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
很多家長都不太讓孩子做家務,覺得孩子做家務,一來會影響學習,做家務的時間還不如學習;二來孩子幫忙做家務反而會越幫越忙。國際著名大學,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
除了一個驚人的結論:喜歡做家務和不喜歡做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15:1.犯罪率是1:10.還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別過度寵溺孩子了!哈佛校長直言: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加幸福
上個月,和朋友一家一起出門外出遊玩了幾天,我們在當地租了一套民宿,家具和家電設施齊全,很適合一家人居住。
朋友的孩子今年才上幼兒園中班,是個可愛的小女孩,每天小女孩早晨早早的起床做早餐,雖然是簡單的早點,有白粥、荷包蛋和烤好的吐司,也加熱了牛奶。每天早晨,她一個人就可以把早點和衛生整理的井井有條。小小年紀就有如此的自理能力。
對於小女孩的能力,我作為大人都佩服不已,問了朋友是怎麼教出來的!朋友大概說了一下,她說平時在家的時候,多給她鍛鍊的機會,但是在讓她動手前,先考慮到會發生的危險,還有教她的步驟,怎麼能讓她理解。
然後她在動手的時候一定要有大人在旁觀陪護著,對於孩子動手過程中不要太過多的幹涉,做錯的時候要溫柔的提醒,不要太過心急,讓孩子一步步的練習和學會。動手幾次,孩子就能很快的掌握。
小女孩不僅做家務有一手,對於學習,她也是在班級很出色,還有自己的興趣,學了鋼琴,也報了培訓班,參加了好幾個比賽,都拿到了第一名的優秀成績。朋友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哈佛大學的研究結論:會做家務的孩子果斷更優秀。
1. 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俗話說,勞動創造智慧,聰明才智是從勞動中創建的,另外,做家務的孩子,動手能力特別強。
2. 磨練孩子的意志力
現在很多的孩子,在學校上課經常做小動作,回到家做作業,做不到幾分鐘,一會要上廁所,一會又說肚子餓,反正各種找理由,能偷懶就偷懶,究其原因這是跟孩子的專注力有很大的關係,某研究統計發現,經常在家會做家務的孩子,他的耐心和意志力都會比不做家務的孩子強很多。
3. 做家務會促進孩子學習
乍一聽覺得做家務和學習有什麼關係?可事實上是但凡做家務的孩子,學習能力都不差!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會鍛鍊很多小肌肉,比如手部的肌肉會鍛鍊的更加靈活,而孩子的大腦在他的指尖上,所以自然而然會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當然會促進孩子的學習。
4. 做家務會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很多高分低能的孩子長大後的情況並不樂觀,有些被學校勸退,有些產生心理疾病,有些發展的還不如普通分數的同學。事實證明,等孩子出社會後,學習成績並不是最重要的,而自理能力這項基本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這個能力是一生需要具備的能力,而做家務就能很容易的鍛鍊這種能力。一些孩子能夠自己完成的家務勞動,對他們的獨自生活能力的培養很重要。
5. 讓孩子懂得感恩
等的感恩的人生活會更幸福,認為別人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人,會逐漸失去他人呢的幫助。孩子在做家務的時候,孩子會從親身經歷中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1. 明白真正的目標
要孩子做家務的目的,並非僅是要把繁瑣的工作做好,或者是教孩子「如何去做」。廚房整潔的重要性,比不上孩子的責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辦事能力,因為這些都是健康情緒的基礎。做家務也可幫孩子了解人必須合作和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
2. 及早開始
孩子幾乎剛能走路就產生「幫助媽媽」的強烈願望。兩歲的小孩子就能做雜事,甚至整理衣物。你可以使孩子把打掃衛生成為一件娛樂活動。四、五歲的小孩能理解簡單的指示,為小事跑跑腿。
到了七歲就能分擔家庭的責任了。最初最好是安排擺餐桌或其他能帶來滿意結果的簡單任務。但是不要急急忙忙讓他們做力不能及的事。
3. 定出切合實際的標準
教孩子怎麼樣做一件事的最好的方法是簡單的重複,給他們做示範,然後偶陪同一起做,最後讓他們自己做。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讓他們自己發揮。如果失敗了也不要責怪,反覆試驗就好。給孩子規定一個合理的時間。不要催促。
當然,孩子在做完家務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對孩子表示感謝和稱讚。
想了解更多育兒常識,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點讚轉發,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