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給別人嗎?

2020-12-23 YoungSter

跟大家分享下。

最近攢了幾首好聽的歌,幾部好看的電影和幾本還不錯的書,昨天晚上突然有股衝動,想要把這些東西分享出去,但猶豫了一下,還是停住了手。

不是我不願意分享,而是我越來越疑惑這個舉動到底有沒有意義?

現在網絡那麼發達,我們接受資源的渠道太多了,越來越容易得到的東西,人們反而不懂得珍惜。就像我電腦裡存了一百萬本電子書,但估計到我死的那天我連千分之一都看不完。

曾經我也是個毫無心機單純的人,遇到喜歡的東西,馬上昭告天下,毫無保留,並且十分開心。我曾每天在微博上推送一首歌,堅持了幾個月,直到微博關閉了視聽功能。別人誇一句「你真的很用心的聽歌呢」,我就覺得那幾個月的堅持非常值得。

然後人們開始用微信,點對點的分享變得更方便了。有一段時間,我每個周末在群裡發一部電影,大家也非常開心。後來,他們想看什麼電影就呼叫我,讓我幫忙找。通常在我看書或者看電影的時候,手機也會噼裡啪啦響個不停。我馬上停下手中的事情,幫他們找資源。那時候我的手機還是2G,找一部電影要花很長時間,而且還要額外購買流量包。

當然也有煩的時候,但也從來沒有拒絕過。這不僅僅是好心,更是軟弱和太想給別人留個好印象。拒絕的那一刻真是恨不得給對方磕頭。有時候本來想著幫人的,結果沒幫成,也會無比自責。

有個朋友私下對我說:「看你那麼傻,真是心疼,不忍心看你淪落成被別人使喚的傻逼。」

我也多次下決心,再也不多管閒事了。可下一次別人一開口,我還是會全力以赴。就好像,把好東西分享給別人會上癮一樣。

本來,「分享」是一種美德。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教育我們「分享是一種博愛的心境,學會分享,就學會了生活」,不懂得分享的人一般被看做是自私的表現。

或許有人說:你分享的那些都是網絡上的東西,根本不屬於你個人,如果換成你的私人物品,你還願意分享給別人嗎?

這個問題我還真想過。

記得小學畢業那年暑假,我報名參加了補習班,補習的內容是初一的課程。我向姐姐借課本,她不願意給,她說:「當初沒人借給我,我憑什麼這麼容易就借給你?」無奈之下,我媽在新華書店給我買了一套新書。

那件事讓我模糊地意識到,有些東西是屬於自己的,誰都別想要。即使是自己用不著的東西,也不該輕易贈與他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接觸了更多人,也遇到了一些無私的人。

我讀大學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從自習室回來,一個室友給我留了一塊西瓜,他把中間最甜的那一塊留給了我。那麼多年過去了,我一直沒有忘記這件事情。每當我跟別人分享食物的時候,我總會想起他,然後把最好的一份留給別人。

再後來,我在寺院做了一個月的義工,在那裡,人們的生活物資都從「結緣處」領取,沒有什麼是屬於你的,所有的東西都因緣而來,又因緣而去。佛家把贈與他人稱為「結緣」,我也漸漸體會到「結緣」是一個美妙的詞,你誠心給,我真心喜歡,世間的東西就在贈與中變得美好了。

一個人活在世上,如果從未被贈與,我們得傻成什麼樣。我們的見識、學問,聽過的每一首歌,看過的每一部電影,欣賞的每一件藝術品,全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分享得來的,而這些分享大都是無償的。

這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莫過於一個真正懂你的人與你一起分享生命的美妙和感動。

姐姐讀大學的時候,我還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高中生。她每年放假回家,高興的時候就讓我用她的電腦看電子書和聽音樂。她跟我吵架的時候,就會說:「我以後什麼好東西都不告訴你,也什麼都不教你了。」

她是一個上進,並且尊重知識的人,在她的意識裡,不教你知識,看著你犯傻,就是對一個人最大的懲罰。

生命個體在社會中勞動,不管是體力還是腦力甚至其他方式,得到相應報酬維持個體生存生命發展能力,這一切都理所當然。但網上也有很多的大神們,無私地分享他們的技術與知識。通過他們的分享,我們才能打開眼界,不斷進步。然而你有沒有想過他們無私地分享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又有沒有心懷一絲感恩呢?

