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範仲淹一生多次被貶,為何《宋史》卻稱他「名世之臣」?

2020-12-13 騰訊網

清平樂 範仲淹

熱播劇《清平樂》中,滿朝的文武大臣,如果要評選一位既是君子,又是能臣的人,那第一毫無疑問就是範仲淹。他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讓每個人都欽佩不已。為什麼這樣一個好官,一個君子,卻多次被貶呢?

一、寒門入仕

範仲淹是蘇州吳縣人,2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改嫁。可想而知他的童年多麼艱辛,他「劃粥割齏」,因為缺乏食物,把粥幹掉之後切成小塊,鹹菜切碎,分成多頓吃,但範仲淹一點也不覺得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範仲淹考上了進士,之後便長期在各地做官。

清平樂 範仲淹

幸運的是,範仲淹趕上了好時代。宋朝鑑於唐末五代的教訓,對武將、宦官、外戚都不放心,專用士大夫,有「與士大夫共天下」之美稱。因此特別重視科舉,讀書人一旦考取功名就可以做官,待遇優渥。

儒家向來有「士為知己者死」的傳統,因此在宋代,寒門士子對改變他們命運的王朝與皇帝都感恩戴德,對社稷有很高的責任感。範仲淹就曾說過:「某早以孤賤,荷國家不次之遇,夙夜不惶,思所以報。」就是說,我兒時不幸,多虧國家提拔了我,我成天想的就是怎麼報答國家。他的一生也的確是這樣的。

清平樂 大宋朝堂上文臣濟濟

範仲淹官聲極好,在他為母親守喪完以後,晏殊就請他到應天府書院講學。範仲淹講學,大改空疏的學風,而倡導經世致用,注重在儒家經典、禮儀制度、從政能力和道德品質等方面培養學生。

範仲淹也幫助提拔了許多讀書人,他的學生孫復、張載都成為一代大儒,前者列於「宋初三先生」(胡瑗、孫復、石介),後者名列「北宋五子」(周敦頤、程顥、程頤、邵雍、張載)。

《宋史》中說:「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仲淹倡之。」正是在應天府執教生涯中,範仲淹反思現實,意識到宋朝面臨著巨大的危機,需要一場變革。

清平樂 範仲淹

二、在朝直諫,在邊修兵

範仲淹當諫官的時候,劉太后把持朝政,他就力諫太后歸政於仁宗,因此被貶。太后去世後,朝臣們見風使舵,議論劉太后的種種不是。只有範仲淹勸告仁宗,太后對他有10多年養育之恩,而且執政沒什麼過錯,不應該秋後算帳。

清平樂 宋仁宗

當時,呂夷簡為相,朝中很多大臣都是呂夷簡一手提拔的,範仲淹對此十分不滿,於是上百官圖,指斥呂夷簡徇私情,宰相不當有如此大的權力。

範仲淹還建議營建洛陽,預防緊急狀況。北宋都城四邊都是平原,無險可守,是兵家所說的「四戰之地」,而洛陽則有山河之險。範仲淹建議太平時在開封,遇戰事則居洛陽。可惜呂夷簡卻說範仲淹是書生之見,給駁回了。而後來的靖康之難就說明,範仲淹是對的。但這時候,他因得罪了呂夷簡,又被貶了。

清平樂 呂夷簡

如果你以為範仲淹是一個激進的人,那就錯了,他在戰事上恰巧相反。

1038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稱帝,建國西夏,挑起對宋的戰爭。受韓琦的推薦,範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前往前線指揮作戰。範仲淹與韓琦同任邊事,但兩人的戰略思想截然相反。韓琦年輕氣盛,堅決主戰,而範仲淹則堅定反戰。範仲淹的反戰並不是怯戰,而是厭戰。

清平樂 範仲淹

範仲淹希望平時加強武備、選用戰將、訓練士兵,通過積極的防守消耗敵人的力量,使敵人內部產生混亂,不戰而屈人之兵。他清楚地意識到,數十年無戰事的北宋,士兵早就不中用了,而西夏是遊牧民族,軍隊驍勇善戰,因此他不建議主動出擊,而是修建堅固的堡寨防守。如果敵人進行大規模攻擊,再採取反包圍和圍點打援,儘量放大我方之優勢。

但範仲淹畢竟不是主帥,無法節制全軍。韓琦貿然出擊,遭遇好水川之敗。在與西夏作戰時,範仲淹曾多次與李元昊通信,商議和議之事。而好水川之戰後,元昊恃勝而驕,出言不遜,範仲淹當著夏使的面把信燒了。大臣們認為範仲淹通敵,而且刻意破壞證據,仁宗雖然明察,但範仲淹還是被貶了。

