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孩子很冷漠?這兩件事上就該自私些,「假大方」會害了孩子

2020-12-20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

不知道各位寶媽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在寶寶和別的小朋友玩耍的時候,或者去別人家做客時,當家長提出給別的小朋友玩玩你的玩具,或者給他們吃一點寶寶的零食,寶寶有時候會顯得特別不願意,甚至和家長哭鬧起來。

面對這種情況,可能很多寶爸寶媽們會認為自己寶寶太「小氣」,一點教養都沒有,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和孩子「講道理」,作為自己對寶寶品質教育上的補充。

這種事情在寶寶的成長經歷中一定不稀有,但是家長們在不清楚寶寶意欲何為的基礎上大加教育,真的正確嗎?

寶寶在外人面前的「小氣」,是我們廣泛認識的自私嗎?

01「小氣」的寶寶沒教養?很多家長「誤會」孩子了

奶奶帶著小亮高高興興地從超市出來,小亮捧著自己最喜歡的餅乾滿臉笑容,吃個不停。

走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同院的小玩伴小花和爸爸媽媽一起出來散步。奶奶看到「老熟人」,上前去打招呼,雙方一句一句地客套著。

忽然,奶奶笑著對小亮說:「給姐姐一塊吧。」

本來兩個孩子玩得好好的,聽了這話小亮突然把餅乾抱在了懷裡,一臉不願意。

這一下可相當於打了奶奶的臉,當著小花家長也不好發作,就把臉一沉,隨口敷衍了幾句就帶著孫子回了家。

回家之後奶奶對小亮訓了半天,還是不解氣,晚飯後就和兒媳婦又聊起這件事,小亮媽媽聽了也是氣不打一處來。

前兩天小亮的同學來家裡做客,小亮媽媽讓小亮把玩具借給同學玩,小亮也是一千個不樂意,最後弄得兩邊家長們都挺尷尬。

父母二人如此交流,更是覺得小亮「自私」、「吝嗇」和「冷淡」的毛病實在太嚴重了。

可拒絕分享真的是孩子的錯嗎?這是自私表現嗎?

02自私的孩子很冷漠?讀懂背後成因很有必要

很多家長在面臨這種問題的時候,都會先入為主地認為自己養了個「小氣娃」,在大人眼裡看起來很自然地與他人分享的這個習慣,在寶寶們眼裡就如同洪水猛獸,只知道抱著自己喜愛的零食和玩具不撒手。

問題的解決辦法就往往會趨向於如何教會寶寶「大方」。

其實,寶爸寶媽們只是在教會寶寶如何「假大方」,真正想解決這個「小氣」問題,一定要從寶寶心理入手。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每個寶寶誕生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純潔無暇的小天使,「小氣」這個壞毛病不會與生俱來,寶寶之所以會出現「不願分享」的行為,是物質佔有心理在作祟。

經過教育學家的研究,寶寶2-3歲時,會開始慢慢建立自己的世界觀,開始對這個世界產生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隨著寶寶長大到5、6歲時,他們開始對自己身邊的物品產生「佔有欲」。這個時候的寶寶會認為,自己對自己的物品有了一定的所有權。當家長們主動要求寶寶做一些零食共享、玩具共享,甚至是將寶寶的物品不通過他同意就送給別人這種行為的時候,寶寶會自然而然地判斷自己的所有權「遭到了侵犯」,與之而來的,就是家長眼中寶寶抗拒的表現,也就是所謂的「我家寶寶真小氣」。

03「裝大方」對孩子的傷害,不止家長的訓斥

對一件事物的佔有權是伴隨在寶寶成長過程中,慢慢成熟的一個概念。寶爸寶媽們站在成年人的立場對寶寶關於物品的分配指手畫腳,並且妄圖將自己的思想侵入進寶寶的分配過程,這是一種對寶寶「物權」成長的一種阻礙和削弱。

久而久之,什麼都不明白的寶寶慢慢被家長們的思想馴化,就會成為只會「裝大方」的老好人。他們會漸漸「掩蓋」自己的真實想法,這個東西我到底想不想借,已經不重要了,只要爸爸媽媽或者其他長輩覺得應該借,應該分享,我就按他們的意思行事。

一旦形成這樣的「思維慣性」,是瓦解了寶寶們的一道自我保護的壁壘,罪魁禍首自然是最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的家長們。

