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則報導,一名一歲的男嬰感冒發燒後,家長帶著孩子找一名兒科專家治療,一次輸液後回到家中孩子卻突然死亡。
從媒體報導來看,目前當地衛健委已經介入調查。涉事的醫院是個人獨資企業,近兩年曾因醫療損害責任糾紛、醫療服務合同糾紛等遭受行政處罰。
由於寶寶對外界適應能力差,抵抗力也差,導致寶寶經常發燒,這可急壞了家長,恨不得退燒招數都搬出來,但殊不知這些退燒誤區很容易釀成大禍!
這些退燒法,不要給寶寶用
是藥三分毒,那物理退燒就一定靠譜嗎?那些退燒偏方真的管用嗎?
1.捂汗?太危險!
捂汗不僅不能退燒,甚至會適得其反,導致體溫升到比調定點更高,出現 41℃ 以上的超高熱,還有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會因為溫度過高導致脫水或「熱性驚厥」。
而1 歲以內的孩子更有「捂熱症候群」的危險:缺氧、高熱、大汗、脫水、抽搐、昏迷和呼吸循環衰竭,嚴重時可致死。
2.溫水擦浴?可能加重
溫水擦欲這種方法,降溫效果不好,很短暫。
另外,擦身還可能造成身體寒戰,發熱的更厲害。
而因為這個釀成大禍的也不在少數:
3.退熱貼?沒啥用
退熱貼已經成為了發熱孩子的標配。但退熱貼真的有用嗎?
退熱貼的原理也是物理降溫,其核心部分是揮發性液體凝膠層,但是額頭上貼個巴掌大的貼片,哪怕是冰塊,它能帶走的熱量都非常有限。
而且有些孩子會出現皮膚瘙癢、發紅、出疹等過敏反應,退熱貼只是在安慰家長們焦灼的內心。
4.酒精擦身?會中毒
當孩子發熱時,皮膚的血管擴張,高濃度酒精會引起皮膚收縮出現寒戰,這樣不僅不利於散熱,還會增加寶寶的不適感。
此外,揮發後會經過肺泡吸收,也能通過皮膚吸收,嚴重的會導致酒精中毒。
科學退燒,主要掌握這幾點
發燒是人體抵禦疾病的正常反應,除非是超高熱,發燒本身並不會對寶寶身體造成傷害。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冷靜對待、科學退燒。
1.吃藥不必死守38.5℃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38.5℃只是個參考溫度,不是說一到這個溫度就必須吃退燒藥。
如果寶寶體溫達到了38.5℃,但是精神狀態還比較好,能吃能玩,可以先不著急吃退燒藥,密切觀察寶寶的體溫,多喝水,可以到39℃再用藥。
如果寶寶精神狀態不好,持續的煩躁、哭鬧,這時候就應該服用退燒藥。
2.正確使用退燒藥
用單一成分的退燒藥是比較安全的退燒方法。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退燒藥是布洛芬(如:美林)或對乙醯氨基酚(如:泰諾林),但並不推薦兩種藥同時重複使用。
兩種安全退燒藥物使用比較如下:
如果孩子吃了退燒藥之後,出現反覆發燒的症狀,或者退熱效果不是很明顯,家長們要注意,退燒藥劑量夠了嗎,喝的水夠多嗎?
這些情況儘快去醫院
如果寶寶除了發熱,還有以下一些「不正常」的症狀,應儘快到醫院就診:
看起來精神不好、食慾欠佳、昏睡不醒或煩躁不安等;
伴隨耳朵疼,腹瀉嘔吐、喉嚨痛等;
曾經有過熱性驚厥史;
3個月以下的嬰兒,體溫超過38℃的。
如果有以上這些情況,希望家長警惕,及時到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對於寶寶發燒,家長不用過度焦慮,除非是超高熱,普通發燒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相反是有好處的。
這些危險的退燒方法,你們給孩子用過嗎?
▼關注我,走進臨床醫生的生活!
-Dr.X-
一個醫學博士、外科醫生和三娃奶爸
《學會看病》作者
帶給你有態度、有溫度的健康乾貨和育兒錦囊~
關注我,每天多一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