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分享,是自私嗎?你錯怪孩子了!試試這五個方法

2020-09-17 家庭教育讀書會

我是@家庭教育讀書會,定期分享家庭教育知識,歡迎關注。



孩子是小氣鬼?

最近我在家長群裡,聽到一位媽媽這樣吐槽自己的孩子

媽媽吐槽:

我兒子今年3歲了,他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缺點就是:自私,佔有欲太強。每次其他小朋友來家裡,他都不允許小朋友摸他的玩具,也不允許小朋友進他的房間。更過分的是,他不僅對玩具具有很強的控制欲,對我也有。每次我抱其他小朋友的時候,他都會生氣、哭鬧,甚至會推搡其他小朋友,說:媽媽是我的,只能抱我。我現在感到非常苦惱,孩子佔有欲這麼強,不懂得分享,日後會不會因為太自私而被別人討厭呢?

這位媽媽的苦惱戳中了很多人,其實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孩子不願意分享。那麼,孩子不願意分享,就是自私小氣嗎?其實是我們錯怪孩子了。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分享?

我們先來看看,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分享?

孩子佔有欲強,不願意分享,其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自然法則。因為在孩子2歲左右,就會開始萌發自我意識,開始出現「我」,繼而產生「我的」這個概念。

教育家孫瑞雪說:兒童必須擁有東西,才能借著擁有的東西發展。通過佔有「我的」私有財產,才能漸漸明白「我的」,才能形成自我意識。才能區分「我的」「別人的」。這是區分「我的」的自然方式。

因為有了自我意識,所以孩子會對「我的」東西表現出強烈的佔有欲望,這是孩子物權意識的體現,合情合理。因此為了保護「我的」東西,包括玩具、房間、媽媽等,就會出現攻擊性,即拒絕他人的接觸,通過哭鬧、攻擊等方法來保護「我的」東西,不受侵犯。

什麼是自私?自私是為了滿足自我利益而去損害他人利益。而孩子的不願意分享,顯然出發點不是為了滿足自我損害他人,而是通過佔有某樣東西,來區分自己與他人;通過佔有東西,來體驗「我」的存在,這是自我價值感的開始。

所以,家長不要急著把自私的帽子扣給孩子。



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接下來,我們再談論孩子不願意分享怎麼辦?


1.肯定並引導孩子的物權意識

就像上文所說,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其實是自我意識的結果,不是所謂的自私。因此,家長要接受孩子的這一行為,肯定孩子的物權意識。

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引導孩子的物權意識。因為孩子在2歲左右雖然萌生了自我意識,知道「我」和「我的」,但對於什麼是「我的」,什麼是「你的」卻比較懵懂,因此會以為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這時候,家長要引導孩子有些東西是「我的」,有些東西是「別人的」,要讓孩子的物權意識趨於明確。

比如,家長可以明確告訴孩子:

這個遙控汽車是哥哥的,雖然現在拿在你手裡,但不是你的,是哥哥借給你的,等會兒你要還給哥哥的,不可以拿走。


這個畫筆是你的,這個布娃娃是妹妹的,這個桌子是我們全家人的,不是你一個人的。媽媽也不是屬於你一個人的哦。

讓孩子明白了什麼是「我的」,什麼是「別人的」,既可以尊重孩子對物品的所有權,尊重孩子的選擇,也可以規範孩子的行為,不去佔有和搶奪其他人的。


2.不要逼迫孩子分享

分享是一種美德,但要基於自願。很多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分享就不會討人喜歡,所以會逼迫孩子拿出自己的玩具。比如,家長會說:

「你是哥哥,你要讓著妹妹,給妹妹玩會兒。」


「你是主人,他是客人,你就應該拿出自己的玩具招待客人哦。」


「你看弟弟都哭了,你就不能給他玩你的玩具嗎?」

你是不是也經常這樣教育孩子?你以為願意分享的孩子,才是懂事兒的孩子。其實,這種逼迫式的分享,反而會激起孩子的強烈抵抗,愈發討厭分享這件事,也會對「我的」東西,看管得更加嚴格。

不願意分享而被逼迫分享,這無疑於被別人赤裸裸地搶走。成年人尚且無法接受,我們又憑什麼要求孩子必須樂呵呵地拱手相讓呢?

