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初中文言文‖九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複習《魚我所欲也》

2020-12-19 中考網

  原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而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譯文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麼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採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事情,哪一樁不可以幹呢?採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採用;採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採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東西(那就是「不義」)。不僅僅是賢人才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可是輕蔑地、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願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鍾」的優厚俸祿卻不分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的優厚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一、詞語積累

 

  1.通假字

 

  (1)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通「辨」,辨別。)

 

  (2)故患有所不闢也(通「避」,躲避。)

 

  (3)所識貧乏者得我與(通「歟」,語氣助詞,相當於「嗎」。)

 

  (4)鄉為身死而不受(通「向」,從前。)

 

  (5)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通「德」,恩惠,這裡是感激的意思。)

 

  2.詞類活用

 

  (1)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動詞作名詞,可以獲得生存的手段。)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名詞作動詞,同「德」,恩惠,這裡是感激的意思。)

 

  3.古今異義

 

  (1)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古義:能夠用來。今義:能夠。)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古義:這,指示代詞。今義:判斷動詞。)

 

  (3)一簞食,一豆羹(古義: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義:豆子。)

 

  (4)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古義:古代的一種量器。今義:計時器具。)

 

  (5)萬鍾於我何加焉(古義:益處。今義: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或數目合在一起。)

 

  4.重點詞語

 

  (1)二者不可得兼(得兼:同時得到或佔有。)

 

  (2)捨生而取義者也(義:正義或仁義。)

 

  (3)故不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為求利益,不擇手段。)

 

  (4)所惡有甚於死者(惡:厭惡。)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欲:想要;甚於:比……更重要。)

 

  (6)非獨賢者有是心也(非獨:不僅。)

 

  (7)賢者能勿喪耳(賢者:有道德的人。)

 

  (8)所識窮乏者得我與(窮乏:貧窮。)

 

  (9)此之謂失其本心(謂:叫;本心:天性,天良。)

 

  二、文言句式

 

  1.判斷句

 

  魚,我所欲也。(「也」,表判斷)

 

  2.省略句

 

  (1)捨生而取義者也。(省略主語「我」)

 

  (2)鄉為身死而不受。(「為」後面省略了介詞的賓語「禮義」,「受」後面省略了賓語「施捨」,全句省略了主語「我」)

 

  3.倒裝句

 

  (1)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介賓結構後置,應為「是故所欲於生者有甚」)

 

  (2)萬鍾於我何加焉?(賓語前置,應為「萬鍾於我加何焉」)

 

  三、主題思想

 

  本文提出在「生」和「義」不能兼顧的情況下,應該捨生取義的觀點,並且進一步指出這是每個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義」上有虧的人不過是喪失了他們的「本心」罷了。告誡人們要辨別義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四、寫作方法

 

  1.議論嚴密,層層深入。

 

  2.善用比喻。第一段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捨生取義」的觀點,並分別從正面和反面加以闡明。

 

  3.善用對比。第二段運用的論證方法是舉例論證。作者先以貧者不食嗟來之食為例,從正面論證人人都有「本心」;再以有人「不辯禮義」接受「萬鍾」為例,從反面論證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恥。這裡作者又運用了對比論證法。

 

  五、理解默寫

 

  1.本文的中心論點(能概括全篇大意的)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2.請你舉出歷史上兩個捨生取義的名人的事例:(1)文天祥在敵人的威脅利誘面前寧死不屈。(2)聞一多面對敵人的槍口沒有退卻堅持演講。(3)劉胡蘭在敵人的威脅恐嚇面前寧死也不出賣戰友。

 

