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就要捨得讓他做家務!這10項「福利」,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2020-12-20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你愛你的孩子嗎?我想這個問題,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會給予肯定的回答。如今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真的是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日常生活更是由一家老(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少(父母)一群人圍著「伺候」著,孩子只需要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即可。

前段時間,還看到有一位初中老師稱「全班45名同學,竟然有39名同學不會剝雞蛋」。雖然這個結論的準確性有待考證(就像很多網友說的,初中的孩子了,不可能「不會剝雞蛋」,只是「不想吃」水煮蛋罷了),但家人(特別是老人)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全部包辦的情況確實很普遍。

一、愛孩子,就要捨得讓他做家務!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千百年來父母們共同的心願。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大部分家長把功夫都下在了孩子的「智力開發」上,整天讓孩子穿梭在各種早教班、培訓班,卻忽略了孩子的品德培養和勞動習慣的養成。

中國家長絕對是世界上最寵愛孩子的家長群體了,他們不願意讓自己的寶貝做髒活累活,以至於願意為他們打理一切家務事,只求孩子好好學習考得好成績。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發現,被這樣的教育理念灌輸成長的孩子,往往在未來很難獲得成功,達到預期的目標。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曾經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調查發現:做家務的寶寶比不做家務的寶寶,成績優秀比例高出27倍!

哈佛大學的學者們曾花費20年時間,對456名孩子進行跟蹤研究。他們發現,做家務的孩子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在成年後,失業比例達1:15,犯罪比例達1:10。做家務的孩子不僅收入能高出20%,而且家庭生活更幸福,心理也更健康。

很多家長總是說「孩子還小」,對孩子的所有事情大包大攬。家務不分年齡大小,學習模仿並開始參與成人的勞動,是寶寶成長中的一大進步,儘早地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對孩子都能促進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勞動是孩子應該及早開始的一門必修課。在很多國家,例如:丹麥和日本,甚至還有專門的教室並開設專門的課程來教孩子們做家務。

都說「父母越能幹,子女越沒出息」,其實細品起來不無道理。當父母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大包大攬,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時,孩子就算再聰明,也只能成為無益於社會的「巨嬰」。一味地寵溺、嬌慣,對孩子的所有事情都大包大攬,這不是「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適當讓孩子做家務,是對孩子從身體到心靈的一系列培養,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相當大的幫助。如果你真的愛孩子,一定要捨得讓孩子做家務!

二、愛做家務的孩子,這10項「福利「,將會受益終生!

古人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做家務,是現代孩子學習動手能力的方式之一,有利於培養陪孩子務實、勞動的性格,獲得了許多家長和專家的認可。經常做家務的孩子,將獲得這8項「福利「,將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1、做家務有助於鍛鍊孩子的身體機能。

俗話說:「心靈手巧」,孩子經常動手,不僅使手部活動變得靈巧,而且還能促進大腦中樞神經的發展,使人變得更聰明,動作更協調,動手能力更強。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至理名言 :生命在於運動。經常做家務的孩子,身體得到充分的運動鍛鍊,身體比很少做家務的孩子更加強健。

2、做家務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

現在幼兒彩繪圖書、電子讀物之類的東西特別豐富,很多寶爸寶媽特別喜歡抱著孩子,指著看圖識物書教孩子說這是蘋果、梨子、猴子......

育兒專家張雅蓮老師就不止一次說過:家中隨處可見的這些東西,才是孩子最好的玩教具。比起書上扁平的簡筆畫或者印刷圖,能看能摸能嘗的實物顯然更有助於孩子認知能力的提升。讓寶寶投入到家務中,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真聽真看真感受。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認識了各種蔬菜水果,也鍛鍊了寶寶的精細運動。

3、做家務中可以豐富孩子的生活知識。

如果家長不讓孩子親自去體驗生活,怎能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孩子做家務的過程,其實就是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過程。孩子在勞動中直接動手,直接接觸各種事物,積累生活知識,彌補了讀書生活的不足。

4、做家務中可以鍛鍊孩子的生活技能。

有一位媽媽用全部的精力培養孩子去美國讀博士。可是在大家向她表示祝賀的時候,她哭了,說:「我真後悔啊,我孩子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什麼愛好也沒有,生活裡幾乎沒有快樂可言。」這樣的成功其實對孩子是痛苦的,離開了父母,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料理,後果是不可想像的。

