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育知識匯
圖|網絡配圖
在生活中,一個人成年後能否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覺得很大一部分的因素在於他是否在幼兒時期受過一個良好的教育有關。
因為我們都知道,所謂的天才並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早期教育來實現的,也是決定孩子未來發展的教育。
如果說你愛你的孩子,並且想要做一個成功的父母,那麼就讓我們從早期教育開始吧!
因為生活中很多所謂的天才都是產生於早期教育之中的。還有希望大家記住這麼一句話,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你對他採用了什麼樣的早期教育。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學生時代。班上的同學有的成績特別的好,而有的卻是一塊朽木,不可雕也?
因為那些優秀的同學,不怎麼用功成績也能排在名列的前茅,而那些成績不好的同學無論再怎麼努力,也不見得有多大的進步。
想必大家也都經歷過,但學校的老師則經常用「資質好壞並非天生的,要看後天的努力」這句話來安慰大家。
可是,我們自己的實際感覺就是:「聰明的就是聰明,笨的就是笨,一開始就已如此了。」因此究竟是我們的這種實際感覺對還是老師說的對呢?
相信大家也聽到過很多生理學的專家,他們對孩子大腦的研究表明了這一點,也證實了我們人的能力與性格,從0到3歲之間的幼兒期就已經基本形成了。
而我們換句話來說,就是我們每個人從娘胎生下來的那一刻都是一樣的。所以生活中根本就沒有什麼天生的天才和蠢材。
因為到了上學或者工作的時候,他們的聰明和優秀,都是通過後天的教育培養出來的。
所以,人在上了學之後,才有了「一講就明白了」和「百思不得其解」的學生產生。
而每一個做父母的對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理想,那就是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考上一所重點大學,然後畢業後進入一家大公司任職。
其實,只要我們後期教育得當的話,這個願望也不是不可實現的。只要孩子一出生,我們就開始對孩子進行教育的話,那麼所謂孩子的天才能力才會被開發出來。
而我也一直在強調,我們每個人在成年後能否成為一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是與他在幼兒期是否受到一個良好的教育有關的。
但是讓我感到遺憾的就是,從現實生活中的情況來看,很多做家長的都很少去注重幼兒時期孩子的教育。
等孩子到上小學和初中之後,自己的心裡就越是希望他能夠讀重點大學、能夠進大公司發展。因此我覺得這樣的家長疏忽的是對孩子幼兒的早期教育。
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慢慢的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或者說已經能夠獨立自主了。那麼再想控制孩子的思維朝著自己所期待的「重點」去培養的話,已經晚了。
不信的話,我們可以來看看現實生活中許多注重孩子教育的父母們,他們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考取「一流」的大學,因此就會千方百計的讓孩子進入「一流」的高中。
而為了讓孩子能夠進入「一流」的高中,因此便會費盡苦心的讓孩子進入「一流」的初中。
還有就是為了讓孩子進入「一流」的初中,便又會想方設法的使孩子進入一個「一流」的小學或者幼兒園等等。
可是我想告訴這些家長的是,他們唯一沒有注意到的就是,比起讓孩子進入「一流」的學校學習,我覺得更重要的就是要讓孩子在「一流」的家庭裡接受教育。
因此我還認為我們人的一生,也會受到幼兒時期所形成的性格或者心靈特徵的影響。導致一些難以改變的、根深蒂固的性格其實在幼兒期就已經形成了。
因為孩子在幼兒時期的這個過程中,他們心靈上留下的烙印就像照相機留在膠片上的影像一樣,是難以抹去的。
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個教育者的話,在孩子這個關鍵的年齡段裡面,如果我們的教育不能對這個問題做出一個完整的回答,那麼這個教育也就會顯得毫無意義。
我們可以來看一看這位爸爸的心得體會:
劉宇結婚後不久,太太就產下了大兒子。大兒子在還沒有上學的時候就會經常去鄰居家玩。