在物慾橫流的時代,幾乎人人都在為自己考慮。當今社會的主流就是「自己的勞動成果自己享用」,隨著生活壓力不斷地增大,人們的「自私」潛意識也逐步增強,激烈的競爭也是造成人們「只顧自己」的因素,因為誰都想在高速運轉的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

人的自私不是絕對的錯,而是一種自然本性。試想,如果連自己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哪裡還有心思去為別人付出?絕大多數人由於思想局限於這種原始的自然屬性而作出看似「自私」的行為,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但這也讓他們在人格上一直地平庸下去。

我們敬佩那些大神,除了他們知識淵博,更多的是他們願意把他們的知識貢獻出來。

記得以前在百家講壇看蒙曼講《長恨歌》,她肯定讀過大量的史書,所以才能告訴我們那麼多的知識和道理。一個人肯讀書,並且能夠將知識分享給更多的人,這樣的讀書境界一直是我所仰慕,也是我為之努力的。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一位仁波切寫過,人生的意義在於愛和更多的知識。季羨林說,人生的意義是盡每個人的力量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

首先你要有力量,然後,還要把這個力量貢獻出去。雖然平凡如我,暫時還沒有資格談「力量」和「貢獻」。但,人是要和這個社會有能量的互動,你要去愛這個世界,也接受這個世界給你的愛,然後可能你會覺得這更是一種自由。

