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班級行政運行結構

2020-09-16 中公教師

班級行政運行是指班主任及班團組織為落實班級決策所採取的管理活動,是將管理內容轉化為客觀現實的過程。其運行結構主要有四種:直線式、職能式、直線職能式、平式。

一、直線式結構

直線式結構相對簡單,其構成要素主要為班主任、班長和組長。

直線式採用自上而下的直線管理辦法,其特點為:①權力集中,由班主任控制全班,有利於規範化管理,提高工效;②目標明確,意見統一,活動的制定、組織、實施、過程控制、考核評比等都由班主任具體負責;③班長、組長在班主任的安排和指導下開展工作。學生在接受班主任領導的同時,也要服從班長和組長的領導,有利於統一管理。

直線式結構的不足:①權力過於集中,班主任難免顧此失彼、疲於奔命;②班幹部在班主任控制下開展工作,缺少獨立性,不利於個性塑造與培養;③目標確立、計劃制訂及管理過程中無學生參與,容易造成與學生實際脫節。因此直線式結構適用於人數較少的班級或低年級。

二、職能式結構

職能式結構是在直線式結構的基礎上發展的。它是根據班級管理目標、內容和分工的需要,在班長和組長間設立中層職能管理人員,進行直線職能分工管理。

職能式結構的特點:①按組織目標和內容配備專業管理人員,使班級管理更加專業化;②配備中層職能人員,縮小管理跨度,有利於班主任從事務工作中解脫出來,提高管理效率;③擔任中層職能工作的學生都具有一定的特長,學生之間的特長互補可提高班級管理的整體水平;④學生參與管理,不僅可以培養其組織能力、協調能力,還可以調動其積極性,發揮主觀能動作用。

職能式結構的不足:①由於班級組織活動內容的分工管理、具體操作都由中層職能人員進行,從而可能削弱班長的職能和作用,班級整體管理效果會受到影響;②各職能人員容易造成本位思想,增加班級管理中整體協調的難度;③職能人員配備太多,容易造成責任不清、人浮於事、相互扯皮等現象,影響工作效率;④團支部的職能相對弱化,不利於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直線職能式結構

直線職能式結構把班級管理人員分成兩類:一類是班委會,一類是團支部。

班委會負責常規管理,配合、協助班主任貫徹落實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完成班級工作計劃及政教處的臨時任務,開展學習、文藝體育、勞動衛生等方面的工作,維護和保持班級正常的教學秩序。團支部的主要任務是完成校團委交給的任務,組織學生進行政治理論學習,做好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開展課外活動;利用班級宣傳陣地,如黑板報、班報、學習園地等,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

直線職能式的特點:①實行班委會和團本支部分工負責制,使中層分工更趨專業化和科學化,有利於實現班級管理目標;②加強班委的職能,有利於班委在日常管理中發揮主體作用;③突出班級團支部的地位,使團支部在班級管理中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直線職能式的不足:①班級管理中班委和團支部存在交叉管理,如果意見不統一,容易出現分歧;②班委和團支部有些崗位重疊,如班委中的文體委員和團支部裡的宣傳委員,容易造成工作衝突和扯皮,影響工效。

四、平式結構

平式結構是在直線職能式結構的基礎上再增設兩個部,即紀檢部和學習部,使其與班委、團支部平行,學習部下設各學科課代表。

平式結構的特點:①由於採用擴大管理跨度和減少管理級數的形式,使由下到上的依賴性有所降低;②擴大了管理跨度,可淡化班主任的管理意識,強化服務指導意識,更好地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③突出學習的重要性,充分發揮課代表對學科學習的帶頭作用;④增設紀檢崗位,發揮組長的管理作用,實現學生自治。

平式結構的不足:①管理隊伍擴大,增加了班主任指導的難度;②崗位設置多,工作容易流於形式。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每個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模式結構不同,其功能和作用也不同。班級採用哪種模式,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再則,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為了實現班級組織目標,應不斷改變結構形式,設計出適合自己班級特點的最優組織結構。班主任在設計組織結構模式時需要注意這樣幾點:①更換、合併班級組織構成要素時,要有利於實現班級目標;②在明確分工、密切協作的前提下,要嚴格崗位責任制;③崗位設立要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提高學生的能力,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之目的;④班級管理組織結構要相對穩定,但也要根據班級的發展變化和學生的思想、生理、心理、品德及能力狀況進行調整,堅持動態地適應變化了的各種內外部環境;⑤為了提高班級全體學生的能力,在組織結構形式不變的情況下打破「終身制」,可實行班幹部輪換制。

