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可穿戴設備想接入醫療保險,還得跳幾個坑?

2020-12-22 雷鋒網

不久前,同事在雷鋒網發布的兩篇文章《準備好!可穿戴設備將接入醫療保險》和《可穿戴將如何推動健康保險革命?》拋出了一個新的話題——可穿戴設備與醫療保險相結合。

乍看之下,覺得這個模式很有前景,畢竟可穿戴設備收集的身體相關數據本就是需要為用戶生活服務的,可靜下心來思考後,發現還有各種坑等著可穿戴廠商去跳呢!特別是國內的可穿戴創業者們要注意,路漫漫其修遠兮。

筆者在此贅述一下這種結合的基本商業模式——保險公司與可穿戴廠商合作,以補貼價甚至是免費為保險用戶提供設備,用戶佩戴設備收集的健康和運動數據反饋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據此設定保費上的獎勵或懲罰標準,比如用戶達到每天運動的目標就減少其保費。這樣用戶會為降低保費而盡力改善其健康水平,保險公司因此付出的醫療費用會下降,而可穿戴廠商則獲得了用戶和市場,形成共贏的局面。

看起來很美好對吧,可是先不提國內外保險公司和醫生的不同,就說如何通過可穿戴設備得到的身體數據來分析用戶的身體情況到底如何都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筆者在與hi-watch創始人吳慶聊天的時候發現,他們已經在嘗試將自家產品接入醫療保險,並與平安保險公司洽談過。雖然最後沒有成功合作,但是他的經歷也可以為廣大可穿戴廠商提供些思路和經驗。筆者與同事討論之後,結合吳慶的經歷,分析出以下三個必須得跳過的大坑:

1.保險公司想做自己的平臺

在公司轉型做智能手錶之前,吳慶從事過一段時間的車聯網行業。由於車聯網接入車險這個模式已經早先推行了2年,所以模式較為成熟。人保財險執行副總裁王和也曾表示:「未來,保險業將在車聯網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車聯網也將從根本上改變保險業,尤其是汽車保險。『使用』是車輛保險的主要風險因素,因此,傳統的保額和車型定價均面臨科學性和公平性的挑戰。」。

他認為保險業的未來將屬於基於新技術創新應用的商業模式創新。從車聯網保險的角度看,這裡的『新技術』就是車聯網,『創新應用』就是UBI,『商業模式創新』就是車險的2.0時代。那麼從醫療保險的角度看,這裡的『新技術』就是健康數據收集,『創新應用』就是可穿戴設備,而『商業模式創新』就是醫療保險的2.0時代。

筆者原本以為國內的保險公司對可穿戴設備接入醫療保險這事不會有什麼興趣,畢竟醫療保險和車險還挺不一樣。現在的醫療保險都是統計所有數據,算出平均數,並將其作為標杆。而人的身體情況如此複雜,想要個性化針對每個人分析健康情況,工程量有些浩大,還不如維持現有的模式。

但吳慶告訴筆者,就他所接觸過的,平安保險已經在開始著手在做這個事了。雖然還在建構理論階段,畢竟其中所需要的算法和指標還有一些東西都極其複雜,但是平安保險此舉也是在布局新技術,希望能像車聯網接入車險一樣改善醫療保險的狀況。

保險公司如果真的能了解到每個投保人的身體狀況,就能針對性地設定保費的獎勵和處罰措施。降低保險公司付出的醫療費用等溢出效應是十分明顯——這也是保險行業要做可穿戴設備接入醫療保險的巨大動因。而給用戶帶來促進其身體健康、更好規劃定價模式也是推動消費者接受這種商業模式的重要因素。

至於平臺管理方面,保險公司目前還是打算自建平臺,,想把數據掌握在自己手中。

2.國內硬體創業團隊規模小

由於吳慶他們產品的主打特點是心率實時監測,所以就市面上的可穿戴設備而言,對於健康監測還是很有優勢的,總比只能記錄步數和消耗卡路裡來的靠譜些吧。因此,他們找過平安保險談相關合作,對 方也有合作意願,但最後還是沒能達成合作。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自身公司還達不到對方的要求,不僅是產品生產力跟不上,還有能夠提供的指標也過少。吳慶表示,公司現在只有十來個人,還是規模過小,想像比較成熟的模式發展。只是這事要後臺更為完善、強大的醫療資源以及算法上的提升。而小團隊目前還無法快速打本升級,想要變大神還有些時日。

