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寵溺孩子,會導致孩子變得自私,這該怎麼辦?

2020-08-25 育兒新理念

在生活中我們有著很多的身份,在父母眼裡我們是需要照顧的孩子,在朋友眼裡我們是可以推心置腹的摯友,在愛人眼裡我們是相濡以沫的伴侶,在孩子眼裡我們又是可以依靠的港灣。每一個家庭都有每一個家庭的故事,在這世間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一面,有著不一樣的或是精彩或是悲哀的故事。

我想這個世界上最沒有私心最不求回報的應該就是父母對於孩子深沉的愛了吧,當孩子生下來被父母抱在懷裡的那一刻起,父母和孩子之間就有了不可分割的情誼。父母在每一個階段表現愛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小時候爸爸和媽媽總是害怕我們受傷,總是把我們小心翼翼的抱在懷裡。而長大以後,爸爸媽媽又會用成年人的方式來教會我們道理。但是隨著生產力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父母給予孩子的愛的方式開始發生了變化,因為他們對孩子過度的寵溺常常導致孩子變得特別的自私,只知道考慮自己的感受。

我們都知道孩子如果從小就養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的話,那麼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是百害無一利的。所以父母必須幫助孩子改掉這種陋習,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今天我就為各位家長朋友提供幾個小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正在因此煩惱的家長朋友們。

1、和孩子平等相處,不要因為孩子小而搞特殊照顧

孩子從生下來那一刻就在慢慢的長大,這並不是只是孩子身體方面的成長,還包括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方面。父母不要總是把孩子當成什麼也不會做的人,不要總想著去幫孩子做孩子應該做的事情。在一個家庭裡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並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而搞特殊。這裡的&34;指的方面有很多,比如:孩子不想自己動手吃飯就給孩子餵飯,孩子不想自己穿衣服就每天都為孩子穿衣服。這些本來就是孩子力所能及也是本來就應該自己做的事情,如果父母一味地寵溺孩子,那麼很有可能讓孩子失去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從而導致孩子成為人們口中的&34;。

2、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讓孩子學會自己去做事

在電視劇《虎媽貓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孩子自己不想刷牙,便哭哭啼啼的要求媽媽給她刷,媽媽讓她自己做好事情,但是她不但不聽還對媽媽大吼大叫。媽媽很生氣,於是便把孩子放在衛生間裡,讓孩子不刷好牙就不許出去。孩子一開始特別的難過,但是當她發現自己的哭鬧並不能讓爸爸媽媽來哄她的時候,她開始自己去刷牙,並且在刷完牙以後感到特別有成就感。

從這個情節裡我們能夠看到,有些事情孩子並不是不會去做,而是她覺得自己只要哭一哭鬧一鬧就可以不用動手去做事,這樣的想法是特別不好的。所以父母不如多讓孩子去自己完成一些事情,讓孩子能夠在做事中體會到那種成就感,從而讓孩子能夠多動手多動腦,不用過多久,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孩子也能夠做的這麼棒!

3、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拉近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距離

很多知識很多道理並不是都能夠從書本獲得的,讓孩子多去參加一些活動能夠幫助孩子學會更多的知識和道理?在孩子的周末或者假期的時候不妨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課外活動,比如去參加志願者活動,這樣的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奉獻精神和責任感,讓孩子能夠多為別人著想。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需要關愛和幫助的人,比如敬老院的老人,讓孩子去參加一些這樣的志願活動,能夠讓孩子更懂得去關愛和照顧別人,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

