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天才是從這裡成長起來的,更是決定孩子一生的教育

2020-08-27 教育知識匯

文|教育知識匯

圖|網絡配圖

在生活中,一個人成年後能否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覺得很大一部分的因素在於他是否在幼兒時期受過一個良好的教育有關。

因為我們都知道,所謂的天才並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早期教育來實現的,也是決定孩子未來發展的教育。

如果說你愛你的孩子,並且想要做一個成功的父母,那麼就讓我們從早期教育開始吧!

因為生活中很多所謂的天才都是產生於早期教育之中的。還有希望大家記住這麼一句話,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你對他採用了什麼樣的早期教育。

01

重視早教才能造就出一個一流的人才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學生時代。班上的同學有的成績特別的好,而有的卻是一塊朽木,不可雕也?

因為那些優秀的同學,不怎麼用功成績也能排在名列的前茅,而那些成績不好的同學無論再怎麼努力,也不見得有多大的進步。

想必大家也都經歷過,但學校的老師則經常用「資質好壞並非天生的,要看後天的努力」這句話來安慰大家。

可是,我們自己的實際感覺就是:「聰明的就是聰明,笨的就是笨,一開始就已如此了。」因此究竟是我們的這種實際感覺對還是老師說的對呢?

相信大家也聽到過很多生理學的專家,他們對孩子大腦的研究表明了這一點,也證實了我們人的能力與性格,從0到3歲之間的幼兒期就已經基本形成了。

而我們換句話來說,就是我們每個人從娘胎生下來的那一刻都是一樣的。所以生活中根本就沒有什麼天生的天才和蠢材。

因為到了上學或者工作的時候,他們的聰明和優秀,都是通過後天的教育培養出來的。

所以,人在上了學之後,才有了「一講就明白了」和「百思不得其解」的學生產生。

而每一個做父母的對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理想,那就是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考上一所重點大學,然後畢業後進入一家大公司任職。

其實,只要我們後期教育得當的話,這個願望也不是不可實現的。只要孩子一出生,我們就開始對孩子進行教育的話,那麼所謂孩子的天才能力才會被開發出來。

而我也一直在強調,我們每個人在成年後能否成為一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是與他在幼兒期是否受到一個良好的教育有關的。

但是讓我感到遺憾的就是,從現實生活中的情況來看,很多做家長的都很少去注重幼兒時期孩子的教育。

等孩子到上小學和初中之後,自己的心裡就越是希望他能夠讀重點大學、能夠進大公司發展。因此我覺得這樣的家長疏忽的是對孩子幼兒的早期教育。

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慢慢的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或者說已經能夠獨立自主了。那麼再想控制孩子的思維朝著自己所期待的「重點」去培養的話,已經晚了。

不信的話,我們可以來看看現實生活中許多注重孩子教育的父母們,他們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考取「一流」的大學,因此就會千方百計的讓孩子進入「一流」的高中。

而為了讓孩子能夠進入「一流」的高中,因此便會費盡苦心的讓孩子進入「一流」的初中。

還有就是為了讓孩子進入「一流」的初中,便又會想方設法的使孩子進入一個「一流」的小學或者幼兒園等等。

可是我想告訴這些家長的是,他們唯一沒有注意到的就是,比起讓孩子進入「一流」的學校學習,我覺得更重要的就是要讓孩子在「一流」的家庭裡接受教育。

02

家長對孩子是否重視早期教育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因此我還認為我們人的一生,也會受到幼兒時期所形成的性格或者心靈特徵的影響。導致一些難以改變的、根深蒂固的性格其實在幼兒期就已經形成了。

因為孩子在幼兒時期的這個過程中,他們心靈上留下的烙印就像照相機留在膠片上的影像一樣,是難以抹去的。

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個教育者的話,在孩子這個關鍵的年齡段裡面,如果我們的教育不能對這個問題做出一個完整的回答,那麼這個教育也就會顯得毫無意義。

我們可以來看一看這位爸爸的心得體會:

劉宇結婚後不久,太太就產下了大兒子。大兒子在還沒有上學的時候就會經常去鄰居家玩。

而鄰居家裡的一個哥哥天天都要學習和做作業,兒子就在一邊觀看,時間一長,兒子也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很多的字了。

