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稱國香,蘭為君子,北京人為什麼這麼喜歡蘭花?一文讀懂

2020-12-19 北晚新視覺網

北京人當中,喜歡蘭花的不在少數。往年中山公園蕙芳園早春舉辦的蘭花展,總是吸引眾多遊人。蘭室裡一盆盆葳蕤舒展的蘭草,在萬木蕭疏的早春呈獻著誘人的碧綠。一朵朵顏色淡雅、貌不驚人的小花,將醉人的清香溢滿整座殿堂。

(明)文徵明《蘭竹圖卷》

蘭稱國香

唐宋以來的詩詞中,國香屢屢成為蘭的代稱

各種花卉之中,最美的當屬牡丹,而最香的當屬蘭花。這恐怕是蘭花備受人們喜愛的第一原因。宋朝詞人姚述堯寫道:「一種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風細,國人爭媚,不數桃和李。」媚,在這裡是喜愛的意思。

早在春秋時期,蘭花就被稱之為「國香」了。據《左傳》記載,公元前六百年的鄭穆公名叫子蘭。因為他的母親燕姞在懷他之前,夢見先人送給她一支蘭花,說:這是你的兒子,「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因為蘭花最香,他將像眾人喜歡蘭花那樣,得到服從和愛戴。子蘭長大以後,果然成為了鄭國國君。

人們喜歡蘭,給了蘭以許多別名美稱,什麼百草長、朵朵香、山蘭、幽蘭、薌蘭、芝蘭、芷蘭……而最為響亮之名是國香。唐宋以來的詩詞中,國香屢屢成為蘭的代稱。北宋詞人楊澤民《浣溪沙·蘭》:「馥鬱國香難可擬,紛紜俗眼不須驚,好風披拂雨初晴。」王十朋《點絳唇·國香蘭》:「國香風遞,始見殊蕭艾。」南宋詞人張炎道:「蘭曰國香,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明朝詩人楊士雲詩:「言採蘭兮,維國之馨。其誰知之!」

蘭花還有一個別稱:「王者香」。這個名稱據說出自於孔子。據漢蔡邕《琴操· 猗蘭操》中說,孔子在從衛國返魯國的途中,看見了幽谷之中一叢生長茂盛的薌蘭,喟然嘆道:「夫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譬猶賢者不逢時,與鄙夫為倫也。」意思是:蘭,應當為王者開放並抒發香氣。而這叢蘭卻與雜草為伍,恰似賢者不逢時,與普通百姓混雜在一起,太可惜了!於是,他對著這叢蘭,撫琴而歌:「猗嗟蘭兮,其葉萋萋兮。猗嗟蘭兮,其香年披披兮。胡為乎生茲幽谷兮,不同雲雨之施……」

明宣宗朱瞻基比照孔子的這個故事做過一首《擬猗蘭操》:「蘭生幽谷兮,燁燁其芳。賢人在野兮,其道則光。嗟蘭之茂兮,眾草為伍。於乎賢人兮,汝其予輔。」詩的大意是:蘭即使生在幽谷裡,仍然芳香。賢人即使在野,仍然道德高尚。茁壯的蘭花還是不要與雜草為伍,賢人們呀,來幫助我治理國家吧。

清康熙皇帝也按這個意思詠殿前的蘭花,其中一首道:「猗猗秋蘭色,布葉何蔥青。愛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清)汪士慎《春風三友圖》,「三友」即「四君子」中的梅、蘭、竹。

蘭為君子

意氣相投的朋友,叫「蘭交」

君子,即品行好的人。古人把蘭譽為「花中之君子」,也源於孔子。他說:跟有道德的人相處,好比進入芝蘭之室,時間長了聞不出香氣,那是被感化、影響成一樣的人了。他還說:「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後世文人詠蘭、愛蘭、藝蘭,往往都是以蘭自況修身,立志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即使窮困潦倒,也不隨波逐流。南宋詩人陸遊的詩《蘭》就有這個意思:「生世本幽谷,豈願為世娛?無心託階庭,當門任君鋤。」後兩句涉及一個典故——曹操殺楊修時說過一句話:「芳蘭當門,不得不除。」意思是:芳蘭長在了擋門的地方,不得不把它除掉。

