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
三月某天,我站在二樓的欄杆旁,聽見路過的一位老師說:「嘿,你看這樹葉兒,可真是一天一個樣啊!」我側過頭去,只見前幾天還只有些許嫩芽點綴的兩棵大樹,現在已是一簇簇的鮮綠。「春天來了。」我笑著應道。
而如今,夏至將至。
「我知道對你來說,這世界有一點複雜;
我知道你肯付出,卻不懂該如何表達。
我知道你不喜歡,成人世界的偽裝;
我知道關於未來,你有自己的想法……」
午休時間結束,隨著這首歌曲,校園裡漸漸恢復喧鬧。我伸了個懶腰,站起來走出辦公室門外,看著孩子們拿著清掃工具慢騰騰地來到走廊、樓梯間,聽他們一個個點頭鞠躬喚「老師好」,熱情地應上一句,然後笑眯眯地看著他們笨手笨腳地忙裡忙外。
樓外的大樹不知何時已枝繁葉茂,擋住了從樓上望向操場的視線,我雙手搭上欄杆,探出頭去看樓下的學生。看著他們稚嫩的小臉和正在拔節的個頭,好像比幾個月前成熟了一點,又好像什麼變化也沒有,不覺恍惚:真的就要離開了嗎?我還沒有這個實感。二月的新入職,三月的磨合,四月五月的兩次分開,以及正當下六月的預演離別……打開密密麻麻的實習日誌,每一天的工作記錄和心情都躍然於上,帶著我重溫這一學期的每個片段。
第一次開處室會的好奇,對李主任的欣賞和敬佩讓我暗下決心;
第一次上講臺的緊張,連教材都被捏出了一道道印子;
第一次判作業的鬱悶,生氣又無奈地在班裡撂下「狠話」;第一次值班的新鮮,穿梭於每個崗位之間樂趣無窮;
第一次監考的無聊,趁機把班上的學生名字默背了五遍;
第一次寫成長冊的精細,恨不得給孩子的每句話後面都寫上一大段反饋;
第一次跟外教交流的忐忑,連最基本的單詞都差點記不起來;
第一次衝學生發火的懊悔,我想到的都是自己的無能為力;
第一次代課的侷促,站在別的學生面前總覺得不太放得開;
第一次帶學生出去玩,被毫不客氣地狠敲了一筆但又無比開心;
第一次錄課、第一次校外活動、第一次上實驗課、第一次聽研討課、第一次閱卷、第一次說課……
但也慢慢地,有了最後一次正課、最後一次查儀表、最後一次寫成長冊、最後一次判作業……甚至,離最後一次以老師的身份站在他們面前,也只剩下十天而已。
猶記第一次走上真正的講臺前,吃早飯時也在心中順著講課稿,連一個課中插入的機智小笑話都背了不下十遍;而今,就算接到緊急調課通知,下一節課就要衝鋒上陣,也已能輕車熟路、泰然處之。這一切,都要感謝本學期在求實穩紮穩打的歷練,感謝有那麼多可愛的學生、優秀的同事陪伴和見證著我的成長,就教學能力而言,我顯而易見的改變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見得:
在教學設計方面,我逐漸建立起了一個比較適應的框架模式,在保證教學材料得以完整、重難點強調得當的呈現的同時,再進一步地讓材料的組織形式帶有學科特色和個人風格,適應自己的講課節奏。
得到最大提升的是設計好一節課的速度,我終於不再需要一整天的時間去琢磨一則導入,很多課堂素材都是信手拈來,也能更好地去選擇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一些怎樣的輔助教學手段。
在課堂管理方面,從一開始總是慌慌張張、顧此失彼,到現在的把控得當、遊刃有餘,之間經歷過大呼小叫的失控,也經歷過瀕臨放棄的無奈,與同學相互訴著學生不聽管教、不體諒自己的苦,卻也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管理方式。懂得怎樣讓氣氛熱起來,也懂得了如何降溫,自己把握課堂的「溫度計」。
隨著信任的建立,學生也越來越在課堂上表現出熱烈的反響,但同時也知道要遵守紀律,師生互動越來越自然融洽,課堂效率也便節節提升。
在教育機智方面,整天與學生鬥智鬥勇,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練就了一身「金鐘罩鐵布衫」,也自己總結出了一番套路。
初中生滿腦子都是鬼點子,動不動就給老師出難題,這題型還總是處於變換之中,初出茅廬的我總是被考倒,以至於「交白卷」。但漸漸也發現,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使用迂迴戰術,抓住學生最好掌握的某一點,乘勝追擊。面對越難對付的學生,最後收穫到的經驗也越多。
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完成下來,我的教師專業技能的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鍛鍊,但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與學生的朝夕相處之間,真正體會到了所謂「教學相長」的奧義所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唯有彼此真心以待,才能建立起最和諧的關係,才能互相促進成長,一起走向知識和情感的雙豐收。在以後無論是繼續當學生,還是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我都會把師生關係放在需要細緻處理的首位,時刻銘記:教育要關心學生整個人生價值的實現,要為學生一生的幸福做準備!
