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佳百萬重金換來的頂尖幼兒園值嗎?早教專家教你這樣選

2021-01-08 騰訊網

最近,《三十而已》完結,大結局一反往常的 happy ending 設計。

顧佳的結局真的太讓人心疼:前夫入獄、公司倒閉、負債纍纍……曾經的生活就像煙花一樣,絢爛綻放後又黯然消失。

大結局後,童瑤(顧佳扮演者)在微博以顧佳之名發布了一封給許子言的視頻信。

顧佳在信中提出了對子言的叮囑:

這讓我想起最開始時,顧佳為了讓孩子能進頂尖幼兒園,又是蛋糕伺候,又是光腳拎鞋,被嘲諷後依舊選擇放下身段去附和王太太,最後還要拿百萬煙花秀當「敲門磚」……

這哪裡只是為母則剛啊,這分明是當媽之後,孩子成為了唯一底線,除此之外,對於自己,既無「下限」,也無「上限」。

頂尖幼兒園真的值得顧佳這麼拼嗎?我看未必,其實仔細分析一下,顧佳選的那所幼兒園也存在眾多「槽點」。

比如:面試時就因為孩子急了咬了一下,就斷然否定孩子;不應該隱瞞班裡有癲癇孩子的事實,出事後也不應該任由家長決定孩子的去留……

當然,電視劇不同於現實生活,僅憑一部電視劇就否定頂尖幼兒園,那也是過於武斷了。

不過,頂尖幼兒園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一般的幼兒園真的只是「將就」嗎?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一個月幾千的學費也要盤算半天,頂尖幼兒園那是再怎麼「咬牙堅持」也上不了的。那對於一般家庭,如何利用好手裡的經濟條件,給孩子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教育資源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特意去了解了早期教育學界對幼兒園教育質量的評價標準。看了這些標準後,我發現,幼兒園好與不好沒有那麼簡單……

早期教育專家怎麼評價幼兒園?

什麼樣的幼兒園在早期教育專家眼裡才是好幼兒園呢?目前,在早期教育學術圈,研究者們一般會從「結構質量」、「過程質量」、「結果質量」三個方面評價一所幼兒園。

1. 結構質量

結構質量其實看的是幼兒園的教育條件。包括:教育經費、硬體設備、管理體制、師幼比、教師資質、教師的流動性、園所規模等等。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園所規模和師幼比。研究發現,規模小的幼兒園更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另外,高師幼比可以讓教師有更多的精力關注個別孩子,更頻繁和孩子互動。

2. 過程質量

光有條件不行,怎麼把這些教育條件發揮好(過程質量)是早期教育專家最關注的事情。

一般來說,過程質量包含以下幾點:

人際關係:包括同伴關係和師幼關係。家長們可不要小看關係的力量,越來越多研究發現,人際關係健康的孩子發展得更好。

課程設計:不同於中小學,幼兒園的課程不是一節節學科課,而是日計劃、周計劃等,包含戶外活動、區域活動、集體活動、小組活動等等

環境創設:好的幼兒園環境不僅可以在無形之中教化孩子,也是老師教學的重要輔助。環境創設包括:如何擺放玩具、如何設計牆報、如何設計區域……

家園合作:家園合作逐漸成為早期教育的重頭戲,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3. 結果質量

幼兒園好不好,最直觀的就是看它培養的孩子怎麼樣,這其實就是結果質量。

但是,孩子好不好可不是看他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天文地理信手拈來。在早期教育學界,評價孩子也有一套標準,評價指標包括:身體健康、運動技能、語言能力、認知水平、數學技能、社會性、藝術審美等等

多種指標的背後其實是在提醒教育者:孩子的發展應該是全面的、多樣的如果只強調孩子的想像力,忽視孩子的邏輯思維和情緒能力;只是讓孩子盡情地玩耍,忽視孩子的數學技能及閱讀能力……那這樣的幼兒園未必是好的。

選擇幼兒園時存在的誤區

關於「怎麼選」,網絡上隨處是各種各樣的育兒經驗貼,活脫脫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在對比了學前教育專家的觀點後,我發現,這些幼兒園選擇指南存在一些誤區:

1. 理念好就行

每一家幼兒園都會有自己的教育理念,短短一句標語既是牌面,也是吸引家長們的一大利器。有的幼兒園拿「蒙臺梭利」、「瑞吉歐」、「華德福」……撐場子,有的選擇「標新立異」,創設出一套獨具特色的教育理念。

這些看似高大上的理念往往會把家長「迷得團團轉」,每每聽到「自由」、「尊重」、「興趣」……家長們就忍不住附和:「對對對!孩子就應該這麼教!」

但是,有了這些響噹噹的教育理念後,真的能教出好孩子嗎?

