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學生在班級中沒存在感,走出社會後卻容易成功,你家孩子是嗎

2020-12-24 媽媽小論V

同學聚會的時候,大家聊到了記憶深刻的同學,一般都是成績優秀的學霸,調皮搗蛋的差生,或者是有鮮明特點的同學。例如校花班花或人緣特別好的人,但是走出社會後容易成功的,卻往往是下面的這種在班級中沒存在感的學生,來看看你家的孩子是嗎

在班級中最沒有存在感的學生,往往是成績中上遊,但是卻不怎麼喜歡說話的學生。這種學生大家都認識,但是如果不是特別的熟悉的話,也常常容易將他遺忘,因為他們成績突出但是不頂尖而且又不惹事。所以老師和同學對他們都非常的放心,所以關注度一般都不在他們的身上。但是他們卻有非常明顯的優勢特點,以至於在出社會後往往能適應良好

聰明,抗壓能力強。成績也保持在中上遊的學生,也證明了學習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智商也不會低。同時心理抗壓能力一般也比較好,爭取不了頂尖卻也一直在堅持追誰中。這些特徵在日後工作中都是比較難得可貴的,成績好在社會中可能沒有什麼用。但是如果能靜下心來學習,掌握技術的話也是會獲得成功。特別是抗壓能力好這一點,就能勝任很多的工作了,不容易被失敗壓垮

更懂得靈活變通。成績中等偏上不愛說話的人不代表排斥集體,可能只是一種性格習慣,會更多地去觀察周圍,懂得靈活變通。而如果是成績差太外向話癆型的人,可能就會錯過很多的細節和關鍵,如果是成績好太過於高傲也會排斥人群,錯失了很多的機會。所以反而是成績中等的人,會更加的懂得怎麼去和別人相處,會懂得怎麼能把事情處理得更好,也往往更容易獲得成功

孩子的成績雖然很重要,不過成績是校園中的通行證,卻不是社會中的通行證,除了孩子的成績外,還要很多同樣重要的東西。家長也要幫助孩子培養起來,例如正確的價值觀和金錢觀,懂得怎麼處理好自己的事情,懂得如果去把事情做到更好等。父母可不要只要求孩子達到成績,這可能會耽誤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養