  3.體現「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4.孟子認為能做到捨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5.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鍾則不辯禮義為之(為宮室之美為之;為妻妾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6.「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中的「是心」指: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7.《魚我所欲也》中出現的成語有:捨生取義、嗟來之食;由此我們可聯想到與本文觀點相關的孟子曾說過的三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文言文知識大全,學習語文好資料!
    古詩詞和文言文一直都是語文學習的重點版塊,尤其是進入初中之後,對古詩詞和文言文的考察也會進入到一個新的層面,與此同時,只有不斷的紮實好了自己的基礎,才能更好更清晰的對相關的古詩詞考點進行理解。就拿古詩詞鑑賞這個考點來講,需要對古詩文全文理解透徹並清晰的認識到自己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其次就是默寫的時候,一定不能出現字詞上面的基礎錯誤等,最後對文言文的理解,也是如此,紮實的基礎才是學習的王道。
  • 初中語文:九年級課內必考文言文總複習題,100%會考,千萬別錯過
    初中語文:九年級課內必考文言文總複習題,100%會考,千萬別錯過還記得曾經背誦逍遙遊、滕王閣序、離騷等文言文的痛苦時光,晦澀難懂的古文讓我揪掉了無數頭髮,而這也是大部分同學語文學習生涯中的難題。文言文是初高中語文中的重要知識,每一冊的教材中都必定有幾篇文言文,想要學好文言文,除了要背誦,掌握生字詞拼音外,還得掌握翻譯,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眾多知識。但即使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在文言文上,考試時文言文還是一個丟分大坑,尤其是課外文言文閱讀。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面試答辯技巧:初中語文《魚我所欲也》答辯
    在甘肅教師招聘考試中,一般含有面試環節,面試內容一般包括說課技巧,講課技巧,答辯技巧考點,為方便各位考生了解甘肅教師招聘面試備考,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甘肅教師招聘答辯技巧:初中語文《魚我所欲也》答辯,希望可以幫助考生備考
  • 2020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之魚我所欲也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之魚我所欲也,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通假   1、故患有所不闢也。闢通避,迴避。   2、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恩惠。   4、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魚我所欲也》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魚我所欲也》   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譯: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兩者不能夠同時都具有的話,那麼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   2.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
  • 七年級下冊語文:課內文言文知識大全+練習題,現在練習剛剛好
    七年級下冊語文:課內文言文知識大全+練習題,現在練習剛剛好初中文言文的學習難度較大,同學們一定要從初一就開始打好基礎才行。小編老師建議,小同學們學習文言文一定不能死記硬背,因為考察默寫的地方會很少,因此不少老師都是要求同學們已帶讀為主,然後在結合實詞、虛詞這些文言詞彙來進行翻譯。下面針對於同學們的學習情況,老師將七年級下冊語文:課內文言文知識大全+練習題整理好了,非常值得同學們列印收藏下來勤加練習。
  • 初中語文說課稿:《魚我所欲也》
    初中語文說課稿:《魚我所欲也》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5-30 14:05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初中語文《魚我所欲也》說課稿
    (鞠躬),我是語文組*號考生。下面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我對課文《魚我所欲也》的教學設想。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一、說教材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依據,教師必須能夠深入透徹地分析理解文本內容,才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把握課文的重點。下面我將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 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魚我所欲也》
    中考文言文命題方式大多為課內文言文一篇,課外文言文一篇,做比較閱讀。考題是從字詞翻譯、句子翻譯、對文章的理解三大部分出4道題,共10分。今天起,學易語文將為各位中學生分享這24篇文言文的考點。希望大家能把這文言文的10分全部拿到手。
  • 權威解讀 | 陳恆舒:統編初中語文教材與文言文閱讀能力培養
