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我還記得當時孩子在上幼兒園的前幾個月,別的家長擔心都在擔心自家孩子要是不適應幼兒園的環境怎麼辦,我卻害怕孩子「人來瘋」的脾氣,要是在幼兒園出現坐不住椅子,老師講課聽不懂怎麼辦,要是引起老師的反感可就不好了。
當時孩子就跟個小毛毛蟲一樣,在家裡看繪本的時候能堅持10分鐘就已經很稀奇了。
每次告訴孩子的事情他都左耳聽右耳冒,我在當時甚至都對送孩子上幼兒園產生了「恐懼心」,當時正好有一個嫁到德國的表姐帶著孩子回老家玩,表姐用過來人的口吻對我說,如果孩子上幼兒園時期專注力弱,那麼到了小學很容易因成績差而走「下坡」路。
說個最明顯的對比例子吧,有一次我帶著兒子去找表姐談事情,兒子在表姐家摸摸這、碰碰那,一刻也不消停。而表姐家的孩子卻能認認真真的看了小半個小時的繪本,完全沒有受到我兒子的打擾,據我的了解3歲左右的孩子專注力能夠達到15分鐘就已經很厲害了,而這個來自德國的娃娃專注力卻能達到我國小學生的平均水平。
聊起德國人大家的印象都是「嚴謹、專注」的代言詞,無論是德國製造的汽車,還是德國的工藝都能給我們帶來這樣的感覺,這樣我對德式教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我便向表姐學習經驗,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才明白德國的家庭從小便注重專注力開始培養的。
表姐對我說中國的孩子在6歲就能背下來乘法口訣,德國的孩子10歲還不會做乘除法,這是因為德國對孩子的啟蒙側重點不同,德國父母更注重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專注能力,並不像我們教孩子查數算題。
又因為國情理念的不同,德國人更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所以身處德國的孩子,無論是吃飯、看書、玩玩具都很認真,即便是孩子一人在家也能很專注的玩上很長一段時間,這些也是在為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加深了興趣鑽研精神,我也總結了一下德國人在培養孩子專注力這方面的知識,主要以這3個方面分別為「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社會環境」。
一、家庭教育在德國有這樣一個「潛規則」深入父母的心中,就用孩子吃手指這件小事上來說,德國父母與我們的做法便截然不同!
我們會嚴厲制止孩子吃手指,但德國父母並不會打斷孩子吃手指的操作,而是在孩子有這個吃手指這個動作之前進行糾正,從這個微小的細節上不難看出「不打擾」便是德國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二、學校教育表姐還與我說到了德國幼兒園裡的一個有意思的點,幼兒園老師上課不教知識,也沒有死板的教科書,就給孩子發幾張具有彩色的紙與孩子一起玩分類、排序、找不同等小遊戲,這些遊戲的目的就是在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三、社會環境教育要說德國最觸動人心的感受,那就是德國的火車站、汽車站等公眾場合都非常安靜,很少能看到孩子在公眾區域大聲喊叫、亂跑亂跳。
孩子天性就是愛玩,而亂跑亂跳、大聲喊叫就是與生俱來的,所以他們從小便訓練孩子,在學會走路以後要知道排隊時不能打擾到其他的陌生人!
你認為這就完了?其實不然,在德國還有著許多幫助孩子訓「專注力」的公眾媒體,例如常見的書籍、電臺、雜誌、網絡媒體等,要是孩子專注力特別差,還能向外界尋求幫助,從而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這些幫助都是不要錢的!正是因為德國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式培養孩子,才造就了德國人強大的專注力。
表姐還向我分享了一套在德國暢銷30多年的一套提高專注力的書籍,我也對這套書與孩子平時玩的專注力書籍進行了對比,明顯的發現它們的設計更有趣、內容更為細緻,作為一個成年人的我都愛不釋手,更何況年幼的孩子,在這裡小柳給大家看看,我家孩子入園前幾個月,天天用來訓練的1套書!
小柳覺得這個好奇狗的封面設計團隊很有想法,在剛收到書的時候,最明顯的感受便是色彩搭配特別舒服畫面也有一種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很有翻開一看的欲望。整套書一共有7冊,每冊的配色都不一樣,能給孩子十足的新鮮感,特別是裡面的專注力遊戲,遠比市面上的專注力訓練遊戲書精湛的多。
翻開書頁裡面不僅有交通工具與數學知識的結合,從而提升專注力的遊戲,拿出幾個遊戲給大家看看「找出好奇狗弄丟的玩具」、「短句記憶法」等等,與傳統找不同、走迷宮類的遊戲完全不同。涵蓋了7種大類別的思維遊戲,近300張精美的插畫圖,約400多道遊戲題目,還白送200張貼紙,這個貼紙我主要是給孩子做獎勵。
重點來了!這套書的價格那是相當划算,一共7冊,才68元!相當於一本不到10塊錢,這10塊錢對我們生活來說微不足道,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確實能夠提升專注力的一大機緣,特別是專注力的形成,那可是伴隨孩子一生的財富。
我家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一直玩這套書,直到小學3年級,首先我們的親子關係更為融洽了,其次就是孩子的專注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曾經那個「竄天猴」也能靜下心來坐在椅子上看繪本,玩玩具了,我也能借著這些時間休息一會,如果你也有著像我一樣的困擾,不妨也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