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什麼放棄殖民地變成世界第一大國的機會

2020-12-16 超說

近代史中的英國很多人都知道,一提出大英帝國就自然想到「日不落帝國」,為什麼有這樣的稱號,就是當年英國有遍布全球的殖民地,這也是大英帝國但年稱霸全球的基礎。

英國殖民地指的是從屬於英國的殖民地,開始於1868年,鼎盛時期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英國的殖民地。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國統治,沒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方面的獨立權利,完全受宗主國控制的地區。

大英帝國全球殖民地

通常講廣義的殖民地包括雖然擁有行政機關、軍隊等國家機器,但經濟、軍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別國控制的半殖民地國家和保護國,以及委任統治地、託管地,以及殖民主義國家在這些地區設置的"海外領地"、"附屬地"、"海外省"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大多數殖民地獲得獨立,舊的世界殖民系統不復存在。也是英國衰落的原因。

此時有人想過為什麼當年英國不把自己的殖民地變成自己的國土,那樣英國不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了嗎?當年的大英帝國是一個以英國為中心的全球性帝國,在20世紀初的鼎盛時期,其領土面積則有約3,000萬平方千米(本土面積僅僅二十多萬平方千米),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可見這樣的國家絕對是超級大國。

英國殖民地意義

英國與西班牙葡萄牙日本等國家不一樣,殖民地都是屬於貿易性殖民而不是掠奪性殖民。簡單來說就是把殖民地當作原材料採購地和工業產品傾銷地,而不是像西班牙那樣掠奪式地剝削當地資源。所以大英帝國全是半個商業帝國,並不是以擴張領土為第一目的。

從殖民地的性質上來說,大致可分為拓殖型殖民地、資源掠奪型殖民地和商業殖民地三種主要類型,這三種殖民地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而順次出現的,而英國恰恰是從這個商業利益出發建立的自己殖民地。

英國殖民地

再者,二戰時為了得到美國的支持,放棄了與殖民地之間的最惠國待遇(美帝獅子大開口),間接地肢解了大英帝國的貿易地位,使得英國再也沒有多餘的精力與金錢來維持龐大的領土(失去了最惠國待遇龐大的殖民地也失去了意義),失去經濟支持的大英帝國,殖民地成為領土更是沒有能力維持了。

此外還有就是,對於英國這樣的民主國家來說,把殖民地變成本土的組成部分,那就意味著殖民地居民從法律上應該享有與英國公民同樣的權利和義務,包括投票選舉和自由遷徙的權利,這對於英國政府來說顯然是不划算的,英國人對此也不會贊同,而且英國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在交通和通訊並不便捷的時代,把它們納入到本國版圖也是不現實的,那樣的話英國議會恐怕開一次會都不容易,因為代表沒有到齊。而作為殖民地處置既可以從中獲取利益,又不必承擔很大的義務。

請英國殖民地

與俄國對比,英國的情況就更明了,對於俄國這樣的專制帝國來說,確實是把殖民地納入本國版圖,許多人都以為俄國沒有殖民地,其實俄國佔據的殖民地並不亞於西方列強,只不過由於這些殖民地都與本土接壤,所以都被納入到帝國版圖內。由於俄國的專制體制,本國公民也沒有多少權利,所以殖民地居民自然也享受不到什麼權利,納入進來成本很低。

正是這樣的原因,大英帝國最後放棄了殖民地,像英國這樣的法國,其它國家也面臨英國同樣的問題,最後也都放棄了殖民地,如果當年不放棄殖民地,可能今天的歐洲強國與殖民地平分財富,估計歐洲也成為很窮的地方。

