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尋「根」!張伯苓嫡孫張元龍到訪劉公島

2020-09-05 威海資訊

提起張伯苓,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南開大學創始人、著名教育家、中國奧運第一人這樣的頭銜,但很少有人知道張伯苓教育救國、體育救國志向的確立與威海劉公島之間的特殊淵源。近日,張伯苓的嫡孫張元龍老先生到訪劉公島,追隨祖父的足跡,探尋南開愛國精神的起點。

初秋的劉公島,天藍海闊,草木蔥蘢,張元龍先後來到東泓炮臺、國幟三易、水師學堂等遺址,一邊聆聽講解員的講解,一邊仔細觀看歷史文物。

1898年5月23日,日軍將甲午戰後佔領了三年之久的威海交還中國。第二天,英國海軍和中國海軍就在黃島炮臺舉行威海衛暨劉公島佔領交接儀式。張伯苓後來回憶說:「苓適畢業於北洋水師學堂,在通濟輪上服務,親身參與其事,目睹國幟三易,悲憤填胸,深受刺激!念國家積弱至此,苟不自強,奚以圖存,而自強之道,端在教育。創辦新教育、造就新人才,及苓將終身從事教育之救國志願,即肇始於此時。」

張伯苓嫡孫、全國政協原常委張元龍:「這個地方不僅是我祖父他最重要的經歷地,這也是南開的愛國主義精神的起點,他在這塊受到的刺激,發奮要教育救國,他認為中國人最重要的是素質,從教育開始,從提升國民的素質開始。」

棄武從文的張伯苓認為舊中國中華民族患有「貧、弱、愚、私、散」五種弊病,因而必須大辦教育,培養新人,以振國威。確定了「重視體育,提倡科學,倡導團體組織,注重道德訓練,培養救國力量」五項訓練方針。20年間先後建立了南開大學、南開中學、南開小學、南開經濟研究所等完整的南開教育體系。

張伯苓嫡孫、全國政協原常委張元龍:「愛國主義是南開教育的魂,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個初心,初心就是他的邏輯起點,就是他要改變中國的國民素質,劉公島可以說是我們南開學校的愛國主義精神的一個起點。」

此次到訪令張元龍感慨萬千,他表示,南開因劉公島而誕生、起航,作為南開一份子,他將在南開與劉公島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繼承祖父的遺志,讓百年的愛國情懷薪火相傳。