所以,一定不要逼迫孩子去分享。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不如尊重他,並且告訴孩子:這個玩具是你的,你有權決定是否分享,無論你是否分享,爸爸媽媽都是支持你的。


3.切忌哄騙孩子

很多家長逼迫孩子無果之後,就會改變策略:哄騙。會連哄帶騙地讓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甚至把孩子的玩具送人。等到孩子回過神來找自己的玩具時,發現分享出去的玩具再也回不來了。相信很多家長都做過這樣的錯事吧。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有權威,孩子就算知道玩具被送出去也不能怎麼辦。還有的家長覺得,小孩子都是沒有長性的,過兩天就忘了。但他們忽視了孩子的感覺,這樣的哄騙會讓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下降,長久下來,孩子便不再信任父母。

4.試探性地先讓孩子學會局部分享

孩子在最初階段不愛分享是一種天性,但是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孩子比較願意分享給父母。他雖然對「我的」東西具有強烈的佔有欲,但他們有時候會比較願意分享給自己的爸爸媽媽。這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讓孩子學會分享的契機。

孩子願意分享給爸爸媽媽,是因為孩子相信自己的東西不會被搶走,還會回來。所以,父母不妨試探性地鼓勵孩子進行局部分享,比如把玩具或者事物,分享給奶奶、爺爺、哥哥、姐姐等,但前提是一定要能夠還回來,讓孩子知道分享不是失去,不是被搶奪。

當孩子把玩具分享出去後,爺爺奶奶、哥哥姐姐可以陪孩子一起玩玩具,這個過程可以讓孩子感覺到分享的快樂。

當孩子意識到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一種快樂時,也許他會慢慢敢於分享,願意分享。


5.後果體驗法

有一本書叫《這樣跟孩子定規矩,孩子最不會牴觸》,在這本書裡曾討論過關於孩子不願意分享的篇章,其中「後果體驗法」,家長們可以適當地借鑑一下:

父母可以邀請鄰居小朋友一起互相交換零食。不過,這樣做之前,父母要提前告知遊戲規則:一個人只有一份零食,不分享零食的只能吃自己那份,分享的小朋友則可以享用全部零食。當孩子看到大家有很多選擇,自然也就更願意與他人分享了。

如果孩子總是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那麼他也會發現,其他孩子就不太願意跟他玩,當他被孤立時,自然就體驗到「不分享」帶來的後果。再通過父母的一些引導和幫助,他很快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最後再強調一遍:千萬不要強迫孩子交出屬於自己的東西。分享是個過程,我們可以慢慢引導孩子分享,由感知到自願,才能利於他的成長。