所以,感謝那些願意分享能給自己帶來喜悅的東西的人們,我也會儘自己的努力,讓自己分享的東西越來越有價值。

相關焦點

  • 了解兒童心理:孩子不願意與他人分享東西,就是自私嗎
    「我知道這是你的玩具,你給弟弟玩一下好嗎?你還有好多其他玩具可以玩,弟弟難得來一次我們家玩,咱們先讓給弟弟玩好不好?」「不要,這是我的東西。」「寶貝,你和弟弟是好朋友,可以互相分享一下玩具哦,等弟弟玩完會歸還給你的。」
  • 女生願意和你分享這幾個東西,說明她對你有意思了,喜歡上你了
    有的時候,其實是可以通過,女生願意和你分享的一些東西,來看出女生對你的感情,或者是感覺的,如果還是像剛開始那樣,比較冷淡,那可能女生還是沒有喜歡上你,只要女生願意和你分享這幾個,那就說明她心裡是有你的。第一個,女生開始把自己的生活說給你聽,讓你參與。
  • 願意和你分享這些「東西」的人,可能是對你動了真情,別不知道
    所有人都一樣,不管是朋友也好,還是親人也罷,有些事如果自己不想說,那別人就永遠住不進自己的心裡。當生命裡出現了一個人,自己覺得他是一個可靠的人,那麼哪怕才剛認識幾天,自己也會把自己內心得很多東西都告訴他。所以,大多數的感情都是從分享開始的,一個人如果她願意跟你分享這些東西,那麼在她心裡,你就是不一般的。
  • 孩子不願意把自己的東西送人,真的是「小氣」嗎?家長要明白
    別的小朋友來家裡玩耍,看上自己孩子的玩具,一般的父母都會很大方的將玩具送出去,畢竟也不是什麼特別貴重的東西,而且還能得到人情,何樂而不為呢?但是作為孩子父母的你,有沒有考慮孩子的意見?寶寶願意將自己的禮物送出去嗎?他們的內心想法是什麼?作為家長的你知道嗎?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與別人分享玩具?李玫瑾:不是自私,天性決定
    曾經有人問李玫瑾教授,孩子不願意分享是自私嗎?用孩子的眼光來看,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 他們只顧建構自己的自我意識,想不到別人也有「我的」。此時的「自私」是正常現象,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經之路。 0-3歲孩子不懂得也不理解什麼是分享,以自我為中心是本性。如果強行讓孩子把正在玩的東西讓給別人,他會覺得自己被拋棄了。 允許不分享,允許孩子保護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是最好的選擇。
  • 致家長:孩子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還拿他人的東西,父母要警惕
    最近,聽到一個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小剛不願意分享玩具的故事。她說,「自家孩子的玩具從來不主動分享給他的好朋友小強玩,但相反他的好朋友卻總是願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小剛,並讓他拿回自己家去玩」。遇到這種情況,這位家長也試圖去勸說孩子要學會主動分享,但孩子就是不聽勸,甚至還嚎啕大哭。
  • "我的東西誰也不準碰"!孩子不願意分享,並非是自私
    如今升級為父母,雖然對玩具無感,但也希望自家寶貝能夠和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快樂。你會發現很多孩子不願意分享,將自己的東西當作&34;。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大都會為其貼上&34;的 標籤,並對其說教。也有的父母為了顏面,會強制他們和小夥伴分享,但結果都是&34;。
  • 孩子不願意分享就是自私嗎?
    、願意分享,而不是大驚小怪或是斥責。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那麼父母應該留意、或回想自己平時的行為,是否有影響到孩子,如果有這方面的問題,可以先從調整好自己入手。因此,如果父母強迫讓孩子把玩具給其他小孩玩,不僅不能讓寶寶學會禮讓,反而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也不理解自己,要搶自己的東西,促使孩子對玩具產生更強烈的「佔有欲」,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自私嗎?你錯怪孩子了!試試這五個方法
    我現在感到非常苦惱,孩子佔有欲這麼強,不懂得分享,日後會不會因為太自私而被別人討厭呢? 這位媽媽的苦惱戳中了很多人,其實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孩子不願意分享。那麼,孩子不願意分享,就是自私小氣嗎?其實是我們錯怪孩子了。
  • 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送給別人才能體現你的真誠,這樣才更有意義
    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送給別人才能體現你的真誠,這樣才更有意義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如吃的、用的、衣服之類的,送給別人,當然了,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你不喜歡的,卻是別人喜歡的,甚至是夢寐以求的,另一種是你不喜歡的,也是別人不喜歡的
  • 對話 | Lydia:Teacher,也是Designer.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我願意付出所有.
    「對於我熱愛的東西,我願意付出精力。教育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使命。我從小就希望能夠成為一名教師,這個職業對於我而言是非常神聖的。所以當我真正成為一名教師時,我願意為之付出所有精力。」Lydia覺得,哎,好像「老師」這個職業真的會對別人產生很長遠的影響。其實「老師」也只是一群非常單純的大人,當看到自己的學生因為自己的幫助真正有提升的時候,她打心底裡地為學生感到開心。