張伯苓嫡孫、全國政協原常委張元龍:「回去之後 我也會跟廣大的南開校友宣傳這段歷史,我覺得這段歷史我們以前還不太注意,沒有注意宣傳它,我也很希望以後有機會南開和威海建立一個更廣泛的一種關係,把劉公島當做我們一個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來源:觀威海】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解讀實踐經典 | 百年南開:異類、一代人師——張伯苓校長
    ,1937年南開大學被日軍轟炸後蔣介石當面和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說的話,這句話後來和周恩來說的「我是愛南開的」同樣有名。沒有張伯苓和嚴範孫,基本可以肯定地說,不會有南開大學。南開大學中文系畢業生劉曉博在其公眾號「劉曉博說財經」上發了一篇《一百年:一所大學和一座城市》的文章,不少人看,我也讀了全文,對天津這座城市的變遷說的挺有意思。
  • 南開校友總會第六屆理事會2016年(擴大)會議在深圳召開
    海內外近百個南開校友會的300餘位校友代表從各地趕來,參加一年一度屬於全球南開校友的團聚盛會。此次會議由南開校友總會、南開深圳校友會共同主辦。全國政協常委、南開校友總會副理事長、張伯苓先生嫡孫張元龍,南開大學黨委書記、南開校友總會理事長薛進文,南開大學原校長、南開校友總會名譽理事長侯自新,重慶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南開校友總會副理事長鄧卓明,南開大學原校長助理、南開校友總會副理事長霍耀秀
  • 南開大學鳴鐘紀念「校殤日」
    當天,南開大學師生校友代表、天津市各區縣和中小學師生代表齊聚南開大學八裡臺校區校鍾前鳴響校鍾,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暨南開學校「7·28校殤日」83周年。全國政協常委、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張伯苓老校長嫡孫張元龍,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楊克欣,南開大學天津校友會、天津市各區縣教育局負責人出席活動。活動中,在場師生校友鳴鐘明志。
  • 南開之父張伯苓:北洋水師官兵,創辦南開系,成現代教育創造者
    北洋水師官兵張伯苓南開有個張伯苓老舍、曹禺都說過:天下誰人不知,南開有個張伯苓!說這話時候,南開大學已經是「學府北辰」之一,是當時條件下,學術上最璀璨的星星。然而南開大學創辦的艱辛,不是個中人是無法體會的。1904年,在嚴修的大力支持下,張伯苓在天津城西南一塊俗稱為「南開窪」的地方,創建了「私立中學堂」,後正式定名為「南開學校」,此為南開之始。
  • 《別有中華》中文版首發暨「南開·中國·世界」學術研討會舉行
    校長曹雪濤在研討會上致辭,並代表學校向張伯苓研究會、《別有中華》翻譯團隊贈書。張伯苓先生後人、張伯苓研究會顧問、全國政協原常委張元龍出席會議並講話。研討會由南開大學教授、張伯苓研究會副理事長、嚴修研究會理事長侯傑主持。
  • 大學教育系列 |「南開之父」張伯苓:教育「在造就完全的人格」
    作為畢生信念先後創辦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和重慶南開中學創辦南開系學校1876年4月5日張伯苓先生出生於天津1898年,日本將佔領的威海衛、劉公島等轉租給英國張伯苓先生奉命隨同辦理接收和轉讓手續
  • 張伯苓:得入南開,即可放心
    值得關注的是,私立南開學校建校之初就與私塾做了較為徹底的切割,嚴修和張伯苓也不再是東家與夥計的關係。在這所學校裡,校長有了相對的辦學自主權,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師聘任,也都依照官方《奏定中學堂章程》執行。   更為可貴的是,南開從一開始就確定了「私立而非私有」的理念。從開始的嚴修到後來的張伯苓,都沒有把南開當作自己的私產。
  • 南開之父張伯苓,晚年為何未準參加南開校慶?
    而此時,在張伯苓的努力下,南開的各項工作也漸入正軌,遷址擴大。學堂改名為公立南開中學堂,一是表明資金來源,二是表明學校所在地。所謂南開,包含著它位於天津城西南的一塊窪地的意思。他在重慶南開的住宅一時成了重慶社交活動的中心。  蔣介石多次拜訪張伯苓,有時為祝壽,有時為探病,有時為捐款。他早就看中在教育界舉足輕重的張伯苓,一再請他入黨。第一次是孔祥熙讓行政參事、南開校友張平群出面,第二次是由貴州省政府秘書、南開校友鄭道儒提出。兩次都被張伯苓謝絕。  1941年國民黨秘書長吳鐵城來訪,再次請他入黨,張伯苓依舊頂住。
  • 百年南開|與張伯苓攜手辦校的南開「老闆」嚴修
    在張伯苓從北洋水師辭職,回家鄉當教師,四處碰壁,走投無路的時候,是嚴修慧眼識人,聘請張伯苓到他剛開辦的嚴氏家館當學監(校長),從此開始張伯苓一生的事業。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嚴修,就沒有張伯苓,也不會有南開。南開大學首任校長張伯苓曾說:「我們學校真幸會由嚴先生發起」,「個人真萬幸,遇到嚴先生,在嚴先生的指導下做事」,「嚴先生道德學問,萬流共仰!」