答案是否定的。

先不說理念本身有沒有問題,理念能不能落到實處那還是值得仔細考察的。有些幼兒園把自家的教育理念說得「天花亂墜」,但實際上軟硬條件都不行。

比如,瑞吉歐教育方法的關鍵在於高水準的教師,但往往很多幼兒園拿著瑞吉歐的牌子,卻把錢花在了幼兒園硬體上,忽視了老師的專業發展。

其次,其實每種教育理念都有被詬病的地方,並不存在完美的教育理念。蒙臺梭利十分流行,家長看到蒙氏教育都誇好,但其實,蒙氏教育並不重視假裝類遊戲和人際關係,也因此一直被詬病限制孩子的社會性和想像力的發展。

最後,教育其實講究的是適配度,理念再好再有名,不適合自家孩子那也是「白費力氣」。如今,在早期教育學術界,越來越強調課程和當地文化的適切性。現在幼兒園都想帶上個「國際化」的稱號,但是國外的教育理念真的適合中國嗎?

有些國家之所以提倡森林幼兒園,一方面是因為當地自然資源豐富,讓孩子學習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另一方面是自然資源是該國的重要經濟來源,教育孩子愛護自然資源,從而保障國家的經濟健康。

2. 老師愛孩子就行

最近幾年,虐童新聞一檔接著一檔,看到這些,家長們心裡很不是滋味,生怕自己家的孩子也會被欺負。在找幼兒園時,家長們也會特意看看老師夠不夠愛孩子。

不過,教育真的就只講一個「愛」字嗎?

首先,拋開這個問題不說,家長們的擔憂現象其實是極少數不良教師造成的,現在的老師大多是關心愛護孩子的,家長不必因為「一顆老鼠屎」而擔心質疑所有幼教者。

其次,愛孩子和會教孩子是兩碼事,如果就找個愛孩子的老師,那其實讓爺爺奶奶教也差不多。

如今國際上早期教育研究普遍發現,老師是影響學前教育質量最關鍵的因素。老師的專業水平直接決定孩子的發展。但要注意的是,老師的專業素養可不只有「愛孩子」這一條,國際上的早期教育教師的標準還包含了「具備幼兒保教知識」、「環境創設能力」、「課程設計能力」、「家園溝通能力」……

最後,除了老師,還得看幼兒園的硬體及園長的管理。有個好的老師並一定能教好孩子,老師的專業潛力也是要在合適的環境下才能激發出來。

研究發現,幼兒園的區域設計、材料投放、師幼比以及園長的領導能力都會影響老師的教學水平。這就好比一個甜點師,手裡只有牛奶、麵粉和黃油,老闆只讓她做最基礎的吐司,儘管她有做高級甜點的潛力,那其實也沒啥用。

3. 幼兒園越豪華越好,活動越多越好……

現在的幼兒園為了吸引家長,一個比一個建得豪華:舞蹈室、擊劍室、鋼琴房、足球場……活動也是一個比一個豐富:生日會、科技節、運動會、戲劇節……另外,有一些園為了配合雙職工家庭,減輕家長的育兒壓力,還會包辦一切,基本不設計家長任務。

家長往往會覺得這樣的幼兒園又好又省事,簡直是最佳選擇。但其實,從專業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幼兒園未必會是好的,家長們可不要被表象迷惑住了。

首先,幼兒園的教育質量不能靠活動拼湊出來。活動不在多,而在精,在於有用,有沒有用要看老師教得好不好,適不適合孩子。

如果設計一個戲劇節,就只是為了讓孩子演一演白雪公主,孩子角色的安排、服裝的選擇、臺詞的設計、排練的組織從頭到尾都是老師包辦,孩子就是上去念個臺詞,連故事情節都沒弄明白,那這樣的活動再多也只是浪費孩子的時間而已。

其次,有一些家長覺得去了幼兒園,教孩子就是老師的事兒了,家長任務越少越好。但其實,好的幼兒園往往是家園合作到位的。研究發現,當幼兒園和家庭聯繫越緊密,教育步調越一致,孩子發展得越好。如果一個幼兒園忽視家庭教育,誤以為僅靠老師就能教好孩子,那說明這個幼兒園的教育水平還不過關。

選幼兒園到底要看什麼?

市面上幼兒園的「套路」這麼多,那到底怎麼選,才能選出一個相對好的幼兒園呢?

1. 看老師

觀念:

老師的教育理念如何?和自己的理念一致嗎?

