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動力汽車在正常使用中存在機油損耗(燒機油),但在什麼範圍內才屬於正常呢?答案需要從《汽車發動機性能測試法(GB19055/2003)》標準裡找,其規定標準為「機油燃油消耗比≤0.3%」!重點:為額定轉速狀態下不能超過此標準。在解析這一問題之前,首先要對額定轉速有個概念。
普通代步汽車的極限轉速往往為「≤7000rpm」,大部分內燃機在達到6500rpm左右就會斷油,這是防止高過轉速增加磨損進行的保護設定。機油燃油消耗比的「3‰」正是在最高轉速,發動機全負荷運行時允許的標準;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嚴格的要求,因為普通家用汽車很少會以5000rpm以上的轉速加速,更不會長時間維持高轉速運行。
假設-喜歡競速
在汽車愛好者的圈子中有些競速愛好者,此類用戶對於車輛的養護並不非常在意,關注重點為發動機能壓榨出多大的扭矩和馬力。在駕車過程中會頻頻以高轉速運行,車輛的耗油量可高達「20L/100km」左右。此類車輛的機油損耗量就會大一些,平均每1000km可以消耗0.5升左右的機油,但這還只是原車標準哦!
部分量產車會提供同款車的不同功率版本,比如「330Tsi/380Tsi」或「200PS/250PS」等。很多人認為低功率(馬力)版本是車企刻意「封印」了部分性能,用以凸顯高功率性能版的突出並刺激消費者購買高價車。實際真的不是這樣,低功率發動機的機體材料、潤滑系統、冷卻系統以及增壓器輔助降溫系統和增壓極限都有很大差異,其次變速箱可承受最大輸入扭矩也會有不同,那麼升級後會怎樣呢?
知識點:低功率發動機可以通過行車電腦強行修改(覆蓋)數據實現「升功率」,其中升功率的方式有提升「升轉積極性」,實現起步加速輕鬆達到高轉速區間,則會增加磨損與機油損耗量。其次有通過調整或升級增壓器提升「扭矩」,升級的概念是提高燃燒火焰溫度(分子運動強度),這一標準的提升會降低機油潤滑性能,上升轉速效率的提升也會加大機油損耗量哦。
假設-正常駕駛
如果沒有上述情況的改裝或駕駛風格,車輛以正常的駕駛狀態仍舊出現機油過量損耗。那麼問題一定出在機體硬體的不合格,比如活塞氣缸間隙過大造成機油蒸汽竄入燃燒室,曲軸箱滲機油或者機油粘度標準錯誤,這些情況都會造成機油的過量損耗。出現這些問題就要及時檢修了,不過行駛裡程較多的老舊車輛不用擔心,因為這是正常磨損導致活塞氣缸間隙擴大造成;在機油損耗量不大的前提下,可以通過提升機油高溫粘度標準的方式緩解。
知識點:發動機機油損耗量可以通過機油尺檢查,機油尺的三條刻度線分別代表「上限」「合理」「下限」。從中線到上下線的距離相同,代表的機油量約為總量的12.5%;以四升機油加注量為參考,從中線到下限的消耗量約等於0.5升;對於正常的發動機而言這是1.5萬公裡以上的消耗標準,也就是說平均5000公裡消耗量應該控制在150毫升左右。
總結:發動機機油消耗過多的車輛多以歐系車為主,少部分日系車也有這一問題。使用這些車輛可以嘗試提高機油高溫粘度,動力雖然會略差一些不過發動機的使用壽命能夠延長。至於低功率性能車不建議盲目升級,否則車輛一定會是表現出「不滿」和「大食量」。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責編:天和MCN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