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播就創下10個「行業第一」 《挑戰吧太空》打造最真實的科幻大片

2020-12-23 人民網娛樂頻道

原標題:未播就創下10個「行業第一」 《挑戰吧太空》打造最真實的科幻大片

  10月29日上午8時43分,搭載著《挑戰吧太空》定製衛星的「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帶著王寶強、張雨綺、田亮、吳宣儀、朱正廷、 陳鍇傑的太空聲音和籤名,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在此之前,還從未出現過一檔以節目名稱命名發射的衛星。而節目志願者王寶強、張雨綺、田亮、吳宣儀、朱正廷、陳鍇傑,也在中國航天員中心進行了長達15天的「地球端」高強度訓練,體驗了降低標準的航天挑戰訓練,並在1:1還原的火星模擬基地共同生活了7×24小時全封閉的13天。

  作為國內首檔太空探索生存挑戰類節目,《挑戰吧太空》尚未上線就創下了很多國內第一:

  1.第一檔航天題材的綜娛科普節目;

  2.第一檔實地搭建1:1火星模擬基地的節目;

  3.第一檔入駐北京航天城拍攝的體驗全項目的綜娛科普節目;

  4.第一檔由航天專家擔當顧問全程技術指導的節目;

  5.第一檔讓藝人作為普通志願者參加系統航天訓練的節目;

  6.第一檔普及火星元素(火星車、航天服等硬核道具)的節目;

  7.第一檔模擬太空種植繁殖並成功的綜娛科普節目;

  8.第一檔發射以節目名稱命名的衛星上太空的節目;

  9.第一檔探索地外異星生存類的綜娛科普節目;

  10.第一檔航天員參與錄製的綜娛科普節目。

  這10個亮眼的「第一」背後,是節目創新路上無數人的心血與艱辛的努力。作為節目的聯合出品方和播出平臺,優酷是怎麼做到的?

  探索浩瀚宇宙,我們是認真的

  作為國內第一檔航天題材的綜娛科普節目,「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挑戰吧太空》不僅在世界三大航天員中心之一的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北京航天城開了發布會,還成為了第一檔入駐航天城拍攝的綜娛科普節目。正是在這裡,節目中的6位志願者接受了高強度的航天挑戰訓練,5G超重力挑戰、18小時的睡眠剝奪、5分鐘的眩暈對抗等——這都已經是降低標準的了。

  如果說入駐航天城拍攝是「地利」,那麼「人和」指的或許就是:《挑戰吧太空》是第一檔由航天專家擔當顧問全程技術指導的節目、國內首檔航天員參與錄製的綜娛科普節目。節目創作團隊三次探訪航天城,走遍每一個科室、問遍每一位專家。「我們有幾百個問題,真的不誇張。真的是從零開始學起。一點一點地做筆記。」而專家們總是特別耐心地給這些很基礎的問題做出解答。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教員王躍,曾經作為來自於不同國家的6位志願者之一被選中,去莫斯科進行500天的密閉生存實驗Mars500,也就是模擬從地球去火星來回的五百天。在王躍老師的幫助下,節目團隊得以了解和探討密閉空間中的生存會帶來哪些人類社群上的變化和問題。中國首批航天員李慶龍、潘佔春還在節目宣傳視頻中說,「這裡有最酷的銀河系,還有無數星球的故事。」其實,節目中的航天員和幕後的航天專家顧問們都很酷,是他們讓《挑戰吧太空》具備了一種認真的魅力。

  太空本來就很美,科普拍出大片範兒

  在甘肅省金昌市40公裡外的戈壁灘,坐落著一座火星模擬生存基地,總導演雲天對它有一個很美的形容:「在茫茫的外星大海之中承載著人類文明的一顆明珠,熠熠發光。」《挑戰吧太空》是第一檔實地搭建1:1火星模擬基地的節目。美術總指導薄海表示,建造火星模擬生存基地,實際上等同於把地球的生物環境搬到外星球。建成的基地包含氣閘艙、總控艙、生物艙等九個艙體,其中的重點道具登陸艙高達3噸重,相當於8隻奶牛的重量。基地建設用地11996平方米,相當於29個籃球場的面積。

