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不算久,見證的關於教師的變革卻不少。目前為止,親歷過教師輪崗、縣管校聘、教師頂崗實習等變化。且看實況:
身為家在城裡、工作在鄉村學校的教師,在大會上聽到城鄉教師交流輪崗的政策,異常激動、興奮。哪怕是能在離家近的學校工作僅一年也是幸福的。心中正琢磨著我家附近的幾所學校,卻被告知由於我們鄉村學校缺老師,所以我們學校的老師都不能輪崗到城裡,只能是城裡教師來我校「支教」。
結果城裡教師來我校「支教」一年,由於沒教過村裡孩子,也不敢嚴加管教,以致留下了一屆紀律最差的學生後回城了。
實行輪崗第二年,我校不知怎麼得了一個進城輪崗的名額,要求是數學老師。然後一名家在城裡的年輕優秀數學老師得以到城裡輪崗一年。說是輪崗一年,經過她的「努力」卻永久留在城中學校了。
之後我再也沒見輪崗之事。
縣管校聘我又幻想了,以為可以憑著工作實力到條件好一些的學校去競聘。結果又被告知由於我校很缺老師,不少「坑裡還沒有蘿蔔呢」,所以本校教師一律不動,還要等著其他學校落聘的教師來支援。結果有三位五十多歲他校落聘的教師來到我校,其中一位好幾年沒教學了,還有一位是一直幹後勤的。
試問我們鄉村學校缺的是要退休和幹後勤的老師嗎?
這之後也不見他校落聘的教師來「支援」我校了。
這兩年我們這又有一新策,就是剛考上編制的新教師,分配到城裡的要先到鄉村學校任教一年;分配到鄉村學校的新教師須先到城裡學校任教一年。
目前有兩位頂崗結束的教師來到我校,看她們教學,確實不錯,年輕努力,充滿活力,擅長使用多種教學設備。可是前一陣我與她們交流起來,她們說城鄉學校各方面差距太大了,發現自己慢慢被鄉村環境給同化了,感覺自己退化了。
總的來說上級部門為了均衡教育資源,促進城鄉教育發展設想、實施了不少策略。但是還不夠完善。還需要考慮、做到以下幾方面:
(1)要真正做到讓優秀教師去支援薄弱學校,不要讓薄弱學校成為老弱病殘的聚集地,讓本就薄弱的學校雪上加霜;
(2)延長支教年限,支教老師和學生都需要適應彼此,教學是個長期方能效果明顯的過程;
(3)多給薄弱學校教師到城裡學校輪崗、學習、交流、提升的機會;
(4)讓真正想支教、有條件支教的優秀教師來支教,而不是僅為了加分、晉級才不得不支教。不能只讓他們享受支教的優惠政策,還要加強對支教教師的考核,對其工作量、教學成績初始情況和支教結束時的情況等進行考核評比,達到一定支教效果,才能給予其應有的實惠,也免得一直在鄉村學校工作的教師心有不平。
總之,政府部門心系教育,多聽聽一線教師的感受、建議,不斷實施、完善良策。相信我們的教育必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