  • 分享你的快樂,快樂了別人,溫暖了自己
    生活中很多人不願意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他們覺得與人分享會讓自己吃虧,會失去很多快樂。其實不是這樣的,這樣想法是非常短視的。要知道,分享快樂是會給對方創造快樂的兒子自己也會很快樂,能為別人帶去快樂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快樂了自己也愉悅了別人。
  • 讓別人願意「傾囊相授」,是你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這裡的工作,往往不是零分就是一百分,沒有折中可言。但是,講個人績效,不代表其他人都是你的敵人。在辦公室裡,名為新人老人,其實大家都是同事,說白了誰也沒義務照顧誰。反向來說,沒有人願意培養一個能成為自己敵人的人。這個敵人,並不是說別人都是廢物,就我能做事。
  • 你願意吃女朋友剩下的東西嗎?十萬網友評論,很溫暖
    你願意吃女朋友剩下的東西嗎?十萬網友評論,很溫暖剛和男朋友談戀愛沒多久時,吃米粉吃不掉時,他就順手拿過去吃,吃得是那麼的自然,那一刻我心裡很暖。我們也是互相吃對方吃過的食物,別人的我不吃,只吃他的,前幾天吃自助餐,他烤東西,夾了一塊不知道是什麼肉給我吃,也就一口那麼大,我放到嘴裡咬了一口是生的,我準備扔掉的,他用筷子接過去又放鍋裡烤了,我說你吃嗎?他說是的,我都無語了,全是我的口水,因為感覺是生的,我口水直接吐到上面去的,真的是驚呆我了,我說這你還吃呀?
  • 家長頭條: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和別人分享?爸媽要知道這3點
    今天,想跟你探討的話題是:孩子不願意和別人分享。現實中,孩子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時,父母都會很頭疼,通常會直接採取強制措施讓孩子分享,還會對孩子的反應有很多負面的猜想:有的認為孩子不願意分享,顯得很小氣,給自己丟人了;有的認為孩子小小年紀就這麼摳,長大以後還得了;有的認為孩子有什麼不開心,大不了再買個新的,不知道他哭什麼
  • 寶寶是不是太自私了,自己的東西別人一點都不能碰?
    我家兒子最近變得有點「小摳兒」,像玩具啦、餅乾啦這些東西,別人連碰都不讓碰。只要你伸手去拿他就大聲使勁喊,再不然就直接粗暴地要搶回來,七大姑八大姨都說這孩子是個自私的小氣鬼。但這個帽子扣的有點早吧?他還是個不到2歲的寶寶,還不太懂得分享,物權主意剛剛建立,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被別人拿走了肯定會很難過啊,咱們大人有時候不也是這樣麼?不過,分享這個概念還是要寶寶她知道的。
  • 家裡來了小朋友,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怎麼辦?
    其實,當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之後,當孩子開始有「我」「我的」這樣的概念時,就是通過對於物品的佔用來區分自己和別人。成年人討厭沒有邊界感的人,但為什麼孩子在表現出自我的邊界感時,大人又接受不了呢?還有的孩子,會願意把東西和他/她喜歡的小朋友分享,而不願意和其他人分享,這都很正常。不要說孩子了,成年人不也一樣嗎?
  • 孩子不願與別人分享東西是自私?別錯怪孩子,他是在建立自我意識
    孩子不願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太自私了1歲9個月的沛沛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私有財產意識也逐漸覺醒。不管是誰拿走他的東西,他都會勇敢地奪回來,並清晰地表達「是我的!」此時的沛沛已能初步區分「我的」「你的」「他的」,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將物品和所屬對象對號入座。經常有寶媽說,兩三歲的孩子對兩樣東西最親,那就是吃的和玩的,任你是他親媽,都不會和你分享。同事甚至舉過一個例子,她有一次給了女兒一塊蛋糕,看女兒邊吃邊玩,將麵包捏碎了扔掉,覺得可惜,就伸手掰了一點吃。女兒見狀,頓時大哭,並伸手到她嘴裡去摳出來。同事生氣地揍了女兒屁股。
  • 孩子喜歡拿別人東西怎麼辦?別再說他是「偷」,睿智的父母這樣做
    對於稍小的孩子來說,他對「你」「我」「他」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晰,在他的思維裡,認為「只要是我喜歡的,那就是我的。」即便是他模糊地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的,但是因為自制能力較差,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要去擁有,所以還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的行為。
  • 一個願意和你分享自己事情的女人,說明你在她心中很重要!
    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女生呢?遇到事情就願意和你分享,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會選擇第一時間告訴你,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女生,說明你在她心中很重要,也說明你的桃花要來了。她們會給你分享什麼事情呢?1.分享秘密,她會告訴你內心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