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劇院:流金歲月 文化記憶

2020-12-22 西部網

20世紀60年代的寶雞市工人文化宮。通訊員 侯希安攝

寶雞市工人文化宮高大、宏偉,職工激情廣場可容納上千人(6月12日拍攝)。

6月14日,西安人民大廈的人民大劇院舞臺上,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齊愛雲正在為近期的一場演出作最後排練。

西安人民劇院門前具有鮮明時代感的銅像(6月11日拍攝)。

6月14日,西安人民劇院裡座無虛席。

西安人民大廈的人民大劇院完整保留了當年的建築面貌(6月14日拍攝)。

六月十四日晚上七時許,位於西安市北大街的西安人民劇院門口,觀眾排起了長龍。

記者 劉強 文/圖

文化是城市之魂。

有人說,要想了解一座城市的文明和靈魂,就去看看它的劇院。對於一座現代文明城市而言,劇院是重要的 「會客廳」,是城市的文化名片。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省各地不同時期修建的劇院、劇場、文化宮,見證了三秦大地上公共文化事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也見證了群眾文化生活的不斷豐富,還見證了眾多城市的閃光瞬間。

老劇院,它們中的一些,現在或悄然隱匿於眾多新興文化場所之中,或不知不覺間已經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但曾經響徹於舞臺和觀眾席之間的掌聲、歡笑聲,卻始終留在一代代人的記憶中。

劇院

方寸舞臺見證春風化雨

6月14日晚上7時許,在西安人民劇院門口,等候進場的觀眾已經排起了長龍。西北大學大三學生喬源利用等待的間隙,與同學在劇院建築前自拍留念,「經常從這兒經過,對這座劇院印象很深刻,但從來都沒有機會進去過,很期待今晚的演出。」

大紅的立柱、精美的花紋雕飾、外牆上翠綠的爬牆虎、左右兩側豎立的4個工農造型的銅像……仿佛都在訴說著西安人民劇院悠久的歷史。劇院融東西方建築元素於一體,它不僅是西安城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也是這座城市的重要文化元素。

我國先後有包括北京民族文化宮、北京人民大會堂在內的37座建築,因其特殊的風格和影響力,而被載入英國出版的《世界建築史》。「西安人民劇場(院),與北京工人體育場、北京首都劇場被列為37座著名建築中的『三場』之一。」西安人民劇院策劃部副部長閆雯靜告訴記者。

西安人民劇院自1954年建成以來,不僅接待過來自五大洲的上百個知名藝術團體和國內幾乎所有的重要藝術團體,為中外藝術家搭建了溝通友誼的橋梁,而且在普及藝術知識、豐富廣大群眾文化生活、提高群眾藝術品位和鑑賞能力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西北乃至全國很有影響的文化演出場所。

「那會兒一張人民劇院的票真是太難得、太金貴。印象最深刻的是梅蘭芳大師的演出,更是一票難求。」西安人民劇院退休職工張彩霞告訴記者。

1973年夏天,周恩來總理陪同當時的越南領導人在西安人民劇院觀看「離別三十年,今日回延安」的主題演出。「大家歡送總理時,總理經過我身邊的時候還笑著輕輕拍了我的腦袋說『這個小傢伙』。」西安人民劇院退休職工雷安回憶起這段歷史,至今記憶猶新。

在西安的東新街上還有一座建築,它不僅巧妙地將古樸典雅的民族風格和華麗別致的西式格調相結合,也是一本寫滿了傳奇故事的「書」。它就是西安人民大廈的人民大劇院(原西安人民大廈大禮堂)。

1956年9月10日,西安交通大學在這裡舉辦了首屆開學典禮,上千名「西遷人」就是在西安人民大廈大禮堂見證了這一重要歷史時刻。

西安人民大廈建於1953年,是我國著名的大型庭院式賓館之一,當時主要用於接待外國政要和蘇聯專家。大廈大禮堂自建成以來,除了承接大型會議活動外,主要用於話劇、演奏會、音樂會等演出。

西安市民郭文朝還記得20世紀70年代在人民大廈大禮堂觀看中央芭蕾舞團演出的革命樣板戲《紅色娘子軍》。「中央芭蕾舞團《紅色娘子軍》劇組對劇場要求非常高,這個劇場能被選中,絕非等閒。」

