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可普渡眾生,但是又說只渡有緣人,到底哪句話是正確的?

2020-12-16 童年舊憶館

佛說可普渡眾生,但是又說只渡有緣人,到底哪句話是正確的?

只要看過電視或者看過一些小說書籍之類的,都知道這句話,那些修佛之人常常勸解世人行善,渡眾生入佛門,古時候很多平常老百姓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吃不飽穿不暖,這時候佛門弟子站出來行走世間,普度眾生。

佛既然可以普度眾生,可最終還是沒能渡盡眾生,讓眾生脫離苦海,在佛的眼裡,那些不願脫離苦海的都是愚昧無知,於是佛又說道只渡有緣人,這有緣人是指與佛有緣,能入佛門,修成正果。而那無緣人的眾生,雖無法度他們入佛門,但也可教導他們從善。只是最終的結果,真正與佛有緣的人少之又少,而那可普度的眾生,也往往無法逃脫世間種種利益。

正如地藏王菩薩,立下誓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但地獄是永遠也不可能空的,地藏王也就沒有了成佛的那一日,能立下這樣的宏願,本身就是一種大智慧大毅力的覺悟者。所以佛說要渡盡眾生,卻又說道佛只渡有緣之人,都是正確的,也並不相互矛盾。

佛在向眾生宣揚佛法的時候,這就是一種渡眾生的表現,當有佛性的人,願意接受佛說的這種理論,那麼就是眾生之中的有緣之人。

相關焦點

  • 佛說:「我佛慈悲 」很多人不知道上一句,佛祖只渡有緣人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這一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很多人的信仰。在當今世界也依然發揮著一定的作用,我們今天要看的就是,佛家常說的一句話:「我佛慈悲」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一整句話是什麼,我們先來看看這一句的意思。
  • 為什麼佛雖慈悲,卻只渡有緣人,佛陀告訴你答案
    實際上出現這樣的情況,一部分的原因是你和佛無緣。這樣的說法讓很多人難以接受,佛不是講究慈悲,普度眾生的嗎?為什麼佛雖慈悲,卻只渡有緣人?實際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02眾生的選擇不同佛菩薩度人並沒有任何的差別心,只想每一個眾生都能夠得度,但是為什麼只度有緣之人呢?並非是佛陀特意的放棄了某些眾生,而是眾生沒有去選擇被佛陀救度。佛曰:其未度者,皆亦已做得度因緣。
  • 佛只渡有緣人?佛說:眾生皆有緣!
    一切緣業所轉,故佛隨緣說法,只度有緣人;可佛又說自己以度化眾生為己任。到底佛度有緣人,亦或佛度所有人?這個問題不只困擾諸多弘法志士,早在佛陀時代,比丘僧眾中便有這樣的疑問。《增一阿含經》中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佛在拘深瞿師園說法時,優填王帶著舍彌夫人和五百妓女在園中遊玩。這時,舍衛國中有一比丘僧以神足通從虛空飛來,在園外停下,徒步入園準備前往禮佛。爾時,比丘僧見優填王等人,知道佛將為他們說法,無暇接見,便在園中找了一處僻靜之地,結加趺坐。
  • 佛說: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不是你!
    菩薩有心渡人,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得渡,不是每個人都與佛有緣,有善根、有大福報。沒有善根的人,他根本不聽聞正法,甚至心生詆毀,誹謗三寶,障深慧淺,這樣的人苦海輪迴、不得解脫。所以佛門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佛菩薩有心渡你,但你非不聽佛的話,那就沒辦法了。你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 佛說:誰讓你痛苦,誰就是來渡你的
    作者:醉紅塵佛說:「誰讓你痛苦,誰就是來渡你的人」。這句話聽起來,讓人心裡不是那麼舒服,但是這也就如那句話說的一樣:「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因為,生活中很多事都需要辯證地來看,一切其實都是相互為用的,也就是說一切都是矛盾的、變化的,就看你怎麼去認識了。如果一個人總想和你抬槓的話,總有槓可抬,但是心裡明白的人,自然不用多言,懂你的人不用多說,不懂的人說再多話也是白費口舌。也有人會說,那些傷害你的人也是來渡你的;那些搶劫、盜竊或是詐騙你財物的人也是來渡你的嗎?我可以肯定地說:是的!
  • 佛說:人這一生,皆在渡,渡人,渡心,渡自己!
    佛說:人這一生,皆在渡,渡人,渡心,渡自己!
  • 佛說:生命皆為渡,渡己,渡心,渡人
    人生一世,只有把自己度好了,才可以去渡別人,你懂得了善待別人,別人才能善待你。渡人先渡己,充實自己的內心,做一個內心豐富的人,包容自己,也能包容別人。每個人活著,都有存在的意義,都會在生活中,影響著一些事,也許是渡別人,也許是別人渡你。
  • 佛教: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雖然說佛菩薩視一切眾生平等、普度眾生,佛陀也曾說過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可作佛,但是並不是每個人今生都有足夠的善根福德與佛結緣,福報不夠、因緣不到,是暫時無法得渡的,不是佛菩薩不渡,而是眾生根機悟性且因緣有異,暫時無法與佛結緣。
  • 佛只渡有緣人,何況人乎
    有人問:佛法(耶穌)既然那麼偉大,佛又是全知全覺,那為什麼佛不去拯救世間的疾苦,貧窮? 不去解救戰爭中受難的人? 不去懲治貪官惡霸,弘揚人間正氣?佛不是萬能的,有四件事佛做不到佛陀的弟子問佛陀:您如此神通廣大,如此慈悲智慧,為何還有人受苦受難……?佛陀說:我雖有宇宙最大的神通,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做不到的。因果不可改。
