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關注:超級預測
CPI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又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簡稱CPI;
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消費品及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的重要宏觀經濟指標,也是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
一般來說,CPI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措施的出臺與力度,如央行是否調息、是否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等。同時,CPI的高低也間接影響資本市場的變化;
CPI涵蓋全國城鄉居民生活消費的食品菸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等8大類、262個基本分類的商品與服務價格;
CPI穩定、就業充分及GDP增長往往是最重要的社會經濟目標。
PPI
生產價格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簡稱PPI;
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宏觀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PPI與CPI不同。PPI的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業購買的一籃子物品和勞務的總費用。由於企業最終要把它們的費用以更高的消費價格的形式轉移給消費者,所以,通常認為PPI的變動對預測CPI的變動是有用的。
PPI與CPI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根據價格傳導規律,PPI對CPI有一定的影響。PPI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CPI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整體價格水平的波動一般先出現在生產領域,然後通過產業鏈向下遊產業擴散,最後波及流通領域消費品。
由於CPI不僅包括消費品價格,還包括服務價格,CPI與PPI在統計口徑上並非嚴格的對應關係。因此,CPI與PPI的變化在某一時期出現不一致的情況是有可能的。
若發生價格傳導出現斷裂的現象,其主要原因在於工業品市場處於買方市場以及政府對公共產品價格的人為控制等。
PMI
採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簡稱PMI;
PMI是通過對採購經理的月度調查匯總出來的指數,能夠反映經濟的變化趨勢,是監測經濟運行及時可靠的先行指標;
PMI是綜合性的經濟監測指標體系,分為製造業PMI、服務業PMI,也有一些國家建立了建築業PMI;PMI每項指標均反映了商業活動的現實情況,綜合指數則反映製造業或服務業的整體增長或衰退;
PMI指數50%為榮枯分水線。如果匯總後的製造業綜合指數高於50%,表示整個製造業經濟在擴張的訊號。低於50%表示製造業經濟下降,接近40%,則有經濟蕭條的情緒;
PMI指數體系無論對於政府部門、金融機構、投資公司,還是企業來說,在經濟預測和商業分析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
官方PMI指數和財新PMI指數之間的區別:
官方PMI值由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和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發布,樣本超過3000家,數據調研以大中型企業為主;財新PMI體系包括財新中國製造業PMI和財新中國服務業PMI,以及由製造業產出(生產)指數和服務業經營活動(商務活動)指數加權平均得出,樣本企業430家,更能反映中小企業的情況。
兩項數據出現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兩者樣本的差別造成的:財新PMI涵蓋更多的中小型以及出口導向型企業,而官方PMI的樣本量要大得多,可能更好地反映了總體內需的情況。
ADP
ADP(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美國自動數據處理公司)也就是我們常稱的「小非農」就業數據,它於每個月的第一個周三公布。「大非農」就業數據於每個月第一個周五發布,數據來源於美國勞工部勞動統計局;
非農數據(非農數據一般指「大非農」數據)和小非農數據之間存在較強的正相關關係,發布於周三的小非農數據對發布於周五非農非農數據有預示作用。小非農數據通常被用來預測調校非農數據預期;
非農數據是指非農業就業人數、就業率與失業率這三個數值。顧名思義,它是反映美國非農業人口的就業狀況的數據指標。非農數據是美聯儲衡量國家經濟、調整貨幣政策的重要依據,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美元的走向;
非農數據數值增大,則表明美國經濟走好,利好美元,而利空金銀;反之若其數值減小,則表明美國經濟陷入低迷,自然是利空美元,利多金銀。非農數據通常被譽為能夠令外匯市場做出反應的所有經濟指標中的「XO」,是市場最為敏感的月度經濟指標。
初請失業金人數
初請失業金人數(Initial Jobless Claims)也即首次失業救濟申請人數,是對於在當周首次進行失業救濟申請的人數所進行的統計;
初請失業金人數是反映其國內勞動力市場狀況的指標之一,被用於對用工市場健康度進行衡量;它統計的是第一次申請領取失業金的人數。由於該數據每周都公布,是投資市場的焦點所在,失業人數的大幅增加,美國政府的財政壓力也就隨之增加;
該指標是反映勞動力市場狀況的第二指標,之後由勞工統計局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更受關注。如果該指標比預期更高,則應認為美元弱勢、看跌,而如果該指標比預期更低,則應認為美元強勢、看漲;
