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測量多次難超36.5度,為什麼我們「變涼」了?

2020-12-17 慢新聞

疫情防控期間,不少公共場所、企事業單位、小區門崗都採用額溫槍或者測溫儀來測量進出人員的體溫。被測試得多,不少人也開始留意自己以前未曾關注過的體溫。這不,南岸區的秦先生就因為被測出體溫是33.3度,懷疑自己是「冷血動物」。

使用額溫槍測出的體溫真的準確嗎?天冷時和天熱時,在戶外測出的體溫,會不會有變化?不同年齡、性別,體溫是否又有不同?來看記者的調查。

▲網上售賣的手持紅外測溫儀(網絡圖片)

體溫測量多次 難超36.5度

近日,家住江北區長安麗都的王女士告訴記者,每次回到小區,物業保安用額溫槍給測量體溫時,自己的體溫都不會超過36.5度,甚至有一次還被測量出35.5度。「我記得原來看書,書上有說,人體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度。我還問了許多朋友,他們測出來的體溫也很少超過36.5度。這是為什麼?怎麼跟書上說的存在差異呢?」

人體體溫難上36.5度?為此,記者採訪了一些市民。

家住渝北空港新城的胡女士告訴記者,因為上班的緣故,工作日她每天至少要測量兩次體溫。「不過,每次測下來體溫都不會超過36.5度,一般在35.5度到36.2度左右。」自己沒有過分留意體溫,只要身體沒有感覺到不舒服,應該就是正常的吧。

家住渝中區肖家灣某小區的鄭女士表示,在小區或工作單位都要進行體溫測量,體溫多數都在36.2度左右,即使有時買菜回來走熱了,測量結果也不會超過36.5度。

▲渝中區一小區大門處,物業保安對進入小區的人員進行體溫測量

測出僅33.3度 懷疑自己是「冷血動物」

28歲的秦先生家住南岸區長江村,他告訴記者,自己身體健康,最近這段時間,每次外出回到小區,小區保安人員都要用紅外測溫儀對他進行體溫檢測。不知道為什麼,近期幾次測量,他的體溫都比較低,最近一次測量為35.3度。

「35.3度,在我看來都不算低了,前段時間,我還被測出過33.3度。」秦先生告訴記者,測出33.3度後的那幾分鐘,自己內心充滿疑惑,先是懷疑測溫儀壞了,但又一想,測溫儀時刻在用,要是壞了,保安肯定會發現並及時更換。然後,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冷血動物」,「冷血動物的體溫都是隨外界氣溫而變化,天氣越冷體溫越低,最近氣溫低,所以我測出來只有33.3度。」回家後,讀理工科的他仔細想了想,覺得並非如此。「這段時間,重慶的氣溫較低,進小區測量體溫前,我都是在戶外,額頭也是露著的,就算是路上走累了,額頭出了汗,也很快冷下來。這樣,測額頭測出來的溫度肯定會偏低嘛。」

為此,記者諮詢了部分小區物業和在城市公共運輸工作的人士,他們表示,疫情防控期間,他們嚴格落實乘客體溫檢測,針對體溫超過37.3℃乘客,會嚴格按照規定進行信息登記、留置觀察、移送處置。

家住南岸區海棠溪的石女士也給記者分享了朋友的一個案例。「我朋友是一名孕婦,一直有做孕期瑜伽。最近,她去一家瑜伽房試圖鍛鍊,結果被測出來體溫太低,說只有33度,沒能進入瑜伽房。」石女士說,自己也有印象,讀書時,高中生物課本有一節專門講了人體的溫度,口腔溫度為37.2度,腋窩溫度為36.8度,直腸溫度為37.5度,為何還會測出來33度?

▲南岸區一廠區,保安對進入人員進行體溫測量

環境不同會有差異 數值過低不排除儀器原因

記者分別諮詢了在廣東深圳從事紅外測溫儀生產的一家電子公司和在重慶從事額溫槍貿易服務的老布。

在廣東深圳從事紅外測溫儀生產的一家電子公司工作人員江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市面上大多數測溫儀或額溫槍都是利用紅外線技術開發而成,可用於測試物體溫度以及人體額頭、耳朵、手腕的溫度。紅外測溫儀由於與人體非接觸、測量時間短等特點,疫情防控期間,被廣泛應用於車站、商圈、超市、小區門崗等場所的初篩,因此,他們訂單也增加了不少。

