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是孩子天性嗎?家長該不該教孩子如何分享

2020-08-22 屁屁的好媽媽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要面對的情況可能是,在人際交往中孩子「不肯分享」。作為爸爸媽媽會有焦慮和擔憂,不分享孩子會變得自私嗎?有時候我們會認為孩子不分享是不好的,我們會不好意思、會尷尬。其實是我們成人在我們的成長經驗中,形成的一種對交往和孩子交換中對物品價值的成人的觀念。

兒童對物品的分享是需要經歷先擁有—再分享的過程的。我們需要關注到孩子對於自己的玩具是否有支配權;是否能夠為自己的玩具做主;不受幹擾地在自己想要贈送、交換、借給別人自己玩具的時候,能夠自主地去分享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還需要留意觀察一下,一般造成孩子不分享的原因可能有:

1、孩子曾經經歷過自己因為送給別人玩具而被父母家人指責的經歷,那麼,孩子就會從內心中不太願意去分享,因為這樣的一個經驗會讓孩子有一定的壓力。

2、在獲得玩具的過程中,如果過於艱難。比如說爸爸媽媽的觀念認為不應該給孩子買過多的玩具,應該讓孩子去學會珍惜等等這些來自於父母成長的經驗,而使孩子獲得玩具的過程中過於艱難,就會造成內心中對於玩具的不滿足和不願意分享的狀況。

我們需要結合上面的那個建議,了解一下孩子對於自己的玩具是否自身是滿足的,然後同時在滿足的基礎上,他能不能為自己的玩具做主,能夠自主地支配自己的玩具。他能夠滿足進而發展到能夠自由地去自主支配,那麼最終孩子一定是能夠發展為願意分享的,因為結合這孩子交往的過程,分享玩具就作為了孩子交往的過程中的一個橋梁。

描述中沒有講到孩子的年齡,我估計是稍微年齡小一點的孩子。再把歲數延伸一下:

之前還有一位家長問到,為什麼孩子到了7歲還不肯分享?

再次強調,兒童必須首先擁有物品,才能消費或者分享這個物品。這就出現了物品的所有權問題。當兒童有分享的意願時一定是基於他擁有屬於他的物品,並且是可以由他自己來支配的,同時也是在滿足他的交往的敏感期的過程中。

有很多時候,在孩子沒有準備好分享的情況下,成人會「強迫」甚至「威脅」孩子分享,比如:「分享一個給他,他是你的好朋友」,「分享才是好孩子」,「你這麼小氣別人都不跟你玩」,「分享給別人,媽媽再給你買」,或者直接從孩子手裡拿走物品分享給別人……

最後,是否完全擁有物品歸屬權和支配權,同時,是否有一個分享氛圍的環境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沒有的話,我建議現在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分享氛圍的環境。比如說在家裡和孩子分享一個故事,和孩子分享一部動畫片,和孩子分享一件有趣的事情,都會讓孩子和父母產生一種連結和流動,而這種交流是父母向孩子表達愛以及給孩子愛的能量的最好方法,同時也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的愛和關注。另外,父母平時也給孩子準備他自己可以支配的一些玩具、食品或者書籍等等,是他擁有贈送和交換的的條件。慢慢地孩子才能體會分享的樂趣。

