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何為重點?

2021-02-24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關注並將「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設為星標

每天早 07 : 45 按時送達

毫無疑問,在線教育是今年最瘋狂,也是最受矚目的行業。巨頭先後加碼入局,好不熱鬧。那麼,對於在線教育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本文作者從在線教育現狀、好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能否產品化三個方面分享總結了他對在線教育的看法,一起來看看~

作者: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全文共 6478 字,閱讀需要 13 分鐘

—————— BEGIN ——————

最近觀看了混沌大學李善友教授的「第二曲線」、「第一性原理」系列講座,後在樊登讀書中讀到了《未來學校》、《翻轉式學習》、《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等書,發覺自己對於在線教育有了新的理解,在此通過文字整理出來。

本文的核心內容在於通過對翻轉式學習理念的理解和產品視角,對現有在線教育產品進行思考。

短視頻+直播+教育由連接端升級引發新火花

以「供需連」組合分析在線教育,供應端為課程、內容、老師,連接端為平臺、連接技術,需求端為家長、在校學生乃至每一個有學習需要的人。而連接端技術升級(短視頻、直播的繁榮)引發了在線教育新火花。

1.1 短視頻使教育內容創作全民化 ,直播帶來新的連接體驗

短視頻時代之前,教育內容的獲取方式主要通過文字(測題、資訊、搜索)、音頻(講課、聽書)、視頻錄播等,內容生產者通常為專業教育機構,以生產K12教育、職業教育內容為主。

伴隨著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蓬勃發展,包括教育在內的所有內容生產門檻得以降低,提供了教育內容快速迭代的可能性,吸引大量「草根」內容創作者進入。

與此同時,直播形式使師生互動更為便捷,解決了傳統線上教育互動困難的問題,使得線上課程的用戶體驗感大幅提升。

1.2 教育內容下沉,「泛娛樂教育」、「差生教育」等新需求浮出海面

目前快手平臺的DAU約3億,抖音官宣破6億,如此龐大的流量入口使在線教育的供需雙方大量聚集,短視頻低門檻、碎片化特性使部分教育內容有了「泛娛樂」傾向。

在快手上我們看到做菜、健身、解數學題、每日英語等內容均有自己的受眾,內容從學前教育覆蓋到成人職業,其廣度是任何一家教育機構無法達到的。

另外一點是,與學而思、猿題庫等「培優」的教育定位全然不同,在短視頻平臺上,我們發現「差生」、「低價」的教育需求有大量未被滿足,快手平臺上諧音記單詞、零基礎樹葉畫畫等「草根」內容吸引大量關注。

事實上優生在二八定律中佔少數,差生是絕大多少,這部分人群同樣有著學習的意願,此前由於「聚集難」、「支付意願低」等原因,他們的需求並沒有被滿足,對於教育機構來說,是否可以降低課程內容、改造課程結構,以低價換取用戶增量,或許是教育下沉帶來的增長機會。

1.3 短視頻對個體賦能,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斜槓青年」

短視頻降低教育內容創作門檻,幫助個體賦能。快手上一位年僅9歲的小學生網紅SAM,通過情景英語教學吸引大量粉絲,並在快手課程中上傳了自己閱讀兒童繪本的音頻,面向幼兒到初中生,售價幾十到幾百元不等。

微博、小紅書等平臺上,各領域KOL也形成了粉絲經濟,玩偶圈改妝大神二十天教學課程高達38000元,依然供不應求。

短視頻流量和內容創作工具賦能,讓傳統教育機構沒能滿足的低價、小眾學習需求,在斜槓青年們興起後成為了可能。

對於泛娛樂教育內容來說,平臺的定位並不一定是自主研發,低價化、娛樂化、多元化的連接平臺也有存在必然性,目前快手已實現了從發現內容到線上授課的基本閉環。

「在線」+「教育」,何為重點?

之前提到了連接技術升級帶來在線教育改變,在「在線」和「教育」之間,誰是更重要的一?