就筆者接觸過的智能硬體創業團隊,即使是像Gyenno One這樣成功的案例,其實團隊也只有十幾個人,能力和精力都實在有限。對他們來說,可能想著如何在可穿戴洪流中生存下來,站穩腳跟更為重要。

3.健康水平算法太難 

你可以從車子的磨損度,車主每天的剎車次數等指標清晰地判斷車主的駕駛情況,但是你可以很簡單從一個人今天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卡路裡上分析出這個人的身體是否健康嗎?即使是有睡眠監測的功能,那從深度睡眠和淺度睡眠就能看出我最近身體是好還是不好嘛?我應該要跑多少步才能讓身體變得好些?這些都是很難算出其相關性的,尚且不提現有可穿戴設備的數據測量精確度。

就吳慶所知道的,平安保險還在投入很多人力物力構建這一健康水平算法,就是為了能先其他保險公司進入這一行業,並快速探索商業模式。但是像平安保險這麼大的公司投入如此多資源,發展都不算太快,換做小公司的話,成本就略微高昂了。

昨天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轉載了一篇文章《可穿戴設備接入醫療保險的兩種商業模式》,較為清楚的闡述了兩種特色的商業模式,與筆者之前寫的商業模式大同小異,主要是給我們舉了一個實際的例子,說明美國已經開始實踐這種商業模式。然而,在中國,筆者確實還沒發現類似的可穿戴廠商和保險公司已經實踐。如果有做這方面,且較為成功的團隊,請聯繫筆者好嘛!

同車聯網引發車險革命一樣,筆者認為可穿戴也將引發醫療保險的革命。當然,這兩者之間也有極高的相似性。所以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相關團隊不妨研究下車聯網接入車險的模式是如何在中國推行的,又跳過哪些坑,還有哪些坑得跳。

相關:

可穿戴設備接入醫療保險的兩種商業模式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增速超過預期
    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總出貨量達到1.25億臺,同比增長 35.1%。中國市場出貨量為3293萬臺,同比增長15.3%。可穿戴設備市場兩位數的增長不僅表明市場需求強勁,還表明了許多人正在首次獲得可穿戴設備。可穿戴設備不再「叫好不叫座」? 市場增速超過預期 儘管今年受到疫情衝擊,但全球可穿戴設備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
  • 智能可穿戴設備正在開啟健康管理新時代
    從今年各大品牌的動作中可以看出,健康管理正在打開可穿戴設備的增量市場。而可穿戴設備檢測到的不同生活場景下人們的實時身體指標數據,是一座丞待開發的黃金礦山,將推動健康管理市場的爆發。  疫情刺激健康需求,可穿戴市場瞄準未來健康  在智能穿戴設備的普及過程中,健康管理的理念越來越被公眾重視。
  • 智能硬體、可穿戴設備就是個坑,還有多少人想往裡跳?
    諾亦騰的劉昊揚博士對此深有感觸,在參加一些線下可穿戴論壇時,他發現很多的從業者都非常迷茫,雖然有的產品做得挺不錯,但下個階段該怎麼做就不知道了。劉昊揚認為,技術需要經過沉澱才能得到大規模應用,目前來看,時機都還不成熟,尤其是可穿戴設備。但大家好像都被網際網路忽悠了,覺得模式創新就是一切,而忽略了最底層的技術積累,是在錯誤的節點做著錯誤的事情。
  • 可穿戴健康醫療深度報告
    智能可穿戴設備崛起,健康、醫療設備最具潛力GoogleGlass,iWatch向大眾傳達了可穿戴設備將成為未來趨勢的理念,在眾多的可穿戴設備中,功能涵蓋了提升人們社交生活,娛樂、健身,導航等方面,其中健康管理無疑是需求最確定,功能最具革命性的一種。
  • 智能可穿戴設備正在開啟健康管理新時代 - 網絡 - IT商業網-解讀...
    從今年各大品牌的動作中可以看出,健康管理正在打開可穿戴設備的增量市場。而可穿戴設備檢測到的不同生活場景下人們的實時身體指標數據,是一座丞待開發的黃金礦山,將推動健康管理市場的爆發。  疫情刺激健康需求,可穿戴市場瞄準未來健康  在智能穿戴設備的普及過程中,健康管理的理念越來越被公眾重視。來自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認為,可穿戴設備收集的數據可以預測疾病,人們通過可穿戴設備改善運動之外的健康狀況將成為新的趨勢。
  • 可穿戴醫療設備成新潮,樂心醫療前三季淨利潤預增100%以上
    可穿戴醫療設備是可穿戴設備的細分領域,指可以直接穿戴的具有醫療屬性的可攜式健康電子設備,在軟體支持下感知、記錄、分析、調控、幹預甚至治療疾病或維護健康狀態。可穿戴醫用設備主要針對廣大的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產品設計時注重產品舒適性、易用性、簡便性;其次,可穿戴醫用設備的檢測要求更高,要求具備醫療級檢測精度,還需取得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另外,可穿戴醫用設備所檢測到的客觀生命體數據還具備醫學價值,可為醫生決策提供有效依據。
  • 心血管病成頭號殺手,樂心醫療前瞻布局醫療級可穿戴設備
    血壓是心血管健康中最重要的因素,為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風險,有必要通過各種手段,比如借可穿戴醫療健康設備輔助改善生活方式和節奏,確保身體於一個正常或理想的狀態。據了解,可穿戴醫療設備可實時感知、記錄、分析人體健康情況,甚至幹預、治療疾病,醫療消費電子、智能可穿戴或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等慢病監測與管理市場需求廣泛,為相關企業提供發展契機,國內的樂心醫療(300562.SZ)等企業已開始大力布局。
  • 可穿戴設備未來十年,聊聊我對可穿戴設備的一些思考
    可穿戴設備已正式的走進在了人們的生活,但是目前來說,可穿戴設備還很難說對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多大的改變,作者在本文中暢想了一下可穿戴設備的未來,今天先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對於可穿戴設備的一些想法吧
  • ...這些可穿戴設備已過醫療器械認證|Fitbit|醫療器械|ECG|亞馬遜|...
    無論如何,兩大巨頭的入場顯然將對可穿戴健康設備的市場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國內消費電子巨頭入場,可穿戴醫療健康設備競爭白熱化作為製造業大國,我國在全球可穿戴健康設備市場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小米和華為近年來長期穩居全球出貨量前五。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最近小米開始自己涉足可穿戴設備的研發和生產,但主要還是針對AIoT方向。
  • 樂心BonBon:一款接入微信的穿戴設備,背後很大一盤棋
    樂心 BonBon:一款接入微信的穿戴設備,背後很大一盤棋 藍牙 4.0 解決了設備與設備的連接問題,從此各種智能硬體春筍般湧現。
  • 從高科技到煙火氣:物聯網遠不止可穿戴設備
    其次,可穿戴產品形態還包括智能眼鏡、智能耳機、意念控制、健康穿戴、體感控制、物品追蹤等相關產品。其中,醫療衛生、信息娛樂、運動健康是目前資本市場看好的熱點行業。可穿戴設備在醫療行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國內出貨量第一、第二的華為、小米就是通過智能手環撬開了可穿戴設備的市場,並較長時間內保持著高速增長。而在國內,華為與小米角逐老大地位,你追我趕的過程,就是兩家企業推出智能手環產品,並在升級迭代過程中的技術、營銷、服務大比拼。在產品定位方向上,可穿戴設備走向垂直化、專業化依然是大趨勢。
  • 可穿戴設備在健康醫療領域的四種正確姿勢