  • 「普度眾生」還是「普渡眾生」?
    「度」跟「渡」都有「經過」的意思,但用法不同。  在古代漢語中,「度」用於時間,也用於空間。不過,在現代漢語中,「度」只用於時間。例如「度過(節日)、度假、度假村、度蜜月、度日、度日如年、度時光、度汛(度過汛期)、共度良宵、歡度春節、虛度光陰」中的「度」都指時間上經過,要用「度」。  「渡」在古漢語中,多表示渡過江河,如《史記·項羽本紀》:「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也有泛指空間上由此至彼及同「度」的用法。
  • 佛說:傷害你的人,其實是來渡你的!要寬恕
    你會感激生命中傷害你的那些人嗎?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說:不會。確實,傷害我們的人給我們的人生帶來苦難,甚至有些傷害是不可饒恕的。但是如果我們沉浸其中,把傷害當回事了、過於在意了,那只會更增添我們內心的煩惱。如果有人傷害我們,該怎麼辦?是以牙還牙、錙銖必較?還是忍氣吞聲、默默忍受?
  • 佛說:渡人者自渡之。你真的理解嗎?
    佛說:渡人者自渡之。你真的理解這句話嗎?我不覺得你會理解。想想,老闆請你來是幹嘛的?你肯定會說工作,幫忙管理,也是自己為了掙錢生活。其實我告訴你:錯。老闆請你來是為了幫他賺錢的,是為了幫助他更好的賺錢的,說白了就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老闆的災在那呢?
  • 佛教:「佛渡有緣人」,這四種人,與佛有緣,是你嗎?
    佛門中有句話: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雖然佛陀曾說,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是未來佛。然而,眾生根性業力有別,與佛結緣的因緣時機也是不一樣的,這一生福報大、善根厚的人往往有緣遇到善知識而得到渡化、離苦得樂。而福報淺薄、善根不足的人今生往往很難與佛結緣。
  • 「普度眾生」還是「普渡眾生」?-光明日報-光明網
    「度」跟「渡」都有「經過」的意思,但用法不同。    在古代漢語中,「度」用於時間,也用於空間。不過,在現代漢語中,「度」只用於時間。例如「度過(節日)、度假、度假村、度蜜月、度日、度日如年、度時光、度汛(度過汛期)、共度良宵、歡度春節、虛度光陰」中的「度」都指時間上經過,要用「度」。    「渡」在古漢語中,多表示渡過江河,如《史記·項羽本紀》:「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也有泛指空間上由此至彼及同「度」的用法。
  • 佛說:讀懂這兩句話,就能看懂全部金剛經!
    金剛經,到底說了什麼?若站在佛陀的角度上看,什麼也沒說,若站在我們自己的角度去看,金剛經說了太多,一會說空,一會說有,一會說虛妄,一會說真實,一會說福德,一會又說非福德。我們要想讀懂全部金剛經,最好從這兩句話入手。
  • 佛說:今生傷害你的人,其實是來渡你的!
    所以,那些看似的傷害其實是對我們的一種救度,是來渡化我們的「佛菩薩」,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面對傷害,不要想著還擊和報復,換一種心態想,人生會截然不同。佛說:今生傷害你的人,其實是來渡你的!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兩個人得有多深的緣分才能在一條路上走了又走。
  • 佛說:渡你卻不能渡她!和尚:那便渡她,我入地獄,還她一世
    佛說:渡你卻不能渡她!和尚:那便渡她,我入地獄,還她一世那一日,那一月,那一年,那一生,那一世,那一瞬!和尚卻遇見了她,只不過被這世俗牽絆了,和尚來求佛。佛說:渡你,但卻不能渡她。和尚合起手掌,低聲漸語回了佛:那便渡她,我入地獄,這一生便還她一世。或許是前幾世種下的情,卻在上一世開了花,這一世結了果。
  • 佛說:這一生,傷害你的人,都是來渡你的!
    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人與人之間沒有緣分是不會見面的,「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沒有誰會無緣無故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凡有出現,皆有使命。世間萬千,皆因緣和合,無緣不聚、無債不來。更別說遇到那些善緣貴人了,人與人能相識就是莫大的因緣,緣分不易,莫失莫忘。佛說:這一生,傷害你的人,都是來渡你的!說到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會反駁、不贊同,認為傷害就是傷害,難道還要感謝那些給我帶來風雨苦難的人?若我們消極看待,那傷害自然就是傷害,但若逆風而行,接受挑戰,那些傷害其實就是生命的「逆增上緣」。
  • 有4種人佛在世也沒法渡,不是佛不渡,有兩個故事結果截然相反
    有4種人佛在世也沒法渡,不是佛不渡,有兩個故事結果截然相反。有兩句話,「佛渡有緣人」和「佛不渡無緣之人」。怎麼會出現這兩種情況呢,不是佛的問題,而是眾生的問題。按佛說的去做去修行,就是依教奉行,這就是佛渡有緣人。
  • 佛說:傷害你的人,其實是來渡你的!不要怨恨
    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人這一生看破了,不過就是一個報恩、要債,結緣、了緣的過程。緣來則聚、緣去即散,都是人生最好的安排。我們會遇到給我們帶來溫暖與力量的貴人,也會遇到與我們敵對、傷害自己的惡人。我們不是聖人,也都曾經多少造過惡業,傷害過他人,所以遇到惡緣不要抱怨,就當是還債消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