我認為是教育的供應端——也就是教育內容、教學者、教學方式。

我們的教育需求大致分為兩種,一類是泛娛樂的興趣類內容,內容獲取方式更多樣,短視頻平臺、B站、信息檢索等都可以獲取;一類是相對嚴謹的學業職業內容,後者更為標準化,需要一定方法和體系才能提升,也是目前各大在線教育平臺改造的重點。

在K12教育平臺中,好未來(原學而思)發展勢頭強勁,目前市值已超過新東方一百億美元。

之所以有這麼高的估值,是由於好未來在線下到線上化的教學模式探索中,通過不斷嘗試,最終成功跑通雙師模式,形成公司的第二發展曲線。

好未來本身擁有培優+教研的企業基因,在發展之初專注於四五年級數學的培優教學,「北京優秀學生俱樂部」曾是學而思早期的宣傳口號。

在線下到線上的教學模式探索中,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線下小班培優):以小升初奧數培訓為契機,專注於固定年級優生培優;教師方面,通過標準化教研打破名師束縛,使普通老師也能保持一定課程交付水準;小班教學,確保每個學生都有兩次公平的提問機會;隨時退費,好口碑帶來好傳播。

第二階段(線上名師錄播):在線教育探索初期,學而思採用名師錄播的形式連接更多學生,但由於需求端由優生變為全部學生,普通學生需要督促和互動才能保證學習效果,所以完課率和續費率並不理想。

第三階段(線上直播):為提高師生互動,好未來開始探索直播模式,直播互動提升了學生學習熱情,但能夠面對眾多學生網絡直播、並且保證教學質量的老師是有限的;錄播能覆蓋更多學生,直播教師資源有限,兩種模式如何平衡,線上化遭遇這一瓶頸。

第四階段(直播+輔導):這一階段學而思將學習拆分為「學」和「習」,學的部分由名師線上直播,習的部分由輔導員線上或線下小班指導。名師直播能連接更多學生,小班輔導保證學習質量。2018年,雙師模式跑通,完課率和續費率超過面授,至此學而思開始對網校飽和式宣傳。

什麼內容滿足學生所需?用什麼方式傳遞內容?線上教育產品如何設置授課流程?學而思網校不斷迭代的過程,可以歸結為線上場景「如何傳遞好的教育」。

什麼是好的教育?

既然教育供應端才是最為重要的一,我們不妨把問題回歸到教育本身。什麼是好的教育,現有的教育方式會一直不變嗎?現代教育有局限性嗎?

此處對《未來學校》、《翻轉式學習》、《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等書中提到的觀點進行整理,書籍作者均是教育領域的卓越學者和實踐者。

3.1 人類教育史回溯

現代學校並不是人類一開始就有的,回溯人類教育發展歷史,可以看到隨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教育的內容、老師、教授方式、授課場景一直在改變;教育方式也不只有被動接受一種,主動探索、實踐教育同樣穿插在教育歷史中。

現代教育萌生的基礎是為了滿足社會工業化需要,如何將沒有接受過教育的大量國民快速改造出擁有基本讀寫算能力,因此需要標準化、分學科、便於規模推廣,製造適應工業分工的個人。

在《未來學校》、《翻轉式學習》、《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等書中提到現代教育的弊端。

模糊了教育的重點,將教與學混為一談。教學的目的是學,而不是教;我們致力於研究老師如何授課更方便,而不是研究學生如何將知識學會。統一教材、重複刷題、考試選拔、劃分專業,是為了方便老師規模化授課,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有效掌握知識。

填鴨式學習,難以激發學習主動性。我們可能小看了主動性對於學習的幫助。有人在印度貧民窟做了一個實驗,將電腦鑲嵌在牆裡面,留下攝像監控就離開了,等到半個月後發現這個街區的孩子都會玩電腦,能夠熟練打開網頁、文件、遊戲,並不需要課堂裡機械化地教學。我們回想大學學習的課程,是否微積分、統計學等很多學科知識都很模糊,反而是由於工作需要或是自主學習了解的知識更為深刻,一如我現在整理這篇文章。

不考慮個體需要,將不同學生放在同一個標準中評判。一個課堂中,同樣年齡的孩子學習同樣的內容,這一現象並不合理。一部分學生早就學會了,一部分學生根本聽不懂,合適這堂課節奏的學生也不過三分之一。而老師只能掌控班級的整體節奏,為此聽不懂的差生被放棄,學會的優生仍然要從最簡單的題目做起,將腦力勞動變為體力勞動。

當前考試方式存在偏差,60分及格線是一道謊言。考試一定程度上檢測了對知識的記憶水平和理解程度,但它並不能反映你在這門功課上的潛力,理解得快並不一定就理解深入;考試也無法告訴你思維過程是不是正確。有的孩子考了七八十分就很高興了,其實這是有隱患的,這意味著有很多知識點根本沒有掌握,如同瑞士奶酪一般,表面看著光鮮完整,實際上內部全是漏洞。於是你會發現,高一的數學課落下了,高三的數學課一定會落下,因為知識的根基不牢固。

