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班主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成功、有快樂,也有失敗、有痛苦,但其中的酸甜苦辣都有營養,都蘊涵著某種教育哲理。我在班級管理中始終堅信:只要我奉獻足夠的愛心、耐心、細心,真心,才能讓學生感覺更溫馨,學生才賴以信任,並盡我最大努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通過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我認為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憑幹勁和熱情是不夠的,必須注重方式方法,才能培養出良好的班集體。現在,我把自己在班級管理的實際操作中一些獨特的體會略作匯報。
一、 架起心靈的橋梁
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心理溝通是一個重要的法寶。所謂心理溝通,是指師生之間在心理上互相容納,即理解對方,接受對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體講,就是學生能理解教師對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確性,樂意接受教師的教育指導和幫助,並且化為行動;教師能理解學生言行產生的背景,透析學生言行的真正動機,體諒其具體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師生之間相互接受,將心比心,不曲解對方。一個十分有趣的教育現象是:有的教師溫文爾雅,卻能叫那些頑皮不馴的學生聽話;有的老師批評學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師批評學生卻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這些現象是令人深思的,它除了說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位置。教師熱愛學生,滿腔熱情地真誠幫助學生,學生理解老師的一番苦心,願意接受老師的教導,這是一種相互理解的新型師生關係,體現著心理上的相互溝通。因此,可以肯定地認為,師生心理溝通是教師打開學生心扉的金鑰匙,是教育成功秘訣之一。
二、堅持讓學生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
魏書生說:「管理是集體的骨架。」而班級作為學校管理的基本單位,也是一個小集體,管理工作當然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頭有緒,集體就會像一架機器健康而有序地運轉。對於中學生來說,他們對生活充滿好奇,也渴望介入生活,更渴望自己的才幹得到同學們的認可,渴望自己獲得成功品嘗到成功後的喜悅。因此,我在工作中特別注意這一點,那就是在班級中給學生機會和條件,讓他們成為管理班級的主人。
(一) 參與制定班規,激發自主意識
學生自主管理不僅是管理班級,學生管理學生,更重要的是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前一種能力是工作能力,後一種能力是自我約束能力。
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過這樣一句話:記住你的管教目的應該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讓人來管理的人。陶行知在《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中也具體談到自治四點好處:「第一,學生自治可以為修身倫理的實驗。第二,學生自治能適應學生之需要。第三,學生自治能輔助風紀之進步。第四,學生自治能促進學生經驗發展。」 因此我在剛接手新班級時,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以法治班的做法。具體操作如下:首先,明確班規的意義。先向學生講述班規與《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不一樣,它具有可操作性、互制性、靈活性。其次,全體學生參與,讓每個人都成為「立法者」,主要通過學生周記《假如我是班主任》的基礎上,徵集「金點子」,然後確定班規,使學生覺得這不是老師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對自己約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實效性。再者,強調班規面前人人平等,充分發揮班規的作用。這樣既體現了學生的民主參與,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健全班級組織機構,堅持自我管理
許多人說班級難於管理,其原因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管理,使其缺乏主人翁意識。若能讓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作為班級的主人的責任,都能意識到自己是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情形就大不一樣了。要想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就必須讓學生全體參與,構建全方位多層面的集體自我管理機構,體現管理的主體性。
1.組建責任心強的常務班委
讓學生主動參與班集體管理,老師不必事事躬親,建立一支責任心強、素質高、工作膽大的班幹部隊伍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他們是班集體的核心,是凝聚班集體的紐帶,有了一支強有力的幹部隊伍,班級管理就成功了一半。具體做法如下:採取學生民主選舉班委會,班委會民主選舉班長的做法。然後,由班長組織班委會,制定班幹部工作的責任目標和職權範圍,向全班公布,由全班同學討論通過。班幹部在開展工作中,由全班同學負責監督和評價,班上的一切日常管理,全部由班幹部負責。而此時,班主任是不插手的,只作為班幹部的堅強後盾。
2.「輪流執政」的值周班長
一個班級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班幹部組織,可這個組織不能是靜止不變,這樣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應為每個學生提供當幹部的鍛鍊機會。