因此到了大兒子上小學的時候,就因為這個原因,他在班上的學習成績很好。後來我就此認為,就算是任由孩子自己自然的發展,照樣也能學會讀書和寫字。

一年過後,我的小兒子也順利出生了,我便根據對大兒子的經驗,同樣是對孩子進行自由教育,不去管他。

但是直到孩子上小學後,悲慘發生了。

就在學校舉行對家長開放教學的時候,也就是每學期學校舉行的一次家長觀摩教學。

我到了學校之後,發現成績不好的孩子還有很多,但是我家的小兒子是成績最差的一個,很多字都不認識而且對上課也沒興趣,一天坐在教室摩拳擦掌的。

於是小兒子的這種情況讓我驚訝了。後來孩子每天回家,我都會抽出半個小時來輔導他,希望能通過這樣的強化訓練。

來提高小兒子的學習成績,可是自己精力和時間都沒少花,但孩子卻一直都沒有進步。

所以,導致小兒子從小就不喜歡學習。導致從小學到初中畢業,他的成績在班上都都是非常的一般。

而也就是因為這樣的經歷,每次和自己的親朋好友在一起的時候,我都會告訴他們,在孩子上小學之前,就應該多讓他們去讀書,因為孩子未來的能力就來自於早期教育。

從自己的兩個孩子就看出來了,同樣是自己生的,但是他們之間的差異也太大了,而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就是因為兩個孩子的後天教育不同所導致的。

所以我希望,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也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可以以這位爸爸的教訓為戒。

03

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我們千萬不能急功近利

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千萬不能有那種急功近利的想法。

因為生活中,現在有很多家長一致的認為早期教育和才能教育,其實就是要將孩子訓練成一個神童,其實這些家長的這種想法錯了,也是我極力所反對的。

在去年10月份的時候,就曾有那麼一位家長找過我,因為他看到一個小學3年級的孩子在我這裡學作文,然後小學畢業就把初中的作文也學完了,因此很羨慕。

於是就把他上小學3年級的女兒帶到我這裡,然後他對我說:「張老師,麻煩您給我的孩子測試一下,看她有沒有寫作的細胞?」

而我聽這句話的意思好像就是再說,如果孩子有這方面的細胞,那就讓他女兒在我這裡學習寫作了!

後來我猶豫了一會,覺得這位爸爸的這種想法讓我感到很驚訝,難道孩子沒有寫作細胞的話,那就不讓她學習寫作了嗎?

所以說在我看來,就算這樣的家長對他的女兒實施過早期教育,其實後期也不會有很好的結果。

因為他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是如此的急功近利,我覺得這樣的思維時間一長的話,就算還是有寫作細胞的孩子也會慢慢變成一個沒有寫作細胞的孩子。

為此這位家長在生活中對孩子的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家長,而且還不少。

而從這些家長的這種想法上去思考的話,讓我想明白了一件事。

也就是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不能先去確定是要把他培養成作家還是書法家。而最重要的就是要以孩子的未來著想,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有目標的人。

至於他的目標是什麼,或者將來最終是選擇做一名作家還是一名書法家,那都是孩子長大以後自己的選擇。

與此相反的是,那些從小就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作家和書法家,以及把孩子培養得只會寫作和只會書法的這些家長,在我看來都是一些急功近利的人。

04

結束語

我們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時候,除了以上需要注意的3點之外,就是絕不能盲目的去指導孩子學習。

而是應該對孩子採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唯有這樣的早期教育,才有可能達到一個教育孩子的最佳效果。

最後,如果我們想要孩子將來有什麼樣的未來,那麼就必須要有一個什麼樣的教育者。

關於早期教育今天就寫到這裡!謝謝大家!再見!

PS:教育知識匯,90後教育工作者,熱愛看書、寫作,喜歡旅行、拍照。歡迎大家關注評論和留言!了解更多教育諮詢。我也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相關焦點

