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時代年輕人如何專注讀書

2020-12-24 中國青年網

12月上旬,2020南國書香節暨第二屆深圳書展如期舉辦,並在疫情影響、電商衝擊等多重不利因素下逆市上揚,現場銷售突破2000萬元,成為今年全國時間最長、模式最新、銷量最高的城市書展。事實上,深圳作為常住人口平均年齡僅32.5歲的年輕城市,已經連續29年蟬聯人均購書量全國第一。閱讀,也被視為這座城市創新文化氛圍的重要形成原因。  

那麼,年輕城市的年輕人閱讀現狀究竟如何?在當下我們該如何對待閱讀?深圳書展期間,青年作者蔣方舟與黃燈分別以作者和教育者的視角來探討這一話題。

新媒體內容衝擊傳統閱讀

「就普通高校的大學生而言,普遍的現狀是深度閱讀、經典閱讀比較匱乏,加上碎片化閱讀太多,就導致了在閱讀現實感很強的文本上與時代之間有了隔膜。」今年獲評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的《我的二本學生》一書作者、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黃燈說。作為一名作家,同時也是高校教育者,根據她十幾年來對大學生群體的持續觀察,這一群體的閱讀習慣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機構此前的調查統計,當代大學生瀏覽短視頻的比例高達83%,其中56%為重度依賴,34%為中度依賴,只有2%為存在於移動短視頻之外的獨立個體。

「以我教授的文學為例,起碼有五六年的時間,遇到的學生幾乎都沒有讀過經典版本的《中國通史》和《西方哲學史》了。讀過《紅樓夢》的學生比例也在下降。資訊時代對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是客觀原因。現在的學生們大多離不開手機、電腦,新媒體對注意力的分散非常多,即使是無紙化閱讀,也大多是網絡小說、新聞一類的內容。」黃燈不無惋惜地告訴記者,「我感到孩子們的閱讀質量變低了,閱讀對他們的塑造作用變少了。」

對於這一現狀,蔣方舟也有相似的感受。「讀書的好處已經毋庸贅言,但如今問題並不在於大家不知道讀書好,而是說即便大家都知道讀書是件好事,但其他媒介還是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來拉扯人們的精力。」在蔣方舟看來,這一現象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原因。一方面,讀書需要的專注力成本確實較高,需要自身毅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另一方面,當前的媒介環境中,娛樂內容的宣傳投入遠遠大於書籍,導致書在與屏幕的「注意力爭奪戰」中所能發出的聲音相當微弱,要靠讀者主動閱讀的動力和決心。

人與城市都需要閱讀滋養

「經典作品,例如《紅樓夢》,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形象的集大成的展現和表達文本,為我們呈現了完整的、優雅的精神質地。」黃燈認為,深度閱讀除了人格的塑造之外,還是一種綜合素養的養料,會讓年輕人的生命更有寬度和厚度,這對他們的成長特別重要。「假如沒有人文的滋養,一個人對世界的理解會相對簡單粗暴,他可能不知道世間有很多柔韌、美好的東西,人與人之間是可以寬容理解的。」

「讀書給我帶來很大的變化是看待人性和世界變得更加複雜和精細,因為書裡營造的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或二元對立的,它有非常多複雜而美妙的東西。這讓我增強了對於世界的理解能力和體察的細微程度。」蔣方舟說。

「對於城市來說,深圳的精神氣質之所以是今天這個樣子,被稱為創新之城,與閱讀也是有很大關係的。」黃燈表示,閱讀能夠讓市民變得更理性,更有思考能力,也更有創新思維,在潛移默化中決定了一座城市的氣質和品味。「這也是深圳能夠源源不斷吸引這麼多人才、保持創新動力的原因之一。」

倡導閱讀但要避免「功利性閱讀」

如今,讀書被公認是增長知識和閱歷、緩解焦慮迷茫最便捷的途徑,「年輕人要多讀書」也成為一句網絡流行語時常出現在表情包、日常對話當中。各國為了「勸年輕人多讀書」絞盡腦汁,例如英國推出「地鐵丟書行動」,美國頒布《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但效果有限。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年輕人多讀書、好讀書呢?

蔣方舟從個人和城市層面給出了具體的建議,她認為目前國內的全民閱讀推廣活動做得很好,例如深圳讀書月、南國書香節,會把很多作家從書裡帶到讀者面前交流,這種直觀的方式讓大家和書的距離更近,對閱讀也更容易產生興趣。