老師對「乖孩子」與「調皮孩子」、「自己班孩子」與「其他班孩子」的態度都一致嗎?

行為

老師是否經常和孩子一起交流?

老師的回應是簡單地誇讚還是具體的針對性的點評呢?

硬體:

師幼比是否在(1:7 — 1:14)之間?

教師學歷是否都在大專以上?

有多少個老師在本科以上?(越多越好)

教師流動性高不高?(高流動性會影響孩子對環境的適應和依戀關係的形成)

管理:

幼兒園是否允許教師自主設計課程?

幼兒園是否安排在職培訓支持教師的專業發展?

2. 看環境

戶外環境

戶外場地足夠寬敞?器械足夠安全嗎?有足夠的綠化環境嗎?

其實最直接的方法是帶著孩子玩一圈,看看孩子是否能夠安全地、快樂地進行戶外活動。

戶內環境

區域是否齊全(美工區、圖書區、表演區、益智區、建構區)?

區域內的材料足夠豐富嗎?孩子都能使用嗎?會定期更換嗎?

教室牆面裝扮的是老師的美工作品,還是孩子參與製作的?孩子的作品是千篇一律的,還是富有想像的?

一日常規

一日常規是家長們容易忽略的一個方面,其實環境可不只是客觀的實物,制度環境也關乎孩子的發展。

每天是不是都有( 2 小時左右)戶外活動時間和( 1 小時左右)自由活動時間?

有沒有合理的飲食時間?(有加餐嗎?)

3. 看理念

是否與家庭教育理念一致

教育理念雖重要,但是教育理念之間其實並沒有明顯的好壞之分。

真正影響孩子發展的其實是幼兒園教育理念和自己教育理念的一致性。研究發現,如果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同質性越高,那孩子從中收穫到的成長就會越多。

課程設計

有些家長會覺得教育理念飄忽不定,看不見摸不著,其實,看教育理念另一個角度是看幼兒園的課程設計。

可以看看是不是以遊戲展開教育活動,在活動中有沒有豐富的語言交流孩子會不會主動參與活動?

可以問問活動有沒有涉及孩子的多個領域發展(語言、認知、情緒、身體健康……)?

幼兒園內有沒有專門的課程設計組織?是否允許老師自己設計教學活動

4. 看孩子

自家孩子的情況

每個幼兒園都會有自己的特色,但如果這個特色和自己家孩子並不搭,那其實也不用去湊這個熱鬧。

例如,如果孩子喜好天馬行空,那強調秩序的蒙氏教育不一定適合他,不妨給他選擇一個偏藝術的幼兒園。

其他孩子的狀態

如果其他孩子的精神狀態很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程當中,也很喜歡和老師互動,那說明這個幼兒園對兒童來說是舒適的、快樂的。

結語

我們總想著給孩子最好的,但對孩子來說好的並不是貴的。其實,家長們只要拿著這些標準去看幼兒園,會發現,很多普通幼兒園也做得不錯,甚至在某些方面,做得比頂尖幼兒園還好。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標準,幼兒園的衛生情況、離家距離、在校時長以及家庭的經濟條件也是要綜合一起考量的,同時家長們還應建立個人的排序等級(你最看重的標準是什麼)