知識之間需要聯繫,而不應分割。現代教育中我們常把知識割裂開,如同孤島,比如中學物理背後涉及很多數學知識,我們把它分割為幾何、代數、物理、力學,實際上如果能將知識之間建立聯繫,能更便於我們理解記憶。這一理論在神經學上也得到印證,我們接受教育的神經元會長出新的突觸,突觸增多,信息傳遞的效率就更高,這些信息連結與其相關的內容交織,就構成了我們所說的「理解」,因此知識樹、知識地圖的方式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現代教育的誕生之初是由於工業化的需要,目前社會變化周期已經越來越快,四年前學習的專業可能在畢業後就業環境就已大不相同;對企業來說,也需要多元化的人才來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

教育培養的應是未來社會需要的人,從未來發展的角度,K12教育應教育的是學生的通用能力,比如數學、物理等學科培養邏輯化思維,哲學培養追尋問題本源的能力,藝術類學科培養創造性……每一個個體的成長方式和知識結構都不一樣,讓學生可以形成完整的人格,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

3.2 什麼是好的教育方式?

教育模式並不是恆定的,它會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這是一個龐大的社會工程,但好的教育理念是相對穩定的。此處我想從更小的點出發,從書中整理一些好的教育方式/理念。

1)學習應是自己的事,是主動的事

樊登讀書會的創辦者樊登提到他的小孩,因為對天文非常感興趣,在查詢資料的過程中自主學到很多知識,入小學前一測試竟認識了2000多字,小學一年級會教授多少字呢?

另一個案例是美國的澀谷學校,這是一個看似有著激進教育理念的學校,沒有班級的概念,由興趣小組組成,學生通過研究中世紀的鎧甲了解歷史、藝術,有的小組玩樂高、辯論時政、研究物理,到考大學階段聚在一起研究怎樣才能考上哈佛……這個看似混亂的學校,大部分學生都考上了很好的大學,常春藤名校佔到了一大半。

這正是前文提到的主動性對於學習的影響。

我相信這些學生對所獲得的知識一定印象深刻,並且擁有獨立完整的人格,將學習歸為自己的事,享受知識帶來的樂趣。

目前的教育環境中,家長們陷入教育焦慮,給孩子報課、督促寫作業,仿佛教育是家長的事,而不是孩子自己的事。

我們大部分人都在高考填志願時才去了解都有哪些學科、學什麼,入學後又覺得不適合自己,實際上這個問題從五六歲時就已種下了。

2)精熟教學法

這是由比爾蓋茨基金會資助的可汗學院提出的概念,解決的問題是前文提到「60分及格線是一道謊言」,在一個知識點上,學生連續做對10道題通過,一道做不對不通過。

可汗認為在進入更高難度的學習階段前,應確保以前學習的知識充分理解,只有通過、不通過兩種情況,不通過的問題學生可以去查錄播課、查課本、問老師,將學習知識點變為「闖關制」,變成學生自己的事情。

事實上精準的「10道題」大大減少了學生的負擔,避免重複刷題帶來的精力損耗。

3)好的課程具有共性,學習是有趣的、不斷探索的過程

國內的教育機構有很多創新授課方式,比如新東方英語、迪斯尼英語。

新東方英語的出現讓枯燥的英語單詞、語法變為有趣、詼諧的課程,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是很有創新意識的,在明星講師演講下幫助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與自信。

迪斯尼英語是一家針對幼兒的線下教育機構,孩子們扮演卡通角色進行主題英語對話、玩遊戲,在玩耍中學習。

好的教育內容、老師、授課方式是有共性的,即有趣、遊戲化、易接受、知識結構多元,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後,能進入更深入的學習。

其它的一些方法,還包括學生之間應積極互動、重視教學反饋、建立知識樹結構等等。

事實上,網際網路對於教育的改變是巨大的:

教學內容上,教科書早已不是我們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混沌大學、樊登讀書、知乎、百度等平臺都在提供優質多元的知識信息和思維方式,教育方式上,每一個門類都有著各自創新,比如迪斯尼英語、親子遊泳教育等等。

有人提到「在線與教育的融合才剛剛開始」,其實教育內容、理念等也還在持續迭代中。

好的教育理念如何產品化

混沌大學中有一個重要概念叫做第一性原理:如果前提正確,長期結果一定正確。

亞馬遜創始人將以下三點作為公司發展的第一性原理:更多的商品選擇、更低的價格、更快的物流,以這幾個大方向作為公司決策的判斷標準。

這幾個點看似簡單,卻是可以保持「十年不變」的方向。

在線教育中,我認為把好的教育理念、內容、方式作為最重要的一,能避免我們在可能錯誤的方向上走的更遠。

那麼前文提到的好的教育理念,是否可以產品化?

