才是短視頻對於教育行業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