如果你的過度寵溺會讓你的孩子變得自私自利,那麼我相信很多父母是不願意的。所以在我們表達對孩子愛意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對孩子過於的苛刻會讓孩子覺得沒有幸福感,而過度的寵溺更會讓孩子在甜蜜中迷失了自我。父母也應該多去反思自己的行為,看看自己是否對孩子太過於寵溺了,不要等到孩子的性格和習慣已經養成了才明白這件事情的重要性!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愛說話,家長該怎麼辦?讓孩子敢說話,首先讓孩子開口
    導致孩子不愛說話的原因可能是什麼呢?1、父母缺乏跟孩子的互動。2、孩子過於寵溺和自私。很多孩子在外面不愛說話,但是在家裡卻是十足的小霸王,這樣的孩子,是家長的寵溺造成的。在孩子越來越少的家庭裡,孩子逐漸成為家庭奮鬥的目標,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孩子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他們可以提出各種願望,反正總有人替他們完成,總有人會包容他們的任性和自私。所以說不愛說話,羞於表達的孩子,可能是在家裡過於寵溺了,導致孩子過度自私,不合群。
  • 不厭其煩說寵溺
    、很多時候會疑神疑鬼…… 四、父母寵溺孩子的根源及對策父母寵溺孩子的原因肯定是多種多樣的,在這裡羅列幾種情況。「我一定要讓孩子幸福!」的錯誤觀念。具有這種觀念的父母一定是寵溺孩子的,因為這種觀念必然導致捨不得孩子吃苦、見不得孩子難受,這些父母必須把育兒觀念改變「我一定要讓孩子成長!」2. 不懂得孩子成長的規律。實際上大多數父母對孩子成長規律都是漠不關心的!因為不知道孩子成長的規律,就不會想到寵溺必然催生孩子的各種「毒瘤」,只想著讓孩子開心的同時,也能讓自己開心。3.
  • 過度寵愛會導致孩子性格缺陷
    被過度寵溺的孩子,不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又自利。接下來我們就具體說說有哪些典型的溺愛行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育兒知識簡短分享,希望大家喜歡!育兒知識簡短分享:過度寵愛會導致孩子性格缺陷特殊待遇大家給予孩子最高待遇,給予特殊照顧,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特別的
  • 優秀的孩子更加自私?清華教授:不要讓孩子成為精緻利己主義者
    開始還以為有人在惡作劇,沒想到居然被證實:原來這名優秀的清華大學博士和該網友同名,馬博士近期發表了一篇論文,卻被期刊編輯詢問是否為該網友所著.他覺得兩個人重名容易在學術界被混淆,並且為了在以後成果評定時不撞車和減少誤會,便找到了該網友,並且要求其更改姓名。
  • 孩子自私有原因,爸媽如何糾正孩子的自私心理
    其實孩子幼年時的自私,這並不是孩子的錯,這和家長對孩子從小的教育有很大關係,如果一個孩子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家人就教他罵人,或者在他的耳邊充斥的粗言粗語,那他長大以後一定是個滿口髒話的孩子;如果從小家人就教他禮儀,那他長大以後一定是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
  • 孩子太自私怎麼辦?試試這3招,孩子分分鐘變得不再自私
    劉女士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孩子居然一點都不會分享,而且還變得這麼自私。其實現如今這樣的人有很多,當孩子有了一些好處的時候,都不喜歡將好處分享出去。那麼他們到底是為什麼會變得這麼自私呢?其實無非是因為這三點,我們是可以理解的。
  • 「這是我的!」,孩子自私不懂分享,家長要如何引導?
    小到分享零食和玩具,大到合作與奉獻,在孩子的一生裡,千萬別養成自私的心態。前幾日聽朋友說起孩子,朋友晚飯做了一盤美味的烤翅,端到孩子面前,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孩子爸爸回到家,吃飯時剛夾了一塊雞翅,孩子便大哭著喊到:「這是我的!」,一時之間爸爸竟也不知所措。
  • 別過度寵溺孩子了!哈佛校長直言: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加幸福
    別過度寵溺孩子了!朋友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哈佛大學的研究結論:會做家務的孩子果斷更優秀。磨練孩子的意志力現在很多的孩子,在學校上課經常做小動作,回到家做作業,做不到幾分鐘,一會要上廁所,一會又說肚子餓,反正各種找理由,能偷懶就偷懶,究其原因這是跟孩子的專注力有很大的關係,某研究統計發現,經常在家會做家務的孩子,他的耐心和意志力都會比不做家務的孩子強很多。
  • 寵溺的反面是打擊,家長的打壓式教育,會容易使孩子走向極端
    寵溺的反面是打擊,家長的打壓式教育,會容易使孩子走向極端家長的教育方式,有時候會走向極端化。或者是說,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並不是取中間的平衡方式,而是偏離到某一方。就像是寵溺孩子,是不是很多家長都會覺得,把自己的所有都給孩子,任由孩子揮霍,就是在愛他們?這是一種極端方式。而另外一種,寵溺的反面,就是打擊了。
  • 孩子自私不懂分享?家長要先了解原因,「對症下藥」教他懂得謙讓
    對於毛毛這樣自私的行為,其實媽媽也很無奈,也曾無數次教育過孩子,希望他能變得大方起來,可孩子依舊我行我素。想要改變孩子自私的行為,首先得要弄清楚他們為何會自私,這才是父母當下的重點。孩子為何會變得如此自私?