人生是一段非常的漫長的旅程,剛開始贏在了起跑線上,或者是輸在了起跑線上,可能對孩子的人生會造成一點小波動。但是不會直接決定成敗,還是要看孩子以後的發展和機遇。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班級中「存在感」很低的4種學生,讓人想不起名字,其中有你嗎
    文/小鑫說教育對於很多初中已經畢業了的同學,如果現在讓你回憶初中時期,班級中所有同學的名字,你會不會有想不起來的同學呢?那麼,現在正在讀初中的學生黨們,你可以記住全班所有同學的名字嗎?會不會有些同學存在感很低,除了老師和班級中的班幹部,別的同學會一時想不起他的名字?當然,學生黨在進入了初中的校園之後,也是正在開始逐漸的進入了青春期,每一個同學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有的同學活潑開朗,喜歡交朋友,有的同學沉默寡言,不喜歡說話,難免就會在班級中的存在感要低一些。初中班級「存在感」很低的4種學生,尤其是第4種,還會忘記名字說一句:同學,你叫啥?
  • 初中班級裡,「最沒存在感」的3種學生,說的是你嗎?
    在初中校園裡,大家可能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同學和老師了,但是在班級裡邊有些人的關係就特別好,非常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但是也會有些在班級裡邊的存在感會特別的低,沒有一點點的地位感覺就像個頭小透明一樣。但是交朋友這件事,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交到朋友的,班級裡邊總會有那麼一兩個特別的學生會不太喜歡社交,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在初中班級裡邊&34;的學生,到底是哪幾種學生呢?
  • 初中班級裡「存在感最低」的學生,基本是這3種人,說中可別哭!
    每個初中班級裡最少都有3/40人,只要學生不是很孤僻,基本認識全班同學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凡事總有意外,有些初中生不僅不願意交朋友,就是上課也安安靜靜,基本沒有存在感,就讓我們看看都有誰吧,說中了可別「傷心」哦!
  • 《自由作家》:成功的教育是啟發學生找到滿足存在感的正確方式
    本文我將從存在感的角度出發,艾琳的學生們自小生活在混亂的家庭和社區缺乏存在感,加入幫派的錯誤方式進一步削弱他們的存在感;艾琳看到了學生們的這些問題,並且通過有創意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們找到了真實的存在感。最後,我將從艾琳的成功案例中提煉出給予孩子正確存在感的教育方式。
  • 班級「沒地位」的3個班幹部,學霸學渣全不想當,毫無存在感
    每個人對學生時代的理解和感悟不同,對於有些正處於學生時代的學生來說,學習壓力山大,家長老師每天都會在耳邊嘮叨「努力學習,提升能力」,簡直就像是個「傀儡」,但實際當你們真的進入社會,就知道學習和能力有多重要了。
  • 大學「最沒存在感」的3種學生,平時交流很少,畢業後完全沒印象
    大學中的友誼大多是需要進行維護的,如果不去主動的交朋友,那就更有可能會真的成為班級中的透明人了。那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在大學當中有哪些沒有存在感的同學吧!說得有沒有你呢? 大學中「最沒存在感」的3種學生 喜歡自己獨來獨往 有人說在大學中太合群反而不好,確實如果太合群了可能就會導致長時間的與同學接觸,自己的很多事情都辦不了,但是我覺得如果在大學當中不合群似乎也有一定的問題。
  • 這三類學生,存在感強到什麼程度?才會在畢業後讓老師印象深刻!
    班級裡的大小事都能按照老師的意願,班裡大大小小事情他們都能負責任地去完成,並且能夠很好的督促的同學們的學習和紀律,也能幫老師解決很多老師不在時發生的問題。而且他們在同學中,非常吃得開,人緣好,也很熱心,所以很多事情交給他們去辦,事半功倍。這樣的學生,比如說班長、學習委員等班委,無疑是受老師喜歡的,也是最容易讓老師記住的第二類學生。
  • 班級裡不愛說話的學生,多是這幾種,班主任:畢業後叫不出名
    孩子上學後,接觸的孩子也比較多,不同孩子的家境不同,孩子性格也不同,有的孩子性格豪爽,大大咧咧,非常好相處,有些孩子卻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總是給人一種不好接近的感覺,這樣的孩子會讓同齡人產生距離感,不僅人際交往方面容易出現問題,而且在班級裡也沒有存在感,很容易被忽略。
  • 三招教你:複課後,讓孩子走出「宅家狀態」成為「三好學生」
    我真沒想到複課後孩子能進步這麼快,居然被評上『三好學生』了……」電話裡,雨菲媽媽一個勁兒地感謝我。雨菲被評上了學校「六一」節即將表彰的「三好學生」,這也是複課後我最欣慰的一件事了!回想幾周前她的狀態:上課懶散、沒精神,被動聽講、記筆記,不主動思考和交流……這就是網課學習被動吸收的結果。眼看著學習時間那麼緊張,原本踏實的她都是這樣,更別說其他孩子了!這可如何是好呢?