4.1 底層思維的轉變

我認為第一步,是需要讓人們意識到什麼是好的教育,為此,面向家長的教育講座、音頻是非常值得推廣的內容,樊登讀書中《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一講座就給我帶來挺大影響,目前播放量為1025萬人。

在此非常建議K12教育平臺將家長教育納入整個教學流程。在這一步我們需要考慮如何降低內容門檻,讓家長容易接受。

樊登讀書是非常好的例子,把相對枯燥的閱讀過程變為講座音頻,可以通過微信私域等渠道,向家長傳遞教育理念。

4.2 教育方式的轉變

成人職業教育通常是主動行為,而目前K12教育更偏於填鴨式,缺乏主動性。在產品的角度如何讓現有課程更有趣、遊戲化,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主動力?

在產品框架上,我們可以引入激勵機制,將課程分為學習內容和獎勵內容,通過達成目標可以解鎖高質量講座、動畫片段等;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精熟教學法,將重複刷題精簡為精準測題,「連續答對10道進入下一個知識點」,確保每一個知識點真正理解;可以加入數據分析模塊,將每個知識點上的表現可視化,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可以建立知識樹結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之間的關聯。

教學內容的交付環節也可以進行改造,比如課程直播是否可以引入遊戲機制?

K12教育中很大的問題是如何提升學習興趣,我認為一是可以設置獎勵機制,將學習變為有趣的過程;二是將問題聚焦於學生如何高效學會知識,比如精熟教學法就是其中一種方式,用輕鬆有效地方式來幫助學生獲得自信和成就感。

在線教育產品與其他網際網路產品所不同的是,它承載了教育育人的職責。

平臺遇到的轉化率、續費率不高的問題,最終都落實到「什麼是好的教育方式」中,如何讓學生確切感知到成長和效果。

因此我們是否可以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去反向改造產品結構,而不僅僅按照課程內容、教研備課等模塊劃分去設計產品,從而獲取用戶的高留存和付費率提升。

寫在最後

我從在線教育現狀、好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能否產品化三個角度整理了我對在線教育的看法。

引用戰略槓桿的概念,我認為泛娛樂教育中,目前的創新紅利是教育內容生產者倍速增長,作為平臺方的核心競爭力是能凝聚內容生產者,並通過完播率、互動率等數據篩選好內容,連接受眾用戶;

在產品功能上,需要向課程生產者提供工具賦能,例如音頻、視頻編輯等,並在內容創作者使用過程中獲得反饋,探索短視頻時代可行的課程傳播方式。

例如文中提到的小學生SAM,用一分鐘短視頻錄製場景英語,在視頻中教學三至五個英語單詞,就是短視頻使用中有效的教學方式。

在K12、職場教育等領域,目前的創新紅利是線上學生呈倍速增長,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是如何傳遞好的教學內容。

好未來的教育模式探索中,通過對「學」和「習」進行拆分,將線上名師直播+普通老師小班輔導的雙師模式跑通,是非常有效的創新思路。

但之後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廣大「差生」是否能適應這一模式,能否通過在線課程獲得成績提升,為此我認為可以引入好的教育理念對產品反向改造,比如精熟教學法、遊戲化、激勵制度等等,站在學生如何學會的角度對授課細節深入打磨。

