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新華網、中國經濟周刊
11月8日,青海省發布了2016年企業工資指導線(下稱「工資指導線」),明確企業工資增長的基準線為7%,上線(預警線)為13%,下線為3%。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28日,已有海南、北京、山東、山西、內蒙古、天津、河北、四川、雲南、陝西、江西、新疆、上海、貴州、廣西、青海、福建、甘肅、寧夏等19個省(區、市)公布了今年的工資指導線。與去年相比,多個省份的指導線數值都有所下降。
對此,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表示,當前我國整體經濟是下行走勢,工資的增長也要跟經濟增速相適應。今年很多地方工資指導線安排的增幅下降,跟各省份的經濟增速放緩有關。但工資指導線下降,並不意味著工資進入負增長,只是工資漲幅較以往有所減少。
工資指導線是什麼?
企業工資指導線由基準線、上線和下線構成。它是政府根據當年經濟發展調控目標,向社會發布的年度工資增長水平的建議,並不具有強制約束力,但為企業與職工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以及企業自身合理確定工資增長水平提供參考依據,同時也是國有企業實現工資總額管理的重要手段。
工資指導線上漲了,你的工資不一定漲。即便是下調了,你的工資也不一定下降,但可能會上漲得比較慢。
按照慣例,各省份會在每年的上半年發布當地的工資指導線。有媒體統計發現,今年7月之前,僅有天津、北京、山東、山西、內蒙古等5省市發布了2016年工資指導線。從8月至今,海南、河北、四川等14個省市陸續發布。截至目前,依然有一些省份未發布今年的工資指導線。
在已發布的19個省份中,多地的工資指導線均有不同程度下調。其中,海南、甘肅、河北、四川、山東、青海、陝西等7省份的上線、基準線、下線均有所下降。例如:甘肅的基準線從2015年的11%降為8%,上線從16%降為14%,下線由5%降為4%;河北的基準線從2015年的11%降為8%,上線從18%降為13%,下線由4%降為3%。
△資料圖/視覺中國
在基準線方面,跟2015年相比,這19個省份基準線無一例外均有所下調,其中,海南下調0.9%,幅度最小;寧夏下調5%,幅度最大 。
在上線方面,除了江西和寧夏「不設上線」以外,剩下的17個省份均呈下降態勢,其中,貴州省下調0.2%,幅度最小;山西下調7%,幅度最大。
在下線方面,大部分省份均進行了下調,僅貴州和北京進行了上調。貴州由2.7%上調為4%,上漲幅度最大,達1.3%;北京則由3.5%上調為4%,上調了0.5%。
截至目前,東北三省尚未發布2016年工資指導線。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認為,這跟東北三省經濟的不景氣有關。 「東三省中的重化工業和國企比較密集,面臨的衝擊比較大。經濟正在重振的過程中,工資暫緩增長也在情理之中。」
「今年遼寧省不發布工資指導線,也是可以理解的。」蘇海南說,遼寧作為全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今年上半年GDP同比下降1%,是全國唯一經濟負增長的省份。剛剛公布的前三季度GDP數據,遼寧省的GDP為-2.2%,再次全國墊底。「經濟不景氣,工資能發出來就不錯了,從宏觀看暫不具備給職工再漲工資的條件。」
△資料圖/視覺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黑龍江已連續多年未發布工資指導線。
縱觀黑龍江近幾年的GDP數據,並不樂觀。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黑龍江GDP增速為8%,在全國排名倒數第三位;2014年黑龍江GDP增速為5.6%,在全國排名倒數第二位;2015年黑龍江GDP增速為5.7%,在全國排名有所提高,排在倒數第十一位;2016年GDP增速有所提高,剛剛發布的前三季度GDP數據顯示,黑龍江達到了6%,但仍在全國排名倒數第三位。
黑龍江GDP「成績單」跟老工業基地不無關係。長期以來,黑龍江省的產業結構偏重工業,能源工業佔全省工業增加值的近60%,僅一個大慶油田就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0%。
「像黑龍江省,現在一些能源企業因故拖欠工資的現象時有發生,今年當然難以再安排企業員工漲工資的事情。」蘇海南這樣說到。
與東北三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海南省和貴州省。
在基準線方面,海南省的基準線最高,為10.4%;貴州省緊隨其後,基準線為10%;其他省份的基準線均低於10%。
海南之所以表現亮眼,跟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密不可分。海南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淵曾對外公開表示,2016年前三季度海南省地區生產總值2880.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83.95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635.81億元,增長5.4%;第三產業增加值1561.12億元,增長9.7%。
△資料圖/視覺中國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表示,當前,在海南省經濟步入增速換擋、經濟轉型的新常態帶動下,各區域經濟發展總體平穩,服務業發展尤其快。
相比排名第一的海南,排名第二的貴州,表現也不遜色。貴州出色的表現並非沒有緣由:新興產業的發展為貴州經濟提供了新的增長點。據貴州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前三季度,該省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63.5%,增速比工業整體增速快將近30個百分點。
△資料圖/視覺中國
貴州以前在全國的經濟排名很靠後,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現在能夠發展起來,靠的是什麼?袁鋼明指出,這跟產業的轉型升級密不可分,同時也跟國家對中西部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加大有關。當貴州獲得了各方面發展的機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可阻擋,老百姓的工資自然會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