  作為第一檔普及火星元素的節目,在《挑戰吧太空》中, 火星車、航天服等「硬核」道具也一一出場亮相。為了防風、防輻射,火星模擬生存基地的高度較低,有一種緊緊扒在地上的感覺。雖然不像很多科幻片裡那樣突兀嶙峋,卻有一種更真實的美感。「科學需要藝術的激發,藝術也需要科學的助力。」參觀了火星基地後,中國艙外航天服責任總設計師李譚秋先生評價道。

  《挑戰吧太空》還是第一檔模擬太空種植繁殖並成功的節目、第一檔探索地外異星生存類綜娛科普節目。在《挑戰吧太空》的火星生存基地中,建有室內模擬太空種植園,志願者們自種自吃。食物不止土豆一種——太空中沒有新鮮的肉類,大麥蟲是唯一的新鮮蛋白質來源。根據節目團隊的「劇透」,6位志願者真的會食用大麥蟲來補充蛋白質。他們與大麥蟲發生了哪些故事?實在令人期待。

  「上天」沒那麼容易,敢挑戰就是英雄

  《挑戰吧太空》確確實實稱得上是一場「戰鬥」。王寶強口中「血液、肌肉和皮膚一起被弄到頭頂上」的離心機、朱正廷形容是「坐在球裡面滾」的潛艇測試……這些「地球端」的訓練項目無一不是對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考驗。能夠在這檔向新時代英雄致敬的節目中有所擔當,志願者們的內心都充滿了自豪感。而「火星端」發生的故事就更多了:封閉無信號,用品限量使用,志願者抽血做身體自檢,共處膠囊艙休息……

  朱正廷8歲學舞蹈,9歲便獨自在外求學,他一直覺得自己還挺能吃苦的。但真實地體驗了航天員的訓練和生活後,他有一種「刷新三觀」的感覺。而像是經歷了一場真正成人禮的吳宣儀也克服了恐高心理、哭著完成了高空任務。陳鍇傑這段時間的感悟是:敢於挑戰就是英雄。正如節目總監製、阿里文娛集團大優酷事業群綜藝中心高級製片人許順東所說,「時間和空間可以突破,所以所有不相信在挑戰過各種難題之後都變成了相信和確信。」

  《挑戰吧太空》是第一檔讓藝人作為普通志願者參加系統航天訓練的節目。在這個節目中,藝人沒有鮮花和掌聲,也沒有區別於普通人的光環——他們是志願者,被還原成了一個個最真實的人類個體。所有艱難的任務都無法逃避,所有的崩潰和脆弱、堅韌與掙扎都被真實地呈現,這是優酷作為網際網路平臺的可貴擔當。

  這不該是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或許,優酷《挑戰吧太空》所傳達的航天精神不只能讓年輕人更陽光,還會召喚無數開始仰望星空的眼睛,和追逐星光的腳步。

(責編:吳亞雄、蔣波)

