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縣政府官網洩露申請人隱私,相關單位:不是我們的責任

2020-12-25 澎湃新聞

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湖南省株洲市攸縣政府門戶網站上發現,一則《2019年一季度申請住房租賃補貼人員公示表》中,除了披露申請人的姓名、申請單位以及發放金額之外,還公布了申請人完整的身份證號碼。

湖南省株洲市攸縣政府門戶網站於2019年5月29日發布的《2019年一季度申請住房租賃補貼人員公示表》網址:http://www.hnyx.gov.cn/c5638/20190529/i892824.html。圖片系澎湃新聞基於保護隱私需要打碼,原頁面沒有打碼。

該則公示表於今年5月29日發布,發布單位為攸縣住房服務保障中心。12月23日下午,根據公示發布的相關單位,澎湃新聞記者先是聯繫了攸縣人民政府辦公室負責官網管理的工作人員。

對方表示,他只是負責政府網站的管理,不具體管理信息發布的內容,此事應該諮詢公示披露的單位,也就是攸縣住房服務保障中心。「發布信息之前,(對方)單位內部會有一個審查機制,公示表是經過審查之後再發布的。」

攸縣住房服務保障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回應澎湃新聞記者稱,此事應該諮詢具體負責住房租賃補貼統計的單位,公示表主要是由統計單位制定好的,住房服務保障中心只是負責發送到縣政府辦公室那邊發布。

負責住房租賃補貼統計的單位房管局則認為,此事應該諮詢縣政府辦公室負責網站管理的單位。「我們只是按照他們的流程把信息和名單上報就可以了,公示表是發布在政府網站上面的,網站有專門的審核機構,最主要是由政府網站通過審核,避免信息洩露,這是由網站去管理的,我們又不是管理單位。」

該負責統計的單位也表示委屈,「我們這邊只是按照程序走,統計信息肯定要公開的,比如這個公示表,上面政府要求我們是全部公開,規定必須要讓老百姓看到的。」不過,對方也透露,截至目前,還沒有申請人跟單位反映過身份證號碼洩露的問題。

當澎湃新聞記者問及,目前政府單位內部是否有規定隱私保護歸哪個單位負責?上述負責公示表統計的單位表示,暫時還沒有。至於怎麼去杜絕信息洩露的問題?對方表示,「這個問題我們肯定管不了,因為我們不是管理這個的。」

當記者向攸縣住房服務保障中心相關工作人員詢問「政府網站應該怎麼平衡信息披露和隱私保護」時,對方反問,「這是個人隱私不能把它全部公示是吧?公示表還打馬賽克啊?」

不過,記者注意到,同在湖南省的湘潭市湘潭縣,該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今年11月18日發布的《湘潭縣青山橋鎮2019年第四批農村危房改造資金擬發放公示》,則對戶主的身份證號碼進行了去標識化處理。

2019年11月18日,湘潭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發布的《湘潭縣青山橋鎮2019年第四批農村危房改造資金擬發放公示》。

2017年底,澎湃新聞曾集中報導了多起政府網站洩露公民個人隱私信息事件。兩年過去了,各級政府網站在公示公告中洩露公民個人隱私信息的情況還是存在。

近日,澎湃新聞接連報導了山東高密、河南濟源、湖北十堰、內蒙古突泉、內蒙古鄂託克旗、海南樂東、海南海口、廣東清遠、湖南邵陽等多地政府官網在公示中洩露公民個人隱私信息的情況,部分政府積極回應稱將會排查改進。