  • 這3類孩子,在班裡「存在感」一般比較低,老師往往不太喜歡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個人都會有很多同學,有些同學在班級中有很強的存在感,這些同學即使在畢業很多年以後仍然會給人很深刻的印象。但也有一些同學在班級中存在感很低,會給人一種默默無聞的感覺,畢業之後也很容易就被其他同學所遺忘了。
  • 這四種爸爸最容易傷害孩子,生活中很常見,你家那位上榜了嗎?
    導讀:這四種爸爸最容易傷害孩子,生活中很常見,你家那位上榜了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四種爸爸最容易傷害孩子,生活中很常見,你家那位上榜了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班級裡沉默寡言的孩子,多是這3類學生,老師其實很看好
    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雖然父母不能時刻監視,但是父母卻可以從老師口中得知。很多父母都比較擔心自家孩子在學校受欺負。尤其是孩子性格比較內向的時候,父母送娃上學後,一顆心總是會懸在半空中。其實內向的孩子進入學校,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受欺負。在班級裡沉默寡言的孩子,多是這3類學生,老師雖然表面上一臉嫌棄,但是內心還是比較看好孩子的。
  • 大學班級裡毫無「存在感」的學生,多數有這4個特點,很現實!
    這4類同學毫無「存在感」 大學的班級相對來說人數比較多,有些同學即便已經上了一年的課,當看到同班同學的時候,總會有那麼幾個「>陌生面孔」出現在你的視線裡,其實他們每天也同樣會上課,只不過毫無存在感而已,很現實!
  • 這種老師,沒遇到算你幸運
    所以,看我一個轉學生茫然無措,非但沒有人願意幫助我,老師也沒想要藉這個機會教孩子怎麼幫助新成員融入班級,因為這對他們而言,就是高度競爭的社會,只有你死我活,所謂『官多變殺』,當規矩越來越多,就有如法家主張的嚴刑峻法,沒有人情,只有法。不只檢核表折磨人,私立學校老師教育孩子的方式,更是高壓武斷。
  • 初中班裡「沒存在感」的3學生,尤其是第2個,班主任:叫啥來著
    初中班裡「沒存在感」的3學生,尤其是第2個,班主任:叫啥來著成績中等初中班級裡面成績好的學生,總是會被老師特別關注,一旦成績不好的話,那在初中班級裡面也有可能會拖後腿,如果每天早晚總是惹事兒的話,那老師也會和這類學生一直接觸,只有成績中等的人在初中班級裡面存在感才是比較低的,如果你是這類人的話,那想必在平常的情況下也根本沒有什麼地位可言。
  • 有效的家校合作如何在班級產生?
    本研究的目的,不是描述家校合作的一般現狀和事實,而是探究在理論指導下,有意識、有計劃的班主任家校溝通與合作何以有效,並對這一過程進行歸納、提煉。 研究圍繞的核心問題是,在班級管理中,系統引入家校合作後,教育和教學的社會互動結構和機制是怎樣的?與教育的傳統互動結構有何聯繫與區別?這樣的結構和機制有效嗎?
  • 人性需求公式:存在感+成就感=安全感
    因為一個人最低的要求就是存在感,你平常給一個人送個小禮物,讚美對方幾句,為什麼會讓人家感覺挺好?那是因為他感覺你心裡有他,那一刻,你讓他有了存在感。如果再高級一點,你可以求一個人幫你個忙,完事後請人家吃個飯,稱讚一下對方的能力和人品,這個時候對方心裡會更加敞亮,因為這個時候,你讓人家有成就感了。
  • 在班級管理中提升學生自我價值感,關注心理健康,實現有效管理
    當前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涉及各個方面,包括學習動機的激發、學習習慣的培養、交流合作的能力、人際關係的和諧等。本文僅從提升學生自我價值感角度,談談在班級管理中的建議。
  • 如何實施有效的班級管理
    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充分發動學生參與目標管理的全過程,讓學生參與目標的制訂與修正、實施與完成、監督與評價。這樣做既能集思廣益、增強全班學生的認同感,又能激勵學生自覺地為班級目標服務,從而調動全體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得好:「如何把目標轉化為孩子的激勵力量,這就需要設置一個在孩子看來是最有興趣的並可以實現的目標。」   (三)目標要具體、明確並易於評價。
  • 你厭煩「小鎮做題家」自怨自憐的腔調了嗎?
    郝漢:在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中,也會有些二、三本學生或者專科的學生抒發自己的遭遇,但有部分(當然不是全部)被諷刺說:「你只考了四五百分,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小鎮做題家嗎?」目前在狹義的定義中,沒考上985、211,沒考上重點大學是不配稱為「小鎮做題家」的,你怎麼看這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