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級管理中提升學生自我價值感,關注心理健康,實現有效管理

2020-12-17 六維坐標系

感謝大家關注!

當前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涉及各個方面,包括學習動機的激發、學習習慣的培養、交流合作的能力、人際關係的和諧等。本文僅從提升學生自我價值感角度,談談在班級管理中的建議。

一、自我價值感的含義及重要性

自我價值感(self-worth)指個體對自身的重要性價值的主觀感受,反映一個人對自己的悅納程度。自我價值感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直接聯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即高中生對自我越滿意,心理症狀就越少,心理健康狀況就越好。

國外學者的相關研究表明,在自我價值感與學業成績的關係方面,學生的自我價值感與學業成就具有中等程度的相關。我國學者蘆朝霞也做過關於父母教養方式、自我價值感與學業成績的關係研究,結果表明我國中學生的自我價值感和學業成績緊密相關。

此外,建立中學生積極的自我價值感對整個民族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認為自己對老師對學校對同學對家庭對整個社會是有用的,自己的一言一行將會對他人對社會產生積極的或者消極的影響,就會逐漸形成健康積極的心理,樹立強烈的個人和集體榮譽感,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影響學生自我價值感水平的因素及解決措施

我認為,影響學生自我價值感水平的因素表現在他們的成就動機水平、自我表現意識和追求目標上。

(一)成就動機——促發學生自我價值感的「發動機」

每個學生都想在學業上獲得成功,這種願望越強烈,其提高學習能力的動力就越大,這就是所謂的高成就動機。根據心理學家奧芬貝爾的「成就動機觀」,學生成就動機的內驅力有三個組成部分:即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學生對於某學科的認知內驅力主要通過適當的教育環境、學習興趣的激發和成功的學習經驗來提高。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是學生獲得在集體和社會中的地位的需要,促使學生努力學習,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可以採用表揚、名次、分數等誘因激發。附屬內驅力是學生對長者和同伴在感情上的依附,因此要注意教師的自身素養及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和影響。根據這一理論,我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採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來提高學生的成就動機: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班級學習氛圍

一個班集體的文化環境對於學生的薰陶是潛移默化的,如果一個班級能形成好的學習氛圍,那麼就能帶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和一些學困生溝通後我發現,他們之所以對學習不感興趣,是覺得自己學的這些東西離自己的生活太遠,學了也沒用,還有的學生苦於找不到好的學習方法,難以提高成績。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班級裡組建了各類興趣小組,如寫作小組、古文小組、數學小組、英語小組、史地小組、生化小組等,每小組自主設計班級宣傳欄,向同學們介紹學習方法、趣味知識和典型例題等,並且組織了一次名為「從生活中發現學習的用處」的主題班會,讓各小組搜集各學科與我們實際生活聯繫的實例。由於每個小組內的部分學生是在學科內具有學習優勢和興趣,並且學有餘力的,這樣就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學科優勢為班集體服務,同時也可以幫助和帶動學困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學習經驗,激發他們的成就動機,提升自我價值感。

2.培養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

信息化社會中,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競爭能力與合作能力。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有助於提升學生的自我價值感,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我在日常管理中除了運用表揚、名次、分數等誘因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也嘗試了一種新的班級管理模式——「小組合作競賽」模式:根據智力水平、個性能力和學習態度,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儘量做到學優生和學困生平均分配,使各組之間具有可比性。在學習小組之間開展各種競賽,把個人成績計入小組成績中,任何一個人的努力都可以為學習小組的勝利作出貢獻。在競賽中學習小組內部實行「以優促優,以優帶差」的制度。競賽的內容既包括期中期末考試,也包括針對學優生的課堂質疑表現,和針對學困生的課堂紀律、作業完成情況等等。這種模式兼顧了學生個體的差異性,能夠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感到自我價值,在我的班級管理實踐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建立良好師生關係,增強學生的成就動機