有的家長們會認為:「我這樣做都是為他好,懂得分享的人情商高,在社會上好行走」。

但是這個世界的陰暗面,會鑽「老好人」的空子,對他們進行「慘無人道」的剝削和利用,這肯定是每個家長都不願意看到的一個結果。

04「裝大方」不可取,有些時候寶寶必須要學著「自私」

「裝大方」絕對是一個後患無窮的壞毛病,可能這個問題在成年人身上還會稍稍收斂,畢竟大人們還能掌握一定的分寸,所以,在教育寶寶的過程中,不能太在意讓孩子分享,大方,面對以下兩種情況,要學會「自私些」。

1)面對「垃圾人」的自我保護

在寶寶進入學校甚至再長大一點走向社會,都難免會遇到一些「垃圾人」,這類人屬於給點甜頭就會一直利用你的善良和大方,為其減輕壓力甚至牟利。

如果寶寶養成了「裝大方」的習慣又不幸進入了這種人的「捕獵範圍」,那就真的會是寶寶的一場「災難」。

他們習慣於對身邊的人給予幫助,就算再苦再不願意,也會被自己站在「道德高點」的「大方」壓制下去,「心甘情願」地成為「垃圾人」的打工仔,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為他人做了嫁衣。

與生俱來的保護傘,早已在寶爸寶媽們的「鐵腕」教育中灰飛煙滅。

2)涉及生命的「見義勇為」

被「垃圾人」利用,這還僅僅是從時間和經濟上受到的「欺負」。但「裝大方」的危害還遠不止於此。

網上有很多新聞,都是關於大學生或者年紀不大的孩子們,見義勇為不幸犧牲的,還有一些是因為熱心,自己走入騙子和人販子挖好的陷阱。

可能很多人第一眼看上去都會覺得這些人不自量力,不長腦子。這些「英雄」或者「傻瓜」背後的推動力,很多都是源自「裝大方」的「思維慣性」。

在他們的腦海中,見到需要幫助的人就會下意識地去幫忙,自以為「力所能及」地施以援手。但很多時候,危險都是在一瞬間悄然而至,幫忙的過程中也有太多不穩定因素,隨時會對當事人和熱心人造成傷害。

這個時候,寶寶的「自私」實際上是一道保護鎖。這裡的「自私」並不是冷漠,而是在保全自己的基礎之上,選擇更安全更理智的方式對受難者施加幫助。這裡的「自私」,是給寶寶「不做虧本買賣」的一個重要警示。

05「真大方」沒有捷徑,唯有引導一條「崎嶇小路」

在真正了解了寶寶的心理之後,可能很多家長也會有疑惑:

這個問題我也不能強制扭轉寶寶的思想,但我又怕寶寶真的長成一個小氣的人,那我們家長豈不是進退兩難了嗎?

這個問題看似是面臨了一個困境,但我們用心撥開它的外衣之後,其實並不難解決。

黃磊在帶著女兒參加《爸爸去哪兒》這檔綜藝節目的時候,其實給家長們做了一個很好的典範:有一次多多問黃磊,這個東西我該不該借給他呢?黃磊是這樣回答的,他說:「這個東西是你自己的,借不借當然是由你決定」。然後他又接了一句:「我記得上次某某在你困難的時候借給你什麼什麼,幫你擺脫困境,所以我覺得你要好好考慮一下這個問題」。最後多多心甘情願地對其他小朋友「大方分享」,也給觀眾們留下了一個懂事大方的「小大人」印象。

黃磊在節目中對女兒的教育,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方式,也能夠給寶爸寶媽們一些啟發。

在「寶寶是否要大方」的問題中,寶爸寶媽們一定要尊重寶寶的意願,給寶寶賦予「物質的自我分配」一個成長和學習的空間。

小樹苗關在屋子裡最後也會長成歪歪扭扭的大樹,而只有在自然環境中,才能真正參天,當然,這個過程也需要勤勞的「園丁們」修枝剪葉,施水施肥,這也就是我們的下一步——「引導」。

在寶寶思考的過程中,家長們可以從側面給予他一些「提示」,慢慢告訴寶寶什麼人該幫,什麼人不該幫。

從一次一次的真實案例中,寶寶會養成看人的本領,對自己的「大方」會有一個良好的界定。這不僅尊重了寶寶對物質的支配慾,也能潛移默化地幫助寶寶建立「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合理觀念。

有些時候,為了更好的結局,為了生活順利甚至是生命安全,寶寶的「自私」實際上是十分必要的,而家長們合理的教育,又可以從根源上避免寶寶成為一個真正自私的人。「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兩全很難,但並不是遙不可及……