屈原,恐怕是第一個贊詠蘭的詩人。在他的《離騷》中,提到蘭的詩句有十幾處。恐怕又是第一個種植蘭的詩人:「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他還是第一個將蘭花作為飾物佩戴的人,「既替餘一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畹是古代面積單位,一畹等於十二畝。自從屈原寫了這句話之後,「九畹」就專指種蘭之田。纕,音襄,佩戴;茝,同芷,也是一種香草。屈原愛蘭、詠蘭、種蘭、佩蘭,既由於他深刻眷念著祖國和人民的情懷,也跟他政治主張得不到支持反而被流放有直接關聯。

抗戰初期發動西安事變、逼蔣抗日的張學良將軍,後來一直被蔣囚禁。在漫長的幽禁生涯中,陪伴著張學良、使他的精神得到寄託和慰藉的,一是他的紅粉知己趙四小姐,一是蘭花。他說:「夫人和蘭花與我做伴多年,給了我生活的信心,給了我生命。因此,我第一愛夫人。第二愛蘭花。這叫美人名花兩相歡!」晚年,他種蘭、賞蘭、搜集名蘭、鑽研蘭藝。1993年,酷愛蘭花的張學良託人把一盆蘭花帶到北京第三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的會場,送給前來參觀博覽會的江澤民主席。據稱,這盆蘭花由張學良親自培育,花齡已達20年,名為「愛國蘭」。

2001年10月14日,103歲的張學良躺在了他所鍾愛的蘭蕙叢中離開了這個世界。他親手蒔養過的蘭花,被海峽兩岸的愛蘭人士譽為「少帥蘭」。

因為人們喜歡蘭,於是把許多美好的事物用蘭來稱頌。「芝蘭」,常用來稱讚人家優秀的子弟;意氣相投的朋友,叫「蘭交」;結拜兄弟交換的譜帖,叫「蘭譜」;彼此的貼心之言,叫「蘭言」;美好的文辭,叫「蘭章」;少女的閨房,叫「蘭室」;婦人身懷有孕,叫「蘭夢」……至於人名中的蘭,就更多了。

養蘭有方

北方養蘭不易,才更引人鑽研

北京人大都喜歡種花、養花,但是養蘭的人卻不多,能把蘭養好的就更少了。這是因為,在各種花卉中,要數蘭最為難養。《燕都遊覽志》中說:右安門外十裡草橋,「居民皆蒔花為業。有蓮池,香聞數裡;牡丹、芍藥,栽如稻麻,獨不能養蘭」。

莫非是蘭不能適應北京的氣候水土?恐怕不全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朱德生前愛蘭,居住在中南海時,蘭棚裡有上千盆蘭花,種類有春蘭、蕙蘭、建蘭、墨蘭等。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許多名貴的蘭花出自我國南方。號稱春蘭四大天王的宋梅、集圓、龍字、萬字,產自浙江的寧波、餘姚、嘉興。被稱為建蘭的秋蘭,產自福建西部的長汀龍巖上杭一帶。墨蘭,產於臺灣、福建、廣東等地,寒蘭產於湖南、江西等地,春箭產於四川西部山區。雲南、貴州也有名蘭出產。上世紀60年代初,中山公園從浙江紹興引進了一批蘭花,連養蘭的技師都請的是紹興人。

正因為養蘭不易,才更引人鑽研。

清朝人姚元之總結過養蘭花的十二字法,曰:「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幹,冬不溼。」他還說:蘭花最喜歡魚腥水;澆灌不可過頻,頻則根爛。水在根下一過而已;土底不可太緊,緊則不能發暢,且不易過水。

畫家于非闇寫過一部《都門藝蘭記》。他在此書的《序》中說,蘭的種植方法,從唐代就有了,到宋代而更加完備,關於如何藝蘭的著述雖然不少,但是並不適用於氣候苦寒的北京地區。「而都人士之好之者,率委之花傭,任其培植。間有一二寄閒情於芳草而親為調護者,又往往密不示人,自詡獨得。於是藝蘭之術,在都門遂成絕技。」于非闇經過觀察、揣摩、嘗試,終於掌握了藝蘭訣竅,「百不失一二」,寫出此書,「貢諸同好」。這部《都門藝蘭記》雖說條分縷析、通俗易懂,但是掌握起來仍有較大難度,光是他說的配置土壤的方法就繁瑣得令人生畏。