不良的師生關係會影響學生的成就動機。成就動機中有一種重要成分是交往動機,體現為學生更願意跟興趣觀點相同的人相處而不願意與興趣觀點不同的人相處。學生與教師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交往動機就會起積極作用,學生就會特別努力地學習他所喜歡的教師的課程;如果師生關係不良,交往動機就會起消極作用,學生就會不願意學習該教師所教的課程。

和班主任相比,任課教師接觸學生的機會相對較少,因此班主任應該成為溝通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幫助任課教師樹立威信,建立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了解信任和友誼,既能營造和諧的師生關係,也能夠增強學生學習該學科的成就動機。

(二)自我表現——檢驗學生自我價值感的「檢測儀」

有的學生在班級中非常沉默,即使他們對於一些問題有自己的想法,也不願表達,這種學生的自我表現意識低,當然無法從集體生活中中獲得自我價值感。班主任可以採取以下辦法,來激發學生的自我表現意識:

1.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讓學生敢於自我表現

在教學我們常常強調開放的教學策略,實際上在班級管理中也是如此。班級中應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氛圍,不讓有的學生因缺乏交流的興趣而甘於寂寞;也不讓有的學生因為怕挨老師同學的笑話而不敢表態,更不會讓有的學生因得不到機會而產生失落感。

2.幫學生體驗成功快感,使學生樂於自我表現

當學生敢於自我表現後,教師要適時引導,幫助學生體驗到自我表現後的快感,從而使學生更樂於和善於自我表現。教師要善於運用語言的力量來激勵學生的自我表現意識,如「你注意到了這一細節,很有價值」;「你的意思是說……」等,對學生的表現,均應給予鼓勵性和肯定性評價,比如「你說的很好,這一點非常對」;即使學生的表現差強人意,也要肯定其善於思考,勇於表達的精神,如「雖然在某方面還有點問題,但你能說到這些,說明你認真思考了」,特別是對後進生更應多鼓勵,使其明確今後應努力的方向和注意的問題。經過這樣師生互動,學生增強了信心,樹立了自信,會逐步地樂於並善於自我表現,從而在集體中獲得自我價值感。

(三)追求目標——升華學生自我價值感的「催化劑」

美國心理學家卡羅爾徳韋克認為學習動機來自於兩種目標:學習目標和表現目標。「學習目標」指的是,打從心裡想要讓自己變得更棒,事情做的更好而產生學習動機;「表現目標」則是指,想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厲害,避免別人覺得自己沒用而學習。追求學習目標的學生,一方面追求學業成功,另一方面追求自我成長。這類學生成功了,自然會有成就感;失敗了,也會從中學到知識、鍛鍊能力,這類學生的自我價值感相對較高;而追求表現目標的學生,不在乎成敗給自己的成長帶來什麼好處,而更看重成敗會給別人留下什麼印象,這類學生就屬於低自我價值感者。低自我價值感的學生一旦在學習中達到勝任程度,就容易產生滿足和懈怠的心理,久而久之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

班主任應該儘量培養學生區別成就感和好評,避免學生在班集體中的虛榮心、功利心,培養學生追求自我成長為第一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和管理中也要盡力避免功利化的,不能只以考試、分數和各種競賽評比作為班級工作的中心,而不考慮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

在班級管理中,雖然面臨巨大的高考壓力,但我儘量利用有限的時間,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在高一新生入學之初我召開過「取法乎上,志存高遠」主題班會,讓學生認識到樹立遠大理想的重要性;在高二選課走班後,學習難度加大學生普遍產生不適應感和倦怠現象時,我組織了「笑看挫折」主題班會,建議學生從困難和挫折中總結經驗教訓;在高三衝刺階段,我又適時召開了「成功與失敗」主題班會,使學生辯證地看待成功與失敗的關係,進而深入思考「人生真正的成功是奮力拼搏之後的無怨無悔」,為學生減壓,為高考勵志。這些精心設計的班級活動能夠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目標,也就為實現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提升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既有利於師生開展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班級建設應為學生營造健康、向上的教育氛圍,培養出有著積極的自我價值感的人才,為國家和民族的振興做出貢獻。

感謝大家關注!