祝願家長們都能選到一所滿意的幼兒園~

◆ ◆ ◆ ◆ ◆

互動話題

給孩子挑選幼兒園,你遇到什麼問題?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相關焦點

  • 你還在糾結選幼兒園和選早教嗎?
    但至少,也可以讓你覺得不虛此行,孩子的大運動,精細運動,XX能力,情商,顯著提高了。一開始,只是聽說朋友中有孩子去培訓班的。然後就聽說,身邊的親戚都去學這個學那個,再後來,連隔壁鄰居的孩子都送去早教了,就你沒去。人就是這樣跟風的動物,大家都去,你沒去,你就覺得你錯了!
  • 《三十而已》顧佳給兒子上個幼兒園太難了,上流社會都這樣嗎
    電視劇《三十而已》中展現的頂級幼兒園和富人圈有多真實?大家有沒有被這幼兒園這段震驚到?現在上學都這樣了了嗎?現在很多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都是不惜一切代價,孩子一出生,有的甚至還沒出生,就開始想到孩子的幼兒園應該在哪裡上,小學應該選擇在哪裡?提前花掉全家所有積蓄買學區房,出生的時候要考慮孩子的戶口到底上在哪裡?
  • 頂尖國際學校的面試題目:你最喜歡哪本書?顧佳兒子給了標準答案
    「你最喜歡哪本書?」在《三十而已》中,顧佳的兒子許子言在參加頂尖國際幼兒園中遇到這樣一個經典的面試題目。如果是你或者你家孩子,你會有怎樣的答案呢?在該電視劇中,《小王子》的身影不止出現過這一次,在名場面,山渣男出軌林綠茶時,顧佳正在給子言講睡前故事,那句經典的臺詞也是出自於《小王子》:如果你要馴服一個人,就要冒著掉眼淚的危險,一旦你馴服了什麼,就要對她負責,永遠的責任。如果你給我的,和給別人的是一樣的,那我就不要了。
  • 30了,我把自己活成了顧佳
    湊巧的是,我也因為自家小公主上幼兒園的事情,弄得自己心力交瘁。事情是這樣的。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和婆婆還有老公存在著很大分歧。我是教育工作者出身,也相當贊成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於是在孩子才一歲時,給女兒報了我們市的早教班。我們市的早教班挺多,規模從大到小,教育水平良莠不齊。
  • 《三十而已》:為讓兒子進貴族幼兒園,顧佳給富太太提鞋,值得嗎
    電視劇裡,顧佳為了讓兒子能上貴族幼兒園,不惜背上了巨額貸款,搬進了大房子。顧佳心裡只期待,兒子能從小接受精英教育。可惜,兒子面試沒通過。無奈,顧佳只好想別的辦法了。為了把兒子送到理想學校,顧佳不惜討好富婆圈裡的王太太,希望拿到她的推薦信,讓兒子順利入園。
  • 《三十而已》顧佳:育兒焦慮這件事,精英媽媽也不會例外
    那麼,那些處於「金字塔」頂尖的「人生贏家」,在教育下一代上也佔盡優勢嗎?學校和學校之間勢必有差距,在好中選好、優中選優的思維支配下,要想進入「名校」,大筆的「擇校費」、「贊助費」是少不了的。這時候,顧佳早已察覺了許幻山出軌林有有,但她一直選擇了和許幻山來談這件事,不打算理會林有有。但是,作死的林有有卻偏偏要去招惹許子言,這就拂了顧佳身上的「逆鱗」。
  • 三十而已,顧佳為孩子能上高等幼兒園,甘願忍辱負重,值得嗎?
    孩子3歲左右就可以上幼兒園,但是家長應該怎麼選幼兒園也是一個很焦慮和頭疼的問題,那麼,媽媽應該怎麼給孩子選擇幼兒園呢?作為全職媽媽的顧佳是優秀的,她讓我們知道什麼叫做「女子本柔弱,為母則剛」。在顧佳的眼裡,這樣的委屈都不算什麼,甚至是認為值得的,只要為了孩子好,家長無論做什麼都是心甘情願的。
  • 《三十而已》揭露頂級幼兒園四大鄙視鏈,面試是假,拼爹媽是真
    上個幼兒園而已,卻拼盡了全家的力氣,頂級幼兒園的四大鄙視鏈赤裸裸地擺在那裡,「假面試」不如拼爹娘,你怕了嗎?「什麼面試都是虛的,你能為幼兒園做什麼?」顧佳本身是個精英,也把丈夫培養成了精英,接下來是對孩子的改造。
  • 三十而已:顧佳拼了讓子言上頂級幼兒園,一定要上好的幼兒園嗎?
    顧佳真的是拼了,真應了她說的那句話:當媽的是修行,為了孩子什麼都願意。可憐天下父母心。當媽了才會知道,自己蘊含那麼大能量,有那麼大的決心和能力,去做好孩子的每一件事。顧佳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許子言上頂級幼兒園真的很拼!
  • 有才你就來!寶輪映山紅幼兒園重金求歌詞
    有才你就來! 還記得小時候和同學們一起唱過的園歌嗎?現在,利州區映山紅幼兒園面向社會徵集園歌歌詞了。如果你夠有才華,如果你夠有情懷,如果你想小朋友們的童年記憶裡有你的身影,那就趕快來!
  • 《三十而已》顧佳:上海精英媽媽為了讓孩子去國際學校,太拼了!
    顧佳的生活,其實也是很多上海「精英媽媽」的真實寫照。01把孩子送進頂尖國際學校有多難?一開始,顧佳為了幫兒子拿到頂尖國際幼兒園的報名資格,和老公咬牙貸款買了富人小區的豪宅。有網友扒出,這個小區是上海的景瑞尚濱江,每平15萬。拿到報名資格後,在幼兒園的面試中,顧佳的表現絕佳。
