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聲音 | 最高法:司法對於違背社會公德行為不予鼓勵和保護 山東...

2020-12-25 界面新聞

國家統計局:4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0%,就業壓力仍較大

國新辦5月15日就4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0%,比3月份上升0.1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談到就業情況時表示,月度之間調查失業率的變化比較小,但目前就業的壓力還是比較大,重點群體如農民工、高校畢業生。

民政部:合理安排疫情捐贈款物撥付進度,不允許長時間積壓

民政部網站5月14日消息,民政部日前發布關於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慈善捐贈工作的通知。通知強調,對於前期疫情防控捐贈款物尚有結存的,根據境外輸入疫情壓力較大地方的需要,在徵得捐贈人同意的前提下,及時向有需要的地區撥付;也可以根據疫情變化及時安排用於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受疫情影響重點群體撫慰和抗疫一線人員關愛等疫情防控相關用途;合理安排捐贈款物撥付進度,不允許長時間積壓。

最高法:司法對於違背社會公德行為不予鼓勵和保護

5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10件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民事案例。其中,備受社會關注的村民私自上樹摘果墜亡索賠案、撞傷兒童離開被阻猝死索賠案均入選。最高法點評指出,司法可以同情弱者,但對於違背社會公德和公序良俗的行為不予鼓勵、不予保護。與此同時,人民法院還應通過司法裁判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作出肯定性評價,正面倡導公民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讓「扶不扶」「救不救」等問題不再成為困擾社會的兩難選擇。

教育部:2020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071萬

5月12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截至5月11日,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已啟動返校復學工作,學生復學人數10779.2萬(中學5636.1萬,小學4384.4萬,幼兒園468萬,高等學校290.7萬),復學比例達到39%。2020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071萬,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高三年級學生均已返校復學。此外,2020屆高校畢業生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

財政部:截至4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30402億元

財政部5月11日在官網發布2020年4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債務餘額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30402億元。2020年4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2868億元。其中,發行一般債券1668億元,發行專項債券1200億元;按用途劃分,發行新增債券1202億元,發行再融資債券1666億元。

山東11部門聯合發文:長期滯留的流浪乞討人員可以落戶安置

近日,山東省民政廳、政法委等11部門聯合印發《全省開展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要求,集中開展長期滯留人員落戶工作。對暫時無法落戶但應當予以長期安置的,民政部門要儘快將人員轉移至公辦養老機構、精神病院等照料。同時,山東省將大力開展救助尋親服務行動,建立專業尋親隊伍,對全部滯留人員進行一次甄別尋親。對已經查明身份信息的人員,在其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早安排護送返鄉。

人民網評:案件的爭議點,也是司法回應民眾的訴求點

針對廣大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男子姦殺10歲女童二審改判死緩一案,最高人民法院今天發布消息,稱決定對案件調卷審查。2018年10月4日,廣西靈山10歲女童小燕(化名)在回家途中被同村男子楊某強姦後死亡,案發兩天後楊某去當地派出所投案自首,一審被法院判處死刑。此案爭議點在二審。法院根據楊某的自首情節,改判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判決一出,輿論譁然,很多網民認為該案性質極其惡劣,必須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無論是否改判,法院都應該圍繞案件的爭議點來有效地釋理說法,澄清焦點紛爭,消除公眾疑慮,全面回應人民群眾的司法訴求。 

人民日報評論:飯圈不能圈一切,尤其是孩子們的課堂

近日,幾段小學老師組織全班學生跳舞為某明星應援的視頻曝光後,學校對當事老師做出停職停課的處理,教育局對該教師所在學校的校長進行了誡勉談話。學校是知識殿堂,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地方,不是為明星應援的粉絲加工廠。少年兒童教育關乎國家未來,青少年價值觀培養關乎民族希望,絕不能變成追星應援的工具。組織學生為自己的偶像應援,可以說,不僅突破了職業規範,也有損教師職業道德,折射出教育培養管理的漏洞。越界的追星行為,不僅透支著明星的流量,也可能反噬偶像本身,更侵蝕著飯圈文化的正向價值。職業底「線」不能破,理性之「圈」不能出,飯圈不能圈一切,尤其是孩子們的課堂。文明理性追星,才能激蕩起粉絲群體的正能量。