1996年初,在中山公園蘭花展上,幾盆正在盛開的宋梅顯得格外精神,可以用「令人驚豔」來形容:綠葉蒼翠,翼然舒展,不見半點瑕疵;蘭花根部的土壤凸起,覆蓋著茸茸的苔蘚。即使是不懂賞蘭的外行人,見了這幾盆蘭花也會喜歡不得了。這幾盆蘭花的主人,是家住北京東城的一位蘭友,姓魏。

當年魏先生已經年過七旬,單獨住在一所極普通的兩居室裡。雖為樓房卻在一層,房向朝東。一進門,濃鬱的幽香撲面而來,讓人不由得連做了幾個深呼吸。原來,在這並不寬敞的居室裡,竟然養著六十多盆蘭花,有的放在密封的陽臺上,有的就擺在居室的地上,其中幾盆宋梅正綻蕊怒放。

魏先生說,1961年,他從中山公園諸姓紹興花匠那裡得到兩苗半蘭苗,持回家精心養護,繁衍至今。由於種植得法,年年開花。魏先生並不保守,應我的要求,將其養蘭秘訣一一說給我聽。

蘭喜歡酸性土壤。他種蘭的土也來自浙江紹興,並用不同粗細的篩子篩過,然後分層放入盆中:顆粒最粗的在最下,顆粒最細的在最上。為維持土壤的酸性,澆蘭花的水不用北京的自來水,而是用夏天接的雨水。

蘭喜歡潮溼,但澆水不能太勤,十天半月澆一次即可,而且澆多少亦有嚴格把握。魏先生給蘭花「餵水」的方法是:將花盆「坐」在水中,讓水「吸」進花盆。不從上面澆水,也為的是保持土壤表面的光潔度。

魏先生備有一臺盤秤,專門用來為花盆稱重。每個花盆上都有自身重量的記錄;重量輕了,說明需要「餵水」了;水餵夠了、達到一定重量了,便把花盆從水中搬出。

溫度也很重要。蘭雖然來自江南,卻也怕熱,尤其是長出花蕾之後,必須讓蘭在低溫環境下休眠一個月。如果這時將花盆放在朝陽的暖氣片上,花蕾便枯萎了——原來,不只梅花的香自苦寒來,蘭花也如是。

細觀魏先生養殖的蘭花,每株都那麼健壯,碧綠的葉子,絕無黃尖黑斑。而且每盆都那麼整齊,細細的土壤,顆粒均勻,光潔得像黑麵包。魏先生說:這是由於營養適度;營養不良則葉子發黃,營養過剩,則葉子長黑斑。

看來藝蘭著實不易,但也不是特別的難。只要掌握了蘭的習性,方法得當,就能把蘭養好。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宗春啟