而鄰居家裡的一個哥哥天天都要學習和做作業,兒子就在一邊觀看,時間一長,兒子也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很多的字了。
因此到了大兒子上小學的時候,就因為這個原因,他在班上的學習成績很好。後來我就此認為,就算是任由孩子自己自然的發展,照樣也能學會讀書和寫字。
一年過後,我的小兒子也順利出生了,我便根據對大兒子的經驗,同樣是對孩子進行自由教育,不去管他。
但是直到孩子上小學後,悲慘發生了。
就在學校舉行對家長開放教學的時候,也就是每學期學校舉行的一次家長觀摩教學。
我到了學校之後,發現成績不好的孩子還有很多,但是我家的小兒子是成績最差的一個,很多字都不認識而且對上課也沒興趣,一天坐在教室摩拳擦掌的。
於是小兒子的這種情況讓我驚訝了。後來孩子每天回家,我都會抽出半個小時來輔導他,希望能通過這樣的強化訓練。
來提高小兒子的學習成績,可是自己精力和時間都沒少花,但孩子卻一直都沒有進步。
所以,導致小兒子從小就不喜歡學習。導致從小學到初中畢業,他的成績在班上都都是非常的一般。
而也就是因為這樣的經歷,每次和自己的親朋好友在一起的時候,我都會告訴他們,在孩子上小學之前,就應該多讓他們去讀書,因為孩子未來的能力就來自於早期教育。
從自己的兩個孩子就看出來了,同樣是自己生的,但是他們之間的差異也太大了,而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就是因為兩個孩子的後天教育不同所導致的。
所以我希望,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也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可以以這位爸爸的教訓為戒。
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千萬不能有那種急功近利的想法。
因為生活中,現在有很多家長一致的認為早期教育和才能教育,其實就是要將孩子訓練成一個神童,其實這些家長的這種想法錯了,也是我極力所反對的。
在去年10月份的時候,就曾有那麼一位家長找過我,因為他看到一個小學3年級的孩子在我這裡學作文,然後小學畢業就把初中的作文也學完了,因此很羨慕。
於是就把他上小學3年級的女兒帶到我這裡,然後他對我說:「張老師,麻煩您給我的孩子測試一下,看她有沒有寫作的細胞?」
而我聽這句話的意思好像就是再說,如果孩子有這方面的細胞,那就讓他女兒在我這裡學習寫作了!
後來我猶豫了一會,覺得這位爸爸的這種想法讓我感到很驚訝,難道孩子沒有寫作細胞的話,那就不讓她學習寫作了嗎?
所以說在我看來,就算這樣的家長對他的女兒實施過早期教育,其實後期也不會有很好的結果。
因為他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是如此的急功近利,我覺得這樣的思維時間一長的話,就算還是有寫作細胞的孩子也會慢慢變成一個沒有寫作細胞的孩子。
為此這位家長在生活中對孩子的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家長,而且還不少。
而從這些家長的這種想法上去思考的話,讓我想明白了一件事。
也就是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不能先去確定是要把他培養成作家還是書法家。而最重要的就是要以孩子的未來著想,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有目標的人。
至於他的目標是什麼,或者將來最終是選擇做一名作家還是一名書法家,那都是孩子長大以後自己的選擇。
與此相反的是,那些從小就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作家和書法家,以及把孩子培養得只會寫作和只會書法的這些家長,在我看來都是一些急功近利的人。
我們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時候,除了以上需要注意的3點之外,就是絕不能盲目的去指導孩子學習。
而是應該對孩子採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唯有這樣的早期教育,才有可能達到一個教育孩子的最佳效果。
最後,如果我們想要孩子將來有什麼樣的未來,那麼就必須要有一個什麼樣的教育者。
關於早期教育今天就寫到這裡!謝謝大家!再見!
PS:教育知識匯,90後教育工作者,熱愛看書、寫作,喜歡旅行、拍照。歡迎大家關注評論和留言!了解更多教育諮詢。我也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