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過度寵溺孩子了!哈佛校長直言: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加幸福

2020-08-27 口兒媽媽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

很多家長都不太讓孩子做家務,覺得孩子做家務,一來會影響學習,做家務的時間還不如學習;二來孩子幫忙做家務反而會越幫越忙。國際著名大學,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

除了一個驚人的結論:喜歡做家務和不喜歡做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15:1.犯罪率是1:10.還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別過度寵溺孩子了!哈佛校長直言: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加幸福

上個月,和朋友一家一起出門外出遊玩了幾天,我們在當地租了一套民宿,家具和家電設施齊全,很適合一家人居住。

朋友的孩子今年才上幼兒園中班,是個可愛的小女孩,每天小女孩早晨早早的起床做早餐,雖然是簡單的早點,有白粥、荷包蛋和烤好的吐司,也加熱了牛奶。每天早晨,她一個人就可以把早點和衛生整理的井井有條。小小年紀就有如此的自理能力。

對於小女孩的能力,我作為大人都佩服不已,問了朋友是怎麼教出來的!朋友大概說了一下,她說平時在家的時候,多給她鍛鍊的機會,但是在讓她動手前,先考慮到會發生的危險,還有教她的步驟,怎麼能讓她理解。

然後她在動手的時候一定要有大人在旁觀陪護著,對於孩子動手過程中不要太過多的幹涉,做錯的時候要溫柔的提醒,不要太過心急,讓孩子一步步的練習和學會。動手幾次,孩子就能很快的掌握。

小女孩不僅做家務有一手,對於學習,她也是在班級很出色,還有自己的興趣,學了鋼琴,也報了培訓班,參加了好幾個比賽,都拿到了第一名的優秀成績。朋友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哈佛大學的研究結論:會做家務的孩子果斷更優秀。

那麼,做家務會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

1. 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俗話說,勞動創造智慧,聰明才智是從勞動中創建的,另外,做家務的孩子,動手能力特別強。

2. 磨練孩子的意志力

現在很多的孩子,在學校上課經常做小動作,回到家做作業,做不到幾分鐘,一會要上廁所,一會又說肚子餓,反正各種找理由,能偷懶就偷懶,究其原因這是跟孩子的專注力有很大的關係,某研究統計發現,經常在家會做家務的孩子,他的耐心和意志力都會比不做家務的孩子強很多。

3. 做家務會促進孩子學習

乍一聽覺得做家務和學習有什麼關係?可事實上是但凡做家務的孩子,學習能力都不差!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會鍛鍊很多小肌肉,比如手部的肌肉會鍛鍊的更加靈活,而孩子的大腦在他的指尖上,所以自然而然會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當然會促進孩子的學習。

4. 做家務會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很多高分低能的孩子長大後的情況並不樂觀,有些被學校勸退,有些產生心理疾病,有些發展的還不如普通分數的同學。事實證明,等孩子出社會後,學習成績並不是最重要的,而自理能力這項基本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這個能力是一生需要具備的能力,而做家務就能很容易的鍛鍊這種能力。一些孩子能夠自己完成的家務勞動,對他們的獨自生活能力的培養很重要。

5. 讓孩子懂得感恩

等的感恩的人生活會更幸福,認為別人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人,會逐漸失去他人呢的幫助。孩子在做家務的時候,孩子會從親身經歷中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父母又該如何教導孩子做家務呢?

1. 明白真正的目標

要孩子做家務的目的,並非僅是要把繁瑣的工作做好,或者是教孩子「如何去做」。廚房整潔的重要性,比不上孩子的責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辦事能力,因為這些都是健康情緒的基礎。做家務也可幫孩子了解人必須合作和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

2. 及早開始

孩子幾乎剛能走路就產生「幫助媽媽」的強烈願望。兩歲的小孩子就能做雜事,甚至整理衣物。你可以使孩子把打掃衛生成為一件娛樂活動。四、五歲的小孩能理解簡單的指示,為小事跑跑腿。

到了七歲就能分擔家庭的責任了。最初最好是安排擺餐桌或其他能帶來滿意結果的簡單任務。但是不要急急忙忙讓他們做力不能及的事。

3. 定出切合實際的標準

教孩子怎麼樣做一件事的最好的方法是簡單的重複,給他們做示範,然後偶陪同一起做,最後讓他們自己做。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讓他們自己發揮。如果失敗了也不要責怪,反覆試驗就好。給孩子規定一個合理的時間。不要催促。

當然,孩子在做完家務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對孩子表示感謝和稱讚。

想了解更多育兒常識,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點讚轉發,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萬分感謝!