總結一下,孩子不願意分享並不是自私,只是自我意識和物權意識的體現。想要讓孩子願意分享,需要父母耐心引導,讓他體會分享的快樂,而不是逼迫分享哦。


家庭教育讀書會,陪伴孩子和家長共同成長,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孩子不願意分享就是自私嗎?
    但上個星期,她嫂子帶著兩歲半的兒子來她家串門,女兒卻表現的特別不友好,特別護玩具,自己不玩也不願意讓給弟弟玩,弟弟拿了就立馬搶過來,要是給弟弟拿別的玩具,她還會哭鬧,當時的場景真的讓她又尷尬又困惑。她問我是不是這個年紀的孩子就是這樣的,還是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問題呢?
  • 了解兒童心理:孩子不願意與他人分享東西,就是自私嗎
    「這是我的,我的!」「我知道這是你的玩具,你給弟弟玩一下好嗎?你還有好多其他玩具可以玩,弟弟難得來一次我們家玩,咱們先讓給弟弟玩好不好?」「不要,這是我的東西。」「寶貝,你和弟弟是好朋友,可以互相分享一下玩具哦,等弟弟玩完會歸還給你的。」
  • 孩子不願意分享,並非是自私
    如今升級為父母,雖然對玩具無感,但也希望自家寶貝能夠和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快樂。你會發現很多孩子不願意分享,將自己的東西當作&34;。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大都會為其貼上&34;的 標籤,並對其說教。也有的父母為了顏面,會強制他們和小夥伴分享,但結果都是&34;。
  • 虎姜媽媽:孩子不願意分享,就是自私嗎?
    我特意把「成年人的面子」作為一個因素拎了出來,是因為我回頭想了想,我見到的絕大多數被要求分享的時刻,家長並不是從「分享讓快樂1+1>2」的角度出發的,而是不想讓旁人認為自己的孩子「自私」,拿著屬於孩子的玩具借花獻佛。不願意分享就等於自私嗎?顯然不是的。什麼是自私?
  • 不愛分享就是自私?錯怪孩子啦!3個方法幫孩子度過「物權敏感期」
    你有沒有發現,當孩子3歲以後,就不喜歡分享了,我的就是我的,誰也不能動,誰也不能碰。父母或者身邊的人就覺得這個娃好自私啊,太小氣了,我們不跟他玩了。所以,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這是思想,品德上的自私自利,不過要是佔有欲得不到合理的約束,就很可能會形成霸道、自私的性格。
  • 不分享就是自私?不是孩子不懂分享,而是你不懂孩子
    每當孩子拒絕別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或者是不願意把自己的好吃的分給小夥伴時,家長就會苦口婆心地勸孩子要學會分享。如果孩子就是不分享的話,就會被貼上「小氣」、「自私」的標籤。可是這真的是孩子自私的表現嗎?試想一下,如果你花高價買了自己特別喜歡的一樣東西,然後讓你借給朋友用幾天,你是不是也不願意?
  • 「你怎麼總是不願意分享?你這樣真自私!」——讀懂孩子的不分享
    「分享」是很好的品質,但不分青紅皂白就強制性的命令孩子分享,孩子不願意就挖苦諷刺甚至謾罵一定是錯的。不久之前的家人聚會,家裡的五個小不點終於聚在一起了,我家寶貝充分發揮出了小主人的熱情好客之道,把她所有的玩具都挨個拿出來讓哥哥姐姐一起玩,玩具永遠是別人家的好,這些玩具提供了一整天的歡聲笑語。
  • 孩子不願與別人分享東西是自私?別錯怪孩子,他是在建立自我意識
    孩子不願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太自私了1歲9個月的沛沛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私有財產意識也逐漸覺醒。不管是誰拿走他的東西,他都會勇敢地奪回來,並清晰地表達「是我的!」孩子這是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孩子不願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和自私其實毫無關係,有這種想法的家長可能沒有分清「自我」和「自私」的區別。自我和自私是兩個不同的概念1、自我和自私經常有家長說,我家孩子越來越自私了,什麼都不讓別人動,動不動就說這是我的,這是我的。
  • 孩子太自私怎麼辦?試試這3招,孩子分分鐘變得不再自私
    劉女士感到非常詫異,於是對孩子說道:「這麼多東西你吃得完嗎?你能不能不要這麼自私?」更沒想到孩子聽完劉女士的話卻說道:「我就算吃不完也要自己留著,我才不給你們呢。」孩子為什麼自私?1.家長太嬌慣孩子現如今很多孩子之所以變得自私,就是因為他們都是嬌慣出來的。畢竟很多父母都不願意讓孩子受苦,所以說在日常生活當中都會滿足孩子各種無理的要求。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的存在,所以導致孩子根本就不願意把自己的好處分享出來。
  • 孩子不愛分享真的是自私嗎?做完這4點,讓孩子分享很簡單
    昨天和閨蜜聊天的時候,聊起了她最近很苦惱的事情:閨蜜家女兒已經三歲了,是全家人的寶貝,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她疼愛有加,一般什麼好吃的都留給她,所以時間長了閨蜜就發現女兒特別不願意跟別人分享,不管是什麼東西都要拿在自己手中才最安心。每次閨蜜讓她跟親戚朋友的小孩分享,怎麼說都說不聽,有時候還挺尷尬的,就問我有沒有什麼辦法。