相關焦點

  •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自私嗎?家長該怎麼解決?
    分享不應該是強迫孩子就在前幾天,在小區裡我家寶貝想玩另一個小姐姐的泡泡機,可小姐姐也很珍惜自己的玩具。而家裡人總認為,哥哥大就應該讓著妹妹,認為哥哥自私,於是強迫他分享,有時候還聲音很大的呵斥。而我最近發現越是這樣,哥哥越喜歡打妹妹,搶妹妹的玩具,我相信很多家庭有兩寶的都會有類似的情況出現。好,那說說家長怎麼應對吧。分享應該是快樂的我覺得分享應該是快樂的,在沒有得到孩子允許之前,不能強行把東西分享出去!
  • 讓孩子先學會自私,比教孩子分享更重要
    看到這麼一個問題:孩子在遊樂場玩玩具的時候,遭到其他小朋友「橫刀奪愛」,媽媽首先引導孩子要會分享,誰知孩子不肯,只好讓對方小朋友放棄,卻沒想到孩子大哭起來,引起周圍人圍觀。導致這位媽媽左右為難,生怕被拍上網,被人誤解欺負小孩。最後那位媽媽提出該不該讓孩子學會分享?
  • 別再讓孩子當「聖母」,吃虧不一定是福,父母該教會孩子「自私」
    例如家長從小就會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已經被父母們教爛了。但是家長們想過沒有,孩子在學習這些知識,禮儀和思想時,是否真的能夠領悟到呢?會分享的孩子不一定懂得謙讓的美德多麼偉大,他們只是不想讓父母失望,不敢拒絕,不敢自私罷了。
  •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自私嗎?你錯怪孩子了!試試這五個方法
    我現在感到非常苦惱,孩子佔有欲這麼強,不懂得分享,日後會不會因為太自私而被別人討厭呢? 這位媽媽的苦惱戳中了很多人,其實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孩子不願意分享。那麼,孩子不願意分享,就是自私小氣嗎?其實是我們錯怪孩子了。
  • 粗心大意並不是天性,孩子粗心該如何解決?父母或該了解
    文丨大寶疼小寶(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粗心大意是許多孩子都會有的現象,有的家長逐漸就習慣了,認為孩子的粗心大意就是他的天性。因為孩子的天性就是這樣,他們沒有辦法像成年人那樣能夠面面俱到。
  •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家長該如何滿足寶寶的好奇心呢?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寶媽們肯定會時不時的看到寶寶們睜大眼睛圓鼓鼓的望著觀察著自己周圍的世界與環境,很多寶媽都不知道寶寶們這時候是在看什麼,有的寶媽認為寶寶這是對周圍陌生世界的觀察,另一些寶媽認為寶寶是在對周圍世界與環境的好奇然後才好奇的看望著,其實啊,寶媽們認為的都是正確的,這全部的觀察都是來自於寶寶內心的好奇心,這也是屬於寶寶自身的一種好奇天性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與別人分享玩具?李玫瑾:不是自私,天性決定
    如果一方堅持不給,另一方強硬搶奪,父母再不做出合適的勸導,現場一定會變成哭鬧大戰。 然而,如果大人用權威逼迫孩子把手中的東西讓出去,並不能養成分享的好習慣,相反,會讓孩子失去自己安全感,反而變得更自私。
  • 自私的孩子很冷漠?這兩件事上就該自私些,「假大方」會害了孩子
    面對這種情況,可能很多寶爸寶媽們會認為自己寶寶太「小氣」,一點教養都沒有,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和孩子「講道理」,作為自己對寶寶品質教育上的補充。這種事情在寶寶的成長經歷中一定不稀有,但是家長們在不清楚寶寶意欲何為的基礎上大加教育,真的正確嗎?
  • 孩子不願意分享就是自私嗎?
    孩子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這與自私無關,它是孩子的自我意識萌發的表現。所以,父母不用過分焦慮,錯誤地把孩子的這些行為表現歸結為是孩子「自私」、「小氣」。、及時的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分享、願意分享,而不是大驚小怪或是斥責。
  • 孩子自私不懂分享?家長要先了解原因,「對症下藥」教他懂得謙讓
    1、家長溺愛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要求,可以說從來沒有拒絕。無底線的滿足孩子,最後造就了他們自私霸道的心理。在家長看來,不管自己有多麼艱難,也不能苦了孩子,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和不負責任的。家長的無私奉獻,並不能讓孩子懂得感恩。
  • ,孩子自私不懂分享,家長要如何引導?
