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統計顯示,2012年以來,中國已超過美國和德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旅遊消費國。如今,為了爭搶這一最大旅遊消費群體,各國從籤證審批,到語言服務,再到旅遊推廣各出大招。
去年11月12日,美國駐華大使館籤證處,美國國務卿克裡為首批獲得最長10年美國籤證的中國申請人頒發新籤證。新華社發
置身巴黎市中心最大的百貨公司老佛爺,會產生一種在北京購物的錯覺:往來如織的顧客中隨處可見中國人的面孔,導購員用流利的漢語說著「歡迎光臨」或者「請隨意看看」。
在美國加州熱門旅遊地奧蘭治縣的商場裡,中國銀聯卡使用暢通無阻,講普通話的銷售人員不停穿梭兜售貨物。
在首爾明洞,「歡迎您訪問明洞」的漢字橫幅高高掛起,給人賓至如歸的感覺。
全世界都在爭搶中國遊客——這一世界上最大的旅遊消費群體。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統計顯示,自從2012年以來,中國已經超過美國和德國等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旅遊消費國。
籤證審批 申根國家比拼審批速度
出境遊第一關是籤證,對於遊客而言,早點拿到籤證,就可以及早規劃出境遊的行程。比誰更快,成為2014年申根國家對華籤證的一大特色。
2014年開年伊始,法國就宣布了48小時「旋風出籤」的消息。法國外長法比尤斯稱,這是為了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而送給中國遊客的一份禮物。
和法國同為熱門旅遊國家的義大利不甘落後,去年6月義大利總理倫齊訪華時,宣布赴意籤證36小時內出籤。去義大利旅遊的王琛夫婦,遞交之後第二天就拿到了籤證。義大利駐華大使白達寧告訴新京報記者,義大利駐華各使領館都增派了籤證官,保證想去義大利玩兒的中國遊客不會在籤證上面遇到什麼問題。白達寧自豪地說,「去義大利的籤證36小時以內可以拿到,是申根國家中最快的。」
德國也在加緊籤證審批步伐。去年10月,李克強總理赴德進行政府磋商,兩國一致決定,以48小時為目標籤發短期籤證。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對新京報記者說:「目前,德國駐上海和成都的領事館已經做到了48小時內籤發,在北京基本上可以三天內取得籤證。」
荷蘭駐華大使賈高博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赴荷短期籤證早已實現了兩天可取。賈高博笑稱,這就是荷蘭的辦事風格,雖不高調宣傳,但已經把事辦好。
英國使館的籤證處理速度也加快了。在APEC期間赴英旅遊的苑女士,在遞交籤證四天之後,得到了籤證已經審發的通知,大大超出了她此前的預期。英國駐華大使吳思田則告訴記者,儘管承諾的短期籤證審理時間是15個工作日,但事實上,98%的籤證申請都能在7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
去年北京APEC期間,美國宣布延長赴美商務和旅遊籤證有效期的消息。
此外,還有一些國家免除了籤證費甚至直接免籤,讓出境遊更加方便。印尼政府宣布,從2015年1月開始,對入境印尼的中國遊客免籤。據悉,此次免籤是手續和籤證費都免,可以說是省事又省錢。
語言服務 首爾小吃街漢語通行
放寬籤證吸引來遊客後,如何留住遊客、為遊客提供最貼心的服務才是最大的考驗。
為了留住中國遊客,很多國外商場都有專門的漢語導購,給語言不通的中國遊客提供便利。
「在這裡購物幾乎跟國內無異。」上月剛從韓國旅遊回來的金小姐告訴本報記者,去韓國購物,根本不用擔心語言問題。首爾最繁華商業區明洞的樂天免稅總店,是中國遊客最愛去掃貨的地方。「商場每層設有專門的漢語翻譯,幾乎所有的化妝品、手錶、包等奢侈品櫃檯均有中國員工。」金小姐給記者展示的照片中,服務人員披著紅色綬帶站在醒目的位置,綬帶上寫著「漢語翻譯」。
中文服務不僅在商場中提供,在首爾最負盛名的小吃聚集地廣藏市場,金小姐也看到了很多中文服務人員,其中大多是來自中國東三省的朝鮮族婦女。「機場免稅店、中國遊客喜歡居住的酒店、旅遊景點以及比較著名的烤肉店,都有專門的中國服務人員。」金小姐說道。
日本也是一樣。東京的路標和指示牌幾乎全都採用日文、中文、英文、韓文四種文字。「即使像我這樣的自由行遊客,也沒有太多障礙。」金小姐說道。
在法國巴黎,地鐵上有時會用漢語提醒遊客看好錢包小心扒手,巴黎警方還推出中文投訴表格,供中國遊客使用。倫敦著名的哈羅茲百貨商店,去年招聘了70名會說普通話的員工並安裝了100多個中國銀聯刷卡機。
旅遊推廣 英邀中國遊客為名勝取名
在東京銀座、新宿、秋葉原等繁華商圈,不少名牌包、手錶、電器等商家都打出了中文橫幅「歡迎使用銀聯」。接受銀聯卡付款,免除了購物時的貨幣轉換費,也無需重新辦信用卡,便利了很多中國遊客。
因為沒有辦信用卡,第一次出國旅遊的周琳還有些擔心。去越南之前,她提前兌換了一些越南盾和美元。出乎意料的是,在越南僻靜的海邊小城芽莊,超市裡都有專門的銀聯通道。給朋友買了很多越南咖啡後,周琳直接用銀聯卡刷卡結帳,十分方便。
近年來中國遊客強大的購買力,也令銀聯在進軍海外時底氣更足。在韓國市場,銀聯已擊敗萬事達和Visa等國際卡組織,成為韓國排名第一的外國銀行卡品牌。在美國,八成以上商戶能用銀聯卡刷卡消費,基本覆蓋遊客喜愛的品牌連鎖店、百貨商場、餐飲酒店和免稅店等。
此外,各國為了拉攏中國遊客,還想出很多新奇的方式。比如去年年底,英國發起了「英國等你來命名」活動。英國旅遊局認為,有不少英國的名勝古蹟、地標景點沒有中文名稱,成為吸引中國遊客到英國旅遊的一大障礙。專家認為,一個朗朗上口的中文名所帶來的示範效應是巨大的。為了吸引遊客,英國旅遊局邀請中國人通過社交平臺,給101個英國各地有代表性的美景趣事貢獻更好的中文名字。
倫敦市中心的薩維爾街,是世界知名男裝定製中心,從邱吉爾首相到「卷福」,都在這裡定製過頂級男裝,但聽說過它的中國人卻很少。如果在出國旅遊的指南上你看到「薩維爾街」,你可能會再需要一段長長的說明,才能決定是不是要去看看。
中國網民為「薩維爾街」起了78個名字,比如「首翁定製街」、「紳士定製」、「英裁坊」,到底採取哪個名字,還要等待英國有關方面定奪。
數據
2013年,中國內地居民出境遊達9819萬人次,比德國全國人口還要多1000萬。截止到2014年11月,中國內地居民出境旅遊的人次已經破1億。
海外消費方面,中國人更是居全球之首。2012年,中國遊客海外消費高達1020億美元,2013年達到1300億美元,2014年估計將達到1550億美元,這一數字比全世界140多個國家的年GDP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