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這一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很多人的信仰。在當今世界也依然發揮著一定的作用,我們今天要看的就是,佛家常說的一句話:「我佛慈悲」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一整句話是什麼,我們先來看看這一句的意思。
佛是梵語,翻譯過來是,覺悟,無所不知。我佛慈悲,意思是,當我徹底的無所不知,覺悟到世間的一切來龍去脈的時候,我會本能的慈悲一切。慈悲之後自然是很歡喜的布施一切。就是佛的「慈悲喜舍」四種無量心。更有說法是我佛慈悲就是我心慈悲。眾生心性即是佛性,具足慈悲智慧。由於眾生迷惑顛倒,被自身業力障礙了佛性光輝,如果眾生能夠通過修行,開顯自身佛性,彰顯大慈大悲的心性,就是我佛慈悲。各種解釋固然不同,但是也都是勸誡世人的。
佛陀當初從皇宮逃離到深林中是為了求得人生痛苦、煩惱的解脫。我們常把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稱為小乘佛教,實際上,小乘佛教指的是這一時期佛陀弟子對修行的基本理解,但從佛陀本懷來說,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痛苦、煩惱離家修行,而是為了他人和萬物眾生痛苦、煩惱的解脫修行。因此,佛教的大乘精神實際上已經蘊含在佛陀身上,只是在機緣成熟時,由後世大乘菩薩發揚光大而已。
那麼為什麼我佛慈悲呢?這就要說要說說它的上一句了「眾生皆苦」,眾生有諸般苦楚,很難解脫,其中眾生都有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五陰熾盛八苦,醒悟的人,才能明白眾生(包括自己),生活在世間,不過是苦中作樂,夢幻泡影,剎那之間就破滅了。這八苦很少能有人能夠真正的解脫,所以我佛慈悲,來解救眾生,那你肯定在問為什麼世間還有這麼多的苦,何時才能解脫,這時候就只能說佛也只渡有緣人,什麼是有緣人,有緣人就是自身肯努力,佛陀苦修多年才得以解脫,我們常人自然也要努力,向善,這樣才能夠得到解脫,「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理因果還需世人慢慢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