黃燈則從教育者的視角提供了一些建議:「年輕人的讀書方法在從小到大的教育過程中被過多幹預,形成了一種功利性閱讀傾向,導致了目前『有知識、沒文化』的現象。」黃燈認為,由於外界的幹預太多,為了不輸在起跑線,為畢業、就業作準備,學生們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學校和家長應該給孩子多留一些自主支配的時間,「不是說每天打『營養針』,孩子就會長大,應該給他們空間,讓他們自己去尋找成長的方向。」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讀屏時代年輕人如何專注讀書
    那麼,年輕城市的年輕人閱讀現狀究竟如何?在當下我們該如何對待閱讀?深圳書展期間,青年作者蔣方舟與黃燈分別以作者和教育者的視角來探討這一話題。新媒體內容衝擊傳統閱讀 「就普通高校的大學生而言,普遍的現狀是深度閱讀、經典閱讀比較匱乏,加上碎片化閱讀太多,就導致了在閱讀現實感很強的文本上與時代之間有了隔膜。」今年獲評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的《我的二本學生》一書作者、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黃燈說。
  • 屏時代年輕人如何專注讀書|深圳|書香節|蔣方舟|書展|孩子|黃燈
    那麼,年輕城市的年輕人閱讀現狀究竟如何?在當下我們該如何對待閱讀?深圳書展期間,青年作者蔣方舟與黃燈分別以作者和教育者的視角來探討這一話題。新媒體內容衝擊傳統閱讀「就普通高校的大學生而言,普遍的現狀是深度閱讀、經典閱讀比較匱乏,加上碎片化閱讀太多,就導致了在閱讀現實感很強的文本上與時代之間有了隔膜。」
  • 讀屏時代年輕人如何專注讀書——來自第二屆深圳書展的聲音
    那麼,年輕城市的年輕人閱讀現狀究竟如何?在當下我們該如何對待閱讀?深圳書展期間,青年作者蔣方舟與黃燈分別以作者和教育者的視角來探討這一話題。  新媒體內容衝擊傳統閱讀  「就普通高校的大學生而言,普遍的現狀是深度閱讀、經典閱讀比較匱乏,加上碎片化閱讀太多,就導致了在閱讀現實感很強的文本上與時代之間有了隔膜。」今年獲評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的《我的二本學生》一書作者、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黃燈說。
  • 讀屏時代,還得讀書_評論頻道_中國青年網
    今天是第21個世界讀書日。  古人云,「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千百年來,詩書傳家是國人的驕傲與圖騰。古卷青燈也好,魚傳尺素也罷,書文不僅寄寓人生旨趣,更傳遞著萬千風情。不過,世易時移,中國人從「愛讀書」似乎走向了「不讀書」。
  • 讀屏本是「零食」 讀書才是「正餐」
    兩種閱讀生態讀屏與讀書有天壤之別毛玉西:在「掌媒」時代,只有碎片化的內容,沒有碎片的人,願大家都能成為自主「掌握」的人。各類調研的數據都表明,伴隨讀屏時代的到來,紙質書刊的銷售量、流行度、閱讀率日益呈現衰落之勢,很多人正在與書籍報刊漸行漸遠。
  • 人民日報評論員:時代重溫讀書的價值
    網際網路時代,又該如何看待閱讀的價值?讀書日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聊聊讀書的話題。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載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唾手可得,搜索無往不利,獲取知識的門檻變低了。當此之時,為什麼要重溫讀書的價值?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相比碎片化、被動型的知識獲取,讀書提供了一種系統化知識、整體性思考。通過閱讀,我們讓人類智慧的結晶序列式地內化於心。
  • 樂視應用商店獨家首發《漫畫島》TV版開啟大屏追漫畫時代
    當"宅文化"從小眾群體逐漸向大眾人群輻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中意於在家玩遊戲、看動漫的生活方式。而作為在家庭娛樂中佔據了核心位置的智能電視大屏,相比其他智能設備擁有大屏大視野的天然優勢,對漫畫迷來說沒什麼比躺在沙發上享受高清畫質更愜意的!
  • 這一屆宅在家的日本年輕人,都開始愛讀書了?
    這一屆宅在家的日本年輕人,都開始愛讀書了?她們說,當你不知道幹什麼的時候,不妨多讀書。人生裡面最大的捷徑就是「儘可能多讀一些好書」,在宅居和迷茫的時候,書讀多了,自然能夠幫助你脫胎換骨。眾所周知,日本社會自從進入第四消費時代以來,伴隨著經濟上的「消費降級」,這一代的日本年輕人說好聽點被稱為「極簡消費者」,說難聽點被治癒「買不起」。但事實上,這一屆的日本年輕人只是對消費沒有什麼欲望,儘管在老一輩日本人眼中,也經常把這一屆只喜歡宅在家裡的日本年輕人稱為「廢柴一代」。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 網絡讀書節目:讓書香溢出"屏"外