  • 張伯苓,學貫中西,創辦南開大學,一個真誠的愛國者
    理由很簡單,這些有大才的高人不是衝著錢來的,他們是被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的人格魅力吸引而至。大學校長,聽起來應該是個書香世家的背景,可實際上,張伯苓15歲時家道中落,因為沒錢,只好報考北洋水師學堂,因為這裡免學費,每個月還給四兩銀子。
  • 給南開老校長張伯苓的壽禮:一部英文紀念文集的誕生
    七十壽,五十年南開大學創校校長張伯苓(1876-1951)的生平活動與教育思想已得到相當程度的整理與研究,而張伯苓本人及南開系列學校所受的美國影響也已逐漸進入研究者的視野。本書出版時,正值張伯苓投身教育五十周年。諸多西方名宿用英文為一位中國學者出版賀壽文集,始於張伯苓,且至今仍很少見。這足以證明張伯苓及其南開事業的世界影響。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寇炮擊南開,張伯苓四十年辦學心血幾乎被夷為平地。他轉到重慶堅持抗戰,除繼續辦學外,還坐鎮國民參政會,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 懷念| 「南開之父」張伯苓:我不是魔術師,我是不倒翁!
    ▲張伯苓(前排右一)與南開大學礦科創辦人李組紳等▲張伯苓從捐資者盧木齋手中接過木齋圖書館的鑰匙張伯苓是南開學校的首任校長。1936年年初他預見到一貫堅持愛國主義教育的南開早已引起日寇讎視,因而想到應在大後方有個迴旋餘地,決定建立重慶南開分校。他在重慶近郊建成校舍,同年9月重慶南開中學開學。
  • 懷念 | 「南開之父」張伯苓:我不是魔術師,我是不倒翁!
    蔣介石當即向他保證:「有中國就有南開!」這句話感動了張伯苓。從此他真誠願幫蔣介石挽救貧弱的中國,希望南開能在政府支持下得到恢復與發展。他在重慶南開的住宅一時成了重慶社交活動的中心。蔣介石多次拜訪張伯苓,有時為祝壽,有時為探病,有時為捐款。他早就看中在教育界舉足輕重的張伯苓,一再請他入黨。第一次是孔祥熙讓行政參事、南開校友張平群出面,第二次是由貴州省政府秘書、南開校友鄭道儒提出。兩次都被張伯苓謝絕。1941年國民黨秘書長吳鐵城來訪,再次請他入黨,張伯苓依舊頂住。
  • 南開大學百年校慶:昔日少年今已強,勿忘張伯苓
    廣州廣州塔 圖源/南開大學微博 說起南開,就不得不說起她的第一任校長,也是南開精神的開創者——張伯苓。當時南開大學因為是私立大學,缺乏資金,開出的教師薪金其實低於其他大學教師薪金的,但很多著名的學者和教授還是願意到南開大學來任教,因為一是南開大學從不拖欠工資,二是南開大學的學術氛圍很好,大家都專心教學和學習。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張伯苓的人格魅力。
  • 「燃志之師」張伯苓:「中國不亡吾輩在!」
    《燃志之師」張伯苓:「中國不亡吾輩在!」》(節選)張伯苓(1876年-1951年),名壽春,字伯苓,天津人。1904年創辦南開學校,1919年創辦南開大學,此後相繼創辦南開女中、南開小學、重慶南開中學等,形成完整的「南開」教育體系,也是中國近代教育的「航母」群。
  • 張伯苓的榮與辱(下)
    第二年,《另一個中國》在美國出版,胡適撰文介紹了南開的誕生經過。文章結束時,胡適引用了張伯苓的一段話:「我對未來充滿希望。南開事業是無止境的,發展是無限的。讓我們拿出以往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同心協力,使南開在建設祖國的事業中,成為重要的一員」。這時,國內戰爭已經十分激烈,蔣介石請張伯苓出任考試院院長,他不好拒絕,隨即就任。
  • 張伯苓 最可悲是教書匠
    張伯苓把他的南開系列開到大學那一年,正值五四運動,胡適和魯迅同心協力打倒孔家店。南開大學的教育方針也一面倒。南開大學初期,張伯苓堅持全西式的辦學方針。教師都是在美國留學的青年學者,「課程、教科書、實驗、實驗儀器,包括實驗用的蚯蚓,都來自美國」。 模仿美國並沒有讓南開大學得到社會認可,被南開大學開除學籍的周恩來就向張伯苓提出過批評:只有國文一個先生講的是中國話。
  • 張伯苓的「美滿」與不美滿
    南開之所以為南開,和嚴修與北洋淵源是分不開的。所以,胡適說:張伯苓同嚴修的結識與合作,自南開初創時起,這是一件美滿的事。 立憲運動的局外人1911年,38歲的張伯苓在嚴修家館(1904年改為南開中學)教授了13年。胡適說:「嚴修是中國舊道德傳統和學識淵博最可敬佩的代表人物。
  • 教育家張伯苓的重慶緣
    他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歲月裡,歷盡艱辛,矢志不渝,一步一步辦起了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和重慶南開中學,為國家培育了眾多傑出的人才。創建完整教育體系張伯苓自1904年創辦南開中學以來,到1917年學生已滿千人,中學基礎日臻鞏固完善。每看到各屆畢業生依依不捨地離開學校,他覺得應該向大多數學生提供繼續升學的機會。於是他決心赴美學習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