流程編輯:TF020

相關焦點

  • 蘭為王者香,芬馥清風裡,探尋享譽中外的蘭花文化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喜歡用花來比喻高尚的品格,蘭花更是中國傳統花文化中的精髓。古人常常用蘭花比喻自己的志向和對理想的追求,因為蘭花有著獨特的香氣和與生俱來的端莊,所以它一直被人們稱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蘭花不僅生長在中國,在西方的很多地區也有著比較悠久的歷史。
  • 雅源蘭訊 -- 以蘭為德
    案几上,一盆綠意盎然的報歲蘭,葉似碧帶,悠閒多姿;排鈴有序、綠中泛黃的幾朵小花,散發出陣陣幽香。假日時間,我喜歡呆在恬靜的書房裡,手捧書卷,與鍾愛的蘭花作伴。近些日子讀的書,多為一些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讀本。中央領導同志的新思想、新論點、豐富的馬克思主義學說,如涓涓細流,滋潤著心田,而優秀共產黨員鍾南山、徐鳳嬌、麥傑俊等的模範事跡,也令人感慨系之,扼腕深思……
  • 一蘭名師吳永勝|家有一蘭 香蘭入室|質樸文靜 淡雅高潔
    「家有一蘭 香蘭入室」被世人蘭謄「一蘭」名師吳永勝向記者介紹: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作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蘭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
  • 「四君子」之蘭: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蘭花獨處幽谷,喜居崖壁,深谷幽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作為君子操守清雅、遺世獨立的象徵,與梅、竹、菊並稱「四君子」。蘭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是花、香、葉「三美俱全」的花卉。蘭花淑慧雅淡,不爭於世,孤芳自賞,其性幽嫻,玉骨冰姿,人見人憐,具有「四君子」本身具有的自然屬性美,成為古人託物言志,寓興自我,展示高潔品格的絕佳題材。所以,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有很多文人墨客寫下了很多詠蘭的詩,詠蘭以言志。下面一起欣賞八首與蘭有關的詩。1.蘭〔唐·王勃〕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
  • 蘭納萬境、幽香天地——八雅先生的君子之風
    蘭花在中國久負盛名,有花中君子的美譽,以香取勝,色澤宜人,迎寒怒放,風姿瀟灑,品格高潔,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也成為古今文人描寫的對象。閒暇之日,漫遊曠野,倘徉於蘭花之中,回味一下文人墨客對蘭花的優美描寫,頗有一番詩意。
  • 蘭花鑑賞|國家Ⅱ級瀕危珍稀物種——布袋蘭
    蘭花鑑賞|國家Ⅱ級瀕危珍稀物種——布袋蘭文:花木君蘭花是傳統名花,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文化傳承,是文人墨客最喜愛的花卉之一,早在春秋時期就被孔子譽為「王者之香」,同梅、竹、菊被並稱為「花中四君子」,同菊花、水仙、菖蒲一起被譽為「花草四雅」,同時,蘭花被稱為「國蘭
  • 蘭花又被偷了,南靖一蘭園被盜,偷盜蘭花何時休?
    蘭園內的蘭花被盜後,園主林基福第一時間報了警,並記錄了被盜蘭花的品種和數量明細,在晚上20:47分更新了朋友圈徵集線索,南靖惠生活第一時間進行了報導,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希望他的蘭花能早點找回,也儘快將偷盜者繩之以法,有線索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留言,儘早為蘭友挽回損失。
  • 「幽蘭香風遠」蘭之猗猗,揚揚其香,十二首經典詠蘭詩詞欣賞
    蘭花是中國人喜愛的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國久負盛名,有花中君子的美譽。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蘭花通常所指的是「中國蘭」,也就是分布在中國的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蕙蘭/夏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豔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豔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樸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準。
  • 蘭花之美,君子之德
    蘭花素有「君子之花」、「空谷佳人」的雅喻。古人以蘭賦墨、借蘭抒懷,給予了蘭花美好的人格。例如,「蘭章」常喻詩文之美,「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
  • 『走進蘭文化 解讀劉清湧』劉清湧——當代中國蘭花的文化符號
