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 王金輝H120
如今網際網路訂餐快速增長,部分外賣送餐一味追求速度,無視交規導致的交通事故頻頻發生。目前全國各大城市外賣「騎手」交通違法較為普遍,事故發生率高發。公安部交管局統計數據顯示,外賣送餐員最常見的交通違法行為有闖紅燈、佔用機動車道、逆向行駛和超速。
本報記者了解到,北京地區法院去年1月1日至今受理的相關案件中,在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方面,送餐員負同等以上責任的約佔65%,主要責任事由體現為逆行、違反交通信號燈、超車搶道等。送餐員受傷索賠與事故相對方受傷索賠各佔50%。這些案件均凸顯出餐飲外賣行業中存在眾多法律及安全風險。
記者調查
為多送單少挨罰
騎手拼命趕時間
為什麼涉及外賣送餐員的交通事故多發?一位送餐員告訴記者:「入行時也知道送餐屬危險職業,告誡自己決不闖紅燈,可是現實做不到,時間太緊了!公司規定的超時罰款特別嚴格,送晚了遭投訴還要被罰幾百元,電動車只能騎得飛快,很多同事都出過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
除了避免超時罰款,拼命接單掙提成也是送餐員們超速、闖紅燈和疲勞行駛的重要原因。不少送餐員拿到底薪三四千元,但必須完成300至600單不等保底量。在海澱區幹活的一位「騎手」稱,每月前200單一單提3元,接單越多提成越高,500單以上的一單提6元封頂。
另一位送餐員提到,雖然公司提供住宿,但自己要掏上千元房租,每月飯費也得上千,還得租電瓶車。一個月就算應得6000元,碰上路不熟找地方、被多次罰款的情況,再減去必要花銷,不拼命跑的話,連3000元都剩不下,不闖紅燈是不可能的。
一個保安辭職去送餐,等完全熟悉路後,最多一天送60單,月入1萬多元。「但萬元收入不是好掙的,爭分奪秒闖紅燈,都在拼命。」有送餐員提到自己早7點出門,下班時已過晚10點,很累,騎車時都會打瞌睡。
「騎手」小王送餐時趕時間,駕駛摩託車駛入快速車道內側,卻沒注意到道路中心護欄開口,也來不及避讓,就與中心護欄發生剮蹭,摩託車失控倒在一輛小客車左側保險槓上。小王也倒在血泊中,胸椎、肋骨和手指都骨折了,經急救住院19天,傷情仍很嚴重,只得又臥床4個月。
「哪怕月收入只有3500元,4個月也有上萬元,損失太大了。」小王起訴要求小客車車主和保險公司賠償,但因自己違規駕駛摩託車駛入快速車道,被海澱法院判決自擔30%的經濟損失,只獲賠4400多元。「本想做『騎手』賺快錢,為了一單10元錢,結果卻把自己搭進去了!」
事故風險
1
送餐員負主要責任 身殘還需自擔責
送餐途中受傷的周斌(化名)還因此落下殘疾。他是一家網絡公司外賣送餐員,今年1月,他騎公司配備的電動自行車送外賣,與一輛小轎車相撞,周斌連人帶車倒地,受傷致殘,但被認定負事故主要責任的也是他。
事發後,公司不承認與他的勞動關係,周斌無法獲工傷賠償,遂提起勞動仲裁。公司對仲裁結果持異議,訴至海澱法院。由於經濟困難,周斌只好先起訴要求轎車車主宋女士和保險公司賠償。雖然最後達成調解協議,但周斌仍很惆悵。「現在我身殘了,沒工作,家裡還有母親和年幼兒女要撫養,可因為我負事故主要責任,拿到的這點賠償很難彌補損失。」
點評
四季青法庭法官張慧聰認為,周斌在事故中負主要過錯,故需在自身過錯範圍內承擔相應責任。
由於外賣送餐員普遍安全意識薄弱,建議專職送餐員儘量與用工單位籤書面勞動合同。否則送餐途中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極易引發勞動爭議糾紛,影響工傷事故認定。
2
入職時籤承包協議 撞人面臨高額賠償
外賣配送員劉暢(化名)入職時,與公司籤訂的是「承包協議」。一次他身穿公司統一工服,騎公司電動車送外賣,返程時與趙先生騎的電動車相撞,趙先生受傷致殘。劉暢被認定負事故全責,趙先生起訴索賠。
劉暢認為送外賣是職務行為,應由公司賠償。但公司提出當初籤的是承包協議,雙方不存在勞動或勞務關係,趙先生的損失應由劉暢個人賠償。
