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行政運行是指班主任及班團組織為落實班級決策所採取的管理活動,是將管理內容轉化為客觀現實的過程。其運行結構主要有四種:直線式、職能式、直線職能式、平式。
一、直線式結構
直線式結構相對簡單,其構成要素主要為班主任、班長和組長。
直線式採用自上而下的直線管理辦法,其特點為:①權力集中,由班主任控制全班,有利於規範化管理,提高工效;②目標明確,意見統一,活動的制定、組織、實施、過程控制、考核評比等都由班主任具體負責;③班長、組長在班主任的安排和指導下開展工作。學生在接受班主任領導的同時,也要服從班長和組長的領導,有利於統一管理。
直線式結構的不足:①權力過於集中,班主任難免顧此失彼、疲於奔命;②班幹部在班主任控制下開展工作,缺少獨立性,不利於個性塑造與培養;③目標確立、計劃制訂及管理過程中無學生參與,容易造成與學生實際脫節。因此直線式結構適用於人數較少的班級或低年級。
二、職能式結構
職能式結構是在直線式結構的基礎上發展的。它是根據班級管理目標、內容和分工的需要,在班長和組長間設立中層職能管理人員,進行直線職能分工管理。
職能式結構的特點:①按組織目標和內容配備專業管理人員,使班級管理更加專業化;②配備中層職能人員,縮小管理跨度,有利於班主任從事務工作中解脫出來,提高管理效率;③擔任中層職能工作的學生都具有一定的特長,學生之間的特長互補可提高班級管理的整體水平;④學生參與管理,不僅可以培養其組織能力、協調能力,還可以調動其積極性,發揮主觀能動作用。
職能式結構的不足:①由於班級組織活動內容的分工管理、具體操作都由中層職能人員進行,從而可能削弱班長的職能和作用,班級整體管理效果會受到影響;②各職能人員容易造成本位思想,增加班級管理中整體協調的難度;③職能人員配備太多,容易造成責任不清、人浮於事、相互扯皮等現象,影響工作效率;④團支部的職能相對弱化,不利於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直線職能式結構
直線職能式結構把班級管理人員分成兩類:一類是班委會,一類是團支部。
班委會負責常規管理,配合、協助班主任貫徹落實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完成班級工作計劃及政教處的臨時任務,開展學習、文藝體育、勞動衛生等方面的工作,維護和保持班級正常的教學秩序。團支部的主要任務是完成校團委交給的任務,組織學生進行政治理論學習,做好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開展課外活動;利用班級宣傳陣地,如黑板報、班報、學習園地等,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
直線職能式的特點:①實行班委會和團本支部分工負責制,使中層分工更趨專業化和科學化,有利於實現班級管理目標;②加強班委的職能,有利於班委在日常管理中發揮主體作用;③突出班級團支部的地位,使團支部在班級管理中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直線職能式的不足:①班級管理中班委和團支部存在交叉管理,如果意見不統一,容易出現分歧;②班委和團支部有些崗位重疊,如班委中的文體委員和團支部裡的宣傳委員,容易造成工作衝突和扯皮,影響工效。
四、平式結構
平式結構是在直線職能式結構的基礎上再增設兩個部,即紀檢部和學習部,使其與班委、團支部平行,學習部下設各學科課代表。
平式結構的特點:①由於採用擴大管理跨度和減少管理級數的形式,使由下到上的依賴性有所降低;②擴大了管理跨度,可淡化班主任的管理意識,強化服務指導意識,更好地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③突出學習的重要性,充分發揮課代表對學科學習的帶頭作用;④增設紀檢崗位,發揮組長的管理作用,實現學生自治。
平式結構的不足:①管理隊伍擴大,增加了班主任指導的難度;②崗位設置多,工作容易流於形式。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每個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模式結構不同,其功能和作用也不同。班級採用哪種模式,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再則,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為了實現班級組織目標,應不斷改變結構形式,設計出適合自己班級特點的最優組織結構。班主任在設計組織結構模式時需要注意這樣幾點:①更換、合併班級組織構成要素時,要有利於實現班級目標;②在明確分工、密切協作的前提下,要嚴格崗位責任制;③崗位設立要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提高學生的能力,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之目的;④班級管理組織結構要相對穩定,但也要根據班級的發展變化和學生的思想、生理、心理、品德及能力狀況進行調整,堅持動態地適應變化了的各種內外部環境;⑤為了提高班級全體學生的能力,在組織結構形式不變的情況下打破「終身制」,可實行班幹部輪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