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11」購物節期間,各電商平臺、實體零售店人氣更旺、更熱鬧了。專家表示,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今年「雙11」的出色表現,是國內市場在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活力的一個窗口,生動表明中國經濟的確潛力大、韌性足。
「『雙11』,買到就是賺到」
和往年不同,今年的「雙11」分為11月1日至3日、11月11日兩個售賣期。
經過一番熱切而焦急的等待,11月11日零時剛過,浙江省杭州市居民陳女士便迫不及待地支付尾款下單。早在11月1日,她就切換到「雙11」模式,開始琢磨電商平臺推出的「蓋樓」、「養貓」、組隊PK等促銷玩法,把購物車添置得滿滿當當,並提前支付了定金。最終,她如願以比平時優惠近一半的價格,買齊了雞蛋、洗衣液、衛生紙、牙膏等生活必需品。她直言:「『雙11』期間,各個平臺優惠力度都很大,但有些打折力度更大的商品需要碰運氣,買到就是賺到。」
「雙11」期間,像陳女士這樣熱情加入「買買買」大軍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各電商平臺的銷售規模隨之屢創新高。
阿里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1日至12日零時,天貓「雙11」實時成交額達4982億元;京東平臺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1日至11日,平臺累計下單金額超過2715億元;超過2萬個品牌在京東超市成交額同比翻倍增長;11月1日至11日,蘇寧易購線上訂單量增長75%。
據網經社(電商門戶)「電數寶」電商大資料庫顯示,今年「雙11」全網交易額接近8600億元,同比增長43.3%。其中,天貓平臺交易額同比增長85.62%,京東平臺交易額同比增長32.82%,這兩大平臺交易額佔全網交易額的89.5%。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莫岱青表示,今年「雙11」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進行,但人們消費熱度依然高漲,購買力強勁。更令人欣喜的是,這次「雙11」為各行業創造了巨大的商業機會。
個性化定製成潮流
隨著人們消費需求升級和信息技術不斷成熟,今年「雙11」消費呈現出許多新特點:
新品、升級類商品熱銷。很多品牌選擇在「雙11」前夕和購物節期間發布新品,如華為Mate40系列10月30日首次開啟售賣,第一輪產品迅速售罄。在天貓平臺,2600多個新品牌、120萬款進口新商品通過天貓國際首次參加「雙11」。盒馬鮮生把火鍋「搬」到線上,新款火鍋鍋底日均銷量接連翻番,還帶火了30多家合作的傳統餐飲企業、食品公司。在京東平臺,海爾、美的、格力、華為等主流家電品牌成交額都以「秒」速過億元,洗地機、迷你破壁機等智能生活電器受青睞。
直播帶貨更火了。直播電商迎來巨大發展機遇,企查查數據顯示,去年直播電商新增註冊681家,而截至今年10月,直播電商新增註冊已經達到2364家,超過之前10年直播電商的註冊量總和。今年「雙11」期間,直播帶貨成為電商、品牌、商家等的「標配」。據統計,京東直播帶貨6秒破億元、蘇寧易購「1110超級買手」直播間累計銷售破億元……
個性化定製成為潮流。消費者要什麼,企業就造什麼。今年「雙11」,京東用戶直連製造(C2M)模式的產品銷量為去年同期的1.7倍,遊戲筆記本、遊戲臺式機、高清顯示器等電腦數碼產品成為用戶定製主流。
專家表示,越來越多商家在參與「雙11」的過程中加速數位化,不斷提升用戶消費體驗,為消費市場持續向好提供更強動能。
線下消費同樣人氣旺
經過多年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今年「雙11」線下消費同樣人氣旺。
線下消費復甦勢頭強勁。京東推出「全渠道萬店嘉年華」,其覆蓋的近100萬家門店參與了「雙11」售賣。蘇寧易購百億補貼首入線下,達成社區、縣鎮、商圈等場景覆蓋。蘇寧家樂福到家服務訂單量同比增長420%,「一小時達」及時履約率99%;7000家蘇寧縣鎮店「雙11」當天銷售增長150%,在各大城市商圈,蘇寧廣場、蘇寧易購廣場客流量突破1150萬。
新技術運用也讓傳統行業成功加入「雙11」。天貓運用3D技術搭建了一座100層的「天貓3D家裝城」,1200個家裝商家搭建了近8萬套1比1復刻的家裝3D樣板間。消費者在家裡就能體驗實景逛街,點擊手機屏幕就能挑選自己喜愛的家裝產品,還可以自主搭配商品、一鍵購物。
錦上添花的是,在「雙11」期間,很多地方政府聯合電商平臺發放定向消費券,以線上消費帶動線下行業發展。上海財經大學電商專家崔麗麗認為,線上銷售會促進已有購買意向或相對清晰的消費需求,若要激發更大規模的消費,勢必需要線下體驗和場景的帶入,將沒有明確購買意向的潛在需求轉變為真實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