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 | 《文化冷戰:美國的青年領袖項目(1947-1989)》
來源:美國史研究
微信平臺編輯:周悅
文化冷戰:美國的青年領袖項目
(1947-1989)
作者:張楊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
作者簡介:
張楊,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8年度「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在《歷史研究》《世界歷史》《美國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等專業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四部;獲得並承擔高等學校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結項優秀)、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結項良好)、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基金基礎性研究課題項目等多個國家級、省級和校級課題項目。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了「世界現當代史」「冷戰史」「文化冷戰史」「中美關係史」「世界文明史」等專業課程。對外交流方面,曾赴日本東京學藝大學交流學習一年,赴美國佛羅裡達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康奈爾大學和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進行學術交流訪問。
內容簡介:
在世界歷史進程中,人們隨時能夠感受到青年群體的力量。這種力量至少表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像1968年全球反文化運動一樣,青年群體能夠在國家和國際層面展現出即時強大的變革力量;二是毋庸置疑,青年精英一定會是一個社會和國家未來的領導者,會影響民族國家的走向(政治選擇、經濟模式、文化氛圍)和國際秩序的可能建構。針對這一特殊目標群體,冷戰時期,美國政府前所未有地制定和實施了一個長期計劃,試圖有組織的、系統的識別、接觸、培養、影響和塑造全世界的「潛在領導者」。
本書從文化冷戰的視角切入,一方面意在探討戰後自由國際主義和全球冷戰對美國高層決策的影響;另一方面通過分析官私組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密切合作,深化對美國社會結構和政治文化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青年領袖項目」揭示出來的並非權力運作或政治外交的線性發展圖景,而是一個高度複雜的歷史場景——政府內部在文化項目的使命設定、基本政策、指導思想和行動原則上的分歧;私人組織在文化輸出方面的自覺意識;無所不在的智識基礎和評估機制;青年群體對既有秩序的參與、質疑乃至挑戰;政治力量無法掌控的跨文化交流效應,等等。
目 錄
第一章 美國官方「青年領袖」政策的歷史沿革
第一節 反共產主義與「青年領袖項目」緣起(1947-1961)
一、冷戰機理與美蘇爭奪「冷戰話語」主導權的鬥爭
二、國際教育交流框架下的「青年領袖項目」
三、輿論引導者與「利益共同體」塑造者:對青年群體的新期待
第二節 「青年領袖項目」的組織化與規範化(1961-1969)
一、自由國際主義高峰期的文化外交政策
二、「部際青年委員會」的創建
三、「青年領袖項目」的系統化實施
四、《國際教育法》對項目交互性的期待
第三節 轉折年代:「再造人類共同體」框架下的「青年領袖項目」(1969-1981)
一、「再造人類共同體」與現代外交新理念的提出
二、多重危機下「青年領袖項目」的再調整
三、福特執政時期的現實主義青年政策
四、「繼承者一代」問題:確保大西洋聯盟與修復南北關係
第四節 促進民主議題下的「青年領袖項目」(1981-1989)
一、「第二次冷戰」框架下美國政府的意識形態進攻戰略
二、「國際青年交流倡議」:從凡爾賽到日內瓦
三、特殊關注:聚焦中國和中美洲國家的潛在青年領袖
小 結
第二章 官私合作:教育和文化交流框架下的「青年領袖項目」
第一節 「冷戰共識」與美國志願團體的海外活動
一、「冷戰共識」與私人組織參與冷戰的意願
二、官私合作機制:資源共享與資金互補
三、「青年領袖項目」中不可或缺的私人力量
第二節 親身體驗:影響易感階段的青少年學生
一、培育低齡段英才:少年獎學金項目
二、移植美式教育:美國資助的海外學校項目
三、基督教青年會的「青年領袖培訓」項目
第三節 作為增殖者的「新興青年領袖」項目
一、核心群體:高層直接關注下的「未來人物」項目
二、深入社會生活:「農業青年領袖項目」
三、從東西到南北問題:漢弗萊獎學金項目
第四節 冷戰的溫和武器:女性志願團體與青年女性項目
一、社區發展與人員交流項目中的女性群體
二、私人志願組織與青年女性培訓項目
三、通訊委員會與青年女性領袖
小 結
第三章 青年運動、中央情報局與組織化的隱蔽文化活動
第一節 中央情報局與國際學生運動
一、「管道」組織與文化冷戰
二、美國全國學聯的「外國學生領袖計劃」
三、「學生冷戰」:從全國學聯到國際學生大會
四、冷戰悖論:跨國學生運動中的進步性和能動性
第二節 對抗與互動:冷戰與國際青年運動
一、美國青年理事會與世界青年大會
二、世界青年聯歡節與中央情報局的評估與應對
三、國際青年大會vs世界青年聯歡節
四、矛盾與牴牾:不穩定的合作關係
第三節 藝術力量:用音樂影響青年群體
一、諸種藝術形式及其冷戰價值
二、爵士樂:傳遞自由的訊號
三、搖滾:與蘇東青年人之間的對話
小 結
第四章 區域差異與「青年領袖項目」
第一節 反殖民主義情結與亞州青年項目
一、聚焦亞洲青年問題
二、「全學聯」與美國對日學生思想改造政策
三、爭取華人學生和青年的親西方導向
四、「亞洲大學」方案:美國影響亞洲高校青年的努力
第二節 相互對峙與美國對蘇東國家的「青年領袖項目」
一、學說項目:針對蘇東青年的意識形態戰
二、曲折前行:東西方教育與文化交流
三、美國青年政治領袖理事會與選舉研究項目
第三節 反美主義與美國的拉美學生項目
一、拉美「反美主義」現象與美國的判斷
二、拉美學生特別項目的確立與實施
小 結
第五章 多重視角下的「青年領袖項目」
第一節 冷戰視角下的「青年領袖項目」
一、從青年活動看冷戰起源:合作如何演變成衝突和對抗?
二、從「青年領袖項目」看冷戰進程:文化冷戰如何上演?
三、從「青年領袖項目」看冷戰效應:相互參照與仿效
第二節 民眾史視野下的「青年領袖項目」
一、冷戰亦是一場自下而上的民眾訴求
二、民眾意願:對「冷戰」道德性的高度期待與失落
三、「神話」破滅:學生冷戰的結束及其對冷戰結構的衝擊
第三節 跨文化交流視野下的「青年領袖項目」
一、美國對外文化活動的歷史源流和現實動力
二、單向文化輸出的合法性難題與內在困境
三、跨國文化交流的溢出效應
餘 論
一、效果評價
二、內部紛爭
三、得失殷鑑
數字經濟智庫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