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地限購政策一項項的落地,一二線城市火爆的樓市也開始降溫了。越來越多的購房者也開始思考房子的居住屬性,開始淡化逐利的投機的投資屬性了。
「房子是用來住的」深入人心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購房習慣,以前在投資的熱度下,人們往往考慮的是升值空間和地段,現在人們在購房的時候開始關注樓盤的人居環境了。
古人早有名言,良禽擇木而棲,作為購房者來說就應該是責城而居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居住環境也在不斷的惡化,擁擠、提供基本服務的經費不足、缺少適當的住房、基礎設施每況愈下等等。
那麼如何「擇城而居」,選擇一座城終老呢?
首先,一座宜居的城市需要有合理的規劃。
公共建築、商業服務機構、生活區、工作區、工廠、學校、醫院等資源分布均勻。公共建築如公共活動中心、購物中心分布於市區中心地帶,給居民在鬧市中提供了一片休息、遊樂的地方,外圍可以分布大片住宅群,間有學校、醫院和無汙染的輕型、小型加工廠,方便工作生活。
各個區域之間用動、植物園、苗圃、郊區綠地插入市區,並通過林蔭帶直接與市中心連通,如居住區的外圍是綠化帶(如防護林),最外層是工業、倉庫或對外交通用地,這樣生活用地與生產用地的組織比較合理,二者既有一定的聯繫,又有必要的隔離。
其次,公共運輸系統便捷,道路分布合理。
一座城生活著幾十萬幾百萬人口,交通出行更多的還是依靠公共運輸,因此城市是否有軌道交通、公交車系統分布是否合理,覆蓋是否完善,都直接影響了居住出行的舒適性。好的宜居城市適宜按照放射環狀道路系統組織市內交通線路,並且與城市道路綠化相結合,園林綠地穿插於道路的點、帶、面,做到「園中是城,城中有園」,交通便捷四通八達。
最後,優秀的人文環境和歷史底蘊。
選擇一座城,生活在其中不僅僅是生活,還需要這座城有讓你心心念不遠離開的內涵,沒有人文和歷史底蘊的城市,就如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能讓你愛上她的肉體,卻無法讓她吸引你的心靈。
一座城可以因為優秀的文化底蘊而靈動起來,如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表達了古往今來的人們對於這座美麗城市的由衷贊,而且她還有著2200年的悠久歷史,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留下了無數文人墨客的風流韻事,這一切都是杭州這一座城市的靈魂。
踐行「房子是用來住的」就選擇自己喜歡的城市,一座能讓你愛上她肉體和靈魂的城市,房子不僅僅是投資和金錢,還是一種生活和態度。住,需要擇城而居,有哪座城是你心心念念的喜歡了呢?
本文來自小胖大少,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片來自網絡,感謝支持!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小胖大少】:xiaopangdashao1988
請記住:小胖大少,一個有溫度的草根原創網際網路房地產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