相關焦點

  • 從班級管理走向班級建設
    黃岡中學 秦 鵬班級建設是以班級為基地,進行的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旨在通過日常管理、制度建設、文化引領、以身示範等,讓班級的管理逐漸由外到內,由被動接納到主動認可,由外化於行到內化於心,由短期順從到長期發展,讓班主任和學生成為班級建設和發展共同的主人
  • 「和諧與信任」是班級管理的「法寶」——談班級管理
    初中班級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組成之一,是班級管理的重要參與者,對班級管理具有巨大的影響,班級管理過程中的很多事項都是由班主任決定的,通過班主任的組織和帶領,進行一系列的班級活動,以此建立良好的班級風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 我的班級,我做主 班級公約助力學生自我管理
    山師附小2011級7班開展了「推進班級文化建設,構建和諧文明校園」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把班級文化落實到教學教育的每個環節中,成為每個學生言談舉止間的一種習慣、一種素養。他們的班級文化充分發揮學生潛能和個性,倡導學生個性發展,展示風採,建設了包括衛生角、圖書角、植物角、展示臺、健康角、書法角等。為凝聚集體智慧,培養學生榮譽感,在教室側面開設一個班級獎狀牆。
  • 打造精品小組,助推班級發展----小組合作模式下班級自主管理
    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自我創新意識、實踐操作能力!1、合理劃分小組,科學實行量化 。小組合作模式下的班級自主管理,符合新課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種將班級管理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且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模式。(1)合理分組,取長補短。
  • 高中班長如何管理班級?
    進入高中後,各科老師和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不再事必親躬,嚴防死守,而是提倡學生自治,依靠班幹部的管理來實現班級的正常運行。班長是班幹部的領頭羊,在班級管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班長如何管理班級呢?這樣,他在處理班級的事物和管理班級同學的時候底氣足,不至於束手束腳。二、做好班主任的小助手合格的班長是班主任的好助手,在班主任外出的時候承擔起班級全面管理工作,保障班級的正常運轉。
  • 班級管理交流窗:班級事務網格化
    在小學,少先隊中隊大多是建在班級裡,中隊輔導員多數由班主任兼任。因此,班級事務需要集合中隊的服務崗位,兩者結合,相互作用。目前,我班執行班級事務網格化管理,以落實班級各項大小事務,實現自我服務、管理和監督。
  • 【班級管理】幼兒園班級管理重點,幼師須知!
    |一個小小的班級,就像是社會的縮影,一個班就是一個世界,裡面有著不同性格,不同愛好的人,班主任就是這個小世界的領軍人物,是這個小社會的具體操作者、執行者,那幼兒班主任應從哪些方面來進行班級管理呢?重點又在哪裡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如下五個方面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幼兒教師們。
  • 學習幼兒園班級管理的要求
    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除了應遵守學習的基本規律外,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加強學習,具有紮實的理論和基礎知識幼兒園班級管理並不是孤立存在的理論知識,它涉及許多學科的知識,如哲學、方法論、學前兒童教育學、學前兒童心理學、學前兒童衛生學等等。沒有這些學科的理論和知識作為基礎,是難以理解和掌握幼兒園班級管理的。
  • 班主任老師:班級管理PK班級建設
    學期末,班主任總結班主任工作經驗時,有的用「班級管理」一詞,有的用「班級建設」一詞,有的一會兒用「班級管理」,一會兒用「班級建設」。覺得兩個詞差不太多,不必計較。果真如此嗎?筆者認為,兩詞不宜混淆,其差異還是比較大的。
  • 班級管理的模式
    在我們的教師招聘考試中,班級管理的模式是一個經常出現的考點,其中班級管理的模式常常以例子反選型的單選題、多選題以及簡答題的形式出現。那麼在這裡,老師用生活當中具體而鮮明的事例幫助同學們來學習班級管理的模式。
  • 班級管理模式
    班級管理模式教育學中,班集體與班主任工作是考試常考的實踐類章節,並且主要以理解性實例為主來進行考查。因此,針對本節重要的知識點——班級管理的模式進行梳理,備考過程中,作為考生,我們不僅要清楚班級管理的模式有哪些,更重要的是能夠理解具體內涵,面對出現一個例子讓我們去選擇時能快速做對題目。
