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尼·巴贊(Tony Buzan)發明思維導圖的初衷只是為了對線性筆記的改造,隨著思維導圖潛能的不斷挖掘,直至今日,人們更多地將其看作是一種思維具體化的展示與交流工具。思維導圖的繪製模擬人腦自身的思維模式——以一個中心主題展開,由內及外發散形成新的關節點,從新的關節點出發又可形成更多的子主題……以此形成中心主題—關節點—子主題的關聯放射性立體結構。
在初中化學知識體系中,相比物理變化這個概念,化學變化(化學反應)是一個核心知識,其涵蓋了質量守恆定律、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化學反應的表示方法、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等主要內容。這時可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進行複習,以「化學反應」為中心主題,以上四個方面為子主題,如圖1是用希沃白板5軟體自帶思維導圖工具製作的一級思維導圖,明確了在複習化學反應時應從以上四個方面進行梳理。
圖1
在對質量守恆定律複習時,應重點抓住質量守恆定律的適用範圍、定義、實質,思維導圖的逐級打開過程,就是學生思維的發散過程,學生在回憶過程中實現了對知識的再認識,通過追問、思考、領悟,師生間的一問一答,使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由模糊、零散變成清晰、系統化。圖2是質量守恆定律二級主題的思維導圖展開部分,另外三個二級主題能量變化、表示方法、影響速率因素也可以模仿質量守恆定律的思維導圖設計相應的複習點。
圖2 「質量守恆定律」思維導圖
在對以上四個分支複習完的基礎上,可用同樣的方法對反應的四大基本反應類型從定義到物質類別,再到元素化合價的變化進行系統的比較。這個分支可以放到中心主題「化學反應」的下方。這樣圍繞化學反應這個主題就形成了一個全方位的知識網絡框架圖,學生在提到這個內容時,不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而是像導圖打開一樣,學生的思維是有序的,逐層的、聯繫的,從而使複習更有效,更牢固。
本文由初中化學大師原創,歡迎關注,一起漲知識!
允許非盈利性引用,並請註明出處:「轉載自初中化學大師」字樣,以尊重作者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