    孩子是家裡的寶貝,從小被父母和老人們寵慣了的孩子,多半都有些自私的心態。這兩種情況導致了孩子自私: 1. 家長過分寵溺孩子的要求有求並應,在家裡有如皇帝一般的待遇,這便使得孩子不懂得考慮他人,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孩子覺得自己所享受的是理所當然的,家長也沒有教會孩子分享,因此孩子在這種滿足之下變得自私自利。
  • 想讓孩子學會分享,家長功利心不能太重,理解他的「自私」才有效
    霍思燕在教育孩子分享這個問題上樹立了一個標杆,她不強求孩子分享,反而尊重、聽從孩子的想法。正是在這種被尊重的溫和教育下,嗯哼才能從一開始的拒絕到欣然捐贈。我們能說,孩子這種「爭取」或「捍衛」玩具的行為是自私嗎?很明顯,他們的初心並非如此。
  • 規矩與自由,2—3歲孩子該給孩子立規矩嗎
    玩是孩子的天性,有你們一定聽過這句話,可是在當孩子明顯不懂規矩,打擾了別人的時候,還不如控制他的行為你還說這句話。會不會引起別人的厭惡和反感?我們保護孩子的天性不是放縱孩子。一個在荷蘭讀完生物學博士並定居後的朋友說,她朋友4歲的兒子,上幼兒園第一周,經常破壞其他小朋友搭好的積木,在公共場合到處亂竄,當老師制止他時,他就大哭跺腳,扔砸東西,不聽勸阻。幾次下來,老師通知了家長,要她帶孩子一起去見幼兒心理導師。在等候的時候,孩子要吃擺在桌子上的巧克力,媽媽說:「你只能吃一塊!」他吃完了一塊還要拿,媽媽就說:「你不能再拿了!」
  • 不分享就是自私?不是孩子不懂分享,而是你不懂孩子
    每當孩子拒絕別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或者是不願意把自己的好吃的分給小夥伴時,家長就會苦口婆心地勸孩子要學會分享。如果孩子就是不分享的話,就會被貼上「小氣」、「自私」的標籤。可是這真的是孩子自私的表現嗎?試想一下,如果你花高價買了自己特別喜歡的一樣東西,然後讓你借給朋友用幾天,你是不是也不願意?
  • 虎姜媽媽:孩子不願意分享,就是自私嗎?
    我特意把「成年人的面子」作為一個因素拎了出來,是因為我回頭想了想,我見到的絕大多數被要求分享的時刻,家長並不是從「分享讓快樂1+1>2」的角度出發的,而是不想讓旁人認為自己的孩子「自私」,拿著屬於孩子的玩具借花獻佛。不願意分享就等於自私嗎?顯然不是的。什麼是自私?
  • 孩子的天性和成人世界的規矩之間,家長該如何權衡呢?
    孩子的天性和成人世界的規矩之間,家長該如何權衡呢?孩子在0-6歲這個階段,父母給予給孩子適度的自由,孩子是不會跑偏的。比如,如果給一個小孩放一天假,他會玩,會做他覺得有趣的事情。
  • 家長如何教育,小孩子的自私
    今天我們來講一下關於孩子自私的問題。家長們在帶孩子的時候會發現一個問題,有的孩子特別的黏人特別是孩子小的時候三歲之前,孩子只要看到自己的父母和別人說話,他就會打別人,不願意讓周圍的任何人和自己的父母接觸。孩子認為父母就是自己的,任何人想和父母說話、接觸都是要搶走自己的父母。而且這時候的孩子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的這是我的,那個也是我的」。
  • 孩子自私有原因,爸媽如何糾正孩子的自私心理
    其實孩子幼年時的自私,這並不是孩子的錯,這和家長對孩子從小的教育有很大關係,如果一個孩子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家人就教他罵人,或者在他的耳邊充斥的粗言粗語,那他長大以後一定是個滿口髒話的孩子;如果從小家人就教他禮儀,那他長大以後一定是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
  • 該不該拿自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比較?家長們要注意了
    上周共有3位家長向我們提出了困惑。今天有請新愛嬰早研社王惠文育兒團隊的老師們為大家進行「個案分析」。話不多說,讓我們開始今天的答疑解惑吧~1 該不該拿在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比較?2 如何保護孩子的視力?、孤僻、任性、自私、依賴是當今孩子的性格弱點,究其原因,與孩子生活太美滿,缺乏不舒服或不愉快的外界刺激即「負面刺激」有關。
  • 「你這麼自私,以後沒人和你玩」:請別用威脅的方式教孩子分享
    也許是成成的不樂意,讓朋友覺得很沒面子,她生氣地呵斥道:「你給他玩一下能怎樣?弟弟回去了就會還給你的,你這麼小氣,以後都沒人願意和你玩了。」 說完朋友強行把所剩不多的積木都放在球球手裡,轉身和我無奈地抱怨:「現在的孩子都很自私,一點都不知道分享。」這句話我從很多的媽媽嘴裡聽到過,可是,媽媽們並不懂孩子內衣真實的想法,常常用家長的權威逼迫孩子「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