在重慶從事額溫槍貿易服務的老布向記者介紹,市面上多數紅外測溫儀屬於家用和醫用,雖然紅外測溫儀能夠快速測溫,但是會受外部環境影響,比如溫度較低,測試額頭的話,測出來的體溫就會有偏差,一般來說,偏差溫度會在0.2至0.5度左右,如果是溫度過低,可能偏差還會在1度左右。一般情況下,在25度的室內,測試額頭的結果是比較準確的。如果室外溫度較低,可選擇測試手腕或者脖子;如果運動後額頭出汗,也應該擦拭汗液或者等一段時間之後再進行測量,這樣測量出來的結果相對來說,較為準確。

老布分析,如果測試額頭出來的數值差異比較大,像33度這種,除了外部環境溫度、個體差異以及測量方式的不準確,可能也跟測溫儀本身有關,「家用或者醫用的測溫儀測量範圍在32度到43度,差異過大,不排除使用了工業級別的測溫儀。」

▲軌道交通1號線小什字站,紅外測溫系統對經過乘客進行體溫測量

輕度變化正常 都市人散熱多體溫有所下降

記者查詢資料發現,1851年,德國內科醫生溫德利希在萊比錫市收集了2.5萬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這些體溫數據從36.2度到37.5度不等。溫德利希取中間值,確定了人體溫度大約為37℃的標準數值。然而,網上又有說法表示,自19世紀以來,人體的體溫在下降。真是這樣嗎?3月3日,記者專訪了陸軍特色醫學中心急診科主治醫師劉春光。

劉春光表示,溫德利希的說法在其所處時代是正確的,伴隨著測量方法的改進,現在,我們教科書所學的腋下正常體溫在36度到37度之間,所以,平均值會在36.5度左右。

進行體溫測量時,測試部位、時間、季節以及個體差異等因素,都會影響測量結果,所以測出的體溫在正常範圍內可有輕度變化。譬如,下午較早晨體溫相對要高,但一般相差小於1度,所以,現在認為正常體溫不能簡單以一個數字37度來表示。

值得說明的是,正常人的體溫受體溫調節中樞所調控,並通過神經、體液因素使產熱和散熱過程呈動態平衡,保持體溫在相對恆定的範圍內。現代的都市人,工作壓力大、運動少、空調用得多,導致產熱減少,散熱增多,所以,測得的體溫相對有所下降,但都在正常範圍內,不會影響我們的正常代謝。

水銀體溫計最準確 成年女性體溫高於男性

劉春光告訴記者,測量體溫的方式主要包括口測法、腋測法、肛測法三種。其實,最接近人體體溫的測量方法是測直腸內溫度,也就是肛測法,但是臨床中很少運用。常用的腋下測溫也較為準確。

目前,測量體溫的工具主要包括四種:傳統的玻璃制水銀體溫計;電子溫度計,準確也方便攜帶;耳溫或額溫槍體溫計,居家可備;紅外線體溫計,快速便利。所有測溫工具中,水銀體溫計測量最準確,所以,臨床用得也比較多,選擇水銀體溫計測溫時,首先擦乾腋下的汗水,測量時間一般停留5到10分鐘。

劉春光還表示,在他的日常工作中,接觸到的患者,測量出來的體溫一般都在38度左右;正常體溫一般在36度到37度左右。在發熱門診,接觸到的病人,高熱在38度到39度。「患者到發熱門診看病,不管是在醫院外用額溫槍測得體溫還是用紅外體溫儀器測過體溫,醫生都需要進行腋下測溫以便再次核實,如果患者體溫在39度以上,我們2至4小時會監測一次。」他稱,如果測出的數值差異較大,建議採取水銀體溫計複測。

有孕婦測出溫度偏低,那麼,人體體溫是否與性別、年齡也有關係?劉春光表示,一般來說,女性妊娠期和排卵期體溫高於日常。另外,年齡、體質不同,體溫也會有差別,

成年女性體溫比男性要高,老年人體溫偏低,兒童體溫偏高。

另外,紅外測溫儀器主要是接受人體發出的信號,機器本身不發出紅外線,所以不用擔心紅外體溫儀對人有害。

劉春光提醒市民,適當運動,調整心態,均衡膳食,不要過於糾結一次體溫測試,太緊張也會影響體溫。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文/圖