總之,在線教育產品首先需要滿足教育的價值,遵循什麼是好的教育,才能實現用戶認同。

教育內容、方式是一,運營等應該起到輔助作用,以此來獲取優勢。

—————— / END / ——————

▼ 喜歡請分享&收藏,滿意點個讚,最後點「在看」 ▼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助力教育公平,教育部重點課題「在線英語口語教育教學研究...
    11月24日消息(報導/彭盼盼)11月23日,由北京學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擔的教育部重點課題《在線英語口語教育教學研究》開題儀式暨初步成果展示在北京東方君悅大酒店隆重舉行。  據悉,《在線英語口語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為國家重點課題,經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專家委員會審核後列為國家教師科研規劃重點課題「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專項研究課題(國教科研函【2017】11377號文件),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辦法》的指導下,通過「教育+網際網路」的模式促進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提升、均衡優質教育資源,助力教育公平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步伐。
  • 字節跳動將以在線教育業務為新重點 2020將招聘超過10000人
    3月13日上午消息,字節跳動組織升級後,教育業務或將成為新重點。今日凌晨,字節跳動高級副總裁陳林在社交媒體發文,詳細闡釋了字節跳動做教育的初衷、理念與願景。 陳林稱,目前字節跳動教育業務仍在持續招人,今年將會招聘超過一萬人,歡迎對突破創新、全球化、軟硬體一體的教育事業有興趣的優秀人才加入。
  • 何為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何為教育」,大家「各抒己見」,A說老師教書育人這就是教育,B說父母言傳身教這也是教育,C說社會歷練實踐也是教育……教育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施加一系列的影響。結合同行眾多觀點現代教育可以分為三大類!學校教育是個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組成部分,個人在學校裡接受計劃性的指導,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社會規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學校教育對人的發展是全面的,它不僅是關係到學生知識和智力的成長,也關係到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還有學生身體健康的培養,培養完整的社會人,是學校的職責。
  • 在線教育用戶黏性從何而來?DaDa(噠噠英語):精準滿足用戶需求積累...
    在線教育用戶黏性從何而來?DaDa(噠噠英語):精準滿足用戶需求積累口碑 「市面上的在線英語平臺很多,也比較了好幾家。大都主打北美外教,可我們偏偏就愛英式發音。
  • 米樂英語等在線教育或成緩解「教育焦慮」一劑良方
    8月22日,來自浙江工業大學教科學院的心理學教授、浙江工業大學心理學重點學科負責人徐雲,來自杭州求知小學英語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舒鴻盈以及來自在線教育機構米樂英語的副總劉靜靜和加拿大TESOL認證老師Mark一道,通過歷時兩小時的在線探討,針對「教育焦慮」這一話題和大家較為關心的相關問題,分別和大家進行了分享交流。
  • 飛博教育申請掛牌 將出現在線英語教育第一股
    有分析顯示,以2010年6月1日為原始起點,截至2015年10月21日,在線教育概念指數變化區間在約[84%,1222%],一直強於上證指數,相對上證指數有很高的相對收益;即使從2012年底開始的非常強勁的創業板指數,也跑輸於在線教育概念指數,足見在線教育概念相關個股具有較好的回報。
  • 升學教育:內容為王,在線課堂如何尋覓真知?
    在2020之前,沒有人能想到在線教育就這麼成為了教育行業的風口。網課帶來的除了學生們躁動不安的心,家長們無處安放的憂慮,還有在線教育行業的契機。疫情給傳統行業以重創的同時,也成為了新興行業的催化劑,讓以在線教育為代表的新興行業往前跨越了一大步。
  • 漢語在線學習在線上有何優勢呢?
    那麼具體說來到底漢語在線學習在線上有何優勢呢?在我看來就到早安漢語來吧!畢竟這是一家有十多年漢語教學資質的,更有代表性。具體而言漢語在線學習在線上的優勢,在早安漢語的教學上首先就是依託於對學員進行的智能多媒體課件教學,同時注重和學員之間的互動,從兩個方面來保障老外的漢語在線學習,而且這一教學更是蘊含了早安漢語的老師在多年漢語教學中的不斷總結和從創新所得的「以人為本」理念,得到了很多學員的喜歡。
  • 好消息,泰州重點高中線上教育在線諮詢
    泰州重點高中線上教育在線諮詢  A Novel Method of Inducing Stem-Like Memory T Cells fm  Antigen-Expeenced Cells for CAR-T  Immunotherapy  FBXO-25: A Postic  Indicator of Effective Cancer
  • 以「考蟲」為例,分析在線(高等)教育市場及產品