清平樂 範仲淹

三、慶曆新政

範仲淹多年在地方為官、在書院講學、在邊境防守,深刻地意識到大宋王朝存在的危機。比如,北宋除科舉之外,還有恩蔭、舉薦、吏人等選官方法,這些方式選上來的官素質都一般。官員都明哲保身,人浮於事,曠職廢事。

再比如,宋代不讓宗室做官,只好好吃好喝地把宗室養起來,而贍養宗室的費用都由政府承擔。還將社會上的閒雜人等統統徵入軍隊,光贍養軍隊每年就要花掉財政收入的4/5,但面對遼、西夏的威脅,軍隊戰鬥力卻不行。等等等等。

清平樂 範仲淹(右)與晏殊

所以,範仲淹就聯合有識之士韓琦、富弼等力陳時弊,請求改革,仁宗也深有感觸,決心改革。改革的核心人物就是參知政事範仲淹。

他提出了十條建議:明黜陟(嚴明考績,非有大功大善者不升遷);抑僥倖(減少皇帝恩賜,大臣不得推薦子弟任館閣要職);精貢舉(進士先策論,後詩賦);擇長官(地方官由朝廷大臣投票選舉);均公田(平均土地);厚農桑(國家制定政策扶持農業);修武備(模仿府兵制,兵農合一);推恩信;重命令;減徭役。

清平樂 韓琦

範仲淹的改革遭到很多人的反對,不是因為改革不好,而且因為改革觸動了他們的利益。反對派構陷朋黨之名,打擊改革派。仁宗是一個十分敏感的人,他是宋代換宰相最勤快的皇帝,對朋黨之事絲毫不容。這樣一來,新政就徹底失敗了。實際上,若追究失敗的原因,朋黨之爭只是表象,宋代的祖宗之法太過強大,官員習慣了因循守舊,這才是根本原因。

清平樂 仁宗

文史君說

慶曆新政失敗後,範仲淹又被貶到鄧州,應好友滕子京的邀請,他寫下千古名篇《嶽陽樓記》,其中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並不是範仲淹的即興創作,而是他一生的理想和信念。相比滿朝庸官,範仲淹謀求改變。他一生為國為民,殫精竭慮,從不謀求私利。就在彌留之際,他還向仁宗上《遺表》,不是像其他大臣那樣求皇帝恩澤子孫,而是請求皇帝「制治於未亂,納民於大眾」

《宋史》中說:「自古一代帝王之興,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諸賢,無愧乎此。」歷史最終給了他公正的評判。