寶貝們,你逼孩子慷慨過嗎?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在這兩件事上,孩子要學會「自私」,家長「裝大方」就是害孩子
    導讀:在這兩件事上,孩子要學會「自私」,家長「裝大方」就是害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在這兩件事上,孩子要學會「自私」,家長「裝大方」就是害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兩件事上,孩子必須要「自私」,家長傻傻「裝大方」是在害孩子
    文|黑莓媽咪 文章原創,歡迎轉發,非授權不可搬運我們儘管知道不該隨便給人貼標籤,但是在生活中,卻難免不做這樣的事情。家長們也是如此,因為愛和擔心,我們總是通過一件兩件小事,就給孩子貼標籤、扣帽子,而實際上,孩子很多行為所反應出來的事情,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
  • 在這2件事上,孩子要學會「自私」,家長「裝大方」其實是害孩子
    不僅僅是成人之間,孩子也要學會分享。如果一個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喜歡跟別人去分享,而且熱情好客,大方不小氣,那麼這個孩子大家也都很喜歡,父母也跟著有面子。因為別人會覺得這孩子家教很好,但是有些孩子就不愛分享,他們比較自私自利,家長們也是經常批評指責孩子。但其實,有的父母不懂,孩子在這2件事上,還要「自私」一點,家長「裝大方」反而是害了孩子。
  • 這兩件事上,父母要教會孩子自私,"裝大方"只會耽誤孩子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想法,不過毋庸置疑的是,無論是哪種教育觀念,都要根據孩子的個性來為孩子制定。有些父母會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是個完美寶寶,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很難實現的,畢竟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父母如果不能接受娃的缺點的話,也會生活的非常辛苦,所以在育兒路上父母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太焦慮。
  • 孩子自私並非是壞事,家長別再強迫孩子,避免進入假大方的誤區
    自私自利的孩子會顯得很冷漠,就算事情發生在自己的眼前,也不會太過於關心,因為事情沒有傷及到自己的利益。就比如有人尋求孩子的幫助,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轉身離開,漠不關心,生怕自己受到傷害,這也失去了公信力。孩子自私會極度在意自己的得失,會把輸贏和利益看得很重。當自己的玩具就要被人拿走時,就會鬧脾氣甚至是打人,以求玩具的所有權。另外也會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喜歡揣摩別人的心思,是否對自己不利。因此,自私自利的孩子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但是在一定意義上,自私的孩子更懂得保護自己。
  • 在這件事上,家長要允許孩子「自私」,傻傻「裝大方」是在害孩子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始終不會忘記讓孩子養成懂得謙讓的好品德,所以,常常會要求孩子&34;,會要求孩子對外要&34;。尤其是在零食和玩具上,孩子不願意分享,就會被認為自私。,但如果強制孩子分享,那麼,家長的裝大方就是在害孩子。
  • 「你怎麼樣關我什麼事!」孩子冷漠又自私,可能是缺乏共情意識
    一、引言今天在地鐵站的時候遇見兩個小女孩,她們在商量周末要去哪裡玩的事,聽起來兩個人應該是鄰居加同學,因為她們兩個人說周末要在樓下見面,可是聽起來感覺兩個人又不是很熟悉。其中一個小女孩子就一直說個不停,暢想著周末要去哪裡玩,能在那裡幹什麼事,如果中午不回來能夠吃些什麼好吃的。
  • 父母考慮得長遠,一般會在這2件事上教孩子「自私」,免受窩囊氣
    導讀:父母考慮的長遠,一般會在這2件事上教孩子「自私」,免受窩囊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考慮得長遠,一般會在這2件事上教孩子「自私」,免受窩囊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冷漠自私?可能是缺乏「同情心」,家長要儘早做好三件事
    原來前兩天同事因為感冒身體不舒服,於是便讓孩子幫忙收拾下房間。可是已經上初中的孩子卻翹著二郎腿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同事忍著咳嗽說道「你就不能幫媽媽做點事嗎?」孩子忙著玩手機隨即說道「你沒看見我打遊戲呢嗎?你想幹就自己幹,我沒時間。」同事被孩子氣的不輕,眼看著到了飯點,自己也沒有力氣做飯,於是告訴孩子點外賣應付一下。
  • 父母最大的悲哀:付出全部,卻養出自私冷漠的孩子,因沒做好一點