相關焦點

  • 太空旅客:一部被低估了的好萊塢科幻大片,豆瓣評分6.9
    從這些評分來看,《太空旅客》並不是真正的科幻傑作。但是如果你仔細看這部電影,你會發現這是一部被嚴重低估的作品。該片劇本早在2007年就已創作完成,隨後被列入電影行業最佳未拍攝劇本清單,成為世界各大電影公司競相爭奪的對象。在2011年《太空旅客》上映之初,最佳男主角基努·裡維斯決定辭職,演員陣容徹底洗牌。導致這部電影進退兩難。
  • TutorABC跨界合作《挑戰吧太空》,加速探索英語場景教學
    10月29日,首檔太空探索生存挑戰類節目《挑戰吧太空》舉行發布會,正式宣布定檔於11月17日播出。成人在線英語教育平臺TutorABC作為節目行業贊助夥伴,將與觀眾一起見證「太空C計劃」志願者非凡的「太空探索挑戰之旅」。
  • 硬科技與軟文化打造中國科幻大片
    硬科技與軟文化打造中國科幻大片  編者按  電影《流浪地球》自上映以來,國內票房已突破40億元人民幣,觀影人次超過8500萬,海外票房突破500萬美元,創下了近5年來中國電影海外開畫最好成績。  以中國文化為基點的未來想像  王一川(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電影《流浪地球》雖然不是中國第一部科幻片,卻是中國第一部科幻大片。創作者只選取了劉慈欣原著小說中的一個小片段——地球在流浪過程中途徑木星附近,木星引力激增,人類用智慧化解了地球將與木星相撞的危機。
  • 上影節窺見中國電影行業趨勢,主旋律與科幻題材電影受關注
    每一年,幾乎大半個影視圈都聚齊在上海電影節,既是對過去一年來行業發展的總結交流,也是對未來行業走向的預測和展望。從各類論壇、行業大佬的發言以及各家公司的全新片單發布,都可窺見中國電影接下來的行業趨勢。要說今年有什麼是最明顯的新變化?那就是符合主流價值觀的主旋律影片以及展現對未來美好想像的科幻片,必然成為最熱門的類型。
  • 《異星覺醒》獲贊 太空災難硬科幻打造真實噩夢
    空間站不惜工本精雕細琢高度還原,群星主創演繹真實失重狀態犧牲巨大,令外星生物肆虐屠戮的驚天浩劫與真實現實世界無縫對接。《異星覺醒》將於5月19日全面公映,昨日媒體提前看片後,大讚五月指鏠觀影最佳選擇,具備真實質感的硬科幻驚悚災難故事,將開啟身臨其境的戰慄體驗。而今晚將在全國100個城市展開盛大點映,提前燃爆首映周!
  • 《挑戰吧太空》開播,TutorABC主題課程用英語分享太空冷知識
    11月17日,國內首檔太空探索生存挑戰類綜藝節目《挑戰吧太空》即將首播,觀眾們將透過熒幕體會到太空擬真環境下人類的生存狀態——超重力挑戰、長時間睡眠剝奪、眩暈對抗等等挑戰人體極限的考驗即將開啟。
  • 就飛向太空吧——2019最後的太空科幻《星際探索》
    2019太空科幻收官《星際探索》 終於趕在年底上映了,有點壓軸科幻的意思。畢竟,對於中國觀眾來說,2019年是,所謂的,我們的,「科幻元年」。《星際探索》片名的翻譯,乍一看感覺跟《星際穿越》《星際迷航》像三兄弟。憑藉它的製作水準和影像風格,其實可以「獨立」命名的。
  • 冰島一家旅館以科幻小說為靈感 打造「太空艙」房間
    據英國《鏡報》12月12日報導,位於冰島雷克雅未克的一家旅館以科幻小說為靈感,用「太空艙」取代傳統的房間,看起來就像《星球大戰》的主題一樣,住在這裡會有種自己是科幻電影主角的感覺,科幻迷們可以假裝去太空探險了,而雷克雅未克也是冰島觀賞北極光最好的地方之一。
  • 來看看這20本太空和科幻書籍吧
    從他們的故事中可以知道,當挑戰自己、追求崇高目標的時候,人類能爆發出怎樣的能量。Butler)這是另一個廣受歡迎的科幻三部曲,但其主題與《三體》截然不同。隨著核戰的人類倖存者被看似仁慈的Oankali族所救,這部末世小說開始聚焦性別政治,而非科幻題材常常關注的技術政治。
  • 科幻片中十大常見的太空誤解
    科幻片是當下最熱門的電影之一,也是觀眾和票房最高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每個人都渴望著對外太空的了解。ufo的事件頻頻出現,也讓大家對地外文明更加渴望略知一二。但是科幻片中的科幻效果在真實的環境中會如何呢?比如在太空中飛船可以無限加速嗎?
  • 科幻大片即視感!首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在這裡開業