相關焦點

  • 過度寵溺孩子,會導致孩子變得自私,這該怎麼辦?
    而長大以後,爸爸媽媽又會用成年人的方式來教會我們道理。但是隨著生產力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父母給予孩子的愛的方式開始發生了變化,因為他們對孩子過度的寵溺常常導致孩子變得特別的自私,只知道考慮自己的感受。我們都知道孩子如果從小就養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的話,那麼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是百害無一利的。所以父母必須幫助孩子改掉這種陋習,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
  • 哈佛研究指出:愛幹家務的孩子更優秀,父母該如何讓娃愛上做家務
    哈佛研究指出:愛幹家務的孩子更優秀之前哈佛研究院曾經跟蹤過一組孩子,他們通過相應的分析,了解了孩子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區別。最後卻驚人的發現那些從小都做家務的孩子,未來在事業上,以及各個方面或許會更加成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
  • 寵溺式養娃,正在毀掉大量孩子的正常生活,少年當自強不息
    朋友經常會這樣安排自己的孩子去做一些類似簡單的家務。然而卻驚呆了當時做客的我們。很多人看後都表示很不理解,朋友家的孩子才只有八歲,就像很多同齡人一樣,不應該是被父母、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當寶一樣寵愛著麼?為何朋友這麼「狠心」?但是朋友的一句話,反過來又讓我們恍然大悟:寵溺式養娃,只會毀掉孩子的正常生活,少年當自強不息。原來洗碗是朋友每天給孩子「特地安排」的。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幸福,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快樂做家務?
    文︳梅子導語: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高於後者20%,而且婚姻更幸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務比不做家務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01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讓孩子參與做家務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重視讓孩子多多的參與到家務活中來。
  • 哈佛大學:孩子會做家務長大後更優秀,父母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
    文丨飯飯媽哈佛大學的格蘭特研究人員發現,一個人想要幸福,那麼最需要的就是兩個因素,一個就是愛,而另一個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家務勞動。研究人員通過長時間的追蹤統計,發現那些幸福的成功人士,通常小時候就有做家務的習慣。
  • 從小做家務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附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
    這一極端的案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父母無法照顧孩子一生,無原則的寵溺不是愛,而是苦痛的根源。用進廢退,適者生存。捨不得用孩子,才是真的害了他。03做家務的孩子,更幸福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做家務跟不做家務的孩子相比,成年後就業率為15:1,而且婚姻也會更幸福。
  • 過度寵溺孩子可能會養廢他,西瓜視頻深度解讀做家務對孩子的影響
    就拿做家務這個問題來說,國外對孩子的家務自理培養已經從很早就在開始了,像德國的家長們,要求兒童從小學做家務。據調查表明,有20%的德國家庭甚至在兒童剛滿周歲時就開始教他們做家務,而美國孩子每天從事家務的時間大約為30分鐘,60%的孩子會自己打掃房間,日本則有1/3的孩子每天幹家務活。
  • 孩子的性格缺陷來自於父母的過度寵溺,這些習慣都得改
    孩子在家的時候,大人過分關注孩子,會讓孩子覺得他是所有人的視覺中心,所有人都要圍著他轉,一旦他被忽視了,就會發脾氣!說到家務,家長一般會認為都是大人的事情,小孩子這麼小不捨得讓他們做一些家務活,再說了就是讓他們做也做不好。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想法,那麼到三四歲的時候你還得給孩子餵飯,穿衣,孩子永遠體會不到勞動的快樂,不會幫助父母減輕任何負擔。問題6:在家有沒有因為孩子大驚小怪?
  • 愛孩子,就要捨得讓他做家務!這10項「福利」,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發現,被這樣的教育理念灌輸成長的孩子,往往在未來很難獲得成功,達到預期的目標。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曾經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調查發現:做家務的寶寶比不做家務的寶寶,成績優秀比例高出27倍!哈佛大學的學者們曾花費20年時間,對456名孩子進行跟蹤研究。
  • 不厭其煩說寵溺
    ,如自我、不認真、吃不了苦……當孩子帶著這些非常不良的心態、習慣開始學校生活,他們就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孩子的智商天賦很好,那問題還不會那麼多,很可能也表現得不那麼明顯,如果智商天賦平平甚至很差,問題就會非常明顯,最大的表現就是學習成績不理想,這個時候那些曾經寵溺孩子的父母就開始著急,也開始了對孩子的教育、批評、責罵,甚至棍棒伺候,但之前的寵溺已經使得孩子對教育、批評非常抗拒