    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統編初中語文教材與文言文閱讀能力培養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陳恆舒統編初中語文教材自使用以來,其新特點、新變化一直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所關注,而其中的文言文部分又是大家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
  • 人教版 | 初中語文7-9年級文言文一詞多義匯總
    《魚我所欲也》見了解見往事耳《孫權勸學》初中文言文詞語一詞多義歸類 (八年級上冊)看見見漁人,乃大驚《桃花源記》認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初中文言文詞語一詞多義歸類 (八年級下冊)詞義項例句(標明出處)居停留不可久居(《小石潭記》)
  • 獨家(二):2020初中課外文言文詞語的「古今義」,必背!
    文言文閱讀是中考語文的重點版塊,考查內容較多,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複習。今天起,小萬萬將分10期,從實詞、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遷移訓練等方面,系統地為大家梳理文言文閱讀的相關考點。準確掌握這類詞語或短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此處將《2020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遷移訓練》中梳理的古今異義(66個)原貌呈現,助力考生備戰中考。
  • 初中語文文言文複習提綱,罕見好資料,僅此一份!列印貼牆上!
    初中語文文言文複習提綱,罕見好資料,僅此一份!列印貼牆上!文言文是語文學習中的一個重點,和古詩詞不同的是,文言文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並且能夠熟練的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理解和記憶,在考試中,文言文所涉及到的知識點也是非常多的,就拿《陳太丘與友期》這篇文言文來講,需要理解其中的含義並且更好的進行記憶。
  • 初中語文文言文複習重點:常考字詞解析總結,暑假進步必備資料
    通假字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最難解決的字,尤其是在文言文裡更難!如果你在語文試卷中理解不到這篇文言文的大概含義,那麼,你就不會選題!所以平時除了記憶課本上的常考字詞,還應該多學習一些課外文言文!為什麼每次語文試卷上從不考課內文言文?
  •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必背:八年級課內+課外古詩詞、文言文考點匯總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必背:八年級課內+課外古詩詞、文言文考點匯總 語文是一門需要積累的學科,特別是初中高中的語文,已經不單純的是考背課本就能拿分的。 伴隨著中高考的改革,語文考察的內容越來越靈活,難度也是越來越大,以前語文的課內知識考察佔比超過了50%,但是現在僅僅只有20%,就連最基本的古詩詞默寫的,也不單純的是上下句了。 而且苦澀的課外文言文,陌生的詩詞鑑賞,這些古文的考察分數一漲再漲,讓很多學生頭疼不已,對於老師也是痛苦不堪,如何學好?如何教好?成為了難題。
  • 初中八年級語文文言文之文言文倒裝句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八年級語文文言文之文言文倒裝句,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倒裝句:   (1)孔子云:何陋之有?(賓語前置)   (2)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賓語前置)   (3)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 2020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之文言文翻譯複習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之文言文翻譯複習,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文言文翻譯的複習   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是檢測考生是否具備閱讀淺易文言文的有效手段,它雖然側重於古漢語語言形式的考查,但由於同時也涉及內容,因而是中考文言文閱讀中一種綜合性的考查手段。文言文的翻譯講究信、達、雅。
  • 新版語文教科書刪掉了課文《陳涉世家》
    之前的舊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曾將這篇課文放置在九年級上冊(使用至2017年,見圖2)。 就筆者有限所見,其進入初中語文教科書,至晚可以追溯到1960年——該年發行的「九年一貫制試用課本」第十六冊,也就是八年級下學期用書的第19課,課文標題是《陳涉世家》(見圖3);人教社該年出版的初中語文第6冊,課文標題是《陳涉起義》。
  • 初中學好文言文的四大方法及七年級、八年級、九級文言文總複習!
    大家都知道語文教材改版新增不少文言文,某省2019年中考試卷課內外文言文的總分值是32分,可見文言文在語文試題中的地位!初中階段不少同學最害怕學習文言文了,覺得文言文晦澀難懂,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有畏難心理,導致不能很好的學習文言文。其實學好文言文並不難,只要找對了方法!那麼怎麼才能學好文言文呢?小編總結了4個方法,即讀誦、分析、總結歸納和課後練習。
  • 初中語文:文言文的學習和備考一
    透過對孩子初一語文試卷的分析,明確了孩子語文學習的突破口,就是古文,這幾天開始研究了一下初中語文中的古文。初中古文可以分為兩大類,就是文言文和古詩詞。先從文言文開始吧據說:學生很怕文言文。是啊,這個文言文裡面的字我都認識,但讀下來完全不知道在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