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從網友的「十八大期盼」中感受中國信心
人民網評:記取「十八大」寄語的民意資源
人民網評:恪盡興黨之責,每一位黨代表都是一面旗幟
快評:長期堅持科學發展觀,從這裡繼往開來
快評:封閉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幟的邪路,都是死路
人民網評:十八大報告把「人民」舉過頭頂折射謙衝、自信與堅定
人民網評:十八大報告"三個更加"體現政治體制改革勇氣與智慧
人民網評:「收入倍增」,讓民生鮮花盛開在市場沃土上
人民網評:「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釋放深刻信號
人民網評:以「規則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需要更開放理念
人民網評:向未來美好藍圖再出發,需要每個國人興酣落筆
11月15日中午,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亮相,前後不過短短18分鐘——確確實實稱得上「歷史性的一刻」:有91年歷史、8200多萬名黨員的中國共產黨又一次實現了中央領導集體的新老交替。
為了記錄這一刻,500多名中外新聞人,上百架攝影、攝像機鏡頭,從一早起就在人民大會堂內屏息以待,空氣裡的熱度,人們臉上的興奮期待,透過鏡頭感染了更多的人們。
這期待與關注的空前熱度,這段日子,其實是席捲過960萬平方公裡的神州大地,瀰漫在13億百姓的心上,也蘊含在全世界五荒八極的各色目光裡。
人人期待,「強盛中國」能有一批適合的領導人,團結中華民族各方力量,帶領全體人民群眾一起踏上新徵程,向著多年後那個「幸福中國」、「美麗中國」的新目標前進。
「人民」,是黨的十八大會議進程中,最多被提到的熱詞之一。有人統計,在十八大報告中,「人民」出現了145次。在15日新任總書記習近平同志的講話裡,「人民」與「責任」,同樣成了最核心的兩個關鍵詞。
網絡時代,讓我們可以更直觀地傾聽百姓心聲,更全方位地感受執政者的態度。在迎接和慶祝十八大的日子裡,在許多網絡媒體開通的給新一代領導人的留言版上,百姓們的殷殷寄語,表達著相近的願望:「多為人民謀福利、「還大地以青山綠水」、「加強政治文明建設,加大反腐力度」……而習近平同志的講話裡,則以一連串排比似的「更」句式,囊括了「我們的人民」的種種訴求,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設定為「我們的奮鬥目標」。這,是讓人感受得到溫度的呼應與迴響。
人們已經注意到,新一屆中央委員中間,95%以上具有大學以上學歷,近四成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知識化、年輕化、專業化,成了越來越明顯的特點和趨勢。很容易忽略的另一點則是,據報導,這些新任「兩委」委員們,在遴選過程中的民主測評稱職以上得票率大多超過90%,民意調查滿意率要在80%以上。「黨員和群眾擁護」、「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恐怕不會是一句空話,而將逐漸成為衡量各級領導者言行與政績的具體標準。期待中的中國政治文明生態建設,真正考量標準,應該也在於是否能夠求真務實,勇於承擔責任——對民族的責任,對人民的責任,對黨的責任。
高關注緊緊關聯著高期待。而高期待,又是新領導集體得以團結帶領全體人民砥礪前行的最可貴基礎,是奔小康、建設「幸福中國」的力量源泉。惟有珍惜,真正與人民心心相印,黨與國,方有和諧、美麗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