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未播就創下10個「行業第一」 《挑戰吧太空》打造最真實的科幻大片
10月29日上午8時43分,搭載著《挑戰吧太空》定製衛星的「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帶著王寶強、張雨綺、田亮、吳宣儀、朱正廷、 陳鍇傑的太空聲音和籤名,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在此之前,還從未出現過一檔以節目名稱命名發射的衛星。而節目志願者王寶強、張雨綺、田亮、吳宣儀、朱正廷、陳鍇傑,也在中國航天員中心進行了長達15天的「地球端」高強度訓練,體驗了降低標準的航天挑戰訓練,並在1:1還原的火星模擬基地共同生活了7×24小時全封閉的13天。
作為國內首檔太空探索生存挑戰類節目,《挑戰吧太空》尚未上線就創下了很多國內第一:
1.第一檔航天題材的綜娛科普節目;
2.第一檔實地搭建1:1火星模擬基地的節目;
3.第一檔入駐北京航天城拍攝的體驗全項目的綜娛科普節目;
4.第一檔由航天專家擔當顧問全程技術指導的節目;
5.第一檔讓藝人作為普通志願者參加系統航天訓練的節目;
6.第一檔普及火星元素(火星車、航天服等硬核道具)的節目;
7.第一檔模擬太空種植繁殖並成功的綜娛科普節目;
8.第一檔發射以節目名稱命名的衛星上太空的節目;
9.第一檔探索地外異星生存類的綜娛科普節目;
10.第一檔航天員參與錄製的綜娛科普節目。
這10個亮眼的「第一」背後,是節目創新路上無數人的心血與艱辛的努力。作為節目的聯合出品方和播出平臺,優酷是怎麼做到的?
探索浩瀚宇宙,我們是認真的
作為國內第一檔航天題材的綜娛科普節目,「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挑戰吧太空》不僅在世界三大航天員中心之一的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北京航天城開了發布會,還成為了第一檔入駐航天城拍攝的綜娛科普節目。正是在這裡,節目中的6位志願者接受了高強度的航天挑戰訓練,5G超重力挑戰、18小時的睡眠剝奪、5分鐘的眩暈對抗等——這都已經是降低標準的了。
如果說入駐航天城拍攝是「地利」,那麼「人和」指的或許就是:《挑戰吧太空》是第一檔由航天專家擔當顧問全程技術指導的節目、國內首檔航天員參與錄製的綜娛科普節目。節目創作團隊三次探訪航天城,走遍每一個科室、問遍每一位專家。「我們有幾百個問題,真的不誇張。真的是從零開始學起。一點一點地做筆記。」而專家們總是特別耐心地給這些很基礎的問題做出解答。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教員王躍,曾經作為來自於不同國家的6位志願者之一被選中,去莫斯科進行500天的密閉生存實驗Mars500,也就是模擬從地球去火星來回的五百天。在王躍老師的幫助下,節目團隊得以了解和探討密閉空間中的生存會帶來哪些人類社群上的變化和問題。中國首批航天員李慶龍、潘佔春還在節目宣傳視頻中說,「這裡有最酷的銀河系,還有無數星球的故事。」其實,節目中的航天員和幕後的航天專家顧問們都很酷,是他們讓《挑戰吧太空》具備了一種認真的魅力。
太空本來就很美,科普拍出大片範兒
在甘肅省金昌市40公裡外的戈壁灘,坐落著一座火星模擬生存基地,總導演雲天對它有一個很美的形容:「在茫茫的外星大海之中承載著人類文明的一顆明珠,熠熠發光。」《挑戰吧太空》是第一檔實地搭建1:1火星模擬基地的節目。美術總指導薄海表示,建造火星模擬生存基地,實際上等同於把地球的生物環境搬到外星球。建成的基地包含氣閘艙、總控艙、生物艙等九個艙體,其中的重點道具登陸艙高達3噸重,相當於8隻奶牛的重量。基地建設用地11996平方米,相當於29個籃球場的面積。
作為第一檔普及火星元素的節目,在《挑戰吧太空》中, 火星車、航天服等「硬核」道具也一一出場亮相。為了防風、防輻射,火星模擬生存基地的高度較低,有一種緊緊扒在地上的感覺。雖然不像很多科幻片裡那樣突兀嶙峋,卻有一種更真實的美感。「科學需要藝術的激發,藝術也需要科學的助力。」參觀了火星基地後,中國艙外航天服責任總設計師李譚秋先生評價道。
《挑戰吧太空》還是第一檔模擬太空種植繁殖並成功的節目、第一檔探索地外異星生存類綜娛科普節目。在《挑戰吧太空》的火星生存基地中,建有室內模擬太空種植園,志願者們自種自吃。食物不止土豆一種——太空中沒有新鮮的肉類,大麥蟲是唯一的新鮮蛋白質來源。根據節目團隊的「劇透」,6位志願者真的會食用大麥蟲來補充蛋白質。他們與大麥蟲發生了哪些故事?實在令人期待。
「上天」沒那麼容易,敢挑戰就是英雄
《挑戰吧太空》確確實實稱得上是一場「戰鬥」。王寶強口中「血液、肌肉和皮膚一起被弄到頭頂上」的離心機、朱正廷形容是「坐在球裡面滾」的潛艇測試……這些「地球端」的訓練項目無一不是對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考驗。能夠在這檔向新時代英雄致敬的節目中有所擔當,志願者們的內心都充滿了自豪感。而「火星端」發生的故事就更多了:封閉無信號,用品限量使用,志願者抽血做身體自檢,共處膠囊艙休息……
朱正廷8歲學舞蹈,9歲便獨自在外求學,他一直覺得自己還挺能吃苦的。但真實地體驗了航天員的訓練和生活後,他有一種「刷新三觀」的感覺。而像是經歷了一場真正成人禮的吳宣儀也克服了恐高心理、哭著完成了高空任務。陳鍇傑這段時間的感悟是:敢於挑戰就是英雄。正如節目總監製、阿里文娛集團大優酷事業群綜藝中心高級製片人許順東所說,「時間和空間可以突破,所以所有不相信在挑戰過各種難題之後都變成了相信和確信。」
《挑戰吧太空》是第一檔讓藝人作為普通志願者參加系統航天訓練的節目。在這個節目中,藝人沒有鮮花和掌聲,也沒有區別於普通人的光環——他們是志願者,被還原成了一個個最真實的人類個體。所有艱難的任務都無法逃避,所有的崩潰和脆弱、堅韌與掙扎都被真實地呈現,這是優酷作為網際網路平臺的可貴擔當。
這不該是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或許,優酷《挑戰吧太空》所傳達的航天精神不只能讓年輕人更陽光,還會召喚無數開始仰望星空的眼睛,和追逐星光的腳步。
(責編:吳亞雄、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