    在劉清湧教授的第一本蘭花專著《蘭花》一書的跋中,作者自敘道「筆者之愛蘭,源自家祖遠。憶少之時,庭前數盆,翡翠一角,時澆魚鱗之水,常常賞玉潔之花,廳堂一側,懸掛一聯,其字古樸,其文也曰:芝蘭清且香,松柏老而健。每當放學歸來,門外遙聞芝蘭之幽香,入室仰見芝蘭之雅對,滿心愉悅,印象殊深。迨至羊城,執教粵北,操勞之暇,猶記餘馨」。從這段文字介紹中,我們可以知道,劉清湧教授從小就愛蘭。
  • 蘭花的人性化和用人性養蘭
    一、蘭花的人性化中國蘭花的許多特性正好是和人的修養和品性相吻合,蘭是大自然界思賜的瑰寶,她給人帶來歡樂和遐想。1、蘭花的器官的擬人化蘭花的許多器官與人相似,如蘭的花苞形狀俗稱頭形,蘭芽的外殼稱腳殼,花苞的鞘稱衣殼,花內正中唇瓣是蘭花的舌,蘭花的蕊柱是雌雄合體的鼻頭,兩片側萼展綻的形態稱為肩,平肩是正品,飛肩是神品,落肩是下品,還有瓣形迴環扭轉飄逸靈動的妙品。
  •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誰是你的最愛呢
    對於「君子」一詞給予了具體的說明的人應該最早始於孔子,「君子」可以說是孔子心目中理想化的人格,在很多的古典書籍中都給予了「君子」很高的評價,如在《呂氏春秋》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告訴了我們君子的行事準則,「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見敬,愛人而不必見愛。敬愛人者,己也;見敬愛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必在己無不遇矣。」
  • 詩詞中的蘭花,王者之香
    如李紈的判詞就是「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襲人的判詞就是「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高鶚在續作裡指出,賈府將來是要「蘭桂齊芳」的。從屈原香草美人以喻君子以來,就不知道多少人去追逐蘭花了。沒有人去做統計,你說在這人類歷史上,又有多少人把蘭花當作自己的名字叫的。如慧蘭、金蘭、蘭香、若蘭之類。
  • 餘師夷詩歌:《思蘭賦》(楊天志)
    它代表著高潔、高雅、美好、賢德、淡泊的審美意蘊,形容美麗高貴的女子時,總常用氣質如蘭,蕙質蘭心來比喻形容。可見蘭花的美好。屈原在楚辭中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孔子在《猗蘭操》中有」夫蘭當為蘭者王」。王羲之做了《蘭亭序》,李白贊蘭為「為草當作蘭」。今人朱德總司令贊蘭曰:「蘭潔身自重,謙虛謹慎,花中真君子」。蘭花在傳統文化中的審美地位可見一斑。
  • 初識蘭花,國蘭之蓮瓣蘭
    普遍的是在1—3月開花,正值中華民族傳統的新春佳節,若有一盆清香宜人的蓮瓣蘭陳列在室內,則顯示著春意盎然的溫馨與吉祥,因此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與推崇;若是參加蘭展,又能與墨蘭(報歲蘭)、春蘭、春劍蘭、春蕙蘭、送春蘭等這個季節相適應,過年就能看到花是很開心的一件事情。
  • 賞蘭、以蘭會友……這條特別的市花研學之旅,知識與趣味並重,不可...
    小編又要爆驚喜啦 2020年11月28日 徒步丹霞活動又要開始啦 喜歡的小夥伴,留意小編的推文 許多人喜歡賞花 其中最出名的
  • ...物種保護 蘭園 解放公園 天價蘭花 靈巧仙 老朵雲 國蘭 蓮瓣蘭...
    原產我省隨州大洪山的「靈巧荷」,存世只有8苗(一盆),全部被該園收藏。「靈巧荷」參展時尚未開花,獲金獎後,浙江一企業老闆開價1600萬元,要將這8苗買斷,被其婉言謝絕。「被人家買斷後,我們蘭園就沒有這一物種了。這種頂尖級蘭花以後會發新苗,市場前景很好,沒必要急於出手。」  據悉,6盆極品蕙蘭展出時間為:16-18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同時舉辦國茶、國瓷(國粹)藝術展。
  • 沁人心脾,詠蘭三十首
    注:友人卅誕,特輯錄歷代詠蘭詩二十九首,並自打油一首,以賀。(一)文徵明《詠蘭》葉揚東風翠帶斜,白雲根底茁紅芽。(七)陸 遊《蘭》南巖路最近,飯已時散策。香來知有蘭,遽求乃弗獲。生世本幽谷,豈願為世娛。無心託階庭,當門任君鋤。
  • 風的樣子第1集:可以如蘭,做個清新高雅的君子
    風的樣子第1集比如遇到蘭花,它就有了蘭花的樣子。詩仙李白寫道:「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這個時候的風就是詩人的樣子。風的樣子第1集元代餘同麓:「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開;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這個時候的風是儒雅君子的樣子。
  • 梅蘭竹菊,君子之品,國禮書畫家石開作品欣賞
    石開新品國畫四君子圖《梅蘭竹菊》作品來源:易從網梅蘭竹菊為何能被尊稱為「四君子」,國畫大師潘天壽先生的一番話可謂一語道破真諦:「蓋梅蘭竹菊等,為植物中清品,不可假丹鉛以求形似,須以文人之靈趣、學養、品格注之筆端,隨意寫出,以表作者高尚純潔之感情思想,一如《三百篇》之草木鳥獸,《離騷》之美人芳草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