在這一學期裡,我也做過很多新鮮的嘗試,比如主動請纓擔任外教Margie的助理翻譯,陪她去做禮拜、吃火鍋、參觀省博物館和烈士陵園;我作為師大戰隊的一員,代表河北地區高校去北京參加「校園好聲音」大賽,把寫給學生的原創歌曲《相長》動情唱響;我在自己的兩個班裡和學生一起過生日,送給他們一首一首《小幸運》,表達我對這一學期人生奇遇的慶幸和感恩;我在學校特色的「梨園春進校園」戲曲文化藝術節上,混在學生堆裡,陪著兩個班一起唱了京戲選段和河南曲調;我給2個學生寫過3封長信,利用午休的時間給學生補課,認真批閱他們每天的成長記錄……我借著這次實習的機會,努力地全方位提升著自己,也儘可能多地跟學生們進行課上課下的交往。
第一次意識到想成為一名教師,是在高中成人禮當天。同學們三五成群合著影,在歡聲笑語中漸漸散場,陽光下熟悉的大操場上,突然響起一首《長大後,我就成了你》。落單的我站在原地,莫名淚如雨下。每當我回想起選擇終身事業的觸發點,那樣的一個場景片段都會從腦海中跳脫出來,提醒著我是為何走上了這條道路,提醒著我與教育教學緣起何處。
今後無論什麼時候,身在何處,只要想起這首歌,我都會熱淚盈眶吧。但願這熱淚,更多地是源自欣慰和感動,而不是難過和思念。因為我們終究只是陪伴彼此走過一段青春歲月的同路人,未來的路,我們都要自己走。
「我會牽著你的手,但是路要自己走,面對選擇的時候,聽聽心底寧靜的角落。
有一天我會放手,因為路要自己走,失去方向的時候,記著抬頭仰望清澈的天空。」
初為人師的珍貴記憶,我會一直保藏於心。
本文作者Age,ECNU教育學子。
熱愛生命科學,熱愛教育教學。
本公眾號以教育教學/成長生活類雜文預熱,
之後還將陸續上線生命/科學教育的相關內容,
請您多多支持、多多參與交流和提出建議
各位小夥伴,公眾號的留言功能正式上線啦!來和我們玩耍呀~由Age主講的《愛彌兒》名著解讀系列節目共5期,將在公眾號【徐影老師】上陸續更新。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跳轉至節目。一起來品讀這本被稱作「西方教育史上的三大裡程碑」之一的經典著作吧!喜歡不要忘記點讚哦
第一期:預告——名著導讀|西方教育裡程碑之一的《愛彌兒》
第二期:嬰兒期的教育——名著導讀|《愛彌兒》之嬰兒期的教育
第三期:兒童期的教育——名著導讀|《愛彌兒》之兒童期的教育
第四期:少年期的教育——名著導讀|《愛彌兒》之少年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