如果孩子已經長大卻依然不會做基本的家務,那麼就是家長沒有給孩子提供培養其生活技能的機會。家長給孩子安排適量的家務活,能夠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生存能力。由淺入深,從簡單到複雜,他們能很快滴地掌握其中的奧妙。

5、做家務可以強化孩子的責任感。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讓孩子從小認識到責任感的重要性。孩子作為家庭的一員,不能只享受家庭帶來的便利和好處,還有為家庭付出的義務。不斷給孩子灌輸這種思想,孩子長大以後,不論是對家庭,還是對社會都極具有責任感。家長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就是要培養孩子強烈的家庭責任感。孩子的責任感有了,對他以後的職業、人生事業都會帶來很大的幫助。

6、做家務可以磨練孩子的意志。

一些家務勞動對初學做事的孩子來說並不很容易的。以掃地為例,要搬開或移動桌椅,要握好掃帚均勻地來掃,還不能有遺留物,也不能使灰塵揚起,這就不是一個孩子一下子就可以做好的,需要有耐心。如果有家長鼓勵,讓孩子有始有終把地掃好,也就鍛鍊了他的意志。

7、做家務可以促進孩子提高學習效率。

不少家長和孩子在勞動與學習方面缺乏正確的認識,更有甚者認為勞動只會影響學習。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家長說這樣的話:「你什麼也不用管,專心把學習成績搞上去就好!」

據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在進行體力勞動和體育鍛鍊時,腦子裡氧氣最充分。孩子學習一段時間,勞動一段時間,這樣對提高學習效率有一定的幫助。其實,只要合理處理好勞動和學習的關係,是不會影響學習的,反而還會促進學習。

有位學者經過40多年的調查研究,驚人地發現:那些自小參加家務勞動的孩子,學習成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是好些。他們成年後的工作效率也高,人際關係也比較融洽,生活也過得好些。

8、做家務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

家長們有沒有發現,當自己請孩子幫一個小忙之後,孩子會特別地快樂,他們也特別願意家長們下次再請他們幫忙。當孩子憑藉自己的力量做完家務的時候,他的內心會產生強烈的成就感。當孩子做完家務之後受到家長的稱讚時,他們會產生很強烈的滿足感和自信。

家長們想像一下,當孩子把自己親手做的雖然不太好吃的飯端到父母面前時,那份驕傲,那份自信,是多麼重要;父母讚許的目光在孩子的內心,會產生多麼美好的感覺。孩子通過勞動,感覺到我是有價值的,我是被需要的,自我價值感就形成了。

如果孩子從做家務以及其他社會實踐中掌握了很多生活技能,經歷了很多在生活中必然要經歷的事情,他就會產生自己能夠控制自己人生的自信。在外出求學、打工而離開父母身邊的時候,就不會畏首不前,不是遇事都找父母或推給他人,而是自己決策、大膽行動。因此,做家務不僅能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更能培養孩子的精神自立。

9、做家務可以培養孩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別總覺得寶寶還小不懂事,什麼也做不了。TA們實際上比我們想像的聰明多了!你說「幫媽媽拿遙控器過來」,就很有可能會看到這個小不點在柜子邊踮起腳尖沒夠到,小傢伙就會跑著去找板凳,然後踩著板凳,拿到遙控器後遞給你。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的。

10、做家務可以讓孩子懂得感恩。

很多孩子從小到大,手指頭兒都沒碰過丁點家務,他們甚至連廚房都沒有進過,不知道飯是怎麼煮出來的,不知道菜要如何下鍋。他們從來沒有體會過生活的不易,也不覺得父母的辛苦付出有什麼,只顧著自己享受,自然不知道珍惜了,更談不上感恩了。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教孩子想要有所收穫,就必須付出,平常要多給機會讓孩子與自己一起勞動,體驗生活。應該讓孩子自己承擔家務,體會生活的艱辛,和父母一起勞動,孩子將來才會懂得感恩,更有責任意識。

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小喜鵲造新房,小蜜蜂採蜜忙。幸福的生活從哪裡來?要靠勞動來創造。這首膾炙人口的兒歌《勞動最光榮》,很多人應該都聽過。就像歌中唱的那樣:幸福的生活從哪裡來?要靠勞動來創造。