「這是一個具有獨特氣質的劇場,我曾經多次在這個舞臺上表演,古老的秦腔與這個古樸典雅的劇場非常合拍。置身其中,無論是觀眾和演員,都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秦腔四大名旦之一齊愛雲說。

文化宮

激情歲月的光音典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除了各地的專業劇院,大量獨具時代特色的工人文化宮也在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寶雞作為一座工業城市,大廠多、工人多、技術人員和工程師多,工廠家屬院密集。而老一輩寶雞人的記憶,不會少了寶雞市老工人文化宮。

寶雞市老工人文化宮於1958年建成投入使用。隨著城市的發展,寶雞市老工人文化宮於2005年拆除。2009年,新的工人文化宮在寶雞市行政中心建成。在老與新的交替中,人們有著不一樣的感受。

「老工人文化宮有圖書室、講座廳、展覽廳、小劇場,還有當時寶雞設施最好、規模最大的劇院。市上和省上甚至全國的職工文藝調演都在這裡舉辦。當年文藝活動少,一聽有演出活動,市民從四面八方趕來,門口自行車停得滿滿當當。」 85歲的寶雞市工人文化宮原副主任侯希安回憶說。

為了活躍市民和職工的文化生活,寶雞市老工人文化宮先後組織各個工廠的文藝骨幹成立了秦腔隊、京劇隊、豫劇隊、管弦樂隊。「幾乎每天都有活動,當時文化宮只有五六個職工,忙起來一人要身兼數職,電影開場的時候去當檢票員、籃球比賽的時候去當裁判員,還要做好送水等服務工作。」在侯希安看來,那是一段忙碌而充實的時光。

寶雞市老工人文化宮經常和各工廠的工會舉辦生產和文化培訓班,培育了一大批企業生產骨幹、文化愛好者和文藝骨幹,成了當時寶雞市的文學藝術活動主要場所。「現任陝西省攝影家協會主席的馮曉偉也是從文化宮走上攝影之路的。」侯希安說。

商子秦、渭水、楊紹武等較早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寶雞詩人,和寶雞市老工人文化宮有著密切的關係。詩人秦巴子在《1980年代的寶雞詩歌記憶》中這樣記錄:持續舉行的文學討論和文學活動則集中在市工人文化宮進行,凡有知名作家詩人的講座與報告,教室常常被擠得滿滿的,甚至窗戶上也爬滿進不了教室的熱情觀眾……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娛樂方式日趨多元化。雖然各地一些劇院、影院、工人文化宮,在不知不覺間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但曾經響徹在這裡的掌聲、歡笑聲卻留在了一代代人的記憶中。