相關焦點

  •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滲透
    人才儲備對一個國家能否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而心理健康是人才評定的重要標準,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對於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第二,開展素質教育的需要。當前,開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已經成為小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目標,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只有讓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能讓學生自我調整學習方式以及處事方法。第三,審美素質提升的需要。
  • 班級管理的核心是組織學生自我管理
    成功的學生自我管理,應該是班級管理的整體目標已經內化為學生的個體自我約束的目標,整體和個體的目標高度一致,並形成了班級管理中的自管和他管的和諧共鳴。如何實現有效的班級自我管理?如下便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一、要有制度的約束和激勵組織學生進行自我管理,首先要建立起一套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了制度,學生的管理才能有「法」可依。
  • 如何實施有效的班級管理
    ● 趙衛東   班級是實施學校教育的主要場所,是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單位,實施有效的班級管理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班主任作為班級教育的主要管理者,應當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主動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聯動機制和教育合力。一方面,要根據教育要求及學生實際設計、制訂班級的總體發展目標,引導學生認同並為實現目標而努力。
  • 班級管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借鑑與內化
    教師是學生知識傳播者,心理的塑造者,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是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引路人;是關注學生最多、和學生接觸頻率最高的人。因此,對於班主任老說,了解和處理學生心理問題是一項班級管理基本工作之一,心理教育涉及層面廣不易充分掌握,對於非心理專業的普遍班主任來說,如何應用班級管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來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才是最實在有效的問題。
  • 心理遊戲活動對班級管理的積極意義
    心理遊戲活動是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它寓教於樂,注重通過遊戲引導學生自我發現問題、自我解決問題。特別是對於初中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說,遊戲更能激發他們的主動性。以開展心理遊戲活動的必要性為切入口,淺談其積極意義。
  • 班級管理:何以有效?
    班級就是老師和孩子們共同的家。這個家應該是溫馨、幸福、快樂的。有效的班級管理,不僅能夠使教學活動得到更好的開展,還能使學生得到更大的鍛鍊和進步。那麼,這個溫馨的「家庭」有什麼標準呢?班幹部在班級的管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優秀的班幹部能夠增加班級的凝聚力,增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同時還能替班主任減輕負擔。如何分配班幹部各自的任務呢?首先要充分了解他,其次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長以及興趣愛好進行合理分配,分工一定要明確,促使班幹部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班幹部能夠選好、用好,班級就能管理好。
  • 關注核心素養,讓學生在自我管理中健康成長
    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強悍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子女都不強悍,而是非常懦弱,什麼事都不敢做,什麼事都做不好,唯唯諾諾,生怕出什麼亂子。其實,班級管理也是如此,光靠班主任管理至少有以下兩個弊端:第一種是班主任在的時候,就規規矩矩,不在時就我行我素。
  • 注意:心理暗示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
    因此作為班主任必須重視,並巧妙的運用心理的暗示來為我們的班級管理服務。教室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活動場所,是傳授知識的聖地。所以班級的制度建設方面如張貼依據校紀校規,結合本班實際,凝結了全體共識的班級公約、以及量化的學習、紀律、衛生、班風標準等讓學生在一定的準則規範下,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著符合班級群體利益,符合教育培養目標的方向發展。讓還應賦予班級制度以文化的色彩,讓制度的強制作用和激勵作用得以共同發揮。
  • 加強班級管理 有效實施德育
    德育就是學校工作者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如今,班級管理成了不可忽略的重點環節。班級管理的主要實施者是班主任,所以,班主任要重視德育工作。學生不可能在學校裡待一輩子,總歸是要走出校園,踏入社會,為社會事業作出貢獻,而且對於社會而言,學校為社會培養了一批批有道德、有思想的良好人才,可以幫助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實施德育的有效探究開展班級德育主題活動。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主要負責人是班主任,所以,班級管理的主題活動應該由班主任開展。