  • 「早期教育」是怎樣影響孩子一生的?| 做4 件事 陪伴孩子一生
    「家庭早期教育」做4件事,陪伴孩子一生您知道嗎?這次和大家分享三個問題:1、早期教育的三個階段?2、孩子的長遠成長區間?3、理解奠定孩子一生的階段性成長過程。4、家庭「早期教育「是怎樣影響孩子一生的?做4件事!
  • 王振宇:早期教育要敢於破除迷信
    早期教育是人類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早期教育不可能脫離兒童發展和兒童教育的科學規律。但事實上,有許多違背科學規律的迷信觀念引領著早期教育活動。01迷信之一認為「早期經驗決定人的一生」我們關於早期經驗對人生發展重要性的認識首先來自弗洛伊德。
  • 天才=潛能開發——談潛能開發與早期教育
    對孩子教育,其目的之—就是在他人生的早期將他的各種潛能給開發出來,為他今後一生的學習和創造打下基礎。 我們知道動物在母體內各種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出生以後很快就會站立行走,自尋食物,有的還會跑、會遊泳。而人類的嬰兒就不同了,除了會哭、會吃奶之外,其它的行為能力比起動物來要差得很多。正因為這樣,嬰幼兒的潛能就有待於後天教育環境的充分開發,其能量無比巨大。
  • 這位鄉村父親的教育方式:用一句話,把笨蛋兒子培養成天才少年
    所幸卡爾有一個好父親,父親的教育理念,讓卡爾一步步成長,最終成為一個讓人矚目的天才。而他的成長,也印證了他的父親卡爾·威特的一句話「兒童成為天才還是庸人,不是決定於天賦的多少,而是決定於早期的教育,就算那些天賦普通的孩子,只要角度得當,也能成為非凡的人。
  • 「教育手記」科學的早期教育,從世界名著啟蒙,理念決定行動
    【教育手記 】2008年12月25日 星期四 3周歲3個月2周3天我相信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我相信:小孩子0至6周歲之間是一個孩子教育的黃金時間,抓住了這個時間,教育就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任何小看孩子潛力的做法都是非常有害的。我最早接觸早期教育是1998年,當時我從杭州解放路新華書店購買了一本書。
  • 王俊凱被央視採訪,天才都起源於早期教育
    王俊凱被央視採訪,小小年紀就引起轟動,成就天才的神話。其實沒有一出生就是天才的孩子,只有抓住孩子教育時機,特別是抓住早期教育,你也可以塑造天才。早期教育要注重幾大因素:天才的大腦需要正確的飲食。這句話是卡爾.威特說的,他的兒子卡爾9歲就讀大學,14歲讀博士,他出生時先天不足……卡爾.威特主張孩子早期營養很重要,但是要有度,適可而止,吃也不例外。嬰兒時期進行體能訓練。
  • 教育孩子應從什麼時候開始?教育的目的又是什麼?
    教育孩子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每個人對教育的觀點都持不同的態度,有的人認為孩子的教育應從七八歲開始,有的人認為兒童的早期教育對兒童本身有害,所以從小對孩子的教育沒有太多的關注,任由其發展。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對兒童的教育,要從兒童智力剛開始發展就要進行。而且,幼兒時期的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
  • 您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了嗎?
    現在的家長們對早期教育非常重視,這關係到孩子一生的發展,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在這種大環境影響之下,家長紛紛把孩子送到各種早期教育培訓班學習。然而不少家長在進行早期教育時只重視音樂、美術類的教育,忽略了識字教育,導致孩子上學之後學習落後,在考試時由於識字量不夠,讀不懂題目以致大量失分。不僅家長著急,孩子也會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
  • 【培星·教育】誰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培訓會邀請了中央電視臺家教系列節目特邀嘉賓,國際知名教育專家李潔博士為大家做了一場主題為「誰決定了孩子的一生」的講座。會議由徐校長主持,徐校長隆重宣布了一年級新一屆校級家委會成員。在歡快的樂曲聲中,家委會成員登場,一年級班主任們為他們頒發聘書,李潔博士與朱鬱校長為校級家委會成員代表頒發證書。隨後,朱鬱校長致辭,一句「要想孩子天天向上,家長必須好好學習」開啟了本次講座。
  • 孩子為什麼開始變笨?俞敏洪:錯誤的教育方式,磨滅了天才的光環
    人們都很疑惑:為什麼有的天才長大後依然可以是天才,有的孩子卻逐漸的變得普通呢?中國著名科大少年班、班主任朱源,一生致力於培養頂尖天才。但是讓朱源感到痛心的是,如今很多兒童天才被逐漸的磨去了光芒。源頭就是我國目前的普及性常規教育。他直言,這種教育模式就像是流水線的生產。
  • 法國關注天才兒童的教育和成長問題
    新華網北京1月29日專電據法國《費加羅報》報導,法國「為了天才兒童」協會28日在巴黎索邦大學舉行研討會,專門討論天才兒童的教育和成長問題。其中,關於天才兒童成年之後生活狀況的研討,十分值得注意。  「為了天才兒童」協會主席索菲·科特在研討會上說,大部分特別聰明的小孩長大後不一定「泯然眾人」,但可能「不如常人」,因為他們很可能遭受學習成績不好、被社會排斥、生活不愉快甚至抑鬱的悲慘經歷。這些「小天才」成年之後智商依然高於常人,生活狀況卻可分成兩類,一類因智商高遇到許多麻煩,又因為沒能克服這些普通兒童遇不到的麻煩,生活弄得一團糟;另一類則克服了這些麻煩,生活得相對順遂。