    科幻大片即視感!首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在這裡開業 2020-06-25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孩子長大前必看的6部科幻電影,帶他實現他的太空夢
    存在時空穿越的可能性嗎……對太空的好奇和探索是小朋友們永遠好奇的話題。科幻作品能啟發孩子的想像力,激發孩子探究科學奧秘的熱情。今天布穀老師就為大家盤點了6部關於太空題材的電影,這個暑假我們一起遨遊太空吧!
  • 韓國電影工業發達,為何直到今年才有太空科幻大片丨娛論
    按理說,韓國電影工業高度發達,尤其是技術相關領域,從業者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方面都居世界一流水平,不少韓國工作室甚至包下了歐美科幻電影的後期製作,韓國在太空科幻電影領域的話語缺失,的確出乎意料。《勝利號》預告片截圖。
  • 古天樂全新科幻大片,即將上映,未播先火引起熱議
    古天樂全新科幻大片,即將上映,未播先火引起熱議。古天樂,劉青雲,張家輝,劉嘉玲,等明星主演科幻電影《明日戰記》是一部非常優秀科幻電影。為了拍攝這部電影古天樂投資4億多港幣,專門成立了科幻電影公司,整部電影投資非常高,代表了香港科幻電影最高水平,在科幻電影拍攝上,無論是電影劇情還是運用特技都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古天樂本人對這部全新科幻電影也非常重視,這部科幻大片由於做後期和新冠疫情影響,延期很長時間都沒有上映。
  • 迷航異星深海,比《太空救援》還刺激
    提起太空科幻大片,不得不說即將上映的《太空救援》。作為史詩級的太空大片,電影《太空救援》改編自前蘇聯「禮炮」7號空間站的真實事件,高度還原了這場人類航天史上的救援奇蹟。這部影片在戰鬥民族俄羅斯贏得熱烈反響,還圈粉總統普京親臨現場支持首映。
  • 八部科幻大電影,全程緊張刺激的大片
    大家好,我是皮球哥哥,今天給大家帶來九部科幻大片,80%由後期製作處理而成的大片,暴擊你的眼球,全程無尿點的科幻電影。第一部:《超級戰艦》《超級戰艦》由變形金剛玩具公司孩之寶的另一款玩具與遊戲改編,由彼得·博格執導。泰勒·克奇、連姆·尼森、亞歷山大·斯卡斯加德和蕾哈娜等聯袂出演,於2012年5月18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 影史50部最偉大的科幻電影
    這是一個包含多種內容的類型——從快速、有趣、豐富多彩的太空冒險,到黑暗的反烏託邦悲劇,背景設置在現在、遙遠的未來,甚至是很久以前一個遙遠的星系。如果你想要一份有史以來最好的科幻電影名單,那你來對了——Empire團隊在雲計算中發布了一份最具標誌性的科幻電影名單,從現代傑作到改變遊戲規則的偉大作品。
  • 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中國元素亮了 - 上遊新聞
    在北美上映後連續四周佔據票房榜首,還未上映就被公認為是今年年度最佳影片的有力衝擊者,繼《地心引力》、《星際穿越》之後,又一部把鏡頭對準太空的科幻大片來了。25日,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塞巴斯蒂安·斯坦等聯袂出演的科幻片《火星救援》將在中國內地上映。
  • 專訪| 科幻作家麥克唐納:在家門口的月球上書寫太空歌劇
    《月球家族》系列甫一推出就引發了轟動,入圍了包括2020年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在內的多個重磅科幻文學獎項,被譽為「月球上的《權力的遊戲》」和「太空版《教父》」。而同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早在2015年首部曲《新月》正式發行之前,即已搶先購得整個系列的電視劇改編權,準備打造成史詩格局的美劇。2020年9月,「理想國」推出了《月球家族》系列三部曲的中文版。
  • 比《流浪地球》還好看的科幻大片是什麼?是劉慈欣的迷人腦洞
    豆瓣上,《流浪地球》的熱評第一條是這樣說的:這是華語電影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大片,劉慈欣的硬核科幻設定、東方式的家庭理念核心、地心引力與星際穿越的融合、意料之外的特效大場面超讚,比肩好萊塢。當然,談到這部電影的成功,首先離不開的是原著作者劉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