    原標題:網絡讀書節目:讓書香溢出「屏」外 一直以來,世人通過書籍的閱讀,用理性抵抗濫情,用明慧抵擋誘惑,透過靜默的字句,獲取知識、凝練智慧、冷靜推理、審視批判。大眾傳播時代,媒介技術帶來更多可供文化寄身的載體,書籍閱讀作為文化傳播途徑的作用在弱化和受限,人們對書籍的基本需求——消遣、資訊、知識、審美、思想等,都能夠在其他大眾媒體上得到滿足,也由此衍生出更多元、更具象的閱讀實踐活動。 當前,網絡新媒體平臺紛紛推出優秀的文化讀書類節目,通過朗誦、解讀、演繹、評論等方式,將經典作品以視聽語言呈現。
  • 《好好讀書:名家給年輕人的讀書課》: 帶你解讀那些影響他們寫作...
    在快餐文化盛行,功利閱讀泛濫的時代,我們應該讀什麼書?如何閱讀一本書?又如何讓你讀過的書變成你的財富?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近日,四位曾斬獲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文學大獎的知名作家——麥家、蘇童、阿來、馬家輝聯袂推出新作《好好讀書:名家給年輕人的讀書課》。
  • 海外熱銷 一盞屏幕燈點亮讀屏時代
    讓人不禁懷疑:人手一盞屏幕掛燈的時代真的要來了?明基ScreenBar Plus熱銷海外This helps me from squinting at the screen.讀屏時代ScreenBar屏幕掛燈在海外熱銷的背後一方面是疫情期間驟增的居家辦公需求,另一方面,則要歸因於電腦在人們工作、學業、生活中日趨核心的地位。辦公室上班族們每天8個小時對著屏幕,他們的手邊常備綠植、眼藥水和加熱眼罩。
  • 5G時代的大屏營銷:The Trade Desk、小米公司、電通安吉斯、勾正...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進入存量時代,「客廳文化」正在重新回歸大眾的視野,智能大屏已經成為很多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海外,特別是歐美市場,在過去的一年,聯網電視(Connected TV)渠道在數字領域快速普及,發展勢頭迅猛,在全球獲得廣告主和類品牌的廣泛歡迎。
  • 碎片化閱讀時代,我們該如何讀書
    常言道,學無止境,讀書確實沒有止境,然而讀書卻有境界。有的人為生計而讀書,有的人為炫耀博學而讀書,有些人為興趣而讀書,有些人則為有獨立的思想而讀書。想要做到第四種境界可以說是難之又難,但只要你願意,誰也不能剝奪你在書本中與世界偉人談心的權利。
  • 告別小屏,顯示器進入全面屏時代
    告別小屏,顯示器進入全面屏時代 寶藏鹹魚/妖花 發表於 2020-12-17 11:32:43 最近一段時間我準備為自己的電腦選購搭配一款顯示器,之前我使用筆記本時間比較多
  • 數位化時代,如何跳出「淺閱讀」
    「屏閱讀」看似減少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但受到電子設備硬體和網絡信息傳播特性的影響,以快餐式、跳躍式、碎片化為特徵的「淺閱讀」成為閱讀的新方式。如何提高閱讀質量,培養閱讀興趣,破解「淺閱讀」帶來的諸多問題,東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官兵展開了一場關於閱讀的討論。在此,我們摘選部分戰友的觀點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九為你讀書】讀者來信:技術時代,如何重新思考教育
    【九為你讀書】讀者來信:技術時代,如何重新思考教育 作者:penni 發布時間:
  • ScreenBar海外熱銷 一盞屏幕燈點亮讀屏時代
    讓人不禁懷疑:人手一盞屏幕掛燈的時代真的要來了?明基ScreenBar Plus熱銷海外This helps me from squinting at the screen.讀屏時代ScreenBar屏幕掛燈在海外熱銷的背後一方面是疫情期間驟增的居家辦公需求,另一方面,則要歸因於電腦在人們工作、學業、生活中日趨核心的地位。辦公室上班族們每天8個小時對著屏幕,他們的手邊常備綠植、眼藥水和加熱眼罩。
  • 讀屏時代如何享受閱讀之美?優質內容才是追求
    身處「讀屏時代」的我們,應如何擺脫「淺閱讀」之困,享受閱讀之美?  1.「一屏萬卷」——  數字閱讀蔚然成風  【案例】  近日,家住上海的顧曉玲開始了《人類簡史》的閱讀之旅。不過,她沒有購買紙質書,而是在「微信閱讀」APP上看電子版。「我喜歡電子書,讀起來方便,而且種類也比較豐富。
  • 豎屏時代 腕錶奢侈品牌萬寶龍與抖音@美好映象志成功跨界合作
    在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各大奢侈品牌都在尋找與年輕人相匹配的對話語境。而另一年輕群體的現象級短視頻平臺——抖音,在今年 7 月出品了@美好生活映象志,一個以高品質內容呈遞生活好物為核心的商業IP,解構奢侈品品牌精神創作原生內容,精準觸達到年輕用戶共鳴。
  • 俞敏洪:中國的中小學老師都不讀書,學生怎能愛讀書
    時常有人問我,該如何在這個時代從容生活?這個時代一切發展得飛快,城市每天一個樣子,工作種類不斷增加、全球化進程越來越快,今天學的東西明天可能就過時了。每個人都免不了有心浮氣躁的感覺,每天忙忙亂亂。但即使如此,好像也什麼都沒抓住,好像稍一恍惚,有些機會就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