張慧聰法官認為,劉暢需接受公司管理與獎懲,體現了較強的人身依附關係。從工作內容看,他從事的是純粹的勞務;從利益歸屬看,他提供的勞務屬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一部分。所以,法院認定劉暢與該公司存在事實上的勞務關係,判令該公司賠償趙先生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現實生活中,以個體戶身份兼職外賣配送的人員,在送外賣過程中,不僅自身安全無保障,且一旦發生交通事故致他人受損,還需承擔高額賠償責任。」
3
送餐員無證駕駛 發生重大事故被判刑
一家公司送餐員孫宇(化名)騎摩託車與丁先生駕駛的三輪車相撞,丁先生受傷,經鑑定為重傷二級。孫宇沒有機動車駕駛資格,被認定負事故全責。兩個月後,孫宇經警方電話通知後投案,但丁先生放棄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權利,請求對孫宇從重處罰。最終,海澱法院認定孫宇犯交通肇事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
這位送餐員為何會被判刑?張慧聰法官說,孫宇不僅因交通肇事致一人重傷,負事故全責,且符合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情形,構成交通肇事罪,應承擔刑事責任。「在現實生活中,送餐員車輛分為自帶與單位配置兩類,車型以二輪摩託車及電動車為主,均屬機動車範圍。但大部分送餐員並未將它們視為機動車,駕駛無照車輛出行及無證駕駛情形十分普遍。」
張法官建議從事餐飲外賣行業的單位,務必加強車輛管理與機動車駕駛資格審查。
法官建議
守交規
去年至今北京地區法院受理的相關案件中,52.08%的事故都發生在送餐員與騎車人或行人之間。
「送餐交通事故」引發的悲劇還在不斷上演,但網絡餐飲送餐行業用工仍有諸多不規範之處,張慧聰法官建議送餐員做合格「騎手」,雖然工作對時間要求高,但仍需時刻謹記安全第一,嚴格遵守交規,駕駛摩託車等應持相關駕照,並駕駛有牌照車輛,注意避讓行人、騎車人等。
籤合同
專職送餐員還應儘量與用工單位籤訂書面勞動或勞務合同。交通事故發生後,25%的單位不認可與送餐員存在勞動或勞務關係。而單位不認可勞動關係或不出庭應訴,對送餐員非常不利。
留證據
在交通事故相對方向送餐員及其所在單位索賠案件中,33.33%的單位不認可事發於送餐途中,最終法院判決用工單位賠償的僅佔79.17%。
張慧聰法官建議送餐員應有證據意識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傷後,可對事發現場或送餐訂單拍照等,保留有效證據,事發後及時與用工單位溝通。
應對措施
違法頻次高
將入「黑名單」
近期,全國交管部門將採取集中整治行動,嚴管電動自行車等送餐車闖紅燈、逆行、佔用機動車道等違法行為。同時進一步加強外賣送餐公司源頭管理,對違法頻次較高、不服從管理的列入「黑名單」。
公安部交管局督促網際網路外賣企業加強對員工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醒送餐員和相關從業者自覺遵守交規,嚴禁闖紅燈、超速行駛、逆向行駛等。
此外,各地還推出特色措施:
9月30日前,深圳交管部門將對1.7萬名外賣「騎手」進行交通安全知識培訓及相關網上考試。而今年以來,當地交管部門共查處非機動車違法行為27.5萬餘起,其中涉及送餐企業送餐員交通違法行為3.3萬餘起,佔12.15%。
上海交管部門督促各外賣企業落實交通安全主體責任,一家外賣企業對「騎手」實行「一人一車一證一碼」的管理措施,並向市民推出「騎手」交通違法行為的有獎監督舉報,3周內「騎手」違法率從25.7%降至7%。
瀋陽交管部門定期曝光送餐人員交通違法數量較多的企業,督促企業嚴格內部懲處制度,堅決辭退發生3次交通違法的「騎手」。
本報記者 林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