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11月26日,由瀋陽市總工會與瀋陽市科學技術局共同主辦的「瀋陽市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展」在中國工業博物館舉辦。廣大職工通過VR技術、視頻影像、圖片、文字和實物展現等多種途徑,全面了解到勞模創新工作室如何發揮勞模、工匠的頭雁作用,「傳、幫、帶」培養出一批批後起之秀。本次展會預計11月30日閉幕,展會首日成功「圈粉」近千人。
展會:有創新工作室,還有絕技絕活和高新技術
作為「2020年瀋陽市職工創新活動周」的主體活動,本次展會共設置了66個展位,其中有50個創新工作室展位,7個絕技絕活展位和9個高新技術展位。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共創建市級以上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204個,其中市級創新工作室共145個,獲評省級創新工作室55個,全總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4個,共有成員5042人。依託創新工作室,技能培訓、技術協作與交流、名師帶徒、「小革新、小設計、小發明、小創造、小建議」五小創新活動更是廣泛開展、成果豐碩,近五年來共培養各類技能人才4483人,推薦產生市級以上勞模191名、五一勞動獎章262名,技術創新總量達5718項,已成為企業活力的重要源頭。
內容:四大板塊展現職工創新成果,激發創新熱情
此次展會是對「十三五」期間職工創新工作的一次總結,對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大力弘揚,同時也是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推進我市營商環境建設、落實援企穩崗措施、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記者了解到,展會共分為以小建大 、瀋陽智造、人文樂活、「信」心滿滿四個板塊,集中展現了在瀋陽市總工會引導下的廣大職工將創新精神發揮到新高度所創造出的新成果。目前,瀋陽有91萬戶市場主體,其中企業達到31.8萬戶,產業大軍突破100萬人,展會激發了更多人的創新意識,促進創新湧動的熱潮興起,讓瀋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步伐更加紮實有力。
倡議:圍繞關鍵技術攻堅克難,弘揚工匠精神帶動示範
「徐寶軍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於2014年6月,工作室下設4個以國家、省、市各級勞動模範為牽頭人的創新工作團隊,目前核心成員50餘名。該工作室成為企業的智囊團、崗位的創新源、項目的攻關隊、團隊的方向標,已累計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達11418.6餘萬元,節省金額達1024.62萬元。
26日,全國勞模創新工作室領銜人、瀋陽工具機集團職工徐寶軍向全市勞模工匠和廣大職工發出倡議。他表示,要圍繞關鍵技術,攻堅克難,服務振興發展;強化創新協同,強強聯合,組建戰略聯盟;不斷加強學習,刻苦專研,站在科技前沿;弘揚工匠精神,帶動示範,樹立良好形象。以勞模創新工作室為陣地,發揚工匠精神,努力做好傳幫帶,當好產業工人隊伍的排頭兵。
感受:產業發展靠企業創新、企業創新靠人才不竭
展會上,瀋陽航天新光集團展位中放置了一個小水池,很多觀展人員對水池中的一條「魚」興趣濃厚。但它並不是一條真魚,而是水下智能仿生魚。瀋陽航天新光集團工會副主席籍昌介紹,仿生機器魚可以完成直線、轉彎、躍水等很多動作,是該單位用了近4年時間創新完成,可用於觀賞娛樂、水中表演、水質監測和教學科研等多個領域。籍昌說:「感謝市總工會搭建平臺,讓我們展示智能創新領域新產品。我認為,創新工作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被重視,在老工業基地復興的過程中,每一次創新活動的落地,都體現了職工群眾的勞動和奉獻精神。產業發展要靠企業創新,企業創新要靠人才不竭。」
一位職工在觀展後感觸頗深,他說:「創新永無止境,它是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和不竭源泉。進入新時代,每一位職工都應在『領頭雁』的帶動下,激發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潛能,聚力建設『創新瀋陽』。」
指尖瀋陽、沈報全媒體高級記者 呂佳 攝影記者 常晟罡
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編輯:董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