    自私冷漠是一種性格缺陷自私,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是一種缺乏責任感的消極心理。從小唯我獨尊,不懂分享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為自私冷漠的人。自私冷漠的人外表看起來好像對什麼都不在乎,但內心往往非常痛苦。嬰兒期,寶寶什麼都要依賴成人的幫助,這種意識能讓他們更好地生存,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生命的本能選擇。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如果父母還繼續用特殊對待的方式,什麼都圍著孩子轉,孩子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的習慣。3歲之前,孩子不懂分享,這叫「自我」,不叫自私,這是孩子成長階段決定的,是正常的。
  • 父母「假大方」全了面子,傷了娃,教孩子適度「自私」更有助成長
    ,這其中,一方面原因在於父母身上擁有較高的道德感約束,而另一方面原因則是出於父母在教育上的「愛面子」。可是直到最後,淘淘爸爸也沒有想過要給孩子道歉,甚至還時不時地就這件事來取笑淘淘「太小心眼」。淘淘不明白,明明是自己的玩具,為什么爸爸卻可以替自己做主送人?
  • 以下表現的孩子看上去很自私,卻能最快過上好日子,家長別添亂
    是否孩子出手大方,就能找到幸福呢?起碼按照我三四十年的生活經驗來看,答案是否定的,甚至,截然相反。這對孩子的未來是百害而無一利的。當然,這裡並非鼓勵孩子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但在不傷大雅的前提下,家長著實沒必要對孩子的自私行為如臨大敵,更不必為了扭轉孩子的大眾印象而撒謊。「我家孩子比較自私」並不是多麼難以接受的事,沒必要太過惶恐。
  • 孩子的「自私」行為,家長應理性對待,而不是強行讓孩子改正
    但即便如此,家長也不能強行逼迫孩子分享自己的東西,更不能動輒打罵。因為孩子的自私背後,還有他們的小脾氣以及想法。換個方式去想,其實孩子之所以會有自私的表現,說不定是自我意識正在慢慢形成呢。好像在自私的孩子身上,從來都看不見熱情,他們從內而外總是透露著冷漠。
  • 別再讓孩子當「聖母」,吃虧不一定是福,父母該教會孩子「自私」
    可能是由於孩子比較喜歡想問題,所以思想上比同齡人成熟許多。每次遇到問題,小萬的孩子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緩和大家的矛盾,經常讓出自己的玩具、零食,化解小夥伴們之間的尷尬和爭吵。有時,親戚家的孩子去家裡做客,孩子也會大方地分享自己的玩具。
  • 自私的孩子怎麼管,實用妙招配硬核管教,幼兒園老師都拍手叫好
    這次和大家聊的話題是:孩子自私該怎麼管談起自私,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是,「現在甭說孩子,哪個人不自私。」從我們身邊發生的事來看,好像是越來越多的人都表現出了自私的那一面,所以,在父母覺得既然大家都這樣,孩子自私怎麼了。
  • 孩子自私如何管教?硬核父母巧用這些方法,連老師都拍手叫好
    這次和大家聊的話題是:孩子自私該怎麼管談起自私,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是,「現在甭說孩子,哪個人不自私。」從我們身邊發生的事來看,好像是越來越多的人都表現出了自私的那一面,所以,在父母覺得既然大家都這樣,孩子自私怎麼了。
  • 在這些事上,家長可以讓孩子「自私」,不然娃長大後很容易吃虧
    在孩子努力去守護這個禮物的同時,孩子的世界也在不斷地變好變強。孩子的世界是如此的簡單,她的世界裡面沒有客套,沒有虛假,她所擁有的只有真實的熱愛。孩子的「自私」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益的,父母斷不可責怪孩子「自私」,而去假裝大方。哪些方面,家長要允許孩子自私呢?
  • 讓孩子學會「自私」,才是父母成功的教育體現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孩子太自私了,因為他們的父母本身就很自私。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年輕一代的父母,本身就是獨生子女,自私被他們刻進了骨子裡,然後又傳承給了下一代。也有人認為,孩子不該被「狼性」教育,應該從小就讓他們知道無私奉獻與分享的快樂。可是,讓一個年幼的孩子,從小就去克服人性的弱點,活得自抑且高尚,才是最好的麼?
  • 過度寵溺孩子,會導致孩子變得自私,這該怎麼辦?
    在生活中我們有著很多的身份,在父母眼裡我們是需要照顧的孩子,在朋友眼裡我們是可以推心置腹的摯友,在愛人眼裡我們是相濡以沫的伴侶,在孩子眼裡我們又是可以依靠的港灣。每一個家庭都有每一個家庭的故事,在這世間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一面,有著不一樣的或是精彩或是悲哀的故事。
  • 家長別只要求孩子「大方」,有些事情應該「自私」,才是對孩子好
    導讀:家長別只要求孩子「大方」,有些事情應該「自私」,才是對孩子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別只要求孩子「大方」,有些事情應該「自私」,才是對孩子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