  • 《三十而已》:孩子遭幼兒園同學家長霸凌,顧佳的做法超解氣
    然後就是努力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因為你得趕上娃碎鈔的速度 顧佳說,身為母親,本身就是一場修行。為了孩子能夠接受好的教育,她能屈能伸,放下自己的面子和尊嚴費力地討好王太太為兒子徐子言換來了進入貴族幼兒園的機會。 在幼兒園所有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孩子遭到排擠而隨大流地贊同讓患有癲癇的楠楠強制退校的時候,顧佳挺身而出為喃喃打抱不平,並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教育兒子不要歧視弱勢群體,告訴他會害怕是因為從來沒有遇到過,但沒有遇見過的並不代表一定是壞的。
  • 九月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多少媽媽差一點,就變成《三十而已》顧佳
    顧佳說:這是我當媽的修行,不需要靠別人,就靠自己。原來覺得她是自討苦吃,孩子是兩個人的,能依靠的時候,何必一個人來承擔?直到幼兒園入園要求體檢,受到疫情影響,只讓一位家長帶孩子進去。我本是一個遇事習慣性後退的人,這一次,終於知道什麼叫義無反顧,毫不猶豫。
  • 專家教你如何為寶寶選奶瓶
    >專家教你如何為寶寶選奶瓶2008-06-10 09:13:07出處:太平洋親子論壇作者:佚名專家教你如何為寶寶選奶瓶   1.選購附加透氣孔、活片塞的奶瓶。相關文章 不同類型乳頭的哺乳技巧   你了解新生兒的營養和需要量嗎? 的營養和需要量嗎?
  • 為讓兒子上好幼兒園,寶媽給人提鞋,選擇幼兒園最重要的是這幾點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最近,《三十而已》正在熱播,在劇中,顧佳絕對是劇中最全能的一位女主,不僅在事業上是一把手,能跟丈夫一起打拼,在懷孕以後在劇中,顧佳的兒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但是他們又沒有人脈資源,為了讓兒子獲得最好的教育資源,讓兒子有一個好起點。顧佳不惜搬進豪宅,更是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貴族幼兒園校董的老婆。
  • 早教機構話題:如何選擇幼兒園或早教機構?哪種早教理念更好?
    原標題:如何選擇幼兒園或早教機構?哪種早教理念更好?  我曾經任職於國內最高端的早教機構(名字就不說了,因其定位高端,專門服務於企業家子女,不為大眾所知),其時,很多初來了解的家長們往往會問,「哪種早教理念是最好的?」、「你們屬於哪個流派?」,還有一些多早教有些了解的媽媽們則會問,「哪個教育理念更好?他們之間有些什麼區別呢?」
  • 《三十而立》顧佳的教育「起點論」你認同嗎?
    《三十而已》迎來大結局,大家最想看到的名場面終於來了。顧佳掌摑林有有,只因林有有打起了許子言的主意,觸碰到了顧佳的底線。都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童謠飾演的顧佳,實力展現了一個女性當媽之後的「優秀與成長」。
  • 九月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多謝《三十而已》顧佳,免我成為另一個她
    顧佳說:這是我當媽的修行,不需要靠別人,就靠自己。原來覺得她是自討苦吃,孩子是兩個人的,能依靠的時候,何必一個人來承擔?直到幼兒園入園要求體檢,受到疫情影響,只讓一位家長帶孩子進去。顧佳顧佳說:你會比任何時候都軟弱,因為你希望這個世界能對你的孩子寬容一點。
  • 《三十而已》顧佳被出軌心理學解讀,你的婚姻模式對嗎?
    因為在顧佳面前,他沒有話語權。他的口頭禪:老婆,我都聽你的。或者是這得聽顧佳的。(這當然不是造成他出軌的理由。卻很有可能,是他去外面尋求放鬆的導火索。)大房子是她要去換的,貴族幼兒園也是她要去上的,公司也是她想壯大的
  • 三十而已,你是顧佳這樣的女人嗎?顧好老公顧好孩子,很累很懂事
    三十而已,你是顧佳這樣的女人嗎?顧好老公顧好孩子,很累很懂事《三十而已》裡面的顧佳,智慧和容貌集一身,是個賢淑而又漂亮的女人,她雖然是個家庭主婦,可是她一點也不休閒,而是家裡家外操心。可是顧佳不是,顧佳和老公一起創立了煙花公司,她因為懷孕生孩子,從此就離開公司,回家做家庭主婦了。可是她這個家庭主婦,除了照顧好孩子,還要照顧著家裡的生意,她老公是個藝術家,不適應社會,遇到事就理想化,公司只要不順利,都是顧佳幫助他跨過去一個又一個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