國務院辦公廳在印發的《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中曾明確提出,政府信息公開前要依法依規嚴格審查,要依法保護好個人隱私,除懲戒公示、強制性信息披露外,對於其他涉及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公開時要去標識化處理,選擇恰當的方式和範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通遼:單位體檢中洩露隱私的事例並不鮮見
    但是記者在經過一系列的走訪後發現c這種原本帶有福利性質的好事,有時卻不一定取得好效果,員工的個人隱私隨著健康檢查結果而被外洩,使得當事者在單位、家人、朋友中被議論、嘲笑,反而加重了其心理負擔。健康檢查與個人隱私怎麼就成了這種矛盾的關係?記者對此向相關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採訪。
  • 隱私洩露是不是更長遠的一種疫情?
    然而,人們關注成都,除了疫情本身,還有一位20歲的確診病例趙某個人信息被公然洩露的細節,一張帶有趙某真實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活動軌跡等隱私信息的圖片在網上流傳。隨之而來就是謾罵、誹謗和謠言,雖然本周三洩露趙某隱私的男子王某被警方找到並予以行政處罰,但他是誰?為什麼能得到這樣的信息?而公然傳播他人隱私信息的人們就真的法不責眾嗎?個人隱私的洩露是不是更長遠的一種疫情?
  • 到底是誰洩露了我們的隱私?
    此類隱私洩露和人肉事件已發生多起,因為輿論有的丟了工作,有的無法面對親戚朋友,更有甚者精神異常。這給一個家庭帶來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也是無法彌補的,未來還有多少起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無法去估計。這些隱私到底是怎麼洩露的?
  • 日本愛知縣官網洩露新冠感染者信息 縣政府擬賠償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5月29日電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本愛知縣政府就日前誤將縣內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個人信息刊登在政府官網一事表示,將向所有被洩露信息的感染者每人支付2萬或4萬日元的賠償金。據報導,當地時間5月5日,愛知縣政府官網在發布新冠疫情信息的網頁上,錯誤地刊登了495個確診患者的個人信息,其中390多人的姓名也被刊登了出來。關於這個問題,愛知縣政府於5月28日再次召開記者會,宣布將向被刊登信息的所有感染者支付賠償金。賠償金額為,被刊登姓名者每人4萬日元,未被刊登姓名者每人2萬日元。
  • 2020年隱私安全&信息洩露大事件回顧
    即便是不願承認,但當我們在享受網際網路帶來的快速,便捷,智能的時候,有意或無意間,已經賣掉了自己隱私。回望2020,我們梳理了世界各地發生的重大信息洩露事件,以史為鑑。川普指責蘋果疑犯手機都不願解鎖1月15日,川普指責蘋果:幫了你那麼多,連個疑犯手機都不願解鎖。
  • 關注疫情不是洩露隱私的理由
    12月9日,成都市公安局成華分局通報稱,率先披露女孩個人信息的24歲男子王某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定,被依法予以行政處罰。突如其來的疫情必然會引起公眾的關注,挑起人們緊張的神經。從這個角度來說,關注確診病例的行蹤和信息,從而判斷自己是否有密切接觸的可能,是人之常情。
  • 部分政府官網「主動洩密」,是對個人隱私的冒犯和傷害
    據《新京報》今日的報導,安徽合肥、銅陵,江西景德鎮、宜春等地的基層政府官方網站,一些由當地官方主動公開的文件材料中,出現個人隱私信息洩露情況。事件經媒體披露後,仍有「頂風作案」者。從報導上看,這並非個別地區、個別部門的不當行為,而是很多地方政府部門由來已久的亂象。
  • 浙閩多所高校官網洩露上百名學生隱私信息,包含完整身份證號
    繼湘鄂、長春多所高校官網大面積洩露學生隱私信息之後,浙閩多所高校也出現了洩露學生隱私信息的現象。2016年10月9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工部、武裝部、學生處官網發布了「2016年國瀚寒門學子培養計劃」資助學生公示,公示時間為2016年10月10日至10月14日(共五天)。
  • 還有多少公民隱私在政府官網上「裸奔」
    2017年8月30日公布的《關於新都區軍屯小學2017年秋一年級新生分班花名冊的公示》存在洩露公民個人隱私信息的情況。(9月18日 澎湃新聞)針對該問題,相關小學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剛開始做平臺信息公示,所以監管機制、審核機制都不太全面,後來成立專門的信息發布部門,再也沒有出現這種情況。」不可否認,2017年有不少單位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並沒有那麼強,但時至今日,當時出現的問題不也早該解決了嗎?