相關焦點

  • 英國為什麼不把殖民地變成領土,俄國是怎麼做到的?
    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開始了對北美洲的殖民。17到18世紀,英國憑藉強大的海軍奪取了法國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殖民地,並擊敗荷蘭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強國。美國獨立後,英國將殖民地的重點改為印度,同時佔領了澳大利亞、紐西蘭、緬甸、香港等地。近代被英國殖民過的國家和地區達到58個,鼎盛時期本土、殖民地、託管地等總陸地面積約3300多萬平方公裡。
  • 英國曾是世界第一大國,二戰後為何迅速衰落?到底發生了什麼?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聊的是英國。在戰爭期間,英國的傷亡雖然沒有蘇聯那麼慘烈,但他們始終堅持抗戰,為二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二戰結束以後,英國作為戰勝國,沒有撈到太多的好處,反而從曾經的超級大國變成了二流國家。英國以前有很多殖民地,在戰爭以後,殖民體系土崩瓦解。那麼,英國是如何落到這種地步的呢?
  • 二戰後英國為何輕易放棄了遼闊的海外殖民地
    文/寂寞的紅酒英國是世界近代歷史上的第一殖民帝國,是世界老牌殖民霸主。二戰後,英國丟掉了殖民霸權,美國人取代了英國人的霸主地位。不過儘管英國丟掉了霸主地位,但仍然是世界級強國,是當時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三強國,是和美蘇平起平坐的世界三大巨頭之一。但雖然英國仍然有較強的實力,但英國人並沒有像法國、葡萄牙那樣拼命的試圖維持在海外的殖民統治,而是輕易的放棄了海外遼闊的殖民地,英國人大部分的殖民地是通過和平手段獲得獨立。那麼英國人為何輕易放棄了遼闊的海外殖民地?
  • 紐芬蘭為什麼放棄獨立,加入加拿大聯邦?
    1948年,英國再次給予紐芬蘭選擇的機會,紐芬蘭在公投中選擇放棄獨立,併入加拿大。紐芬蘭為什麼要放棄獨立,選擇加入加拿大呢?一、紐芬蘭由殖民地變成自治領紐芬蘭島是北美洲距離歐洲最近的地區。這就等於放棄了來之不易的自治權。紐芬蘭答應了英國的要求,1934年解散議會,將權力返還給英國,重新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 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第二是法國,第三是哪國?
    文/寂寞的紅酒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局勢風雲變化,老牌殖民帝國英法俄和新興殖民帝國德意奧對海外殖民地進行了激烈的爭奪,並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眾所周知,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英國的海外殖民地佔到了全部帝國主義列強殖民地的一半,足足有世界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殖民大國。法國緊隨其後,殖民地面積位居世界第二,有1200多萬平方公裡,海外殖民地是本土面積的數十倍。第一是英國,第二是法國,那麼排名第三的殖民帝國是哪一個?答案就是德國,一個一直被忽視的殖民大國。一戰前,德國的殖民地面積259萬平方公裡,位居世界第三,比排名第四的義大利多大約25萬平方公裡。
  • 為何英國殖民地大多不恨英國?
    ,叫做「日不落帝國」,所控制的殖民地遍布全球。我們總是認為,做英國的殖民地必定是每天水深火熱,英國就如同不共戴天的仇人一樣,一定要拼個你死我活,反正是有你沒我、有我沒你。可是,儘管很多殖民地都成為了獨立國家,不再聽英國的號令,但是卻仍然對英國存在一種無形的依賴和好感,雖說小彆扭常有,都沒到深仇大恨的地步。
  • 美國人為什麼沒有統一北美大陸,做世界第一領土的大國呢?
    如果美國真的統一了北美大陸,那就是貨真價實的全球第一領土大國。因為現在的俄羅斯也只剩下了1,700萬平方公裡,和北美大陸的面積比起來還是有差距。那麼美國人為什麼沒有統一北美大陸呢?最開始是沒有能力,接下來是沒必要,最後是怕成為負擔,製造出更多的亂子來。
  • 1960年的世界十大人口大國:中印美俄過億,英國第九
    此後,世界環境區域和平,一些局部地區的戰爭先後得以平息,眾多的殖民地得以獨立建國,隨即世界人口逐漸開始恢復並平穩增長。人口的增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時至今日全球已經有14個國家的人口超過1億人,但是50年前的1960年,全球卻僅有四個國家的人口數量超過1億人。
  • 前殖民地不恨英國?以愛爾蘭和印度為例,談談三個真相
    英國作為人類殖民史上第二個日不落帝國,被一些人看作是感恩他們的似乎比較多,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西班牙和英國作為兩任日不落帝國,原來的殖民地也都不怎麼被仇視。其原因既有現實因素:英國還很強大,又有實實在在地發展歷史原因但這要怎麼看待。其一,歐洲殖民者往往與被殖民者不在一個州,現實世界裡沒有被再次殖民的可能。
  • 英國管家為什麼世界聞名
    比如說男主人相中了女僕人,是不是可以隨便給一些名分等等,這些我們自己都未必特別清楚,更別說我們放眼看到世界歷史的時候,會發現日本的也不太了解,然後我們旁邊朝鮮的也未必就很熟悉,看他們離我們非常的近,我們都不是很了解他,反倒我們對美國、英國,甚至包括法國的,在過去的那個時代,那種體制下的那些僕人的狀況會有一些了解。
  • 二戰英國幾乎侵略了整個世界,為何沒有多少國家仇視英國?