  • 「家長寵孩子,老師寵學生」,教育能不能這樣走下去?
    家長過於寵溺孩子,會漸漸壞了規矩,孩子向父母提的要求會越來越過分,從找理由要玩具,到撒潑耍賴要禮物,甚至連學習這件事都會成為與父母討價還價的條件。 第一,任何形式的寵溺,都會讓孩子變得任性驕橫 寵溺會讓孩子變得任性驕橫,父母為了不讓孩子鬧騰,無限制滿足孩子的願望,孩子就會毫不克制自己的需要,提出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過分。如果父母在滿足他們要求的過程中怠慢了,還會遭遇來自孩子方面的責罵。
  • 寵溺式養娃,正在毀掉大量孩子的正常生活,少年當自強不息
    朋友經常會這樣安排自己的孩子去做一些類似簡單的家務。然而卻驚呆了當時做客的我們。很多人看後都表示很不理解,朋友家的孩子才只有八歲,就像很多同齡人一樣,不應該是被父母、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當寶一樣寵愛著麼?為何朋友這麼「狠心」?但是朋友的一句話,反過來又讓我們恍然大悟:寵溺式養娃,只會毀掉孩子的正常生活,少年當自強不息。原來洗碗是朋友每天給孩子「特地安排」的。
  • 孩子的性格缺陷來自於父母的過度寵溺,這些習慣都得改
    現在家庭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的衣食住行選擇性就更大了,作為父母總是把家裡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在孩子看來,他們是最特別的,總是高人一等,自然而然的就變得自私自利了!問題2:在家有沒有過分關注孩子?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對於孩子也一樣,孩子從小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但是因為大人過於大驚小怪,孩子摔一跤就不允許再玩了,然後各種哄,各種說好話,最終導致孩子什麼事都離不開家長!
  • 把孩子扔給老人?過度寵溺導致親子關係疏離,家長請承擔起責任
    各種因素讓老人和孩子之間的情感,由日積月累中慢慢地靠近,並且老人對孩子都會比較寵溺些,幼小的孩子自然不想被人過多的管束,爺爺奶奶的愛在孩子的世界裡覺得是最自由,最放任的形式,因為爺爺奶奶不會過多的要求孩子。
  • 寵孩子在3件事上也不能讓步,會毀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眾多,最多的家庭也只有兩個孩子,不像從前人家裡有三四個孩子那樣。而現在這些獨生子女所面臨的就是家長的過度寵溺,導致現在大部分的孩子都太過傲嬌,現在的孩子反倒失去了從前孩子的那般能吃苦。
  • 寵溺並不是愛,家長警惕「青蛙效應」,才能使孩子合理發展
    其實在生活當中,有許多孩子都如同溫水中的青蛙一般,溫水不斷地加熱,就是家長不斷對孩子的寵溺,這只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青蛙效應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1、孩子無法獨立家長如果一直對孩子寵溺的話,那麼在青蛙響應的影響之下,孩子也會漸漸的喪失獨立的能力,他們習慣了這樣的環境,對父母有著過分的依賴,最後導致他們成為一個巨嬰,事事都需要家長的幫助之下才可以完成。
  • 孩子行為不端,家長該如何糾正?了解這兩點很重要
    只是家長忘了,這些不端正的行為,除了會讓孩子變得糟糕之外2、無比自私若是從小都沒有同理心,那麼孩子的眼中只會有他自己,或許連父母也排在後邊。現在自私的孩子不在少數,他們經常會做出侵犯他人權益的事情,但是卻從來都沒有反省過。
  • 牙醫拔牙到手軟:每天接診20個雙排牙孩子,請家長先停止「寵溺」
    但是現在不知道為什麼,家長們對孩子的&34;越來越誇張了,雖然都知道要給孩子做輔食,但是等到孩子能夠吃普通食物的時候,家長卻依舊給孩子吃得很&34;。有不少家長還喜歡給孩子用勺子把水果刮成面兒吃,原本這是嬰幼兒時期寶寶沒有牙或者乳牙太脆弱的時候的吃法,但是孩子習慣了這樣吃之後,家長也對孩子太過寵溺,就由著孩子來。
  • 家長的寵溺和縱容,會讓孩子的貪慾「失控」,影響孩子的未來人生
    成人的貪慾就需要強大的內心才能控制,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因為人的貪念如果一直放大,導致的後果就可能會無法想像,如果你發現自己家孩子的貪念越來越重就要注意了,因為可能是你的教育方法出了錯。想要幫助孩子減少貪念,就要找到是哪裡出了問題,通過找到問題的源頭,才能一步步的改掉孩子的壞習慣,將行為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慢慢協助孩子走出貪念的「圍城」。
  • 父母要教孩子學會「自私」,不懂拒絕的孩子,長大活得很痛苦
    自私這種品德是每一位父母都不希望自己孩子擁有的,因為自私的人總是會被人唾棄,這種性格的孩子也常常會交不到朋友。但是作為父母,應該要從小教孩子學會「自私」,因為不懂得拒絕的孩子在長大以後將會活得很痛苦。其實這並不是第一次麗麗的媽媽要求麗麗分享自己的私人物品,在媽媽看麗麗一定要成為那種無私奉獻的人,無論是自己的什麼東西都必須和他人分享。但是其實麗麗媽媽的這種想法是非常自私的,她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選擇權利,雖然現在所有人都認為麗麗是一個非常聽話懂事的孩子,但是這種性格的麗麗在長大以後只會成為一個沒有主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