  • 妻子婚內人流被發現,丈夫怒斥,女子問責醫院:憑什麼洩露隱私?
    女子人流記錄遭洩露 丈夫疑心被戴綠帽2017年的8月,正在和丈夫鬧離婚的吳女士在武漢某醫院做了一場人流手術,因為當時和丈夫關係緊張,吳女士並沒有把手術的詳情告訴家人,連相關的繳費單據都銷毀了。令吳女士沒想到的是,丈夫竟然通過"關係", 偷偷從醫院那裡得到了吳女士的病例。
  • 陳根:大數據時代下隱私洩露頻繁,拿什麼保護我們的隱私?
    與此同時,隱私問題也逐漸成為焦點。儘管數據洩露在網上已經非常普遍,但每一次數據洩露的事件都依舊駭人聽聞,我們誰也不能確定,自己是不是下一個數據洩露事件的受害對象。上個月,安全研究人員Noam Rotem和Ran Locar在掃描開放的網際網路時,無意中發現了一組可公開訪問的亞馬遜網絡服務(AWS)數據包。每個數據包包含了來自多個不同約會應用的數據,包括3somes、Cougary、Gay Daddy Bear等等。研究人員總共找到了845GB和近250萬份記錄,可能涉及了數十萬用戶的數據。
  • 浙江一醫師洩露新冠患者隱私被停業半年 衛生局副局曾遭查處
    其中,浙江平湖市一醫院的醫師因洩露新冠患者的隱私被暫停執業半年。據通報,2020年2月5日,平湖市衛生健康局執法人員獲悉,有微信群傳播某新冠確診患者的病歷資料截圖。隨後,執法人員開展調查發現,平湖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執業醫師徐某,私自將患者的電子病歷首頁拍照發到同學微信群,然後該照片被廣泛傳播,導致患者及其家人的正常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
  • 個人隱私如何洩露的,會產生危害嗎?法律如何規定
    目前來說,個人信息的洩露大致可以歸類為三個途徑。1、個人在無意識間洩漏了自己的隱私信息。2、那些具有大量用戶數據的企業或者個人,故意洩露隱私信息,使其進入黑產鏈。3、不法的犯罪分子通過駭客技術手段入侵相關企業和部門的網絡資料庫,從而獲取大量用戶信息數據。
  • 山東鄒城政府官網洩露執法人員身份證、手機號,回應:已知悉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曾於2017年底和2019年底兩度集中曝光多地政府、學校門戶網站洩露公民個人隱私信息(身份證號、家庭具體地址、電話號碼等)的案例,然而,這一現象如今仍然普遍存在。
  • 糖水燕窩曝光者隱私洩露被網暴,以後誰還敢公開維權?
    辛巴團隊洩露隱私是故意還是無意?「糖水燕窩」事件發酵一段時間了,辛巴如今已承認直播間虛假宣傳,也承諾對消費者「退一賠三」,還聲稱要向曝光者登門道歉,辛巴公司也被廣州白雲市場監督局立案調查。更何況,有證據表明,辛巴團隊洩露隱私像是有意為之。我們能看到那場直播中,涉事燕窩品牌方的電話號碼是進行了遮擋處理的,而曝光者的手機號碼卻並未打碼。同樣的展示裡,一個打碼一個卻未打,我們很難相信辛巴團隊不是故意為之。他們具有保護個人隱私的意識,只不過是選擇性地針對了曝光。難怪有網友認為,這是辛巴團隊的「報復」。
  • 又有確診者被網暴,到底是誰洩露了隱私?
    呼籲網民對新冠肺炎患者「兩不」:不轉發隱私,不網暴辱罵。全文1984字,閱讀約需4分鐘 ▲資料圖。圖/新京報網。確診無罪,網暴可恥,本是常識。疫情之下,我們的敵人是病毒,不是感染者,也是常識。遺憾的是,有時候,從常識到共識,還隔著一條共情能力匱乏築起的溝壑。
  • 成都一小學回應洩露學生身份證、監護人電話等信息:管理疏忽
    澎湃新聞記者 吳怡 實習生 王好澎湃新聞曾於2017年底和2019年底兩度集中曝光過多地政府官方網站、學校官網洩露公民個人隱私信息(身份證號、家庭具體地址、電話號碼等)的案例,然而,這一洩露現象如今仍然存在。近日,有網友向澎湃新聞反映稱,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官網公布的《關於新都區軍屯小學2017年秋一年級新生分班花名冊的公示》存在洩露公民個人隱私信息的情況。
  • 今年來多名新冠患者隱私遭洩露 患者隱私應如何保護?
    對於隱私暴露一事,她不知道是誰做的,但從昨天開始,就一直有人給她打電話、發簡訊。「我的身份被曝光後,每天都有人給我打電話,多的時候一分鐘就有六個電話,導致疫情防控工作人員打過來也都佔線。」  她同時表達歉意,稱給成都市民帶來了麻煩,打破了原本平靜的生活。
  • 醫院婦產科真會向嬰幼機構洩露新生兒隱私信息?
    喜的是有這麼多朋友支持狗哥的工作,憂的是現實生活中,怎麼會有這麼多洩露隱私的事情,並因此而帶來許多驚心動魄的遭遇,真是讓人五味雜陳,百感交集。很多案例,看似感覺不可能發生,可它卻偏偏發生了;不少案例,看似與我們相隔遙遠,但卻實實在在可能會出現在我們身邊。
  • 今年來多名新冠患者隱私遭洩露,患者隱私應如何保護?
    對於隱私暴露一事,她不知道是誰做的,但從昨天開始,就一直有人給她打電話、發簡訊。「我的身份被曝光後,每天都有人給我打電話,多的時候一分鐘就有六個電話,導致疫情防控工作人員打過來也都佔線。」她同時表達歉意,稱給成都市民帶來了麻煩,打破了原本平靜的生活。多名新冠患者及親屬信息遭洩露新冠疫情暴發近一年,信息洩露事件屢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