編輯:孟子桐

相關焦點

  • 《流金歲月》白玫瑰冷清,紅玫瑰熱烈,時光不老,我們不散
    時光不老,我們不散,My best friend's story!《流金歲月》是亦舒同名小說改編,劉詩詩和倪妮主演,兩人一位超絕美,一位氣質佳,一起重新詮釋亦舒小說裡女主角的氣氛和味道。《流金歲月》原著很早之前就改編拍成同名電影,女主角還是鍾楚紅、張曼玉兩位始祖級的女神,真是時代的記憶,一部很經典的電影。所以這部劇版《流金歲月》難免會被拿來和電影版來做比較,製作團隊和的膽量也不容小覷,是一部值得追的好戲。
  • 「流金歲月」東北老工業基地寫生活動(首站四平昊華)
    「流金歲月— 東北老工業基地寫生活動」於2020年10月25日在四平市拉開帷幕。用優秀作品向老工業基地獻禮。深秋時節,藝術家們走進老工業基地,餐風飲露,以飽滿的熱情和深度思考,在作品中去探尋、追溯那些不可磨滅的工業記憶與文化。
  • 呼和浩特舊城老照,鱗次櫛比的瓦房,你是否還有記憶呢?
    呼和浩特舊城老照,鱗次櫛比的瓦房,你是否還有記憶呢?呼和浩特,通稱呼市,屬於我國北方沿邊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地處中國北部邊疆,歐亞大陸內部。呼和浩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 《流金歲月》首曝預告,濾鏡廉價沒質感,劉詩詩顯老陳道明黑成炭
    #據悉,《流金歲月》根據亦舒同名小說改編的年代情感劇,該劇由沈嚴執導,劉詩詩、倪妮、陳道明、董子健、田雨、楊祐寧、楊玏領銜主演,講述了蔣南孫和朱鎖鎖兩人一路扶持的友誼並一起成長的故事。不過,「珠玉在前」的說法雖然籠統,但在這兩部作品裡卻也體現的淋漓盡致,在此次劇版《流金歲月》定檔並釋放出預告片花之後,這種根深蒂固的感覺也是再一次加深了。
  • 這部熱播劇,帶你走進上海美食的「流金歲月」
    明晚倪妮、劉詩詩主演的《流金歲月》就要迎來大結局啦!這部隔三差五就上熱搜的劇,你們都在追嗎?海納百川的上海,在保留本幫菜特色的同時也接納了許多外來的美食文化,這些外來美食經過上海的改良,變身為讓你吃一次就難忘的經典美味。
  • 復古情、流行心:流金歲月MSYBT音箱
    有一天,看著看著,看到有「音響屆愛因斯坦」之稱的音響大師Henry Kloss參與創立的品牌Tivoli Audio(流金歲月),有點眼前一亮的感覺。我現有的音響多以黑色為主,有時候想想,工作間的配色還是有點沉悶了。流金歲月就很好,三種配色中的胡桃木米色,我覺得擺脫了黑色的沉悶,也不至於張揚,剛剛好。
  • 前蘇聯文化瑰寶俄紅星歌舞團 將訪國家大劇院
    蘇聯解體後,因其神秘的軍方色彩和鮮明的蘇聯文藝特徵,成為前蘇聯軍旅文化的珍貴遺產。近年來,該團逐漸面向俄羅斯民間和全球市場,風靡瑞士、法國、英國、愛爾蘭、比利時和美國等,成為與紅旗、紅軍歌舞團等並列的當今俄羅斯三大國寶級歌舞團之一。2013年1月4日-6日,這支蘇聯軍旅歌舞團將訪問中國國家大劇院,這也是在俄亞力山大羅夫紅旗歌舞團之後,另一支登陸國家大劇院的俄羅斯國寶級紅軍歌舞團。
  • 倫敦西區音樂劇異軍突起 劇院文化折射創新魅力
    原標題:劇院文化折射創新魅力(五洲茶亭)   倫敦西區,因與美國百老匯齊名,突破了其地理概念,成為英國文化的特指名詞。   倫敦西區的狹義範圍,包括從科芬園到皮卡迪利廣場之間的地段,那不足1平方英裡的土地上,雲集著50多家各種各樣的劇院,佔倫敦劇院總數的一半。
  • 流金歲月奶奶的扮演者是誰 流金歲月奶奶的扮演者個人資料起底
    流金歲月奶奶的扮演者是誰 流金歲月奶奶的扮演者個人資料起底時間:2021-01-05 18:34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流金歲月奶奶的扮演者是誰 流金歲月奶奶的扮演者個人資料起底 流金歲月奶奶的扮演者是誰?劉詩詩、倪妮、陳道明共同出演的電視劇流金歲月播出後,觀眾反響強烈。
  • 【百十往事•流金歲月⑩】撐起災後重建的「九頂帳篷」
    【百十往事•流金歲月⑩】撐起災後重建的「九頂帳篷」 2020-04-24 16: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引領城市的劇院文化從何而來?
    在廣州藝術節期間,城市和文化在大劇院這個舞臺上完美地結合起來,為一臺臺歌劇注入了創新的活力。藝術節雖已落幕,但關於「美好生活,花城綻放」的迴響仍然餘音繞梁。因為一座劇院同樣成就了城市——此次演出的經典作品還會被不斷談論、傳頌,成為這座文化氣息濃厚的城市的積澱。