勞動,是人的基本的生存技能,是立身之本。所以,要大膽地讓孩子動手去做每一件他們應該做的事,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勞動是立身之本、幸福之源,讓我們一起動手參加勞動吧!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孩子會做家務長大後更優秀,父母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
    文丨飯飯媽哈佛大學的格蘭特研究人員發現,一個人想要幸福,那麼最需要的就是兩個因素,一個就是愛,而另一個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家務勞動。研究人員通過長時間的追蹤統計,發現那些幸福的成功人士,通常小時候就有做家務的習慣。
  • 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捨得用孩子才是給他最好的愛!
    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捨得用孩子才是給他最好的愛! 出於疼愛,很多父母不捨得讓孩子幹一點家務活。有的媽媽還認為,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好好讀書就好了。可孩子不做家務專心學習,就會更優秀麼?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 孩子常做家務好處多,巧用「5+3法則」,培養愛做家務的勤快娃
    孩子不能只一心學習不愛勞動,勞逸結合才能發揮潛能。通過做家務這件事,孩子不僅能夠鍛鍊身體,還能培養動手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讓孩子負責特定的工作,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責任心。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都把做家務視為孩子必須掌握的能力。(關於讓孩子幹家務的好處,若蘭媽咪曾專門發文討論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閱讀:愛孩子,就要捨得讓他做家務!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會有3個重要的好處,早看早受益
    現在的孩子,由於父母過分嬌慣,不少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一般一點家務家長都不會讓孩子做。美國哈弗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
  • 18歲前,父母一定要捨得讓孩子,做這三件能讓他受益一生的事
    不管什麼關係,什麼人,什麼事,都是有有效期的,父母和孩子的有效期,最多在孩子18歲前。所以18歲前,父母一定要捨得讓孩子,做這三件能讓他受益一生的事。一,去兼職。兼職不僅能鍛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和適應能力,還有語言能力外。更能讓孩子了解金錢,懂得理財,測試能力,提升自信,獨立自主,擁有最簡單的價值觀。
  • 從小讓孩子做點家務,會讓他受益一生
    兒子在電話裡跟媽媽說,他已經把米飯燜上了,正在炒菜呢,發現冰箱裡沒有西紅柿了。當朋友把這些內容告訴我時,我吃驚不小。一個7歲的小男孩,怎麼懂得在媽媽沒有回家的時候主動去做飯?問朋友是怎麼做到的,朋友說兒子上小學後,她做飯的時候會把兒子叫到廚房,告訴兒子哪些菜怎麼做,有時候她下班回家晚了,就會打電話讓兒子去做她教過兒子的那些菜,讓兒子做好了等媽媽回來吃。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
    愛做家務的孩子,擁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指數和家庭幸福指數。研究還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說:「很難想像那些只會念書,連煎蛋、煮蛋都不會的孩子,會懂得怎麼做實驗。」朱棣文有三個兄弟,他們都取得了博士學位。
  • 不捨得讓孩子幹家務?哈佛研究表明:愛幹家務的孩子更「聰明」
    聽到這江澄一百個不情願,江澄的爺爺奶奶也不怎麼同意這項主張。可江澄的爸爸卻認為,讓江澄學做家務,可以讓他變得更"聰明"。誠然,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溺愛孩子,但這也在無意間也讓孩子喪失了許多生活技能。那麼說到底,江澄爸爸的那句"愛做家務的孩子更聰明,"究竟有沒有道理呢?、為什麼愛做家務的孩子容易變得更聰明?
  • 孩子三歲前,家長需要給孩子養成這幾個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這是寶寶的吃飯習慣存在問題,家長一定要狠下心來,即使是寶寶哭鬧,也不要讓他在吃飯的時候有這些壞毛病。小孩子從小就要講衛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家長最好是帶頭講衛生,一定要讓寶寶看到自己是如何講衛生的,這樣寶寶就可以跟著大人學習,逐漸變成一個講衛生的孩子,同時家長做家務的時候,也讓寶寶分擔一點,他們會非常樂意。
  • 「孩子還小,你怎麼捨得讓他去做家務」你家有沒有同款奶奶
    在很多父母眼中,男孩就要「窮養」,那就意味著男孩從小就要獨立,擁有堅強樂觀的性格還有學會承擔一定的責任,但是在陪伴男孩成長的過程中,不僅會有爸爸、媽媽參與其中,孩子的爺爺、奶奶也有可能會參與孩子的成長中。當孩子爺爺、奶奶和孩子在一起生活時,一般孩子爺爺、奶奶就比較溺愛自己的孫子。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孫子受一點累和委屈。
