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有著很多的身份,在父母眼裡我們是需要照顧的孩子,在朋友眼裡我們是可以推心置腹的摯友,在愛人眼裡我們是相濡以沫的伴侶,在孩子眼裡我們又是可以依靠的港灣。每一個家庭都有每一個家庭的故事,在這世間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一面,有著不一樣的或是精彩或是悲哀的故事。
我想這個世界上最沒有私心最不求回報的應該就是父母對於孩子深沉的愛了吧,當孩子生下來被父母抱在懷裡的那一刻起,父母和孩子之間就有了不可分割的情誼。父母在每一個階段表現愛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小時候爸爸和媽媽總是害怕我們受傷,總是把我們小心翼翼的抱在懷裡。而長大以後,爸爸媽媽又會用成年人的方式來教會我們道理。但是隨著生產力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父母給予孩子的愛的方式開始發生了變化,因為他們對孩子過度的寵溺常常導致孩子變得特別的自私,只知道考慮自己的感受。
我們都知道孩子如果從小就養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的話,那麼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是百害無一利的。所以父母必須幫助孩子改掉這種陋習,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今天我就為各位家長朋友提供幾個小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正在因此煩惱的家長朋友們。
1、和孩子平等相處,不要因為孩子小而搞特殊照顧
孩子從生下來那一刻就在慢慢的長大,這並不是只是孩子身體方面的成長,還包括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方面。父母不要總是把孩子當成什麼也不會做的人,不要總想著去幫孩子做孩子應該做的事情。在一個家庭裡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並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而搞特殊。這裡的&34;指的方面有很多,比如:孩子不想自己動手吃飯就給孩子餵飯,孩子不想自己穿衣服就每天都為孩子穿衣服。這些本來就是孩子力所能及也是本來就應該自己做的事情,如果父母一味地寵溺孩子,那麼很有可能讓孩子失去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從而導致孩子成為人們口中的&34;。
2、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讓孩子學會自己去做事
在電視劇《虎媽貓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孩子自己不想刷牙,便哭哭啼啼的要求媽媽給她刷,媽媽讓她自己做好事情,但是她不但不聽還對媽媽大吼大叫。媽媽很生氣,於是便把孩子放在衛生間裡,讓孩子不刷好牙就不許出去。孩子一開始特別的難過,但是當她發現自己的哭鬧並不能讓爸爸媽媽來哄她的時候,她開始自己去刷牙,並且在刷完牙以後感到特別有成就感。
從這個情節裡我們能夠看到,有些事情孩子並不是不會去做,而是她覺得自己只要哭一哭鬧一鬧就可以不用動手去做事,這樣的想法是特別不好的。所以父母不如多讓孩子去自己完成一些事情,讓孩子能夠在做事中體會到那種成就感,從而讓孩子能夠多動手多動腦,不用過多久,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孩子也能夠做的這麼棒!
3、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拉近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距離
很多知識很多道理並不是都能夠從書本獲得的,讓孩子多去參加一些活動能夠幫助孩子學會更多的知識和道理?在孩子的周末或者假期的時候不妨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課外活動,比如去參加志願者活動,這樣的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奉獻精神和責任感,讓孩子能夠多為別人著想。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需要關愛和幫助的人,比如敬老院的老人,讓孩子去參加一些這樣的志願活動,能夠讓孩子更懂得去關愛和照顧別人,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
如果你的過度寵溺會讓你的孩子變得自私自利,那麼我相信很多父母是不願意的。所以在我們表達對孩子愛意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對孩子過於的苛刻會讓孩子覺得沒有幸福感,而過度的寵溺更會讓孩子在甜蜜中迷失了自我。父母也應該多去反思自己的行為,看看自己是否對孩子太過於寵溺了,不要等到孩子的性格和習慣已經養成了才明白這件事情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