相關焦點

  • 最高法:違背公序良俗的行為不予保護,如果「誰鬧誰有理」社會道德...
    其中提到,對於違背社會公德和公序良俗的行為不予鼓勵、不予保護,如果「誰鬧誰有理」「誰傷誰有理」,則公民共建文明社會的道德責任感將受到打擊,長此以往,社會的道德水準將大打折扣。因該微信群成員較多且易於傳播,被告的此種行為對謝勇烈士不畏艱難、不懼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造成了負面影響,已經超出了言論自由的範疇,構成了對謝勇烈士名譽的侵害。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不得肆意歪曲、褻瀆英雄事跡和精神。詆毀烈士形象是對社會公德的嚴重挑戰,被告曾某的行為侵犯社會公共利益,該院判令曾某應當在當地地級市一級報紙上公開賠禮道歉。
  • 最高法: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大幅降低
    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大幅降低以LPR的4倍為標準,目前為15.4%昨20日,最高法發布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大幅降低了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
  • 最高法: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調整為15.4%
    澎湃新聞記者 林平最高法將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調整為15.4%。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民間借貸是除以貸款業務為業的金融機構以外的其他民事主體之間訂立的,以資金的出借及本金、利息返還為主要權利義務內容的民事法律行為。
  • 「社論」「不和稀泥」:最高法亮出了正義的剛性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出席會議並講話。最高法強調,在刑事審判領域,對於涉黑涉惡、爆炸、搶劫、綁架、強姦等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群眾反映強烈的案件,論罪應當判處死刑或者必須依法嚴懲的,法院都不得主動開展調解。在民事審判領域,要充分發揮司法裁判懲惡揚善功能,堅決同「和稀泥」做法說不,讓全社會充滿正氣正義。不「和稀泥」成為會議上的熱詞,回應了民間對司法公正的期待,也體現了法律應有的剛性和力度。
  • 最高法降低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 不超LPR4倍
    最高法表示,將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每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為標準,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取代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15年9月1日施行,下稱「原《規定》」)中「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促進民間借貸利率逐步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水平相適應
  • 最高法發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民事案例
    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記者羅沙)最高人民法院13日發布人民法院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大典型民事案例,以小案例講述大道理。  據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鄭學林介紹,這10個案例是2018年以來發生法律效力的、廣受社會關注和輿論讚譽的生動案例,分別從英烈保護、見義勇為、公序良俗、誠信友善、孝老愛親等不同方面體現和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導向和準則。  其中,董存瑞、黃繼光英雄烈士名譽權糾紛公益訴訟案和淮安謝勇烈士名譽權糾紛公益訴訟案為英烈保護典型案例。
  • 民間借貸利率大降,司法保護上限怎麼定?最高法說明→
    最高人民法院對此高度重視,自2017年開始先後赴浙江、江蘇等地就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研,廣泛聽取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意見,並於2018年8月發布了法(2018)215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民間借貸案件的通知》,就妥善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防範化解各類風險完善了相關的司法政策。
  • 最高法:將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
    ,發布《最高人民法院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為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詳情:最高法、國家發改委聯合發文!)《意見》以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市場主體、產權保護、公平交易、市場秩序、民生保障、服務開放、高效解紛等七個方面,提出了三十一條貫徹意見。
  • 最高法明確: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附全文)
    該《規定》實施以來,既規範了民間借貸行為,統一了法律適用的標準,又解決了大量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的實體與程序問題,受到國內外媒體廣泛關注和高度肯定。社會各界普遍認為,該司法解釋順應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符合中國金融改革的方向,落實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相關部署,對於加快民間借貸陽光化進程意義深遠。
  • 最高法公布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
    最高人民法院對此高度重視,自2017年開始先後赴浙江、江蘇等地就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研,廣泛聽取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意見,並於2018年8月發布了法(2018)215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民間借貸案件的通知》,就妥善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防範化解各類風險完善了相關的司法政策。