參考文獻

[元]脫脫等:《宋史》,中華書局,1977年。

方健:《範仲淹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作者:浩然文史·爛柯人)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清平樂》中的範仲淹、韓琦等人如此豪橫,宋仁宗為何不殺他們?
    《清平樂》中的範仲淹、韓琦等人如此豪橫,宋仁宗為何不殺他們?近日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中,大臣範仲淹、韓琦、司馬光等動輒上疏勸諫皇帝,或為治國理政,或為皇室宗親,事事拂「官家」之心,批「官家」逆鱗,但宋仁宗卻只能抑怨於心,處處依順臣子。此等行狀,在有宋一朝是否實存?其因何在?
  • 「舊學之碑」:歷史上的晏殊是「中庸圓滑」還是真正國士
    而後及其為太子舍人,遷升左庶子,便終於開始了與宋仁宗趙禎的交集,《清平樂》劇中趙禎對晏殊稱先生,亦師亦友即是從此時開始。    《宋史·晏殊傳》:帝愛其不欺,既成,數稱善…每稱許之…帝每訪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紙細書,已答奏,輒並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對抗太后,初次遭貶  仁宗初即位時,太后劉娥奉遺詔權聽政。「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劉娥並非宋仁宗趙禎的生母。而朝廷重臣對此或有風聞,人心浮動,既擔心幼主難扶,又怕太后專政。
  • 《清平樂》之 夏竦
    《宋史》列傳中,他帶著兒子夏安期與丁謂,王欽若同傳。作《宋史》的元人脫脫說他「王欽若、丁謂、夏竦,世皆指為奸邪。真宗時,海內乂安,文治洽和,群臣將順不暇,而封禪之議成於謂,天書之誣造端於欽若,所謂以道事君者,固如是耶。竦陰謀猜阻,鉤致成事,一居政府,排斥相踵,何其患得患失也。欽若以贓賄幹吏議,其得免者幸矣。然而黨惡醜正,幾敗國家,謂其尤者哉。」陰謀猜阻,鉤致成事,排斥相踵,患得患失。
  • 宋史•範仲淹傳
    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範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著名的《嶽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 演員劉鈞談《清平樂》:演範仲淹很忐忑,演不好觀眾會打瞌睡
    一身布衣,頭戴鬥笠,腳蹬草鞋,一輛驢車載著全部家當,衣衫襤褸又正氣凜然……熱播劇《清平樂》中,演員劉鈞飾演的宋代政治家、文學大家範仲淹的出場戲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讓大家迅速勾連起記憶中那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潔之士。
  • 《清平樂》晏殊為何主動被貶,背後有什麼含義?
    這首詩正是出自晏殊之手。在《清平樂》中,晏殊有過一次主動被貶的劇情,很多人在看到這裡的時候,不免會覺得有些奇怪,為什麼會要求主動被貶,作為一個北宋的名相,能夠在官場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晏殊這麼做,也是背後的道理的,正所謂不打沒有把握的仗,所以說,晏殊在主動被貶的背後,究竟有什麼含義呢?
  • 文能霸佔嶽陽樓,武堪勒功燕然山,仁宗朝全面開花第一人:範仲淹
    《清平樂》裡被觀眾戲稱為「全文背誦天團「的幾位千古名臣裡,第一個出現的就是範仲淹。出場的時候,這就是個邋裡邋遢的老頭子,穿著一身舊青衣,走到當時的南京,即現在河南商丘的應天府書院門前,還被幾個院裡的小孩懟:「相鼠有皮,人而無儀「,嫌他穿得太潦草,玷汙書院門庭。範仲淹一時還挺吃癟的,不好答話。
  • 清平樂:範仲淹年薪30萬錢,脫鞋子踩椅子上吃相豪爽,宋朝工資高
    我們科普一下範仲淹是北宋的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擔任過的最高官職是參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他不僅是文學家,更是一個高風亮節清廉愛民的好官。電視劇《清平樂》開播以來,帝後CP一直備受大家追捧。劇中範仲淹才是劇中的點睛之筆。範仲淹是由劉鈞飾演,有著酒窩的劉鈞把範仲淹豪爽耿直的性格,演繹得栩栩如生。
  • 清平樂內東門勾當官張茂則,隸屬宋朝特務機構皇城司,為大內密探
    (喜歡我的分享就關注「梨白」吧,文章為梨白原創,)電視劇《清平樂》的熱播終於結束了清宮娘娘們的互撕,帶我們走進了皇帝宋仁宗一生的家國情。趙禎,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仁宗」皇帝,宋朝在他的統治之下政治還算清明,經濟、文化、科技皆是高光時刻。
  • 清平樂:那些讓你背全文背到發瘋的大宋讀書人,怎樣營造朋友圈?