  • 虹口北外灘再添文化地標 滬最多座位數音樂劇劇院開建
    原標題:虹口北外灘再添文化地標 滬最多座位數音樂劇劇院開建  虹口濱江2.5公裡岸線已經基本貫通並對外開放,在實現親水漫步、運動健身的基礎上,將打造海派文化的新名片。虹口北外灘不僅有已經開放的老上海碼頭文化博物館,一座2000座的音樂劇劇院正施工建設,未來將成為虹口濱江的文化新地標。
  • 長三角文化新地標落戶太湖之畔,《日出東方》為蘇州灣大劇院揭幕
    下午,一場以「當代表演藝術中心與城市文化建設的關係」為主題的開幕論壇在劇院戲劇廳展開。圖說:蘇州灣大劇院 官方圖從開幕現場公布的菜單,便能窺見蘇州灣大劇院立足長三角的發展藍圖。開幕大戲《日出東方》是上影演員劇團成立以來第一部原創話劇,凝結了劇團老中青三代表演藝術家的心血,在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的前夕,率先登陸蘇州灣,為觀眾講述這段根植於上海的紅色記憶。接下來的開幕季演出中,南京民族樂團將帶來民族交響樂《國之當康》,江蘇省演藝集團歌劇舞劇院則奉上改編自曹禺經典之作的舞劇《舞· 雷雨》,由浙江話劇團《再見徽因》將以傳記的方式回顧林徽因的情感故事、家國情懷和文人風骨。
  • 看完流金歲月,我覺得沒有人生活得快樂
    看流金歲月真的越來越上頭,特別是最近幾集,簡直人間真實,這劇是真的很八錯,桃上追起來吧朋友們。白天星巴克辦公樓,晚上回家大氣不敢出,流金歲月還原當代社畜日常好傢夥,流金歲月太真實走心了,現在相信那句毒雞湯了:哪有人的生活是容易的,都是表面光鮮亮麗,背後千瘡百孔。
  • 流金歲月:倪妮、劉詩詩顏值引人「舔屏」,但男配角才是點睛之筆
    由倪妮和劉詩詩主演的電視劇《流金歲月》開播既好評,豆瓣評分7.3,電視實時收視率也處於上升階段。《流金歲月》是劉詩詩近幾年評分最高的作品,倪妮也憑藉此劇事業再攀高峰。很多觀眾看過《流金歲月》後都被倪妮和劉詩詩圈粉了,這不就是理想中的國風美女嘛。
  • 《流金歲月》經典臺詞句子摘錄介紹 《流金歲月》精彩金句大賞
    電視劇《流金歲月》目前正在熱播中,這部劇的臺詞真的特別有深意,很多能在角色太臺詞中找到共鳴,可以在生活不如意的時候被安慰到,下面小編就帶來《流金歲月》經典臺詞句子摘錄,《流金歲月》金句大賞。《流金歲月》經典臺詞句子摘錄1、全世界女孩子聯合起來對付渣男。2、在她危難的時候都不能出手相助,這算什麼愛。
  • 臺北萬華老滋味 甜在心的文化記憶(圖)
    臺北萬華老滋味 甜在心的文化記憶(圖)     「花生湯泡膨餅圖片來源:臺灣《欣傳媒》   中新網11月15日電 除了老建築,臺北市萬華區更讓人難以忘懷的還有記憶中的老滋味,不只代代相傳的小吃店,萬華一帶的西昌街、康定路和貴陽街,也是臺北市糕餅業的發源地。雖然隨著時代演進,有些糕餅店在1961年後相繼停業,但仍有些糕餅甜食店,雖然跟著潮流換了新裝,但堅持依循古法,讓把大家甜在心的文化回憶保存下來。
  • 《流金歲月》經典臺詞句子摘錄介紹《流金歲月》精彩金句大賞
    電視劇《流金歲月》目前正在熱播中,這部劇的臺詞真的特別有深意,很多能在角色太臺詞中找到共鳴,可以在生活不如意的時候被安慰到,下面小編就帶來《流金歲月》經典臺詞句子摘錄,《流金歲月》金句大賞。《流金歲月》經典臺詞句子摘錄1、全世界女孩子聯合起來對付渣男。
  • 《流金歲月》公布海報,被指抄襲雜誌封面,宣傳文案也有些尷尬
    早前劉詩詩和倪妮合作的消息讓很多網友十分期待,二人的顏值很高,站在一起也確實養眼,因此對她們的作品抱有不小的期待,但是在《流金歲月》的預告片播出之後,質感被吐槽,讓不少人覺得有些失望。10月22日,《流金歲月》公開了新的海報,劉詩詩和倪妮的時尚表現力還是非常強的,畫面看起來也很舒服,兩人都穿著白色的襯衫,倪妮坐得很端正,眼神向下,沒有看鏡頭,劉詩詩則是趴在欄杆上,十分漂亮。
  • 國家大劇院:賦予文化中心新的高度
    50餘場豐富多彩的藝術演出和活動精彩亮相國家大劇院建院十二周年公眾開放日藝術節,萬名中外觀眾徜徉在藝術的海洋裡。  十二年間,國家大劇院不斷引領高雅藝術走入尋常人家,推動中國原創成為世界經典。在不斷打磨下,國家大劇院日益走近世界文藝舞臺中央,成為享譽全球的藝術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