  • 略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溝通藝術
    在傳統的模式下,對於學生管理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而藉助溝通藝術可以貼合小學生的實際,有利於提升管理的效果。1.3 有利於提升學生的道德標準 在當前的教育中,由於過多重視升學率,所以對於學生的管理採用了應試教育條件下的管理方式。對於學生的管理沒有意識到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比如對於學生的教學缺少感恩方面的內容。
  • 「和諧與信任」是班級管理的「法寶」——談班級管理
    近些年來,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初中班級的管理現狀有了很大的改善,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班級整體環境和氛圍更加濃厚,學生得以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然而,縱觀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初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了管理質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阻礙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 在中學班級管理中推進「恩威並施」的教育方法,促進學生快樂學習
    ,在班級管理實踐中進行不斷的探索和探索,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制定出符合班級管理要求的管理方法。中學班主任需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施恩」與「示威」政策。合理的「恩惠」可以縮短學生與班主任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對自己的愛。有效的「處分」可以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言行,並提示學生避免不良思想的影響。在日常班級管理過程中,中學班級教師需要合理整合「恩和威」的兩種管理技巧,以充分獲得學生的理解和信任。
  • 關注心理健康  助力學生成長
    結合本校實際,堅持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探索,大膽實踐,以實效為標準,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關注教師心理需求,改善家庭教育氛圍,為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提升教師人文素養、轉變家長教育觀念奠定了堅實基礎,從而也全面地促進了學校的和諧發展。
  • 幼兒園環境創設和班級管理
    二、幼兒園班級管理的意義(一)提高幼兒園管理整體效益幼兒園班級管理是幼兒園管理最基層的管理,其管理水平與質量制約並影響著幼兒園管理的整體水平與質量。只有各班級管理目標的實現,才能實現幼兒園整體效益的提高,才能保證整個幼兒園總目標的完成。
  • 以「班務日誌」創新班級管理
    ;學生自我反思的缺失,大多數學生能意識到自己的缺點,但缺少自我剖析、自我反思的能力;學生行為實踐的缺失,班級獨生子女較多,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缺乏;班主任有效管理辦法的缺失,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因缺少有效的機制,「事必躬親」而疲於奔命,收效甚微。
  • 「避雷針效應」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高中階段,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學生普遍存在著較大的心理壓力。適當的壓力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學生可以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在學習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過度的壓力會阻礙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甚至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中班主任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應用「避雷針效應」幫他們及時疏導,引導學生健康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 班級管理中的「四多與四少」
    在班級管理中,我們很容易被「問題學生」「差生」這些標籤所影響,認為這些學生沒有責任感,沒有志向,學無所成。其實,我們只是過於關注學生的「弱項」,放大了「不足」,以至於看不到學生的「優點」。很多所謂的「差生」可能是運動場上的小冠軍,可能是文藝舞臺上的歌唱家、表演家。
  • 解放班主任的絕招——通過積分管理實現班級自轉
    是的,很多老師班主任當得累,當得苦,面對新形勢下的家長和學生,面對新形勢下的教學管理工作,班主任就是有三頭六臂,也難忙完學校、班級日益增加的繁瑣工作,真的很需要一種有效的方法來解放班主任於水深火熱之中。今天我誠懇地將自己實踐班級積分管理的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對需要的朋友有所啟發和幫助。
  • 解放班主任的絕招--通過積分管理實現班級自轉
    我是一名寄宿制中學班主任,認真學習和實踐華之夢教育積分管理兩年多了,邊學習邊實踐,班級輕鬆實現自轉。不但學生學習生活幸福感強,學習成績和能力都得到提高,我的班主任工作也是當得越來越輕鬆,越來越自信。前兩天寫了一篇文章真實分享了我帶班兩年來積分管理帶給我和孩子們的幸福,於是,收到很多老師的留言,希望我能分享一下班級積分管理的具體流程,留言中懇切地提到「我真的很需要「。
  • 班級管理金點子
    而班級作為學校管理的基本單位,也是一個小集體,管理工作當然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頭有緒,集體就會像一架機器健康而有序地運轉。對於中學生來說,他們對生活充滿好奇,也渴望介入生活,更渴望自己的才幹得到同學們的認可,渴望自己獲得成功品嘗到成功後的喜悅。因此,我在工作中特別注意這一點,那就是在班級中給學生機會和條件,讓他們成為管理班級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