    除高校資源外, 中國東部普通本科院校數量明顯高於中部和西部地區,中國東部重點高校的比例佔據中國整體高校的 60%。2017 年,教育部、財政部及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中國「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近 70%「雙一流」建設高校集中在東部地區。另外,相較於在線教育模式,線下教育機構發展弊端逐漸顯現。
  • 在線教育的優劣勢分析
    1、在線教育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在線教育一直是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國家、省市也一直鼓勵、支持精品在線課程的建設工作,一般的在線課程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可以說,網絡課程備受重視。,為了使教學計劃得以實施,幾乎所有的學校都開展了在線教育,迫使所有課程實施在線教學。
  • 在校學生被包裝為名師 規範在線教育難在何處
    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發布的案例顯示,來自廣州的曾妮(化名)給孩子報了一個名為「初三數學培優班」的課程,根據網絡上的介紹:任課老師畢業於北京大學,教過的學員不少考上了重點大學。「但實際講課的內容超綱,孩子聽不懂。課後在線提問,要麼不回答,要麼回答生硬,說不清楚解題的思路。」
  • 《人民日報》點讚在線教育:以VIPKID為代表的在線教育企業潛力巨大
    據悉,由於疫情防控形勢仍然不容樂觀,英國教育部門不得不放棄讓所有學生在暑假前回歸校園的計劃。很多英國在線教育的推動者認為,在線教育是趨勢所在,為學校、學生和家長嘗試新事物提供了機會。而在日本,日籍華人安東晴的孩子此前在一個外教全英語授課的英語補習班學習,因為興趣不大,學了一年效果並不理想。
  • 何必唱衰在線教育?詳解在線教育的五個關鍵詞
    2013年在線教育爆發了,網際網路公司、教育公司都扎堆啟動了在線教育的項目,在傳統教育機構當中,以「企業名字+在線」命名的在線教育網站基本上屬於先在行業佔坑,後謀求發展,做著經驗的積累,連做手機的中興品牌都上線了在線教育項目,那些唱衰在線教育的同僚,我覺得你們在明面恐嚇,暗面謀發展,我作為一名傳統教育從業人員,不談教育產品,淺談一下在線教育我們應該怎麼做的幾個關鍵詞
  • 中和教育學慧網在線教育怎麼樣?
    中和教育學慧網在線教育怎麼樣?,其主要表現就是在線教育的出現,在線教育改變了傳統面授模式的局限性,利用網際網路的包容性和便捷性優化了上課方式和流程,那麼中和教育學慧網在線教育怎麼樣? 從教育的本質看,只有互動才能夠達到有效的教育效果。據悉,中和教育學慧網非常重視與學生建立良性的互動。中和教育學慧網推出「一對一」督導模式,「一對一」是教育能夠互動的基本要求,傳統的大班上課形式,互動很難有效展開。
  • 鄭州小學教育有何特點?重點小學之間又有什麼不同?
    一、鄭州小學教育有何特點說起鄭州的小學教育,人們自然會想到「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這個永恆的話題了。每年快到招生季,坊間就會開始了新一輪的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大討論。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有兩個角度:(1)公辦學校:東區小學強調素質教育,西區的學校更側重於應試教育與基礎教育。
  • 什麼是教育?何為素質教育?
    結果就來了,第一種情況的孩子只會覺得你這裡的老師為我付出多少都是應該的,因為我花錢了,就光這句我花錢了,就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價值觀了,他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你為我做什麼都是應當的,他自己就會消失了內力,總是靠外力去追趕學,而他卻忽略了更重要的一點,課本上的知識容易學得到,而課本外的知識卻不是你能花錢買來的。
  • 在線教育概念是什麼意思?在線教育概念股有哪些?
    綜投網(www.zt5.com)08月24日訊  定義:在線教育即e-Learning,或稱遠程教育、在線學習,現行概念中一般指的是指一種基於網絡的學習行為,與網絡培訓概念相似,和網際網路金融類似,BAT巨頭們在在線教育上的競爭
  • 何為教育?
    餘秋雨先生在查閱了兩百多個定義之後,概括為「文化是一種養成習慣的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它最終成果是集體人格。」中國文化應該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人格底色。是一個中國人是必須了解和學習的。作為中國父母,這樣才能培養真正的中國未來棟梁!「長大成人」是父母對孩子最基本的期望,何為堂堂正正的一個成人?西漢典籍《素書》開篇:「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 在線教育需要以人為本而非以資為本
    日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文章《資本漩渦下的在線教育:資本大規模介入引發哪些問題?》,直指在線教育行業問題。疫情、長假、家長焦慮、資本尋求高回報機會等多重因素匯聚在一起,使得在線教育,尤其是在線培訓迅速獲得大量投資。  由於超過常態的資金投入,不少人發現,原來總被時尚商品佔據的廣告區位和時段現在已經被在線教育機構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