相關焦點

  • 慢新聞·調查|體溫測量多次難超36.5度,為什麼我們「變涼」了?
    ▲網上售賣的手持紅外測溫儀(網絡圖片)體溫測量多次 難超36.5度近日,家住江北區長安麗都的王女士告訴記者,每次回到小區,物業保安用額溫槍給測量體溫時,自己的體溫都不會超過36.5度,甚至有一次還被測量出35.5度。
  • 都說人體正常體溫是37度,為什麼每次測量都是36度多,正常嗎?
    都說人體正常體溫是37度,為什麼每次測量都是36度多,正常嗎?自然是正常的。不大正常的是「正常體溫37度」的這個說法。有意思的是,「人體正常體溫為37℃」的這個說法又的確是通過測量腋窩溫度得來的。也就是說,通過測量腋窩體溫得出「人體正常平均體溫37℃」的結論是一個誤打誤撞,歪打正著的結果。
  • 體溫36度正常嗎 體溫偏低怎麼辦
    身體正常體溫在36—37度左右。但是有的朋友發現,自己的體溫一直在36度甚至更低一點,便會擔心是不是身體哪裡出了問題。本文詳細的講解了人體體溫的奧秘。體溫36度正常嗎?男女老幼的體溫有什麼差別?要想讓體溫維持正常該怎麼做?相信你看完會有所了解。
  • 最近天天測體溫才發現:正常體溫不再是37℃了?人體變涼了嗎?
    來源:都市快報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每天進出小區都要測量體溫。不少人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是36℃多,很少會高於36.7℃。這就有點讓人納悶了。小時候課本上說,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現實中大部分人的體溫都不到37℃?
  • 每天測溫才發現,我們的正常體溫不再是37℃了?人體變涼了嗎?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每天進出小區都要測量體溫。不少人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是36℃多,很少會高於36.7℃。這就有點讓人納悶了。小時候課本上說,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現實中大部分人的體溫都不到37℃?▲員工在進入產區時需挨個測量體溫。
  • 最近天天被測溫槍打才發現:我們的正常體溫不再是37℃了?人體變涼...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2月29日訊 據都市快報消息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每天進出小區都要測量體溫。不少人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是36℃多,很少會高於36.7℃。這就有點讓人納悶了。小時候課本上說,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現實中大部分人的體溫都不到37℃?
  • 體溫35℃,我是不是涼了?
    體溫35℃,我是不是涼了?為什麼說「涼」就「涼」了?是這樣的在1851年一位叫收集了約2.5萬名病人的腋下體溫數據取其中間值確定了人體平均正常體溫為37℃的標準這標準一用就用了一百多年但最近研究發現
  • 體溫在多少度以上,屬於發熱?不同溫度計測量,為何有誤差
    直到現在為止我們進出公眾場合還是要不定時的測量體溫,體溫計是每個家庭必備的一種儀器,尤其是家中有小孩的平時經常會感冒頭疼發燒,體溫計就起到了一個關鍵性作用。大家都知道38度屬於發燒,但是對於發燒大的具體界限還很模糊,那麼究竟體溫在多少度以上才屬於發熱呢?
  • 正常體溫本來是37度,為什麼大家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
    人的體溫多少度是正常體溫?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37度,以37度為標準,如果超過了,就覺得是發燒了。正常的體溫是37度嗎?但為什麼我們在測量的時候,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在正常的範圍內,體溫是低一點好還是高一點好呢?今天這篇文章,就像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帶你詳細了解體溫。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體溫37度和36.3度,分別說明什麼?
    雖然今年已經快過去了,但相信很多人依舊還是有經常測量體溫的習慣,誰能想到每天測量體溫竟然能變成日常操作,不過畢竟已經還沒有全部結束,時不時地還會冒出病例來,我們依舊要做好防護和檢測。人的正常體溫到底是多少度?37度和36.3,分別說明什麼?真的是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嗎?
