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普通大學,通常是指非985、211的大學。目前,全國共計有2800多所高校,其中,重點大學,也就是211(包含985)只有112所,而具有研究生招生資格的大學,大約有780所。很顯然,在大多數具有研究生招生資格的高校都是普通大學的情況下,在普通大學讀研的人是很多的。
從招生數量看,985、211單個院校的研究生招生規模較大,通常遠遠多於單個普通大學。比如2019年,華中科技大學招收碩士研究生人數達到8500人,吉林大學達到8080人,四川大學達到7600人,山海交大、山東大學達到6600人,中山大學、天津大學達到6400人,復旦大學達到6300人,連北大都達到5200人,其他985、211高校雖然招生規模沒有這些大學那麼大,但往往多者4、5000,少者2、3000人。非985、211又具有研究生招生資格的大學數量雖多,但單個院校招收的研究生數量往往不太多,多者2、3000,少者往往只有幾百人。
粗略計算,985、211高校每年招收的研究生總量大約有32-35萬人,佔比超過全國總招收人數60萬左右(全日制)的一半,剩下的部分,則被數量眾多的普通大學錄取。
從總體數量來看,每年進入普通大學讀研的人數大約有25-28萬,這個數量其實很可觀的。
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值得讀嗎?從宏觀角度看,當然是值得的,每年都有那麼多人進入普通大學讀研呢。
如果從微觀角度看,對於個體而言,則需要因人而異。
讀研的兩重主要目標是:提高學歷,提升能力。
從提高學歷的角度說,如果你只有本科學歷,甚至大專學歷,只想提高學歷,拿一個研究生文憑,任何大學的研究生都是值得讀的,因為都可以實現你的目標。
如果你不但想拿學歷,而且希望具有較高的「含金量」,那很多普通大學的研究生都不值得讀,因為相對而言,普通大學研究生學歷的「含金量」確實不太高,這就是為什麼很多985、211本科生考研失利後,不願意通過調劑進入普通大學讀研的重要原因,因為他們覺得即便去讀了研,也只能拿一個"成色「並不高的學歷,還不如自己的985、211本科學歷」光鮮「。
從提升能力的角度說,即便是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學習平臺也是相對較高的,讀研肯定可以獲得不少收穫,個人能力(廣義上的,包括專業知識、素養、視野等)必然會獲得提升。從這種意義上說,不管你本科背景如何,普通大學的研究生,都是值得讀的。
當然,研究生是專業教育,注重專業能力的提升。不同的大學,學科及專業實力不同,對於專業能力的提升是有差異的。學科及專業實力強勁的高校,自然更有助於提升專個人能力。985、211大學固然有很多實力強勁的學科及專業,普通大學同樣有不少實力很強的學科及專業。比如財經領域的東北財經大學、江西財大學等,政法領域的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等,雖然都不是985、211,但都有自己很強的學科及專業,這些高校的強勢專業讀研豈會不值得?
總結一下:每年都有很多人進入普通大學讀研,從總體來看,都是值得的。對於個體而言,如果你本科背景一般,個人能力一般,能讀研,就是獲得了提升自己的機會,即便是普通大學,依然是值得的;如果你本科背景很好,個人能力較強,那些擁有實力較強的學科及專業,在各自的行業裡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學,即便不是985、211,依然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