    英國是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國家。早期的世界科技幾乎全部都來源於英國,這也讓英國從一個個小小的彈丸之地,瞬間變成了一個超級強國。隨後英國還是在全世界瘋狂掠奪,發展自己的殖民地。而在中國的近代史中,第一個敲開中國大門的也是英國,當時還是清政府時期,英國對中國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懶化了國人的意志,也讓當時的清政府被打的體無完膚。不僅僅是中國,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曾經被英國侵略過,英國在二戰時期的殖民地也遍布世界,但是有一個現象是,二戰英國幾乎侵略了整個世界,為何沒有多少國家仇視英國呢?答案其實很簡單。
  • 英國興衰的啟示 成也蕭何敗蕭何的「英國文化」
    (本文摘自《大國崛起》 唐晉主編 人民出版社出版)英國的孤立政策是建立在其實力的基礎之上的,正是英國的炮艦和世界工廠的地位英國超越一般歐洲國家的地方就在於,它總是能夠從全球的範圍而非僅從歐洲大陸的角度看待處理問題,這種戰略眼光也是它能夠保持主動性的秘訣所在。俾斯麥下臺之後,所有的大國都將目光轉向海外殖民地的擴張之上。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英國成為其他大國的眾矢之的。
  • 英國和美國究竟是什麼關係,為什麼核武器都由「山姆大叔」操控?
    不過一般情況下這種武器的控制權可是要牢牢掌握在本國手中,但是英國和美國究竟是什麼關係,為什麼核武器都由「山姆大叔」操控?1、從北美殖民地開始說起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一個道道地地的移民國家,因為國家的主體人口幾乎都是外來移民,而作為本地人的印第安人卻遭受了殖民者「血與火」的屠殺與徵服。
  • 大國興衰:經濟、霸權與國際關係
    西方的興起又導致兩個現象:一個是帝國主義,一個是大國爭霸。雖然說工業革命造就了一個新的全球化世界,在建立新世界過程中,西方國家是起主導作用的,但西方國家並不是按照全球利益來建立這個世界的。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帝國主義和大國爭霸這兩個現象的出現。事實上,在工業革命甚至更早以前,國際貿易就與暴力徵服分不開。
  • 世界上曾誕生過三個超級大國,中國距離第四個超級大國還有多遠?
    現今世界上只有一個超級大國,那便是美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時間裡,中國已經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今的中國距離超級大國還有多遠的距離呢?01 世界上第一個超級大國——英國超級大國這個詞指的是能夠至少支配半個世界的國家,當然這個詞是冷戰中才開始逐步流行的。提起超級大國這個詞的發明者或許會讓人大吃一驚。
  • 巔峰時期的英國有多強?世界各地橫著走沒人敢惹
    文/寂寞的紅酒英國,是歐洲西部一個面積不大的島國,僅僅有半個黑龍江那麼大。不過別看英國面積不大,它可是曾經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巔峰時期的英國在世界各地橫著走,誰都不敢惹。那麼巔峰時期的英國有多強?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是英國最輝煌的時代,英國人佔據了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印度、紐西蘭等面積遼闊的殖民地。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期間,英國殖民地總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公裡,國土面積相當於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4 ,英國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地,號稱「日不落」帝國,連美國都是從英國獨立出去的。同時,英國擁有約4億人口,佔到了世界總人口的25%以上,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比中國絲毫不遜色。
  • 中國能否成為超級大國,中國離超級大國還有多少路要走?
    從超級大國這個名詞出現以來全世界共出現過4個超級大國,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一下這4個超級大國的崛起之路。現今世界上只有美國一一個超級大國,曾出現的三個超級大國均在歐洲。世界上第一個被冠以超級大國稱號的就是西班牙帝國,第二個出現的超級大國就是英國,另外一個就是同美國一樣在二戰之後同時成為超級大國的前蘇聯。
  • 同樣是遭到了英國的侵略,為什麼印度淪為了殖民地?
    鴉片戰爭時,面對四千多的英國遠徵軍,幾十萬的清軍被打的潰不成軍,又是割地又是賠款的,想到真的是莫名的感覺是屈辱了。即便是這樣當時的中國也是組織了力量進行了反擊,讓西方的列強不能完全的奴役中國,還能保持著中國能夠收復自己土地的能力,同樣是面對著英國的侵略,為什麼印度卻是一敗塗地,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 埃及被迫成為英國殖民地後,卻被阿拉伯學者稱為「賣國賊」
    在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來自中東土地的不同民族以及更廣泛意義上的阿拉伯世界接受了血與火的洗禮。無休無止的戰火硝煙以及壓迫和苦難,是他們真實感受到了「動蕩年代」的全部含義。20世紀上半葉的中東,就像一部跌宕起伏,震撼人心的歷史長卷,同時也是一場賭注龐大的生死遊戲。
  • 法國變成非洲殖民地,巴黎四處是黑人,還債還是無奈?
    法蘭西殖民帝國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第一帝國、第二帝國和二戰之後。在第一帝國時期,歐洲各列強爭奪的對象主要是對美洲新大陸的控制,而對於其他地方則是選擇在關鍵地區建立貿易據點,用以中轉和服務歐洲本土與新大陸之間的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