  • 孩子不願意分享太自私?大多數父母都錯了,這三個原因你們知道嗎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跟朋友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呢?實際上孩子不願意分享的原因有很多,並不是父母所認為的&34;心理。孩子不願意分享的原因1、孩子經常被要求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很多家長在看到自己家的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不來的時候,他們總會刻意地去要求孩子主動分享。
  • 孩子出現「自私」行為,家長強制他學會分享並不可取,試試這樣做
    那麼,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會被人認為比較自私。這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有些家長會採取強制手段,讓孩子去與他人分享,這樣的方法真的可取嗎?即使是菲菲在一旁給予暗示,他也從不與菲菲分享,特別是在只有一個東西時,孩子更從不與他人謙讓。也因此在學校裡與同學們有過不少爭執。老師也常常與菲菲談話,告訴他孩子不喜歡與他人分享,並喜歡獨佔的習慣並不是好習慣,可菲菲卻不知道應該如何幫助娃改掉自私的行為。
  •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自私嗎?家長該怎麼解決?
    分享不應該是強迫孩子就在前幾天,在小區裡我家寶貝想玩另一個小姐姐的泡泡機,可小姐姐也很珍惜自己的玩具。於是我拉著寶貝說道:「寶貝,這是姐姐的玩具,我們就在旁邊看姐姐放泡泡好嗎。」 這時候小姐姐的奶奶走過來說:「悅悅,給弟弟玩一下泡泡機吧,你比弟弟大,你要分享呀」。一邊說著,一邊從小姐姐手機奪過泡泡機,小姐姐哇哇大哭起來,我連忙說:「不用了不用了」,然後拿另一個玩具馬上轉移了寶貝的注意力。我家兩個寶寶,基本買東西都是兩份一樣的,但是即使如此,他們依舊會搶得不可開交。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與別人分享玩具?李玫瑾:不是自私,天性決定
    導語:孩子不願意把自己的玩具或者食物分享給另外一個小朋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父母弄懂了背後的心理動機,正確引導,等他長大,總有一天孩子就學會分享了。 曾經有人問李玫瑾教授,孩子不願意分享是自私嗎?李玫瑾老師的回答是,不一定,3歲之前的孩子本來就不懂分享。 為什麼這麼說呢? 分享這種行為不符合嬰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所謂「自私」,源於孩子物權意識的建立。
  • 孩子不願分享玩具,是自私還是另有原因?很多家長都錯怪孩子了
    大部分寶媽都希望看到孩子主動和他人分享,充分享受友誼的快樂,因此會極力避免孩子獨佔玩具,假若孩子仍舊不肯分享,便會被扣上「自私」的帽子。莉莉媽媽帶著莉莉去小區公園玩滑板車,碰到了一個奶奶帶著四歲左右的孫女,小女孩一直盯著滑板車看,莉莉看出了女孩的「不懷好意」,跟媽媽說:「我們去那邊玩吧,我不要跟她一塊玩。」
  • 你還在逼著孩子分享嗎?寧可讓孩子自私點,也不要這樣去分享
    生活中,很多人逗孩子時都喜歡說「把你的東西給我吧」「吃的什麼東西啊,給我嘗一口吧」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如果孩子把東西拿出來了,就會得到「這孩子真乖」「這孩子一點兒也不摳」這樣讚賞的話,如果孩子不願意把東西拿出來,就會被說成「不懂事」「自私」。
  • 你知道嗎?你給孩子的特殊待遇,就是孩子自私的開始
    自從小宇上學以來,奶奶每次做飯都會格外做一個菜給他「專享」,今天是紅燒肉,明天是油燜大蝦,後天是獅子頭… 一天,一家五口正吃著飯,爸爸突發奇想逗一逗兒子,於是拿筷子做出夾狀,說:「紅燒肉給爸爸吃點兒吧,聞著都饞死老爸了」小宇一聽急了,趕忙把裝紅燒肉的盤子攬到自己懷裡:「不給不給!這是我的!」爸爸裝生氣:「你有那麼多,就一口都捨不得呀?真不是個好孩子。」
  • 自私是孩子天性嗎?家長該不該教孩子如何分享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要面對的情況可能是,在人際交往中孩子「不肯分享」。作為爸爸媽媽會有焦慮和擔憂,不分享孩子會變得自私嗎?有時候我們會認為孩子不分享是不好的,我們會不好意思、會尷尬。其實是我們成人在我們的成長經驗中,形成的一種對交往和孩子交換中對物品價值的成人的觀念。
  • 「你這麼自私,以後沒人和你玩」:請別用威脅的方式教孩子分享
    我看見成成的眼圈慢慢發紅,一臉生氣地對朋友說:「不行,這是我的玩具!」也許是成成的不樂意,讓朋友覺得很沒面子,她生氣地呵斥道:「你給他玩一下能怎樣?弟弟回去了就會還給你的,你這麼小氣,以後都沒人願意和你玩了。」 說完朋友強行把所剩不多的積木都放在球球手裡,轉身和我無奈地抱怨:「現在的孩子都很自私,一點都不知道分享。」
  • 別總強迫孩子要分享了,想讓孩子學會分享,首先要允許他自私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你要學會分享","你讓她玩一會兒",這句話是很多家長的口頭禪。的確,分享是一種美德,這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是一樣的。而我對於自己孩子的教育,我一直認為愛和規則是平行的,我堅持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