    (清平樂 呂夷簡) 兩派之爭最初其實只是呂夷簡和範仲淹兩個人的政見衝突。讓他們起衝突的,主要是兩件事,一件事是建都之爭,景佑二年(1035年),範仲淹認為汴京是四戰之地,建議仁宗重建都於有山河之險的洛陽,遇到戰事可以及時避難。呂夷簡卻認為範仲淹這是書生之見。 第二件事就是範仲淹向仁宗進百官圖,指斥呂夷簡憑藉自己的喜好提拔官員,請仁宗限制宰相的選官權。呂夷簡也不是吃素的,反過來指責範仲淹勾結朋黨,接著範仲淹就被貶了。
  • 北宋莆籍名臣蔡襄登上熱播劇《清平樂》
    》第11集導語四賢一不肖,指北宋蔡襄因範仲淹被貶一事而寫的五首詩。分別頌揚範仲淹、餘靖、尹洙、歐陽修等四人,抨擊高若訥一人。四賢一不肖詩為分別評寫這五人的五首詩。《宋史·蔡襄傳》開篇就講述了這組詩的來龍去脈:「蔡襄,字君謨,興化仙遊人。舉進士,為西京留守推官、館閣校勘。範仲淹以言事去國,餘靖論救之,尹洙請與同貶,歐陽修移書責司諫高若訥,由是三人者皆坐譴。
  • 剛正不阿,淡泊名利,即使多次被貶,依舊為人民謀福利
    歐陽修的好友範仲淹立志想要改革,就向皇帝進獻了一張《百官圖》,明確指出了宋朝關於升遷的利弊。但是這一舉動明顯觸動了一宰相呂夷簡為首的舊時官僚的利益。在他們的打擊報復之下,範仲淹被以離間君臣等罪名,被貶到了饒州。不少正直的官員想要營救範仲淹,卻紛紛被呂氏官僚集團的人打擊和報復。
  • 範仲淹、司馬光、李東陽、曾國藩……那些諡號「文正」的人臣!
    古代一些為官的人死後,如果皇帝覺得你對國家做出了貢獻,無論文臣武將,他就會賜你個諡號,用以表彰你一生的功績。在文臣的諡號中,「文正」被司馬光認為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他認為文是道德博聞,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極致。經過他的宣揚,「文正」從此以後被認為是人臣極美的諡號,皇帝不肯輕易給人。
  • 北宋第一人範仲淹的傳奇人生(四):文表人品,高風亮節!
    看到了這千裡秋色,客居他鄉的範仲淹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有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懷,極力謀求革新政治,卻屢遭挫折,被貶出京,遠離家鄉的範仲淹徹夜難眠。 月兒高高掛在天上,映照西樓,他獨自倚欄望月,借酒消愁,孰知酒入愁腸,化為相思的淚水。
  • 清平樂:宋仁宗一生對不起4個人,生母李妃、郭皇后、曹皇后和他
    南宋人施德操以千古盛德之君來稱讚宋仁宗,是一點也沒有錯的。但根據劇中的劇情,我們發現,他一生對不起的,是這4個人。第一個,生母李宸妃。她只是宋真宗趙恆的一個不受寵的侍妾,連皇帝登基,都沒有突破嬪位升上妃位,可以想像得出小透明的地位。
  • 範仲淹寫下了著名的《嶽陽樓記》,但沒有到過洞庭湖,是真的嗎?
    由此可見,這篇大名鼎鼎的《嶽陽樓記》是滕子京在巴陵郡重修嶽陽樓後囑託範仲淹而作的。而滕子京又是何許人也?他怎麼就能找上範仲淹呢?這得從《宋史》中找找答案。據《宋史》記載,滕子京名宗諒,子京是他的字,與範仲淹同一年考中進士。範仲淹對他的才華稱讚有加。後來因御史中丞王拱辰彈劾他有貪汙等行為,被貶官至嶽州,即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所稱的巴陵郡。這才有了他重修嶽陽樓的事情。
  • 大譜師:《清平樂》中的人物之仗義執言的夏竦
    熱播劇《清平樂》為我們生動呈現了北宋宋仁宗時期的官場政治風貌,也讓夏竦走入了大眾的視線。夏竦,字子喬,江西德安縣人,他出身於傳統封建世家,祖上官職低微,直到其父夏承皓沒於王事,才被朝廷錄為「三班差使」,真正踏上仕途。
  • 江蘇無錫惠山古鎮:清平樂之一,範仲淹和他從未去過的嶽陽樓
    範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和文化素養極高。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中華文化影響深遠,一篇《嶽陽樓記》足以名垂千古。
  • 範仲淹——大難當前,他用三條妙計轉危為安?
    曾用名叫朱說(yuè),現用名範仲淹,被西羌人稱為「龍圖老子」,被西夏人稱為「小範老子」。他的名聲早都傳到北宋以外的地界去了,看來範仲淹老師的能耐絕不僅僅只是在語文課本裡,讓學生們「背誦並默寫全文」那麼簡單。
  • 《清平樂》彈幕裡的迷之笑點,分分鐘讓人出戲!
    首先雖然節奏慢但是並不注水,裡面很多東西都值得細品,然後服道化精良、主演顏值高確實也很養眼,另外就是彈幕裡都是人才啊,那些迷之笑點的彈幕分分鐘讓人出戲,簡直是歡樂的源泉!比如:少年趙禎在得知自己的生母是李順容和非劉太后時,曾不管不顧地跑去皇陵想見一見自己的親生母親,但是被晏殊攔下,趙禎問晏殊如果他非要把自己母親接回去天下當如何,晏殊說大家只會以為官家還小不懂事繼而會讓劉太后一直垂簾聽政,趙禎便賭氣說他不幹了。天下至尊連自己親生母親也無法盡孝,不應該值得同情嗎,然而小牧看著彈幕裡好多diss趙禎辭職的,頓時又覺得好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