  • 如何抓好班級常規管理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是教師和學生開展各項活動最基本的組織形式,班級管理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個班級發展的好與差,班主任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筆者在實踐發現,做好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是抓好班級的常規管理。  我們都知道,一個井然有序運行良好的班級,班主任應起主導性作用。對於各項條例的出臺,必須依據教育制度和校規校紀班級的特點來決定。班級管理條例的具體內容又可以分為學習條例、文體活動條例、出勤條例等。
  • 【班務工作】班級管理之所見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舵手,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而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又是管理工作。 二、班風學風建設是班級管理的重點。1. 搭建班委會協調運作平臺,形成班級運行的常規機制;班務常規管理機制的形成宜早不宜遲,早早地形成機制有利於一切力量向你的理想靠攏,為你的理想鋪路。
  • 班級文化建設在班級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宜川中學李江波)
    班級文化建設在班級管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班級文化反映的是一個班級發展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是一種滲透在班級一切活動中的理念與靈魂。班級文化是班級師生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形成班集體凝聚力和良好班風的必備條件。它是以班級為主要活動空間,以師生為主體,以班級物質環境、價值觀念和心理傾向等為主要特徵的群體文化。
  • 班級管理的「道」與「術」
    、實踐者;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班主任是這門藝術的踐行者、鑑賞者。也許這些方法在某些時候確實有成效,可它們往往又會讓我們又陷入另外一種尷尬中:當我們信以為真,想要一勞永逸、全盤照搬,卻發現有很多方法運用到自己班級管理中並不是那麼回事,甚至是完全失靈了。
  • 論當今中職學校班級文化的結構層次
    管理育人!以文化人!對中職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應深入研究和探討,因為班級文化是班級管理之魂!現代系統論的觀點認為:班級文化結構由三個層次構成,即表層文化、中介文化、深層文化。一、表層文化是班級中的物化文化,是同學們可以直接感知和把握的最表層的部分,主要有教室裡面各項物品的擺放和布局造型。
  • 走班制下高中班級管理面臨的挑戰與應對
    未來應聚焦班級管理中所遇到的核心問題,研究、探索走班制下「雙班並行」的班級管理理論與管理模式;加強班主任角色研究,有效提升班主任班級管理所需要的關鍵能力;完善以生涯教育和導師制為主要內容的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形成全員育人機制,是當前高中學校應對走班制下班級管理新挑戰的總體思路。
  • 班級管理重在「理」
    第二類是協調性工作,即拓展班級教育空間,借力多方資源,協調好班主任與科任老師、班主任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班主任與家長等關係,使班級管理更有效,有利於學生的成長。第三類是決策性工作,即制定班級發展計劃,引領學生的發展方向。把這些工作理清了,接下來就是如何開展工作,即要理清管理思路,首先是要有班級精神、口號、奮鬥目標。
  • 班級管理必備寶典 班級優化大師好評
    鄭澤龍老師對班級優化大師愛不釋手,「等忙完期末,我打算向學校推薦這個東西。」  「有了班優(班級優化大師),小朋友都好積極,舉手更加規矩了········」  「如果後續能根據教師需求做更多的優化,我會向區裡推薦這款產品,真心覺得這款軟體太棒了,也真心期待你們更棒的產品」,株洲市小學教師黃穗華對班級優化大師的喜愛溢於言表。
  • 讓班級管理「深入人心」
    當然在接下來的班級管理中,我還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去尋找更多孩子能接受的、適用於更多孩子的方法,進行班級管理。讓管理充滿「人情味」去北師大附小學習時,我隨著郭琴老師參觀了四二班班級文化牆的布置,並且與郭老師進行了深度交流:原來孩子們在乎的評比臺,就是孩子們自己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