值周班長是經民主推選產生的臨時班長,每六位同學一組自由結合,組成一屆臨時班委,負責本周班級的日常事務。其中一位同學總負責,任值周班長,其餘五位學生分工負責。這種形式為每一個人提供了參與班級自我管理的機會和條件,鍛鍊了每位同學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和主人翁意識。
3.靈活多樣的自治小組
班級除常務班委,還有 「輪流執政」的值周班長小組,形成了一個有層次的管理網絡。而要建設能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主體作用的班級自我管理機構,就必須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組織和建立多樣化的自主自治小組,如學習督導組、紀律監察組、衛生監督組等小組。這些小組吸收了全體學生參加,每個小組各不相同,每位學生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從而使全班同學人人有責任、個個擔擔子。既是管理者、參與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管理與被管理的相結合,提高了每一個學生對班級管理的參與度,使他們能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責任,也大大激發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他們不僅能管別人而且能自覺地管理自己。這些以學生為主體的自我管理的手段,增強了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和信任感,提高了班級的工作效率。
(三)班級管理責任到人
想讓班級管理落實到實處,必須責任到人。
1.衛生方面。讓學生體會,我是班級的小主人。
因為孩子年齡小,因此班級環境衛生一直是我困擾的問題。在一次班會課上,我說;"馬老師想把班上每一塊地方包幹給老師認為最值得信賴的學生,給那些最能幹的孩子。話音剛落,同學們齊刷刷地舉起了小手。接下來我一一分配工作。早晨來的早的,搬凳子,擺桌子,拖地,掃地,擦桌子,整理書包和衣物等。班級的每塊地面、瓷板、講臺、窗臺、衛生工具的擺放以及垃圾桶的清潔,等都責任到人,樹立同學們的主人翁意識。
每天早晨,我來的時候,很多同學各司其職,井井有條。此外,我還堅持定期帶領同學們一起刷地、拖地,讓他們懂得愛護班級衛生人人有責。這學期我班的環境衛生煥然一新,能坐在這樣一個乾淨、舒適的環境裡學習同學們都覺得自己很有滿足感和成就感。
2.紀律和衛生的保持方面。為鍛鍊學生的能力和積極性,我實行每日班長制。本學期我又指定了五位學習好,積極,大膽愛負責任的同學輪流擔任每天的班長,每天的班長負責走廊和當天同學們的路隊或課間紀律。老班長和督導隊同學當然也可以負責監督同學們課間活動的情況,這樣,監督和提醒的同學很多,同學們都知道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這樣我對班級的很多情況了如指掌,心中有數。每一排有一個大組長,除學習上分發作業,材料外,每排組長要負責這一排學生的桌箱衛生,課桌是否整齊等工作。
三、堅持以制度規範為核心
沒有規距,不成方圓。作為一個集體,必須建立健全各種制度,並使之成為全體成員行為的準則。班級要建立各項規章制度,如衛生制度、學習制度、作業制度等,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法」可依。制度出來後,還要及時做好指導和監督工作,協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實際問題,並隨時做好個別調查,杜絕弄虛作假現象,定期評定,獎優罰劣。同時要將競爭機制引入課堂。小組之間圍繞班內日常事務積極開展競賽活動,從而形成互相激勵、互相監督的良好氛圍,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四、完善班級管理的「三級制」
1.加強班主任管理。
班主任在管理中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通過深入觀察,掌握學生的特點、心理,從而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對症下藥」。
2.加強班幹部管理。
在一個班集體內,班主任處於主導地位,學生處於主體地位。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必須不斷加強班幹部隊伍建設,通過班幹部管理實現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3.加強學生自我管理,引導學生從他律走向自律。
小學生由於年齡小,自我約束能力差,自習課上往往做小動作、聊天、搞惡作劇等。為此,可以要求學生做到以下三個方面。(1)學習《小學生行為規範》。要求學生熟記並付諸實踐,做到「知」「行」統一。(2)進行自省。每周要求學生進行一次自我小結,寫出這段時間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足,並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3)量化考核。在健全各項管理規定的基礎上,制訂班級量化考核表,實行班級量化管理。
五、處理好與學生相關的兩個關係。
與科任老師必須搞好關係,密切配合,做到教育思想一致。班主任除了完成所任學科的教學任務外,還要全面負責學生的思想教育、班級管理工作。科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有滲透的責任。總之,雙方工作密不可分。因此,要主動與科任教師聯繫,交流情況,密切合作。
和家長及時溝通。家庭情況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因此,加強家訪活動。一些學生,有時候受家庭的影響,情緒出現波動,缺乏學習興趣。這時,教師應了解其家庭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家訪,做好學生的學習調整工作。
總之,班主任的工作是繁重的,要想培養出良好的班級,必須具備對教學的忠心和對學生的愛心,講求管理的藝術和方法,培養和鍛鍊自己較高的心理素質和管理素質,這樣才能管理好班級,從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設出最佳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