  • 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生為父母,為了一己虛榮,親手把孩子送入虎口,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搖錢樹。送養失敗,用謊言欺騙公眾,博取同情,斷送的是別人對你的信任。說到這裡,李星星的父母才是這起案件的罪魁禍首。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 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三個層次,決定孩子一生的高度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教育熟知,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資訊,感謝您的收看!一位著名的美國家庭治療專家薩提亞曾經說過:「一個人與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這關係,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很明顯,真正決定孩子起跑線的,不是孩子上多少早教興趣班,或者認識多少單詞,或者學習幾個國家的語言,而是取決於父母教育方式。家長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教育者,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水平,將決定他們生命的高度。有三個層次的養育孩子的中國父母,不妨對照一下自己的實踐,看看自己身處第幾層。
  • 小湃AI故事機給孩子帶來正確的早期教育
    美國芝加哥大學有個著名的研究,孩子在3歲前受到的教育,對他一生的影響遠大於其他年齡段的教育,也就是說,3歲之前錯過的教育可能在未來付出很多倍的努力也彌補不了。這在教育界和精英界家庭已經成為共識,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早期教育。
  • 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認真回憶核桃的成長過程,非常同意李教授的教育觀點,隨後將分期分階段向爸爸媽媽朋友們分享。在李教授30多年的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研究中,總結出孩子心理撫養是社會的基礎性問題,關乎千家萬戶,看似研究的是負面的心理問題,但事實上犯罪的問題都是疾病的表現,實際上是我們了解人生心理發展過程的很好的手段,人生心理過程很重要的一點和家庭有關,家庭教育的好壞關乎孩子和家庭幸福一生,而這也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最根本原因。
  • 自由放養好還是精英教育好?適合的早期教育,讓每個孩子更優秀
    作為一個有著近20年教齡的老師和十餘年媽齡的媽媽,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適合的早期教育,讓每個孩子更優秀!」,他不認同當時主流社會普遍認同的天賦論,決定將自己的理論實踐於兒子小卡爾•威特身上,以事實證明決定孩子成長的關鍵因素是教育而非天賦。
  • 如何在早期教育中培養孩子的大局觀?
    早教對寶寶的智力和身體發育都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好的早教更是讓寶寶一生受益!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如何在早期教育中培養孩子的大局觀?」這篇文章,家長們一起來看看吧!解更多個更全的早教注意事項以及相關信息,請點擊醫學教育網!古語有云:「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大局觀不僅與治國有關,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 早期的智力教育不在於獲取知識的多少,而在於發展孩子的思考能力
    在進行早期智力教育時,關於是應該實施單純的遊戲式教育,還是要有適當的強制性,這個問題也一直頗有爭論。由於早期的智力教育不僅僅是單純的知識教育,它還是讓孩子的大腦開竅的訓練,而讓大腦開竅是一個不斷地讓孩子思維深入的過程,因此早期智力教育存在著一個系統化的問題,它不是隨心所欲地進行的。
  • 早期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本文所說的早期教育主要是指0到6歲的教育。目前,就早期教育的必要性而言,學術界已經基本達成共識,即早期教育有用。但是,如何進行早期教育?早期教育進行到何種程度才有效果?這些問題仍然非常混沌。本文無力解決這些問題,只想就目前學界積累的一些知識與大家探討早期教育的真正意義究竟是什麼。  早期教育最近熱起來一個原因是美國90年代腦科學的大發展。
  • 良好的早期教育可以造就天才,做好因勢利導才能達成所願
    而我們現實中,很多家長會最驕傲說,我家孩子在幼兒園認識了多少字、學會了多少數學題。也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上幼兒園,不過是找個看孩子的場所,讓孩子不摔著不凍著就好。其實,孩子的早期教育的學習意義,並不是為了讓孩子認識多少字,也不只是簡單的看護,而是在這關鍵期能讓孩子身體、情感、智力、行為規則、人格精神得到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