  • 寵溺並不是愛,家長警惕「青蛙效應」,才能使孩子合理發展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往往都可以見到寵溺孩子的家長,這些孩子在長大過後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依賴父母或者是依賴身邊的人,所以說這些家長的教育方式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鄰居因為是老來得子,所以對自己的兒子非常的寵愛,他寵溺孩子的事情在整個小區都傳開了。明明孩子現在已經三歲了,但是在帶孩子出門的時候,鄰居仍舊是抱著孩子出門,不會讓孩子走路。
  • 會做家務的孩子到底有多優秀?家長們,該學會適當放手了
    家長們的做法看似是為了孩子好,殊不知,在潛移默化中「害」了孩子。研究表明,那些從小做家務的孩子,比不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會做家務的孩子幸福指數更高生活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父母在家什麼都不讓孩子做,只要孩子學習好就行了。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
    ,有這樣驚人的結論: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做家務的孩子,擁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指數和家庭幸福指數。研究還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說:「很難想像那些只會念書,連煎蛋、煮蛋都不會的孩子,會懂得怎麼做實驗。」朱棣文有三個兄弟,他們都取得了博士學位。
  • 哈佛研究:從小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區別才明顯
    當時覺得,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做家務什麼的我跟老公來就行,更何況她是我的第一個孩子,自然養育的更加精心。在跟蹤724位高成就者後,哈佛研究者發現,這些成功人士的職業精神來自於從小幫助父母做家務。1、培養家庭責任感,提高孩子獨立能力首先需要讓孩子明確一個觀點,家務活不止是父母的活。
  • 讓孩子從小學習做家務勢在必行
    在很多家庭中,因為寵孩子,孩子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不止一次地看到新聞:孩子上大學,媽媽辭掉工作去陪讀,為孩子洗衣做飯,打理好生活瑣碎,讓孩子只用學習。但事實上,這樣沒有勞動能力,不能獨立的孩子成功的可能性更小。
  • 寵孩子在3件事上也不能讓步,會毀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眾多,最多的家庭也只有兩個孩子,不像從前人家裡有三四個孩子那樣。而現在這些獨生子女所面臨的就是家長的過度寵溺,導致現在大部分的孩子都太過傲嬌,現在的孩子反倒失去了從前孩子的那般能吃苦。
  • 家長寵溺孩子,是孩子最大的不幸
    心理學研究表明,童年幸福的孩子,長大後幸福感也會很強;而童年不幸福的孩子,長大後不管婚姻,家庭多麼幸福,內心深處也是有缺憾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一生幸福的關鍵在於他的童年。為人父母,最大的幸福就是能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父母之愛子,從來不要求什麼回報,一份感恩的心,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會讓父母無比開心。但很多父母無意有意間都在溺愛孩子而不自知,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有一個結果,會使孩子認為自己是沒有錯的,一切錯誤都是別人造成的,自己不應該承擔任何後果。
  • 哈佛大學追蹤75年研究:孩子會不會做家務,長大後差別太大
    "做家務是最被中國家長忽視的能力培養。其實,孩子是否會做家務,將可能影響他一生。2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害了孩子,苦了自己幹家務與不幹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有什麼不同?1938年,哈佛大學有學者針對456名少年進行了長達75年的追蹤調查,結果得出:做家務的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 過度教育、過度寵溺、會讓孩子叛逆不聽話麼?
    父母對孩子管得過多,會造成孩子的叛逆?朋友們你認同這種說法嗎?管孩子,不能過度。管太多,管太細 ,都很容易適得其反。一、管得越多, 孩子越慢。「早上催了你多少遍?」「已經遲到了,一會看老師怎麼罰你!」「做什麼事都拖拖拉拉,什麼事都要人操心。」上面這些話是不是特別熟悉?
  • 馬雅舒女兒被勸退,幼兒園老師直言:這些問題解決不了,就別讀了
    01馬雅舒女兒被幼兒園勸退,老師直言: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就別讀了說到馬雅舒,可能很多人對她並不熟悉,因為她早已不是當紅演員,許多人都是通過一檔親子節目才認識她的卻沒想到剛去了幼兒園沒幾天,馬雅舒女兒就被幼兒園勸退,老師直言:「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就別讀了。」原來,米雅在幼兒園不會自己吃飯,也不會自己上廁所,還動輒大哭說想媽媽了,老師實在是拿米雅沒有辦法,才會想勸退米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