  • 為什麼寶寶標準體溫不是36度?寶寶體溫,媽媽最關心的5件事
    我們抱著寶寶的時候,有沒有感覺到寶寶的皮膚比我們要熱一些,體溫計量一下,媽呀37°多了。很多人認為寶寶生病,發燒了,於是憂心忡忡帶著孩子到了醫院,又被大夫請回家。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寶寶體溫那些事1、寶寶常溫是多少一個成年人體溫在36°左右,但是新生兒的溫度要高於我們成人,溫度一般在37°左右,但是由於寶寶對體溫調節能力差,體溫受環境溫度影響較大。
  • 體溫多少度正常?哪種方式測更準確?如何正確測量?
    到今年的5月份為止,我國的新冠疫情已經控制得不錯了,但最近又開始出現一些病例了,大家放下的心又再次提起來了。相信很多人每天出門還是必戴口罩,上班之前還是會被測體溫,體溫稍微高點就非常擔心,懷疑自己。但你知道人體的體溫多少度算正常嗎?是不是很多人以為的37度?
  • 德馨: 體溫37.5度算發燒嗎 多少度算發燒
    人的體溫是否正常是有相應的範圍,超過了相關標準的話則屬於異常,可以考慮為發燒。一些人感覺到頭腦昏昏沉沉,人也沒有精神,這時候四肢也感覺到燙熱燙熱,經過體溫計一測量為37.5度。那麼,37.5度算不算發燒嗎?
  • 嬰兒體溫37度正常嗎 嬰兒體溫37.1頭有點燙怎麼辦
    一個多月的嬰兒體溫37度正常嗎我們常常會發現我們的體溫會比其他人要高,感覺到冷,用體溫計測量的時候,只有三十七度,那麼腋下體溫37度算發燒嗎,發燒怎麼退燒比較好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如何給豬測體溫,為什麼要測量豬的體溫
    大家好,我是創業哥,這一期給大家講一個如何測定豬的體溫。為什麼要知道這個豬的體溫,這一段時間也有些網友已經感覺到了,我經常會回復一句話,就是信息量太少。我無法判斷病因,無法給你說用什麼藥。我今天就給大家講一下,如何通過體溫來判斷這個豬的病因,咱們人去看病也是這樣。首先往上一坐,你簡單的敘述一下那個症狀以後那個醫生首先就遞給你一根那個溫度計。他要通過你的體溫,然後去判斷你是哪一類病,然後再做一部分檢查你是做個血常規呀,做個b 超呀,差個血什麼的,在做下一步檢查。咱們養豬人,你除了給豬量個體溫,你還能做啥檢查。咱們這個不說那個大型養殖場,咱們小養殖戶你還能做什麼檢查呀?
  • 問:一天下來要被測量多次體溫,但是經常體溫測量數據會不一樣,這...
    問:一天下來要被測量多次體溫,但是經常體溫測量數據會不一樣,這正常嗎?18:38:29 信息來源: 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 答:在理解這個問題之前,必須認識到:人體各個部位的溫度是不一樣的,我們通常說的體溫是指
  • 備孕習慣:每天早上起來記得測量體溫
    我和老公結婚後,我們也差不多是周末夫妻,要懷孕也挺難的,所以婚後又碰上過年,然後各種親戚都關心的問你這些問題。於是我們倆決定科學孕育,怎樣才能快速懷孕。要想懷孕,首先夫妻倆必須身體健康,我們倆都做了孕前檢查,結果出來我們倆身體都挺好的,可以懷孕。其次,要想懷孕,必須要知道自己的排卵日,這樣才能更好的助孕。不學習不知道,一學習才發現自己好多東西不明白。
  • 成年人體溫為多少度,算發燒?體溫一直是37度,正不正常?
    特殊時期,測量體溫成為了家常便飯,只要是去公共場合,幾乎都要先測量體溫,在測量體溫時,聽到體溫是36度多會很放心,但凡聽到是37度,就會比較緊張了,需要再測量一次才安心。可能很多人會有疑問,不是以前都說37度是正常體溫嗎,怎麼現在一到37度就懷疑是發燒了?
  • 為什麼體溫計能測量體溫?
    體溫計有一個與其他液體溫度計的最大區別:由於體溫計的記憶功能,所以在用後,體溫計應該「回表」,就是拿著它的頭部用力地向下甩動,讓上升的水銀重新回到玻璃泡中。而其它 的溫度計是絕對不能甩動的。那為什麼體溫計能測量體溫呢?那是因為裡面有水銀。水銀是體溫計裡的工作物質。玻璃泡裡容積比細管的容積量大。
  • 正常體溫是多少?37度算發燒?
    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每天測量體溫是我們的日常操作,現在也有不少人復工了,進單位前或回家時或都需要測體溫。很多細心的人就發現了測量額頭、手腕和耳後,得到的溫度有所差別,那麼人的正常溫度到底是多少?測量哪裡更為準確呢?超過多少度才算是發燒?還有在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就越強的說法,又是否真實?關於體溫的一些知識,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人體的正常體溫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