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字也稱為重言。指兩個相同的漢字重疊起來用。有些是表示一事的重複,是兩個詞,但聯在一起說。如《詩經·芣苢》:「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是連續的動作,不是一採,所以說「採採」。
有些則是在語意上有所加重,以增強感染力。如《文選·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這種文字的疊用又是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段。
通常在語言裡所用的疊字,包括書面的和口頭的,實際就是疊音,也就是兩個音節的一個詞。如《詩經·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隱憂。」《楚辭·湘君》:「石瀨兮淺淺(jiānjiān),飛龍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予以不閒。」白居易《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盡期。」溫庭筠《夢江南》:「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這些疊字都是一個詞,跟單獨的一個字意義不同,有的只能重疊用,不能單用,如「翩翩」,「翩」是「翩翩」一詞的詞素。其他如「迢迢」、「姍姍」、「娓娓」、「侃侃」、「婷婷」、「萋萋」等都是如此。
在語言裡應用疊字的地方還很多。例如「紅彤彤」、「白花花」、「綠油油」、「黑黝黝」、「亂糟糟」、「懶洋洋」之類的疊字加在形容詞的後面成為一種後綴成分,使詞意形象化,增強語感。又如「清清楚楚」、「庸庸碌碌」、「慌慌張張」、「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彷彷彿彿」、「空空洞洞」之類把一個詞的兩個詞素都分別重疊起來加強語義,又是一種疊字的形式。這些都是漢語裡特殊的東西。因為語言裡使用了這樣一種聲音上的重疊,構成語言更加悅耳的聲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