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李話魚
點右上方【關注】查看近400篇精彩文章,您的鼓勵是我努力的唯一動力
如果有時間,大家完全可以自己動手,製作一款理想的魚缸,這可能需要有較好的動手能力,但是什麼事不是做著做著就會了的呢?今天我們一起看一下魚友自己DIY的這款長1.6米、寬和高0.6米魚缸的製作過程,希望對一些新魚友朋友能有所幫助。
親手DIY1.6米魚缸,純手工製作全過程解析,網友:學習了!
此魚缸設計的合理且巧妙,不失為一佳作。首先,魚缸採用了三重的溢流設計,溢流口選用的是PVC管材自行改造而成,避免了亞克力材料的輕脆缺點,入水口和缸底無縫齊平,美觀而設計巧妙。
魚缸的膠縫使用了無妨粘接方法,魚缸上部用5mm的三片玻璃兩面製作了推拉門滑槽,也相當於魚缸拉筋了。魚缸上端的周圍使用了5mm厚,11cm寬的黑鏡玻璃包邊。至此,魚缸主體完工。
魚缸的粘接方法也有很深的技術要求,小編認為這是魚缸質量重中之重的事情,因為膠的粘接質量會關係到使用壽命,很多人可能以為魚缸是沒有壽命的,這真是個特大誤區。
魚缸底櫃架構使用了38mm不鏽鋼方鋼,上下四面是貼了防水鋁膜的密度板,這樣既可以防潮又能增加使用年限。外邊部分同樣使用了厚度5mm,寬6cm的黑鏡玻璃裝飾。這都是提前委託玻璃商裁好並磨好邊角的。
魚缸底部開好下水口,將魚缸與底櫃組合,用膠粘接好三重管件部分便能做閉水試驗了。實驗的同時加入高錳酸鉀消毒,這個消毒環節是不能省去的,因為我們使用的膠並不是很保險。
魚缸的過濾系統是非常重要的,過濾槽尺寸1米x0.42米x0.42米,不在小,夠用就行。安裝完畢後,加入乾濕分離,依次放入物理、生化過濾濾材即可,魚友選用的是細菌屋。小編建議濾材使用陶瓷環、珊瑚骨等也可以,不必追求高端。
後期的底櫃門、燈光以及氣石等自然的選擇就可以了,那些已不牽扯到主體的使用。上水口的設計位置儘量選擇下水口相對位置,這樣有助於水體的循環,避免死角的出現。小編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粘接魚缸或底櫃的黑鏡面玻璃的時候,要注意觀察閉水試驗的效果。
一切都通過檢驗並養好水後,魚友引進了闖缸的神仙魚,效果很好,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即便是闖缸魚,也要按照正常的新魚入缸步驟,經過消毒、過溫、過水。
魚友最後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龍魚來養殖,由於龍魚超過了一定的尺寸,所以添加了藍色的背景,以增強龍魚的發色。到此,整個DIY魚缸製作過程全部結束。你覺著怎麼樣?有沒有一點小心動?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感謝大家的閱讀,特別感謝添加關注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