  • 幫助孩子養成這10個習慣,將會受益終生
    很多孩子喜歡宅在家,在空調房玩手機,但是卻也有一些自律的孩子,依然像在學校那樣,給自己制定完美的暑假計劃,每天讀書,運動,幫助家人做做家務等。俗話說,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學霸過暑假。雖然不可能每一個孩子都是學霸,但我們可以做到儘量讓孩子養成一些好習慣,在將來成為一個自律的孩子。俗話說三歲看大,六歲看老,所以三歲以後幫助孩子養成這些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 注意培養孩子,這幾個好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
    兒童階段是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成效最大,一旦錯過不只事倍功半,甚至終身難以彌補。幫助孩子養成這幾個好習慣,孩子將來受益終生。該孩子動手的,就讓他動手。同樣是三歲的孩子,有的能夠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衣服,有的孩子卻除了玩什麼都不會。其實,父母的全部包辦,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孩子越早獨立,越能幫助孩子發揮自己的能力。父母不能把擔心的事當作必然,孩子不學會獨立生活,將來會害了孩子。
  • 孩子如果上小學被父母「逼」出這5個好習慣,將會終生受益
    其實這個問題在於父母與孩子日常的生活習慣。知名教育學家葉聖陶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如果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就說明父母教育的失敗。在孩子的童年時期是孩子各種行為習慣養成關鍵時期。如果父母能夠幫孩子養成這5種習慣孩子將會受益終生。
  • 「做家務」真有這麼神?愛做家務和從不做家務的娃,未來差距很大
    「愛做家務」和「從不做家務」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哈佛大學曾經對孩子做過一項研究,愛幹家務的孩子相對來說離婚率、犯罪率比較低,就業率比較高。而從不做家務的孩子也沒有愛做家務的孩子學習成績比例高,甚至患心理疾病的比例還要多一些。
  • 原來做家務好處這麼多?好的家庭教育,從捨得讓孩子做家務開始
    談及孩子做家務這件事時,中國家長普遍認為做家務是父母的事,孩子是不需要參與的。他們的說詞通常是「做家務是大人的事,孩子好好學習就行了。」哈佛大學學者曾做過一項長達二十多年的跟蹤研究,結論驚人: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為1∶10。
  • 決定孩子一生成就的不是學習成績,做好這8點絕對讓孩子受益終生
    是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建造一個良好的人生平臺,讓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養,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只有父母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改變,我們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真正的受益終生。一、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寬容無論是父母還是周圍的任何一個人,他們都不欠你的,只是因為愛你才對你無怨無悔地付出和照顧。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幸福,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快樂做家務?
    文︳梅子導語: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高於後者20%,而且婚姻更幸福。當孩子長大到能夠開始一個人生活時,他是手足無措還是享受人生掌控在自己手裡的喜悅呢?這與他從小是否鍛鍊起來了做家務的能力有很大聯繫。安排、管理自己的小家,不僅讓他擁有了更多的責任感、感受到了更多的成就感,更讓他在這個過程中真正的成長,進而增加了許多自信。
  • 6個終生受益的好習慣,請務必讓孩子養成,越早越好
    而孩子習慣的養成,關鍵在父母,只要從小正確教育、引導孩子,就會促使孩子養成終身受益的好習慣。1、遵守文明禮儀,口吐蓮花人人都喜歡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一個孩子如果表現的蠻不講理,就會被人說成家教不好。2、獨立做家務,學會整理好習慣所有人都覺得家務活是小事兒
  • 李玫瑾:12歲之前,請逼孩子學會這4種能力,他會受益終生
    在十二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四種能力,受益一生。教會孩子面對挫折,給予他堅持的勇氣,孩子會迸發出超越想像的能量。當父母捨得放手,讓孩子適當做做家務、懂得承擔行為後果,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孩子才能慢慢成長。承擔責任是孩子成長的必備能力,養出有責任感的孩子,是為人父母的終極使命。
  • 你捨得用孩子嗎?
    最近,幾位寶媽在群裡討論要不要孩子做家務?有人說:「孩子那麼小,哪捨得讓她做,萬一傷到怎麼辦?」有人說:「孩子學習,參加輔導班就已經很累了,幹嘛還讓她幹這些?學習好就行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只要學習好」已成為很多父母的共識。其實愛孩子,更要捨得用孩子,用孩子不會累著孩子,反而更利於孩子的成長。