    其實,智能穿戴設備除了常見的程序應用、通話功能、播放功能之外,在健康醫療領域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這也給眾多智能穿戴廠商帶來了新機會與挑戰。  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開始使用可穿戴設備來管理他們的健康狀況,可以通過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跟蹤用戶日常活動與熱量攝入、燃燒情況,或者根據活動數據來監測心率、體溫等健康信息。
  • 盤點國內兒童可穿戴設備十大品牌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可穿戴設備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為125.8億元,增速高達471.8%。而兒童可穿戴設備作為其中的一個分支方向,發展勢頭非常迅猛。當然,CareTime並不是第一款轉為兒童設計的智能手錶。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早有大量的企業著手布局兒童可穿戴設備市場。
  • 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指引
    摘要:鑑於可穿戴設備或技術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和價值,本文從可穿戴設備的選擇專利保護的好處、如何將可穿戴設備進行專利保護以及、怎樣才能找到具有專利代理資質的律師事務所和代理公司等幾個方面對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給出了指引建議。關鍵詞:可穿戴設備;專利;保護。
  • 可穿戴設備市場格局:華為國內封王,蘋果領跑全球
    華為得益於智能手環、智能手錶強勢表現,帶來可穿戴設備高速增長,在該季度,華為系列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同比增長60%至941萬臺,位列行業榜首。對於小米而言,儘管高性價比搶奪市場,但面對華為等強勁競爭對手,小米系列可穿戴設備在該季度同比下降7.7%至724萬臺,由2019年第三季度27.5%市場份額下降到22%,退居第二。
  • 物聯網時代 可穿戴設備性能及具新要求
    而可穿戴設備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在IoT時代,可穿戴設備所負擔的職責也越來越重。 未來連接將變得更加頻繁,對於可穿戴設備性能及功耗水平都提出新要求。 智能可穿戴設備最重要的是低功耗 「要讓可穿戴設備執行IoT時代連接者的職能,就必須把連接功能做好,並且這種連接方式最好是低功耗的,能夠讓可穿戴設備運行的時間更加持久。」來自安森美半導體亞洲區市場推廣經理楊正龍認為,低功耗藍牙5.0將成為很好的解決方案。
  • 想給孩子上保險?可這些坑你繞過去了嗎?(內附避坑大招!)
    乍一看好像還算份保險,但價格黑過莆田黑診所。保障意識近十年來逐漸普及,可惜國內眾多保險產品遍布大坑,除非你不買,否則大多都掉坑,加上現在還有新媒體推波助瀾,這「坑」跳得更歡了。如果說「富豪死於信託,中產死於銀行理財,屌絲死於P2P」,作為精算師,我要再加上一句:「全民死於保險理財」。到底是坑太大容易掉?還是人太傻往裡跳?
  • 山東力推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 醫用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或迎機遇
    與健康醫療相關的人工智慧技術、生物三維(3D)列印技術、醫用機器人、大型醫療設備、可穿戴設備將獲得支持。  同時聯合高等院校及知名企業,重點建設健康醫療大數據相關學科,培育形成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工程中心或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大數據驅動下生物醫學研究體系,吸納省內外專家學者針對生物醫學相關領域進行重點創新研究;建設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成果示範推廣和產業化平臺,促進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加強國際學術交流,開展對國際國內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推動我省自主技術發展。
  • 一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數據出爐,樂心醫療逆勢大幅增長72.9%
    6月23日,IDC最新發布的《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顯示,受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可穿戴市場遭受到一定衝擊,出貨量整體下降11.3%至1762萬臺。其中最為亮眼的是A股上市公司樂心醫療(SZ.300562),在行業增速整體下滑的背景下,樂心醫療一季度出貨量逆勢增長72.9%,增長率居行業第一。報告稱,整體上看,一季度可穿戴設備市場依然好於預期,一方面在家辦公和學習明顯帶動了消費者對耳機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主要依託線下通訊渠道的成人手錶市場在渠道運營方面更加成熟。
  • 可穿戴設備論文精選-2020.08.15
    對於可穿戴設備而言,如果想獲得用戶的認可,優美和時尚的設計是必不可少的。 E. Efficiency - 效率 可穿戴設備的電池續航時間是其最大的制約因素,因而在可穿戴設備上,程序必須有很高的運行效率。除此之外,還可以考慮利用人體自身的熱量,或者身體的運動,來為可穿戴設備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