由於是以周為單位進行計算,該失業救濟申請數據十分不穩定。通常,至少35000申請數的變動才能表示就業機會增加的重大變化;與初請失業金人數相對的是續請失業金人數:也即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之後再次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它通常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之後一周發布。
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簡稱「國房景氣指數」)
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Real Estate Climate Index)又名國房景氣指數國房景氣指數;它是對房地產業發展變化趨勢和變化程度的量化反映;
國房景氣指數是綜合反映全國房地產業發展景氣狀況的總體指數,可以從土地、資金、開發量、市場需求等角度顯示全國房地產業基本運行狀況、波動幅度,預測未來趨勢,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預警機制,為投資者選擇投資機遇提供統計信息;
國房景氣指數以100為景氣線,100以上為景氣空間,100以下為不景氣空間。通過對景氣所處空間、景氣值波動幅度、趨勢的評估發布,可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決策依據,也為社會提供統計信息,引導中國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物流業景氣指數
物流業景氣指數(Logistics Prosperity Index),簡稱LPI;
LPI基本反映了物流業經濟發展的總體變化情況,如貨運量、快遞業務量、港口貨物吞吐量等物流相關指標,以及工業生產、進出口貿易、固定資產投資、貨幣投放等相關經濟指標具有較高的關聯性;
該指數豐富了物流統計指標體系,有效彌補了現行物流統計的不足,增加了觀察、預測、分析我國物流業運行發展趨勢的新視角,為進一步加強物流運行與國民經濟的關聯性研究奠定了基礎,為指導企業生產經營與投資等活動提供了依據;
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高於50%時,反映物流業經濟擴張;低於50%,則反映物流業經濟收縮。
消費者信心指數
消費者信心指數(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又名消費者情緒(Consumer Sentiment Index),簡稱ICS;
ICS是指消費者根據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形勢,對就業、收入、物價、利率等問題的綜合判斷後得出的一種看法和預期;
ICS是反映消費者信心強弱的指標,消費者的信心與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間存在密切聯繫,對未來的整個經濟發展趨勢有相當的預見性,預測經濟走勢和消費趨向的一個先行指標,是監測經濟周期變化不可缺少的依據。
投資者信心指數
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信心指數數值介於0-100之間,50為中性值。當信心指數低於50,就認為市場信心不足,指數波動性有加大可能;反之信心指數高於50,就認為市場信心比較足,市場有企穩上行趨勢;
投資者信心指數主要包括信心指數、牛市指數、熊市指數這三大指數體系。其中,牛市指數為看多市場的指數,熊市指數為看空市場的指數,而信心指數則是反映整個市場未來波動性的指數。
廣義貨幣(M2)
廣義貨幣(Broad money),指交易貨幣(M1,即社會流通貨幣總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
M0=流通中的現金,整個銀行體系之外的企業,個人擁有的現金之和
狹義貨幣(M1)=M0+企業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M2)=M1+準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另外還有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其中,M2減M1是準貨幣,M3是根據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而設置的
M2是一個經濟學、金融學概念,和狹義貨幣相對應,是貨幣供給的一種形式或口徑;M2通常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變化和未來通脹的壓力狀態。近年來,很多國家都把M2作為貨幣供應量的調控目標。
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
中央銀行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貨幣政策。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
由於歷史原因,不同國家的統計口徑及表示方法會有所不同。例如,在美國的經濟統計中,常常以M3表示廣義貨幣;而在英國,則以M4表示。
上證50指數:是挑選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以綜合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優質大盤企業的整體狀況。上證50指數簡稱為上證50,指數代碼000016,基日為2003年12月31日。
中證500:是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所開發的指數中的一種,其樣本空間內股票是扣除滬深300指數樣本股及最近一年日均總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剩餘股票按照最近一年(新股為上市以來)的日均成交金額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後20%的股票,然後將剩餘股票按照日均總市值由高到低進行排名,選取排名在前500名的股票作為中證500指數樣本股。中證500指數綜合反映滬深證券市場內小市值公司的整體狀況。
股票振幅:股票開盤後的當日最高價和最低價之間的差的絕對值與前日收盤價的百分比,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現股票的活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