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清華大學發布公告,對馬克思主義學院兩位博士生做出勸退處理。這兩個博士生在讀期間,長期沉迷於學術以外的活動,未經請假連續兩周不參加學校規定的教學和研究活動,所以被取消學籍。
考上清華大學博士的學生,已經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才,他們能接觸到的學習資源比普通人要多,他們遇到的機會也多。本可以成就自我、貢獻社會,擁有一個讓人羨慕的美好未來,但他們卻不專心學習、天天混日子,白白浪費了非常難得的教育資源。
為什麼總會有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因為生活苦了,可以輕易被一些娛樂轉移,可以去KTV唱唱歌、在家打會遊戲、或者悶頭睡一覺,最終人們會習以為常,適應生活的苦。
但是學習需要保持飽滿的熱情和清醒的認知,不斷更新學習方向和學習目標。而且學習的內容和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像生活的苦一樣重複。學習苦了,不會因為唱個歌或睡一覺就好了,反而會因為這些娛樂影響學習的效果。
然而還是會有很多人熱衷於學習,學習某項技能或通過學習提升學歷,他們不知道學習很苦嗎?其實他們最了解學習的苦,可能會找不到方向、學習效率低、沒有時間學習。
之所以不斷學習,是因為在社會上受到了一些歧視,因為學歷低在晉升機會面前無能為力;因為掌握某項技能不熟練被人議論年紀大……所以他們不斷拓展知識的邊界,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量。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進步,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一天不學習,就會比別人慢一點;一年不學習,就會比別人慢一大截。慢慢地,就會被身邊人不斷拉開距離,如果一直逃避學習,總是拿「我不會」當藉口,遲早就會被職場淘汰。
如果不願吃學習的苦,就要承受生活的苦。對我們來說,最公平的事情莫過於學習。通過持續的學習,慢慢活改變自我、提升自我,進而我們在機會面前才會有擁有選擇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