  • 最高法調整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
    該《規定》實施以來,既規範了民間借貸行為,統一了法律適用的標準,又解決了大量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的實體與程序問題,受到國內外媒體廣泛關注和高度肯定。社會各界普遍認為,該司法解釋順應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符合中國金融改革的方向,落實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相關部署,對於加快民間借貸陽光化進程意義深遠。
  • 最高法明確: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15.4%,超出視為...
    該《規定》實施以來,既規範了民間借貸行為,統一了法律適用的標準,又解決了大量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的實體與程序問題,受到國內外媒體廣泛關注和高度肯定。社會各界普遍認為,該司法解釋順應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符合中國金融改革的方向,落實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相關部署,對於加快民間借貸陽光化進程意義深遠。
  • 最高法調整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
    光明網北京8月20日電(記者 孫滿桃)最高人民法院今天正式發布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以2020年7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3.85%的4倍計算為例,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15.4%,相較於過去的24%和36%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 最高法就仲裁司法審查案件兩項司法解釋答問
    ,2017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仲裁司法審查案件報核問題的有關規定》(以下簡稱報核問題司法解釋)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仲裁司法審查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仲裁司法審查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負責人接受了記者採訪,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最高法答問來了!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定為LPR的4倍
    同樣,民間借貸作為民事主體從事的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得違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在前期調研和徵求意見的過程中,社會各界對於以「民間借貸」為名,未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而面向社會公眾發放貸款的行為意見較大,此類行為容易與「套路貸」「校園貸」交織在一起,嚴重影響地方的金融秩序和社會穩定,嚴重損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和生活安寧。
  • 最高法發布新司法解釋 調整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
    民間借貸是指以貸款業務為業的金融機構以外其他民事主體之間訂立以資金的出借及本金、利息返還形式的資金融通行為,具有形式靈活、手續簡便、融資快捷等特點,滿足了社會多元化融資需求,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最高法此次發布的司法解釋是在2015年頒布的相關規定基礎上,針對當前民間借貸出現的利率過高、範圍過寬、邊界模糊等新情況作出的修改完善。
  • 已被刷屏,最高法調低民間借貸保護利率上限。
    一直以來在金融借貸市場中的「高利貸」概念倍受爭議,但是從2020.08.20開始,「高利貸」的概念被最高法重新定義了,怎麼回事呢,未來國內的民間借貸行業將面臨怎樣的局面 快速讀完以下內容,你將秒懂。 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大幅下降。
  • 最高法修正並發布審理民間借貸案件司法解釋
    該規定實施以來,既規範了民間借貸行為,統一了法律適用的標準,又解決了大量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的實體與程序問題,受到國內外媒體廣泛關注和高度肯定。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民間借貸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利率過高、範圍過寬、邊界模糊等。最高人民法院在認真調研和廣泛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家代表、專家學者和金融監管部門意見建議的基礎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最新精神,決定對規定進行修正。
  • 最高法修改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為何如此引人關注?
    首先,充分體現了最高法確保司法及時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需要,回應經濟社會現實迫切需求的科學理念。近幾年,社會對民間借貸詬病很多,民間借貸市場與銀行間市場脫節、民間高利率、經濟脫實向虛等問題引起廣泛關注,最高法出臺這一司法解釋,將民間借貸利率與銀行間法定利率掛鈎,使資金市場的價格信號統一傳導,是科學立法原則在制定司法政策中的體現。
  • 澎湃新聞記者林平:最高法的回聲|2020記者看法院
    最高法指出,該案例在分清是非的基礎上,對於「死者為大」傳統思想支配下的裁判理念予以否定,明白無誤地表明了司法的態度,對勸阻人的善行和義舉給予肯定和鼓勵,對正確適用法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了生動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